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草原……
《草原上》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草原上》教学反思 1
《草原上》是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册教材中唯一一个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
教学设计上,我主要根据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进行了综合的设计。教学过程仍以歌舞、伴奏为主要的体验音乐的方法,但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改变传统的听唱学习方式,初次尝试由视唱入手,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填词演唱。
时间证明,我的尝试是成功的。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出色地完成歌曲的自主学习任务。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使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增强,视唱旋律的`能力提高,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而这些也正是我尝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对于刚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种方法是有很大难度的,而我的大胆尝试,另一方面体现的世我对学生的透彻的了解。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所以备课中我既要备教材,更要备教学生。我的方法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要完成这个环节,还要针对学生的哪些技能进行特殊训练?一次次的定案,一次次地推翻,在反复的斟酌中,我决定刚刚的学习方法,也形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是,体验音乐的环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乐、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学生面前。视与听的结合,营造了强大的震撼力,激起学生随歌起舞的情感。这时拿出我自费为他们准备的筷子,边讲解边示范,很快地把他们引入音乐,变身为骄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在感受音乐带给自己快乐同时,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从而为民族音乐感到自豪。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的时候,总是忽视自己的唱,使得歌曲教学课中唱的不突出。分析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主应力分布不均,顾此失彼了。还有就是新学歌曲,唱我的熟练度还不够。从这也看出一个优点,那就是这节课的教学是真实的。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运用这样或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促成更强的学习音乐的能力。
《草原上》教学反思 2
此歌曲是一首蒙古族民歌,音乐语言十分简练,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为了孩子们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也为了能够让他们用不同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利用教材上的童谣《河里有只小青蛙》的内容,帮助他们辨别音色并能够选择合适的音色演唱歌曲。
首先,巩固唱名、音名知识,让他们跟琴视唱童谣《河里有只小青蛙》的'旋律,接着填唱歌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大青蛙、小铃铛、大铃铛发出的声响,通过演唱他们基本掌握了两种不同的音色,接下来视唱歌曲《草原上》旋律,并向他们简介歌曲创作背景及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他们音乐的风格特点,然后填词学唱歌曲。歌曲演唱熟练后,我首先用明亮的、粗犷的两种音色范唱歌曲,接着让他们选择合适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听着孩子们粗犷、豪放的歌声,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置身于蓝天、白云和绿草间,合着奔跑着的马群、羊群,大声歌唱!
《草原上》教学反思 3
我在设计、教授《草原上》的整个过程中,力图构建一个多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各种活动,把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进行。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几点较深刻的体会:
一、科学合理,新颖有趣的教学设计
这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草原之行”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紧凑而不忙乱,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兴趣”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蒙古族风光”导入了解大草原的自然景色,重在创设一种情境,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及生活环境,体验他们的情感。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课堂里的民主意识。
为加深理解,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平等,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我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全面素养,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我的音乐课堂教学。
《草原上》教学反思 4
歌曲《草原上》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教材,是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歌曲,我在教这首歌曲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多看、多听,让学生从感官上去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使学生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去表现牧民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及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但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一、由于我把时间给看错了,所以下课提前了,本来我还准备了蒙古族的舞蹈都没有来得及教学,导致讲课效果不是很好。二、这节课,我对乐理知识讲解的过于详细,讲得有点深,导致一些学生不理解,并且觉得沉闷。三、我还应该在音乐课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融入草原的.气氛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我要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尽情地享受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
《草原上》教学反思 5
2018年11月28日,我在南京市诚信小学音乐组教研活动中,执教《草原上》一课。本课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具有浓郁的蒙古风情。歌曲为A羽五声调式,4/4拍,共有2句8小节,十分短小易学,但歌曲旋律起伏较大,歌曲中的7度音程不易唱准。
我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作为重点。课程环节设计上,并没有直接引入歌曲的教学,而是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入手,首先通过一组配乐,带学生走进蒙古大草原,又通过一段优美的蒙古族舞蹈引起学生对于蒙古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兴趣。接着又运用四段音乐分别介绍了马头琴、长调、短调和呼麦,让学生感受丰富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对长调和短调的对比,引入本课歌曲,并完成了对歌曲恒拍的感受体验。随后,我又通过歌曲恒拍进行律动,完成了本课歌曲的教学。最后,我还运用“呼麦”这一蒙古族特殊的`演唱形式,让学生用一个韵母代替呼麦,为歌曲加入了二声部,并和歌曲范唱进行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对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感受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介绍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我自身对于这些音乐的了解还不够,因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表述不准确、不清晰的部分,在以后的备课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我国的音乐文化之美。
《草原上》教学反思 6
昨天执教了歌唱课《草原上》。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表现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这是一节歌唱课,所以我的重点放在了歌曲的完整度,完成度上面。学生通过自然,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舒展,优美,大草原的宽广,辽阔。加入了知识点合唱的复习,轮唱的尝试,让孩子初步理解轮唱的概念。
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一组草原风光图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在课堂反应上,孩子们也确实受到吸引。通过提问“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自然过渡到驾马声、羊叫声、风声等一拍、两拍、四拍节奏节拍练习。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完成度比较高,最后三种声音合起来也就合作的很好。在新授的旋律教唱上,我省略了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省略让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韵律感上欠缺了一些,所以导致在学唱环节,孩子们的声音一直达不到我的要求。而且吴苏悦老师也指出,在初次聆听音乐的时候提前给孩子抛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中去聆听会更明确一些。这一点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再就是在ppt课件的播放上,我总是忘记去翻页,导致做好的ppt成了无效的课件。在与学生评价与反馈上,郑校给予我肯定,对于学生上课的状态及时评价,更好的把握课堂。也对我提出进一步要求,在我抛出问题学生回答的很优秀的时候,我需要发出反问,让孩子思考,其他孩子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进一步与孩子探究学习。
一节课上下来,孩子们表现得很优秀。积极发言,积极配合我。吴苏悦老师也给予我一些建议。在旋律学习之前,是不是可以把歌曲的音拎出来教唱。因为是民歌,所以他的五声调式,有五个音组成的旋律,可以跟学生拓展一些。这样一说又打开了我的思路,受益良多。在学习中成长。
《草原上》教学反思 7
20xx年1月3日,非常有幸在新年到来之际与全镇音乐教师齐聚共研“每月一课”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本人执教的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草原上》以音乐体验为载体进行音乐核心素养学习的音乐歌唱课,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听辨、构唱、画旋律线等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探究音乐的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是相互依托、层层递进。歌唱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对学生在音准、节拍节奏、音乐结构、音乐背唱等方面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应该获得的相关知识储备和强化,小学音乐课堂的歌唱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学生的歌唱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地提高和发展。
一、以“听”为根的导入环节
音乐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习音乐歌唱技能必要的根基和前提。只有让学生掌握聆听的方法,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更好地进入音乐。因此,教学伊始,教师演唱蒙古长调民歌《牧歌》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本课重点的三个音“3 5 6”,创设“风吹草原”的情景,运用柯尔文手势很好地解决了音准,随后进入本课新歌教授环节,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音乐听觉体验,围绕聆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听辨速度、听辨节拍、听辨情绪……
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通过一系列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聆听环节,学生可以快速地熟悉作品并学习到如何聆听音乐的方法,为后继教学步骤的实施做好准备。
二、以“唱”为本的新授环节
导入部分的反复聆听,学生已经能对歌曲的演唱有了七八成掌握程度,按传统音乐课教学,本节课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了。接下来的环节,“唱”将成为关键词。
歌唱教学的重点就是唱,每位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歌唱时要特别注意,重复歌唱时,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的阶段,应该逐步提高每一次歌唱的具体要求,每一次的任务要非常明确:唱准节拍、唱准节奏、唱准乐句……歌唱难度依次提升,歌唱才能真正有效。
三、丰富音乐能力的拓展环节
歌唱课的拓展环节是教学巩固的延伸,这一部分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很好的开发。传统的拓展环节会给学生观看一段蒙古舞并学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但现在,这种只停留在表面感受的教学设计,不能满足网络时代的学生探索实践的好奇心。柯达伊教育体系重视歌唱,更重视在合唱中歌唱。所以,拓展环节应多从提高学生多声部歌唱能力入手。
这里的拓展有两个部分:
1、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歌曲的风格:长调和短调,让学生感受丰富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通过对长调和短调的对比,引入学生用已学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完成了对歌曲恒拍的感受体验,最后通过“引子-草原风光-欢乐草原-尾声”为主题创作《草原的歌》,从而培养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看到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无限。
四、承前启后的结束环节
结束环节让学生欣赏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小草》,感受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布置一个新任务:课后搜集有关蒙古族民歌、器乐、舞蹈、风俗等发到班级群进行分享。为下一节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做好学习准备。
五、不足及改进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对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但是在介绍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我自身对于这些音乐的了解还不够,因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表述不准确、不清晰的部分,在以后的备课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我国的音乐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