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阅读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采桑子 答案 阅读

管理员

摘要:

采桑子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桑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阅读答案 1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

采桑子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桑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阅读答案 1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③轩槛:长廊的栏杆。④芰:指菱。

  (1)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10.【古诗赏析】(7分)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意思对即可。]

  采桑子阅读答案 2

  原文: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字词解释:

  1、只解:只知道。

  2、不信:不理解。

  3、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

  4、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唐代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5、淡:惨淡清冷。

  6、胧(lóng)明: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胧,朦朦胧胧。

  7、频:屡次。

  8、高楼雁一声:化用自唐代韩偓《生查子》:“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翻译:

  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那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昨天夜里,梧桐树的叶子在西风中急促地响着,月色朦胧而惨淡,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阅读答案:

  试题: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任四点给4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 3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答: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赏析】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赏析】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采桑子阅读答案 4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刻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2.有人评说此词流于颓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对比。十年前的'月白风清与如今的忧患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一个老病羸弱,饱经忧患,晚景凄凉,内心充满幽愤的词人形象。 (手法2分,分析2分,形象2分,共6分)

  2.不同意。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试把金觥,一个把字,更显其豪迈气概。 (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共5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 5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任四点给4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采桑子阅读答案 6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否矛盾?

  答: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不矛盾。上阕是从“相随无别离”的角度“恨君不似江楼月”;下阕是从“团圆”的角度,恨君却似“暂满还亏”的“江楼月”。

  (2)本词艺术上的特点是比喻新奇。作者抓住抬头可见的'月亮到处相随和暂满还亏的两种特性,正反设喻,把思妇对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明月这一古老意象焕发出新鲜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