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 引导语:《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这首诗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短歌行》的教学反思。 篇一: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
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
引导语:《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这首诗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短歌行》的教学反思。
篇一: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
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如《归园田居》。有的可以知人论世,如王维的诗歌,有的可以从意象入手,如王安石的《孤桐》。但具体到这一课似乎都不是很合适,,从题目入手,只能分析到文体知识,知人论世倒可以,但有先入为主的嫌疑,意象似乎也不是很突出。想了很久,觉得还是用一般文章的鉴赏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几个方面去带着学生鉴赏。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诗眼?2、“忧”从何来?3、如何表现出“忧”?这样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提纲挈领的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手法。效果还不错,学生为了理解这几个问题,自己读通全诗,自己去查找典故的原文,理解意义,讨论用法,比老师逐句的翻译好很多。同时在教学中时时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读懂新诗歌,如对照诗歌中的“酒文化”理解“对酒当歌”,对照诗歌中对人生短暂的吟咏以及曹操的其他诗歌理解曹操的感情基调是否低沉。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
同时,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诵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六次诵读,开始的听读正音,齐读初识,到分层的齐读把握感情,再到分层个别学生读点评,然后是学生比赛诵读,最后齐读成诵,应该说在诵读中巩固了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
本节课唯一不满意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但本课中学生的活动不少,但是遗忘了教师的适时展示,如诵读。时间把握也还要更严格一点,课外拓展没有完成。以后要注意这一点。
篇二: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
感谢新乡教研室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感谢评委老师们这三天辛苦的`工作,让我们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实践自己,锻炼自己!受益颇多。
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尤其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教。
这一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虽然之前已经学过《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但是高一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仍然缺乏整体鉴赏思维,尤其当学生拿到一首诗时,不知道一首诗应从哪里入手去鉴赏,也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训练和提高。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为学生以后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
那么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也还可以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点,揣摩诗歌情感…..到底哪种方法结合本课更好呢?我认真的钻研文本,参阅大量资料,梳理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之根源──归心解忧。于是我想到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通过点拨法,设置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也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这种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吧。于是这节课在学生基本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思路。
另一方面,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尤其对于古诗更是这样。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因此应加强吟诵,在反复吟咏中体会诗中感情,让学生吸取诗歌的积极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课堂上在这一块的处理上,我显得有些仓促,因为要顾及到后面诗歌鉴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所以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这也显示出在课堂教学的节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注意。
开头导入部分使用多媒体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能让学生尽快地走入我为本篇课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为诗歌鉴赏作好情感铺垫。
结尾部分的“学以致用”是对学生本节课掌握鉴赏方法能力的检测,因为《诗三首》本为自渎课文,通过本课所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两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当堂训练,效果还算不错。
由于这次的课准备的很仓促,从构思到完成只用了一星期时间(因为之前忙于一些事情),再加上自己作公开课还是第一次,所以经验寥寥,在课堂上老师临场的从容与镇定不够,课堂驾驭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正如刑老师所说的,对基础知识的处理比较草率,学生诵读没有充分落实,这些方面都是以后要注意的。
通过这次作课、听课,尤其听评课,受益匪浅。作公开课可以让人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让我更加知道了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所以我喜欢作公开课。
篇三:曹操《短歌行》教学反思
最近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听课教研活动中,曹操的《短歌行》一课的教学,似乎还有些可以商榷之处。
课堂回放一,课堂教学流程:1.《三国演义》“横槊赋诗”部分的视频导入;2.预习检测;3.目标展示;4.作者介绍;5.文本探究;6.学生朗读“模块测评”(课本配套练习册)中本课后面的写作素材与热点扫描;7.课堂检测,完成“模块测评”的三个题目。
反思:从整节课的流程及课堂结构来看,都有些不合理。课堂导入后应该进行目标展示和作者介绍环节,然后再进行预习检测,也就是说,把以上环节中2、3、4顺序调整为3、4、2的顺序,而第6个环节与教学关系不大可以删掉。另外,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而整个教学环节缺少诵读环节,应该加上这一环节,在文本探究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诵读,这样文本探究效果会更好。
语文课堂教学中,流程的自然连贯性缺失,反映了教师对这节课整体设计意识不足,教学内容选择不准,而教学流程与课堂结构不合理,则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建构及提高,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课堂回放二,导入:师:用《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一段的视频导入。
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
师:(接着板书)忧,忧伤、忧愁、激昂,大家选一个。
生:激昂
反思:导入是为了创设一种学习情境,而本课导入时也设置了问题,有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但学生没有充分思索的情况下,教师抛出几个可能的选项,尤其是选择问的使用,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学生则很容易地得出了结论,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也就失去了意义。况且“激昂”作为全诗的感情基调似乎是欠准确的,与文本中的“忧思”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弥合这一对矛盾,教师在解读过程中也是语焉不详,从而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作者思想感情把握上出现偏差。
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出抛来后,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要有适当的等待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在体验、感悟中得出结论,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当学生实在思考不出来时,考虑变换提问方式,如把一个疑问性问题可以转化为“选择问”,给学生以支架,让学生得出结论,也让稍微上升一步;当学生思考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纠正,不可放任学生思考的结论,偏离教学目标与文本价值。
课堂回放三,文本探究:本环节教师共设计了5个问题:1.朗读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2.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3.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从细节看,诗人如何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期盼的?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全班分成5个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一个题目,然后进行交流展示。)
反思:应该说问题设计相对比较合理,但每个小组只讨论一个问题,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当某个小组选定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时,其它问题就只能听其它小组同学或教师的解释,自己并无认真研究、体验、探讨,这样可能导致这一组学生直接接受同学或老师的结论,直接对问题与文本的理解还处在浅层次上的;其次,第1个环节与前面有些重复,也没有很好地落实。感情基调前面已经明确,再无探究必要,把诵读体会感情基调设计在“问题探究”环节也不尽合理;也不知何种原因,朗读始终没有进行;在探讨艺术手法时,对修辞的讨论不到位,教师也没有深入引导学生探讨,学生到最后只明确几个修辞名词,如比喻、借代、用典等,并未弄清其作用及表达效果,这应该才是修辞最主要的部分,这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注重认知而非语言运用,也反映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偏差。
凡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全员参与,然后进行课堂交流展示,这样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全面,更透彻;该适时诵读就进行诵读,这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更是诗歌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品味修辞语言,一定要学生体味出修辞的效果,而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抽象的术语,那样,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永远不可能得到提高。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流程与课堂结构不够合理;二是对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欠准确;三是教学内容选择失误,诵读缺失,学生没有把握这首诗的节奏以及押韵、换韵等特点;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有关修辞手法;四是小组合作探究形式问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