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原文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蟾宫 东风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  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  翻译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词。“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

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

  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

  翻译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词。“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酴釄”,《辇下岁时记》:“长安每岁清明赐宰臣以下酴釄酒,”夏初开白色花。“潘鬓”,潘岳《秋思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弁”帽子,即是说,帽子戴在斑白的头鬓上。后人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称。这两句是说,东风又给酴釄花报信了,苦恼的是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这两句是全词警句。看来很平淡,可是意味深长。花同十年前一样,可是人已不如十年前俊美了。这是接承上句“愁成潘鬓”中“愁”的原因所在。词的开头很重要,词家所说的“发端要工”,像花园的大门,一推开便能发现佳境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首词以“造境”发端,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依景生情,带出词的`主体部分。这是由酴釄花带出了他的愁,年华消逝,他已不是十年前的旧人了。

  下片“水边珠翠香成阵”,张炎认为“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要接得紧密、自然。下片的首句写水边花香成阵,与上片“又送酴釄信”恰相承接。“也消得、燕窥莺认”。写他享受了莺飞燕舞的自然风光。“燕窥莺认”是这首词的“词眼”。“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说他春游归来时,人已半醉,而月色朦胧,襟袖间仍然是一缕缕余香,令人陶醉。这个下片,不仅紧接上片,而且能出新意。特别是结尾:“觉花气,满襟犹润。”他作到了“意尽而词不尽”,余味无穷。从词的章法上来说,这是一首妙词;但从词的内容上来说,显得有些单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词。“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酴釄”,《辇下岁时记》:“长安每岁清明赐宰臣以下酴釄酒,”夏初开白色花。“潘鬓”,潘岳《秋思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弁”帽子,即是说,帽子戴在斑白的头鬓上。后人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称。这两句是说,东风又给酴釄花报信了,苦恼的是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这两句是全词警句。看来很平淡,可是意味深长。花同十年前一样,可是人已不如十年前俊美了。这是接承上句“愁成潘鬓”中“愁”的原因所在。词的开头很重要,词家所说的“发端要工”,像花园的大门,一推开便能发现佳境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首词以“造境”发端,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依景生情,带出词的主体部分。这是由酴釄花带出了他的愁,年华消逝,他已不是十年前的旧人了。

  下片“水边珠翠香成阵”,张炎认为“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要接得紧密、自然。下片的首句写水边花香成阵,与上片“又送酴釄信”恰相承接。“也消得、燕窥莺认”。写他享受了莺飞燕舞的自然风光。“燕窥莺认”是这首词的“词眼”。“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说他春游归来时,人已半醉,而月色朦胧,襟袖间仍然是一缕缕余香,令人陶醉。这个下片,不仅紧接上片,而且能出新意。特别是结尾:“觉花气,满襟犹润。”他作到了“意尽而词不尽”,余味无穷。从词的章法上来说,这是一首妙词;但从词的内容上来说,显得有些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