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草书 大王 答案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各领域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各领域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1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o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3)侄罔然而止 ( )

  (4)执所书问曰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4分)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 )

  (2)诟其侄曰( )

  (3)汝胡不早问( )

  (4)致余忘之(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喜欢

  (2)叫,让

  (3)迷惑,认不清

  (4)拿

  2.(1)他

  (2)他的

  (3)为什么

  (4)这

  3.这是什么字?丞相仔细看了好久,自己也不认识。

  4.丞相,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别人。

  翻译:张丞相喜好书法但不用功,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觉得自己应该像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写得乱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写得什么,拿着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得什么了。

  《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2

  文言文阅读(12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u):责骂。⑥胡:为什么。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

  (3)侄罔然而止()

  (4)执所书问曰(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小题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

  (1)喜爱(欢);

  (2)叫、让;

  (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

  (4)拿,持。(4分,每题1分)

  【小题1】(1)这是什么字(呢)?(2分);

  (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分)

  【小题1】文中只有二人——张丞相及侄儿,因侄儿并没有什么不对。且该责备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2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会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