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欧阳修 才子欧阳修是著名的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影响深远,是中国古诗上耀眼的一颗明珠。 欧阳修,字永叔。不但文章名满天下,在政治舞台上,也能大显身手。他于宋仁宗嘉祐三年六月,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至嘉祐四年二月,转任他职,一共在开封府任职九个月。欧阳修……
才子欧阳修
才子欧阳修是著名的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影响深远,是中国古诗上耀眼的一颗明珠。
欧阳修,字永叔。不但文章名满天下,在政治舞台上,也能大显身手。他于宋仁宗嘉祐三年六月,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至嘉祐四年二月,转任他职,一共在开封府任职九个月。欧阳修是包拯的后任,但施政风格却与包拯大相径庭。他严格执法,但却废除了很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这样,不但方便了百姓,也使官吏的工作量减轻,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欧阳修赏罚分明,京师亦得到大治。他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政通人和,莫不爱服。欧阳修与包拯手段不同,但却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史称包严欧宽。与包拯一起,成了开封府尹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人。梁举直是仁宗跟前比较受宠的臣子,他恃宠而骄,挪用公款,并指示军士为自己造别墅。这种明显违法的事情当然瞒不过别人,有人将他告发。欧阳修按照法律,将其抓到开封府。梁举直的家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一直将此事捅到仁宗那儿。宋仁宗面对这种事情,不好下圣旨,只好写了个手诏给欧阳修,让他把人放了。欧阳修不但不领情,反而指责梁举直的家人不该如此。梁举直的家人继续到仁宗跟前哭诉,说欧阳修连皇上的面子也不买。仁宗也动了真气,一口气写了三道手诏,坚决让欧阳修放人。欧阳修每收到一次手诏,就给梁举直加上一等罪。最后,梁举直得到的处罚是罪加三等。欧阳修又进宫面见仁宗,批评他不该如此放纵奸邪。好在仁宗是个心胸豁达的皇帝,心里虽然不痛快,但还是批准了欧阳修的做法。
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在绵州(今四川绵阳)出生,他的父亲在那时任绵州推官。欧阳修三岁时,他的父亲撒手人寰。欧阳修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母亲郑氏自然指望欧阳修能够成才。但眼下连生活都成问题,母子两人只好到湖北随州,因为欧阳修的叔叔在那里。叔叔家也不是很有钱,勉强过活而已。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身于富裕之家,虽是女流,却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没有钱买纸笔,她就用荻秆做笔,以沙地为纸,教幼小的欧阳修读书练字。欧阳修的叔叔看到小侄儿刻苦好学,也打心眼儿里喜欢。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一个叫胥偃的人保举,欧阳修参加了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考试。这年的秋天,欧阳修在国子监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都荣获第一名,成了监元和解元,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又获得了第一,成了省元。
天圣八年(1030年),殿试在崇政殿如期举行。宋仁宗亲自参加。殿试结果揭晓后,欧阳修获得第十四名,列二甲进士及第。
欧阳修没有得到状元的头衔,虽然有些小小的遗憾,但考中了进士也是值得夸耀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后代这些戏剧中的说法,成了欧阳修人生的现实。他不但被授予官职,而且还有了娇妻。
刚刚新婚,欧阳修就告别了妻子,前赴洛阳做官。他的上司叫钱惟演。是末代吴越王钱俶之子,平日,钱惟演不但不拘束他们,还和他们一块游山逛水,吟诗作赋。后来,钱惟演不得上司的欣赏,离开洛阳时。欧阳修他们还专门与钱惟演送别。当然,他们也闹过一点小小的不愉快。据说有次他们请了一帮妓,在一块喝酒。酒宴开始后,忽然不见了欧阳修和这位妓。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后来,那位妓和欧阳修一起出现了。据那位妓解释,说是自己的头钗掉了,欧阳修帮他找头钗,故此迟来。因为这件事,钱惟演有点不大高兴,当然,这都是一些传说。
景祐元年(1034年),欧阳修又被授予宣德郎的职衔,此时已28岁的他,回到京城开封,当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一书。在京中,他一方面结交文友,诗酒放诞,所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另一方面,他开始冷眼观看朝廷大事,希冀为国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时,整个大宋虽然比较富足,人民也比较安居乐业,朝廷也比较宽厚仁慈,但随着这一切而来的一些弊端也开始显现。大宋最大的问题就是冗官冗员。朝廷过于仁慈,所以,录用了大批无事可做的官员,这不但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迟滞了大宋的行政效率。景祐三年,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开始呼吁改变现状,范仲淹认为,官员贪腐是最大的问题,而欧阳修则有不同看法,认为冗官冗员是一切弊政的根本。然而,他们两个的作法触犯了当权者,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众多官员的反对,范仲淹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也未能幸免,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做县令。
欧阳修中进士时后,娶了胥偃的女儿,很可惜的是,这位夫人和欧阳修结婚没多久就病逝了。被贬后的欧阳修,又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欧阳修的同窗好友王拱辰,先是娶了薛家的大女儿,大女儿去世后,又娶了薛家的三女儿。所以,无论怎样说,王拱辰一直是欧阳修的连襟。故欧阳修写诗和他开玩笑:“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又回到开封,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又被任命为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进行“庆历新政”,欧阳修积极参与,成了这场运动的骨干。他们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一系列建议。但因为老是触动一些官员的利益,所以得不到支持,最终的结果是遭受失败。庆历五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相继被贬至外地,欧阳修也被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任职。后来又到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