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分析报告 财务 出现

管理员

摘要:

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 1  一、立足点不清,把报告写成下对……

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 1

  一、立足点不清,把报告写成下对上的汇报

  财务分析应该成为公司管理的工具。作为工具,财务分析应立足于财务数据,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异位,把财务分析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汇报,分析报告将会变味,分析问题会变成寻找客观理由,解决问题会变成推诿责任。最终,管理工具会沦落为表功道具。

  二、机械套用模板

  财务输出模板化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模板化的好处表现为:

  ①上级将自己的意图直接说出来了,下级就不用猜测了;

  ②交付格式统一,便于汇总;

  ③填报时可直奔主题,省去了下级的无效工作量;

  ④关注点明确,减少了上级的无效阅读。说白了,就是把少数人思考的结果作为集体意识贯彻下去,让大家都省点心。

  不少集团公司都会编制财务分析模板,下发给分子公司使用。一旦有了模板,分子公司的会计人乐得省心,直接套用模板,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是否与模板匹配。试想,模板是根据集团的共性设计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加变通,模板就成了胶柱鼓瑟了。

  三、把握不住重点,没能重点揭示根本性的问题

  每个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突出的问题,或者说是最根本的问题,如同企业的病灶。这一病灶又会引来诸多的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但这些反应与疾病都是次要的。成功的财务分析需要透过财务数据,找出企业最根本的问题。譬如,公司销售收入下降,有研发设计的原因,有成本价格的原因,有质量的原因,有广告宣传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发设计不够时尚。如果不能拿捏住它,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方向性误导的。

  四、揭示出的问题与对应专项分析不能呼应

  分析一旦揭示出了公司最根本的问题,就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专项的、深入的分析。譬如,公司资金链紧张,主要是因应收账款过度膨胀造成的。揭示这一问题后,专项分析就应定位在如何限制新增应收账款、如何清收前期应收账款、如何制定赊销政策与进行客户评级。这样娓娓道来,才能首尾呼应,让分析报告富有逻辑性。要是揭示出的问题与专项分析风马牛不相及,做出的财务分析必然会与业务实质两张皮。

  五、就数字论数字,没有挖掘业务层面的原因

  财务分析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话语,“公司利率下降了20%,主要因为收入下降了10%,管理费用增加了20%,销售费用增加了15%”。这样的数据罗列,实际不能称之为分析,因为我们看不出收入缘何而下降,费用因何而增高。建议这么写,“因华南市场推广受阻,xx产品销量降低了30%,导致毛利减少xx万元”,“因写字楼租金上涨xx万元,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了20%;华南市场广告投入增加xx万元,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了15%”。把数据背后的故事说出来,分析报告会更打动人。

  六、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

  “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利润也因之降低。”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只是宽泛地讲原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大家都希望能做到分析量化,言之有据,应该承认,很多时候数据确实不易取得。有的是因为没有积累,有的是因为核算颗粒度太粗放,有的是因为核算维度未涉及,有的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除了这些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对业务理解不透彻。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也是财务人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

  七、预测的准确性差

  财务分析报告在结尾处往往要对全年的经营指标结果进行预测。预测准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检验财务分析效果的标尺。谈及华为的财务预测工作时,任正非曾说,预测是管理的灵魂。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从事后走向事前,预测是可以为之的举措。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

  八、任务令表述不清晰,改进措施空泛

  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清楚后,就需要提出解决思路了。如果能在分析报告中让解决问题的思想落地,这等于把财务分析推进到了经营分析的高度。既然是期望解决问题,责任就要落实到人,要有明确的解决措施,要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空洞的任务令诸如,“措施:加强市场推广;责任人:销售部全体”。可执行的任务令应做到措施就是行动方案,如“在当地电视台投放xx分钟的广告,每月选择一个万人社区进行一次路演推广”,责任人可以追责、可以负责,时间节点是考核的依据。

  九、前后期任务令无闭环

  财务分析应该是持续进行的,按月度或季度完成。这就要求前后月度或季度的分析报告应相互呼应,特别是上一期的任务令在本期要有验收,是否都完成了,为何有的没有完成,未完成的本期是否需要继续推动,这些都应该在报告中体现。如果报告中对此不做要求,责任落实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财务分析不能改进工作,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分析报告将成为会计人自说自话,而丧失应有的价值。

  财务分析报告常出现的问题 2

  近年来,会计界一直在倡导企业财务人员要由“账房先生”向“业务伙伴”“价值创造者”角色转变,实现业财融合。要到达这个目标,真正体现财务人员价值的地路径就是把会计信息翻译成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存在的问题

  1.目的单一。目前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评价所用,对于如何支持企业经营决策较少。

  2.分析主题、维度单一。大部分单位的财务分析由于核算精细度的问题,数据维度较为单一,基本是围绕组织维度(如部门、子公司)进行核算和分析,缺乏对项目、产品、客户等多维度的分析。

  3.业务溯源能力弱。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没有整合,分析大部分是财务数据的罗列,“就财务说财务”,缺乏对业务动因的理解和挖掘,与业务贴合度差,因此分析报告缺乏对重大风险、重点问题的提示内容,缺少从财务视角给出管理改进建议。

  4.分析方法较为基础。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只作了实际完成与预算的比较和同环比分析,缺少如敏感度分析、情景分析、长期趋势分析、对标分析等较为灵活、前瞻性强的分析方式来说明内部管理问题的实质原因,导致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价值认识不够。

  5.分析报告可读性差。分析数据罗列多而全,非财务背景的阅读者较难理解。整个报告结构重点不突出,较少使用图形、仪表盘等,可读性低。

  二、财务分析报告体系应包含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存在问题,用不同的情景去分析企业所作决策的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报告是一个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基于企业历史数据和管理会计资料的财务分析。这类分析是在总结前期企业经营取得的业绩和亮点的基础上,查找薄弱环节,为企业内部考核和解决管理短板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包括:

  1.1预算分析报告。主要是结合年初制定的财务预算,按照各业务单元或预算主体承接的预算指标,分析预算完成情况,与序时进度的差异,查找预算没有完成和超预算的原因,要求预算主体制定措施,确保预算指标的完成,如是年初预算编制条件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方案。

  1.2财务业绩分析报告。主要是分析企业效益的来源和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包括:

  (1)收入增长分析。主要分析收入的结构,为企业制订合理的经营策略提供依据。应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分产品,分析各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及增减情况,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分区域,分析不同区域收入的增减情况和原因,是区域政策因素还是自然环境变化,或是当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不同区域收入的变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分部门(业务单元),分析不同业务单元收入增减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还要分析内生性收入增长趋势,分析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潜力。

  (2)盈利能力分析。主要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一是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分析现有产品(业务)的毛利水平和占有资源情况,运用情景假设法分析在现有资源下,哪种产品组合结构可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二是产品全成本结构分析,主要分析企业成本的构成和产品全价值链的成本,查找企业可降的成本和降成本的重点,并通过价值链分析查找不增值作业,为管理层优化成本结构和作业流程提供决策支持;三是成本对标分析,将企业成本和竞争对手对比,为企业制订竞争策略、弥补短板、消除劣势提供依据,还要将企业自制零件成本与外部购买成本对比,为业务是否外包提供依据;四是成本要素动因分析,分析影响各成本要素产生和高低的主要事项,能否优化或取消以降低企业成本。如不同产品质量标准下的外赔费用分析对比。五是可控费用分析,通过对每项可控费用的增减趋势分析,查找最佳控制方法。

  2.基于企业未来管理与决策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模型,测算各种情景下的模拟财务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主要包括:

  2.1为制定企业战略服务的财务分析。企业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是利润或企业的价值。财务要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各业务的发展目标及所占用资源的多少,测算不同业务组合下的财务指标,以及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实现情况下的财务指标,和不同发展模式(自我滚动发展还是靠兼并重组发展)下的财务指标,为企业制定战略路径和措施提供依据。

  2.2基于新产品(业务)决策的财务分析。通过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新产品的价格、市场容量、企业投入的资源、产品成本等进行分析,一是为企业是否投产该产品提供测算依据;二是为产品设计成本优化提供依据,即在新产品在投入生产前优化产品设计成本,为企业扩大盈利空间;三是为生产制造产品提供成本控制标准。

  2.3企业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在财务管理的课本中讲的比较详细,不做赘述。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是投资决策的关键,除了对被并购方的估值、风险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对本企业的财务承担能力及并购后对本企业的财务影响进行分析,防止因并购导致集团母体出现财务危机。

  2.4企业筹融资方式的财务分析。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财务成本是财务人员的强项,但是企业筹融资方式的分析除了融资成本外,还应该分析如何将企业的资源和筹融资方式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如,将企业的哪部分业务通过上市或利用已有的资本平台,从资本市场上融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应该怎么做;在什么时间应该发行债券,发行规模应该控制在多少,才能满足长期资金使用。

  3.基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管理越来越被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经营风险的发生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甚至使企业破产。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应是财务分析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从现金流风险出发分析新业务、发展较快的业务的业务流程,评估业务风险;从资产的流动性出发,分析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可收回性,评估现有占用资产的风险,如对逾期应收帐款按逾期原因分析(质量问题、客户资金困难还是有意讨债等),为企业制订收款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对公司的欠款大户的财务状况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分析债务规模与企业收入规模的匹配度,和债务结构与企业资产结构的匹配度,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4.专项分析报告。主要针对企业经营中的某个专题或某项业务开展的分析。包括质量成本分析,股权投资效果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分析,税务筹划报告等。

  三、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

  首先是明确需求,提高认知。通过与管理层、业务部门的沟通的交流,明确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尤其要加强对领导需求的理解。第二,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细度,按照管理会计要求设立明细科目或辅助帐,保证财务数据全面、准确、可用。第三,提高财务分析对业务的溯源能力。要加强与业务人员的沟通,取得业务部门对财务报告的认同和支持。要整合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通过对财务数据追溯到业务数据,发现和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动因,避免“就财务数据说财务”的情况。第四,要丰富分析方法。根据数据逻辑,研究较好的分析方法,以保证数据内在联系能清晰呈现。要加强综合、动态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使财务数据的事后描述逐渐向前端预测转移。第五,要提升“讲故事”的能力。报告要突出重点,图文并茂,灵活运用图标、仪表盘等表现形式,增强报告的可读性。第六,能够提出操作性强的管理建议。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从财务的视角提出管理建议,并定期对问题的改进进行追踪反馈,形成闭环,逐步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