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苏轼词作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采桑子 苏轼 鉴赏

管理员

摘要:

采桑子苏轼词作鉴赏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桑子苏轼词作鉴赏,供大家……

采桑子苏轼词作鉴赏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桑子苏轼词作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采桑子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扰。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释翻译

  原文注释

  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宋人所筑,北临大江,有天下殊景之誉。

  ②尊酒:杯酒。

  ③琵琶语:音乐能够表情达意,故称“语”。

  ④捻(niǎn)、拢(lǒng):两种弹奏指法,捻为揉弦,拢为叩弦。

  ⑤醉脸:醉后脸上泛起的红润。 春融:像春日一样暖和。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1074)仲冬,东坡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途经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与孙洙、巨源、王存集会于该地风景奇胜的甘露寺多景楼。席问,京师官妓甚多,而—个名叫胡琴的,姿色技艺尤其美好。酒阑,孙巨源请求东坡说:“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东坡于是填了这阕《采桑子》。

  白话翻译

  我身在朝外,却依旧有着思国的情感和忧国的心痛,和友人在甘露寺的多景楼中,有幸杯酒相逢,回想起之前为国所做的一些快事,却一笑而去。听到悠远的琵琶声,不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弹琵琶的女子技术娴熟的演奏着动人的音乐,脸上泛起像春日般的红晕,犹如江边写照下来的一抹夕阳,美丽动人。

  苏轼词作《采桑子》鉴赏

  这首《采桑子》是苏轼的即兴之作,虽不尽完美,却显示了他的素养与才华。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仲冬,即1074年冬,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即现江苏镇江市,与孙巨源、王正仲甘露寺多景楼集会。席间有色艺俱佳的官妓胡琴相伴,周围是晚霞夕照中愈显奇丽的美景,于是孙巨源请东坡临景填词。东坡应约写下了这首《采桑子》,另作了一首名为《润州甘露寺弹筝》的诗。

  首句“多情多感仍多病”四借用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首句“鲁钝仍多病”的句型和后三字,连用三个“多”字言情发端,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多景楼”的“多”字与上句中的三个“多”字相映成趣,直接点出当下环境。多景楼北固山后峰、甘露寺,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这样的楼上赏景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呢?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元朝宋武帝萧刘裕曾此讨伐桓玄,东晋谢安、梁武帝衍也曾此流连,面对这样的古迹,苏轼思古想今,感慨万千,满怀愁绪,涌上心头,喷吐于笔端,即为“三多”——情多,感多,病多,凝练而又传神。东坡贵可以那样戛然而止,迅疾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溢。

  “尊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

  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撚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撚”,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

  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苏轼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