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歌行 赏析 原文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长歌行汉乐府汉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长歌行·汉乐府汉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长歌行》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长歌行》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长歌行》品论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长歌行》创作背景

  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

  长歌行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千万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③朝露:清晨的露水。④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⑤秋节:秋季。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读音同“花”。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读shuaī)⑦百川:大河流。少:年轻。老:老年。⑧徒:白白地。⑨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年老。(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赏析: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4]《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又被称为乐府双壁。)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长歌行

  宋代: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译文: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也该做个李晟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注释: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jīng);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xiāo)逆贼清旧京。

  犹当:应当。表愿望。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枭:杀。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种种:头发短的样子。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sēng)窗明。

  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jiāng)鸣?

  岂其:难道。表反诘。寒螿:寒蝉。似蝉,体较小。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jù)野受黄河倾。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剧饮:放量喝酒。钜野:古代大泽名。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顿:立刻。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xiá)中宝剑夜有声。

  匣:剑鞘。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何当:哪时能够。凯旋:胜利归来。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当时被金人侵占。

  赏析: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逝矣经天日。

  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

  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

  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

  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

  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

  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

  倐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

  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

  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

  长歌乘我闲。

  译文

  太阳每天由东到西运行,时间日益流逝。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真是可悲。短短的光阴从不停留,尺寸的波浪怎能够自动回流?岁月的逝去和到来犹如弓箭那样迅速。久远的生命很少人能够达到,能活到百岁的本来就很少。人的容颜每天都在凋谢,人的体力和精神也无缘无故地自动消耗着。生命本就难以停留,寿命本就难以延长,人活在人世间,不过是瞬间而逝的事情。即使对此怨愤不平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只恨我还没有建立功名,不能留名史册。趁着年岁还没有到晚年的时候,唱一曲长歌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注释

  逝矣经天日:是说每天太阳由东到西运行,使时间日益流逝。

  悲哉带地川:是说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所以可悲。

  晷(ɡuǐ):日影,此处指时间。

  矢:弓箭。

  远期:久远的生命。

  鲜克及:很少能够达到。

  盈数:这里指人生百岁。

  体泽:体力和精神。

  俛(miǎn)仰:同“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竹帛:均为书写所用,这里代指史册。宣:记载、流传。

  赏析:

  《长歌行》属于相和歌辞。这首诗写的是人生短促,应当乘闲长歌,使人生过得逍遥、欢娱。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长歌行

  魏晋:陆机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译文: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太阳每天由东到西运行,时间日益流逝。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真是可悲。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短短的光阴从不停留,尺寸的波浪怎能够自动回流?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岁月的逝去和到来犹如弓箭那样迅速。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久远的生命很少人能够达到,能活到百岁的本来就很少。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人的容颜每天都在凋谢,人的体力和精神也无缘无故地自动消耗着。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生命本就难以停留,寿命本就难以延长。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人活在人世间,不过是瞬间而逝的事情。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即使对此怨愤不平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只恨我还没有建立功名,不能留名史册。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趁着年岁还没有到晚年的时候,唱一曲长歌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注释: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逝矣经天日:是说每天太阳由东到西运行,使时间日益流逝。悲哉带地川:是说河川日夜流逝,一去不返,所以可悲。

  寸阴无停晷(ɡuǐ),尺波岂徒旋。

  晷:日影,此处指时间。

  年往迅劲矢(shǐ),时来亮急弦。

  矢:弓箭。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远期:久远的生命。鲜克及:很少能够达到。盈数:这里指人生百岁。

  容华夙(sù)夜零,体泽坐自捐。

  体泽:体力和精神。

  兹物苟(gǒu)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miǎn)仰逝将过,倏(shū)忽几何间。

  俛仰:同“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竹帛:均为书写所用,这里代指史册。宣:记载、流传。

  迨(dài)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赏析:

  《长歌行》属于相和歌辞。这首诗写的是人生短促,应当乘闲长歌,使人生过得逍遥、欢娱。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6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翻译

  桃李花盛开的`时候,花朵缤纷也只是照耀当年。

  春风吹向大地,万物复苏,草木都意欲彰显自己最美的一面。

  枯枝都长出可爱的新叶,涸流中吐出清泉。

  天地万物都跟随大自然的运转,太阳公羲和没有停鞭休息的时候。

  如果不早早建功立业,又怎能在那史册上留下名字呢?

  桃李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春天,但谁又能赊欠时光?

  富贵与神仙,两者是不能同时得到的,再蹉跎下去二者都会擦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

  我害怕落在时间之后,因此只能欢歌纵酒,强以为欢。

  秋霜残酷,萧杀万物,对人也无所惜,突然降临,蒲树与柳树的叶子就凋落了。

  注释

  待:一作“得”。

  荣华:草木茂盛、开花。

  东风:春风。

  “枯枝”句:谓枯枝生新叶,皆可爱也。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

  务:需要。

  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

  贳:出借,赊欠。

  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销铄:熔化,消磨。

  欢:一作“饮”。

  倏忽:迅疾貌,形容出乎意外之快。

  蒲柳: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蒲与柳都早落叶,这里用来比喻人的早衰。

  创作背景

  《长歌行》是李白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其创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索,但从其创作内容约略可知必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以后,亦即“赐金还山”,离开朝廷之后,只有如此才能发出“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的深沉而意味无尽的悲慨,因而“强欢歌与酒”。

  赏析

  李白这首《长歌行》深受同题古辞的影响。长歌行古辞或写及时建功立业,不要老大伤悲;或写游仙服药,延年长寿;或写游子思乡,感伤人命短促。陆机《长歌行》恨功名薄,竹帛无宣;谢灵运《长歌行》感时光流速,壮志消磨;梁元帝《长歌行》写及时行乐;沈约《长歌行》写羁旅行后倦恋金华殿,功名未著,竹帛难宣。总之李白之前运用长歌行古题者,均触景感时,抒写悲伤之情,寄寓着他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怅惘感伤的心灵。李白由此感悟人生,联想反思自己功业无成,游仙不果,重蹈古人的覆辙,陷入痛苦之中,不抒不快。于是尽情倾吞,激昂文字,悲歌式的心灵,融汇着千古人所共有的情愫,感发着人意,体验着人生的苦乐。

  此诗前十句为第一段。

  开端两句,总述桃李迎春得朝阳而鲜花怒放,争芳吐艳,然而它也只是荣华当年。一年一度春芳桃李,这是自然规律,因而桃李花开是春天的象征,是美好的象征。经过幽闭冬藏的寒日笼照之后,转而接受春日温暖的朝阳抚摸,使大地万物顿感复苏,呈现了活跃的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精神倍增,昂扬奋进,这是物之常理与人之常情。故人们把人生美好时刻称之为青春。可是作者认知不限于此,而更深入探索桃李迎春吐艳,其条件是须春阳细腻的化育,苦心无私地用功,生存发展离不开春日阳光。由此作者更悟出君臣关系的相互依存的道理,预伏后面“功名不早著”之因。日这个描写意象在古诗中曾有象征君王之意。桃李遇春阳而开,贤相逢明君而荣,自然常律与人事常理,有其相似之点,明写桃李,暗喻君臣事理。这可能是用“得日开”的甘苦用心吧!美好意象的描写,深含着美好感情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虽美;但尤感不足之处,只是荣华当年,因而更值得珍惜。

  接着作者连用四句诗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芬。”东风送暖,遍吹大地万物,阳气萌发,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构成了一个生命律动的美的境界。因而草木尽欲显露英姿,冬日的枯枝丑叶败落净尽。“无丑叶”的对应之意是“竟美叶”。已经乾涸的水泉,也喷吐着清香的水柱。这四句从开端的桃李花开一点,铺叙春回大地的全景。桃李艳美又衬托东风不停地化育万物,草木换新颜,涸泉复吐清芬,尽现出春之美,写出春之境界。总上六句诗正是诗人触景所生之美感,又以平淡自然的文字与诗句,绘成春光美的形象与意境,诗人入于境中,而又出于境外,妙笔生花,与境冥合。于平淡的描写中凝聚着深蕴美与哲理性认知,然而它绝不同于自然教科书的说理。

  这一段后四句则由上面春光境界的描写而转入讨论,发抒感慨,寻求造成这一美景的力量来源。“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作者依据中国古代哲学家见解,也认为这是自然界的神力,运转天地,故而有春、夏、秋、冬四季,因而也就生成了宇宙中万物的自然生存、发展、死亡的各自规律,形成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不过人们总是偏爱春日,而厌恶冬日,不过这是当时人们无法改变这一阴阳变化的规律。当然他们也从天地运行不止,时光流速,永无停止中,观察万物的生衰,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人亦应如春日桃李花一样,要在青春的美好时刻,展示怀抱,建立丰功伟业。生时为人们仰慕赞美,死后美名留青史,千古流芳。可是在现实中的李白,虽有美好的理想和作人的价值观,以及奋进不止的精神,但由于得不到“日”(皇帝)的温暖抚育,年华老大,驾着六龙的日神车,驭手羲和又催赶不停,如不能在青春时早立功名,就更不能留名于竹帛的史书之中。默默无闻地离开人世,故深为痛恨。外在的无形压力与内在愤激之情的积郁,终于迸发出忧患不平的心声。从过去的借鉴,目前的现状,到未来的预测,拓展时空,言浅而意深,雅正而浑厚,发展了五言古诗的传统特点。诗写到这里诗情与意旨都该停顿,但留给人们的是为何功名不早立,结局又是如何的悬念。

  诗的后十句为第二段。

  头两句照应开端,深化诗意。桃李既然是专在追求青春,应青春而显美容。那么有人能赊取太阳,使其不动,青春不是永在吗?“谁”字有疑问之情,本是不能之事,设想其能,从幻想中慰勉自己,从幻境中享受快感,从而减轻了心里压力,从困境得到解脱。

  然而幻想是暂时的,当其转化为现实之时,也就从狂热转化为冷静,用理智滤取生活的轨迹,明确是非与得失,于是铸成“富贵与神仙,蹉跎两相失”的痛定思痛的诗句。对于自己的言行作出了新的判断,知昨日之非。追求富贵功名,神仙长生,这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当了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自然富而且贵。于此又滋生长生不死的幻想和妄求,目的永远保持自己的权贵地位与富裕的生活条件,名与利两收。求官不得则游仙,表示超然物外,清高自恃,平等官吏,也能获得美名。可在唐代它又是作官的终南捷径,初盛唐的封建士人多通此径。李白亦不例外,拜谒官吏,寻访名山高僧仙师,获取功名富贵。于今两相失败,一事无成,虚度年华,悔恨不及,再次跌入痛苦的深渊之中。

  进而想到古人曾说的“人生非金石,”“寿无金石固,岂能长寿考”,于是发展成为“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就算人生如金石之固,可金石在长久的风霜侵袭与磨蚀之下,也会使完整之体粉碎为沙砾,更不用说人又不是金石。春之桃李、草木、清泉等也自然难以保持它们春日美姿了。言外之意,人不能长生,其功名富贵就要及早得到,否则就有得不到危险;既或得到了也难以长存。所以古人求仕的经验,“早据要路津”,实现竹帛留名的人生价值。表面上看这两句与前两句无关,然而它是似断实连,是对游仙长生的否定。诗意的发展,感情跳荡,思潮起伏的写照,因而表现为诗句的跳跃性,留给人们以悬念,追求究竟,诱人深入,弄得水落石出。

  当其悔恨昨非之时,必然改弦更张,作出新的抉择,“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及时行乐,纵情歌唱,酣饮消忧。否则就要落在时间的后面,衰朽之躯,想行乐也不可能了,空空地走向死亡世界,白活了一生。一个“强欢”,透露出其内心曲隐之愁情,是不情愿地造作欢情,是无欢心地造作欢情,是借歌与酒消解胸中愁情,是一时的麻醉。这种有意识麻醉自己是心灵更痛苦的表现,这是李白艺术上超常的表现,发人人所感而尚未意识到的内心深曲。这是大家路数,而非小家捉襟见肘的手法。

  然而,就是这一点强作排解的自我克制的希望,也难以达到与满足,痛心地写下了结尾诗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严酷的秋霜从无仁爱之心,萧杀万物,于人也无所惜,突然间降临,侵害蒲柳之姿。蒲柳为草木之名,体柔弱而经不起风霜,经霜而枯枝败叶,苦无生机。这里是用典,《世说新语》记载,顾悦与梁简文帝同岁,而顾发早白。简文帝问顾“卿何以先白?”顾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蒲柳之姿是顾自指,松柏之姿喻简文帝。李白用此典切合自己身份,微贱之躯,经不得风霜摧残。秋霜这里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的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以不可抗御的力量打击毫无准备的柔弱微贱之躯,其结果不言自明。结句不仅含蕴丰厚,而感情也至痛。令人不平,催人泪下。真是可以称作长歌当哭之作。

  李白这篇乐府诗综合前人同题之作的长处,而自成一格,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清新俊逸,奇伟特出,是大家手笔。诗以比兴诗句开其端,触景生情,但它并非泛咏桃李荣谢,人生无常,及时行乐之作,而是表现出用常得奇,抒写出超出常人的胸怀壮思,生命的价值。绝非庸庸碌碌的小人私欲,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高扬。它描写出一代人的精英的爱国衷肠,对美好的自然春景的赞颂,对爱美与追求美好理想的倾诉,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愤懑及自我解脱不成的痛苦,敞开心扉,让人们尽情了解他的内心衷曲。一颗跳荡的心,激荡的变化,万端的感情,牵动着优美的自然画面,透视出社会的不公正。美好理想总是难以兑现,为此而忧患着,抗争着,终不免遭受秋霜的厄运。美好的人性遭受摧残,不是一个时代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中共有的现象。盛唐社会尤其如此,令人深思。

  李白成功地塑造这天才者遭受厄运的心象,还借助于他熔铸古诗的叙事、抒情、议论手法于一炉,运用得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成为一个完整艺术表现体系,只见诗境美,而不见技法。这正是李白所追求的清真美。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创作背景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品论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