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课文导学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采薇 课文

管理员

摘要:

《采薇》课文导学案  《采薇》唱出就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下面是《采薇》课文导学案,以供参考。  【概述】  《采薇》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中第四课的一首诗歌,它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

《采薇》课文导学案

  《采薇》唱出就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下面是《采薇》课文导学案,以供参考。

  【概述】

  《采薇》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中第四课的一首诗歌,它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本课拟采用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并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

  (2)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句式特点;

  (4)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中《关雎》、《蒹葭》等简单的篇目;

  3.学生对《诗经》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

  5.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朗读诗歌,但古诗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6.学生已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

  【教学策略】

  1.问题解决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本诗,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文言现象(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本诗,提出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诗句(如:“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点拨,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与全班进行交流(问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助学习,讨论问题,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和感想,达到启发小组其他成员思路和共同理解的效果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这一时期产生了再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被学术界称之为“风骚”。因为诗经的精华部分是十五国风;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所以二者合称“风骚”。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中国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常识(师生互动)

  1.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诗三百”

  共收入305篇风,即音乐曲调,160篇 十五国风

  (诗歌形式; 雅,即朝廷正乐,105篇 大雅、小雅

  内容) 颂,即宗庙祭祀之乐,40篇 周颂、鲁颂、商颂

  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3.《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表现手法; 赋:铺陈,陈述,使事物具有直观性

  艺术手法) 比:比喻,用比喻来代替直接描写

  兴:象征,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4.《诗经》的影响

  《诗经》当中汇集了我国古代五百年之久的写作经验,对后世诗歌创作有重大意义,比兴的技法和借景抒情的方式一直为后世诗人所借鉴。反映现实,干预政治的创作倾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结论: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1.学生自由朗读《采薇》,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字音问题,注意节奏。

  2.学生个别朗读《采薇》,订正字音,调整节奏。

  3.学生齐读《采薇》。

  重点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猃狁(xi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大车。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四、结合课下注释,反复读本诗,掌握大致意思。

  五、作业

  继续熟读诗歌,并能概括大意。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齐读《采薇》

  二、分析文章,理清情节,理解文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个别朗读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第三章思归之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难归之因)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军旅劳苦)

  「赏析」

  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2.个别朗读第四、五章。

  第四章,第五章 追述往日战争生活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车马之盛)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士卒之苦)

  「赏析」

  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3.个别朗读第六章。

  第六章 回乡后,抚今追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①「赏析」:古人评价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②今人评价: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

  ③「赏析」:眼前的生活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必会生发忧惧心理。正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全诗在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这是因为《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第六章的作用:①追溯过往 ②增加了感情的浓度 ③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感染力

  三、分析诗歌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1.中心主旨(学生先概括,老师后补充)

  这首诗通过一个服役士兵的自述,再现了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表现了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真实地反映了被压迫者愁苦无奈的思想情绪。

  2.艺术特色

  (1)以小见大的写法

  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途径,比如:第四、五章中没有对战争中厮打拼杀等场面的描写,而是写了将帅车马服饰、武器装备等细节,却能以小见大,通过此就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

  (2)倒叙章叠的结构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猃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3)起兴的写作手法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章叠句,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帖。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帖。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四、课堂练习题

  1.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末章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3.补充下列名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文学常识填空:

  ①《诗经》内容包括风 、雅 、颂 三个部分。

  ②《诗经》表现手法包括赋 、比 、兴 。

  ③“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采薇》末章。

  2.活页作业

  ①基础知识。

  ②文本阅读。

  ③课堂延伸 中的(一)。

  ④语言运用 中的14,16小题。

  3.预习《离骚》,完成预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