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1
教学要求:
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养积累能力。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4.掌握书写提示中字形的特点,并书写漂亮。
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
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
c.仿照写一写。
2.(出示第二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a.小组交流发现。
b.全班汇报。
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
c.自己尝试说一说。
d.小组合作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汉字)
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都有撇捺。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
撇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
4.学生字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
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a.小组交流。
b.汇报
3.生诵读古诗。
4.尝试背诵。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因为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这节课的教学进展比较顺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说得非常精彩,背诵古诗环节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2
教学时间:
20xx年12月17日
教学内容:
关于编写童话的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2、学习写童话的方法;
3、形成有情趣的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前面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趣吗?陶罐和铁罐是两件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他们本来不会说话的,但是作者却让他们说话了;狮子和鹿是两种动物,可是也能说话,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们叫这样的文章为什么文学体裁呢?
二、童话的'创作(出示课件)
1、你根据前面这两篇文章中想想什么叫童话?(出示课件解释童话)
2、怎样创作童话
总结:把不是人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这种方法我们叫他为什么?(板书拟人);这些故事真有吗?那是怎么来的?(板书想象),所以我们的童话的创作方法就是(学生总结)
提示:把不是人得事物当做人来写,并发挥想象,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出示课件:怎样编写童话
三、动物童话创作的步骤
1、要写动物童话,首先要干什么?(出示课件)(选动物)
2、想情趣
3、编故事
4、命题,成文
四、以“青蛙过生日”为例,讲解写童话的思路示范写作
五、作业
根据老师的方法及步骤,写一篇童话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并学会运用。
2、词句段运用,练习围绕开头句子写一段话;学会写寻物启事。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笔画少和笔画多的字,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成语。
2、学会寻物启事。
教学难点
1、写好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
2、学习围绕开头句子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好词佳句。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板书:学会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1、(课件出示2)
“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我积累了‘窃窃私语’这个词,觉得用在这里很合适。”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哪些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为什么我不明白却运用那么恰当呢?(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窃窃私语”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预设:有些词语可能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清楚楚,那是,根据语境,或者生活经验,能基本了解这个词的大体意思,什么情况下能够使用,就可以了。
2、(课件出示3)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远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后面的这句话是“我”仿写的句子。前后两个句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1)首先最明显的地方是都运用了比喻句。
(2)表示时间“黑夜降临了”和“清晨到来了”的词语用得也像。
(3)都用到“我们看见”这个词语。
小结:仿写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上、好的词语仿写。
(板书:仿写句子:可以仿写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好的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开头,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4)
1、找来《海底世界》相关片段读一读。
2、说一说,要求我们写这两组句子是什么结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都是“你可知道……”
3、仿写句子。(课件出示5)
示例: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石头有多么奇妙吗?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的像宠物狗,睁着水灵灵的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好像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有的像青蛙,沉浸在清凉的溪水中,享受着阳光浴;有的体形巨大,像一个娃娃;有些石头细如沙,而有些石头却大如山,一块块,一条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小结:仿写句子可以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板书: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
(二)学写《寻物启事》
(课件出示6)
读一读这则寻物启事。2、看一看,寻物启事的格式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如下:“寻物启事”是题目,居中写。右下角注明写启事的班级、姓名,下通知的日期另起一行也在右下角写。正文空两格,写清楚丢失的物品,丢失的时间,丢失的地方。(板书:题目居中;右下角落款正文开头空两格)
3、选择按照格式,照样子写一则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本人在学校食堂丢失黑色钱包一个,里面有现金300元、中国电信电话卡一张、贴有篮球明星易建联照片的饭卡一张.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定当感谢。
三(10)班王小明
20xx年10月14日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7)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2、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注意这些字笔画较多,有的字笔画较少,要注意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板书: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
比如“术”,撇捺要写得舒展,竖占准竖中线,整个字在田字格的正中央。
“露”笔画很多,要把哥哥笔画写得短小扁一些,才不至于出格。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3)注意笔画和笔画少的字,间距、比例、长短不一样,笔画多的字不要写得太拥挤。
五、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
(课件出示8)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它们的内容大体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9)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关于积累运用好词好句的知识,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写句子;学习了寻物启事的格式,练习写寻物启事;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积累了古代成语。
设计意图:分析交流正确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的问题,练习把语言写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写话能力。
设计意图:了解寻物启事的格式,了解寻物启事的内容,学习写寻物启事。掌握寻物启事这种文体。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设计意图:学习古代成语,理解和分析成语,增强学生学习和积累经典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学会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词句段运用:仿写句子: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
寻物启事:题目居中;右下角落款正文开头空两格
书写提示:笔画少,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要把笔画写得短些,缩小笔画间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
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 得 ”,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会按要求仿写句子。
2.会写寻物启事。
3.注意汉字中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的写法。
4.理解积累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和泡泡图里的提示。
2.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
(1)读第一句话,理解“没精打采”的意思。“没精打采”的意思是不高兴,不振作。这个词写出了“他”坐在那里的状态。第二句话把“夜空中群星闪烁”比喻成“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既形象又具体。仿照第二句话而写的比喻句,把太阳初升时的颜色、形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2)积累好词佳句,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内容,而且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还要善于品词析句,想一想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妙,这些词语和句子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语境中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题。
2.学生讨论。
(1)《海底世界》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围绕开头进行叙述的?
开头提出问题,然后具体描写了大海深处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本中的两个题目。
开头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具体的描述。第一句可以围绕“石头有多奇妙”进行描写,可以写石头的形状、颜色等,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想象。第二句需要自己想好写什么事物,确定后,先提出问题,然后具体描述。
3.学生仿写,完成后同桌交流,进行修改。
4.出示“寻物启事”。
5.讨论格式及写法。
寻物启事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项内容。
(1)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以只写“寻物启事”,也可以加上丢失物品的'名称,如“寻手机启事”“寻钥匙启事”“寻公文包启事”等。
(2)正文。一般包括以下三层内容:写清丢失物品的名称、数量、形状、质地和丢失的时间、地点等;写清寻物者的单位、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如有必要还可以写明给予酬劳之类的话语,最后要表达谢意。
(3)落款:署上发文单位的名称、个人姓名等,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6.学生照样子写寻物启事,写好后全班展示。
三、书写提示。
1.读泡泡图里的提示。
2.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3.小结:本次书写提示安排的是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我们要根据泡泡图里的提示,认真观察汉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还要考虑笔画的长短和笔画间距。
四、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指名朗读,解释成语。
2.汇报交流。
我们要借助拼音,认识生字,然后通过查词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意思,采用多种方法记牢这些成语,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成语。
(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意思是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人常常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日积月累”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并能使用简单的修辞手法,注重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3、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联系生活导入,引出交际话题。
生活中你可能会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想过怎么解决吗?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交际的话题就是“动脑筋解决问题”。
二、遭遇问题,想方设法。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出示课件: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课件二、三)
2、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
3、组内提出问题,作好记录。
4、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改进方案。
5、推选发言人代表小组全班交流。
提醒注意:说的:交流时说话通顺、连贯。口齿清楚,大方自然。听的: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课件四)
四、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
五、总结收获,提出希望:
希望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事事处处留意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善于动脑的人。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出示学生熟悉的童话。)(课件五)
2、在童话故事里一块石头可以让人听懂动物的话;一朵七色花可以实现孩子的任何愿望……世间万物在童话的世界里都有了人类的善与恶。
3、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有有趣的内容;童话故事中善恶分明。
4、我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是创编童话故事。
二、明确目标,指导写作。
1、方法指导:
A、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做主人公;重点想象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事;确定题目。(提醒:主人公不能过多,题目要简洁。)
B、“故事”要注意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事情是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C、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D、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的描写表现其性格特点。(课件六)
2、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三、组内交流展示,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四、评价。
五、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课件七)
2、自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3、同桌互读,正音。
4、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5、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6、选择其中一组反义词造句。(将一对反义词置于一个句子中。)
二、读读背背
1、出示课件“读读背背”。(课件八)
2、自读,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八字成语。
3、这些成语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4、交流词义。(课件九)
5、集体读、背。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
三、连连认认
1、出示课件,读一读,组组词。
2、连一连,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订正。
4、认读生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5、扩词练习
四、成语故事。
1、自由地小声读读“刻舟求剑”。
2、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3、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4、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
五、总结。
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习作:编写童话
日积月累:八字成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2、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了解的.世界。板书课题。
2、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勾画下来。
3、指名汇报过程中,师板书归类:外国资料介绍、中国资料介绍、故事等。
4、举办“世界博览会”“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首先分组进行,再进行集体交流。
二、习作指导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勾画重点内容,指名汇报交流。
2、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3、师: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大胆地写,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4、学生独立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
1、说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评。
4、个人修改。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
3、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
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⑴ 读一读这些字词。
⑵ 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
⑶ 同桌抽测生字条。
2、“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⑴ 学生自读。
⑵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 拓展资料: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三、趣味语文“说‘言’”
1、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
3、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
(“美言、谎言、箴言”)。
5、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是不限题材随意写,学生却不知道些什么好了,还不如平时限定内容发挥得好,看来学生们对写作还是不能发自内心的去写,不能做到怎样想的就怎样写,还得训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重难点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激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本学期你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
2.生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
3.提问: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感,你是如何摘抄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摘抄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自由发言)
4.出示课本中的四个学习伙伴的摘抄心得。
l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l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l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l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5.引导学生将这几句话和自己交流的内容进行对比,再结合两者,梳理摘抄的基本方法。
预设:摘抄好词佳句,归类摘抄,摘抄时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来,摘抄时注明出处。
6.小组讨论,说说哪些摘抄方法对自己的帮助更大。
7.教师评选出学生的优秀摘抄范例,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摘抄的基本方法。
8.鼓励学生课外制作有创意的文摘卡,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明出处,既尊重原作者,又便于需要时查阅原文,还可找机会安排阶段性的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及时点拨,归纳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提炼信息点,使得介绍的摘抄经验与技巧为每位同学所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学习“得”的用法。
(1)出示句子,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l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l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l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预设:这些句子中都有“得”字。
(2)创设情境,比较阅读,感受“得”字的生动之处。
①创设情境:老师把这三个句子串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小故事。
l小狗被车撞了,心跳声越来越弱。王老师很着急,立即跑着送小狗上医院。
l小狗被车撞了,心跳声越来越弱,那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王老师急得直跺脚,立即飞奔送小狗上医院,远远看去,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②对比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预设:“得”字及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3)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累得直不起腰。
小刚热得直流汗。
(4)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得”这种句式的生动之处,并学习模仿运用。
2.学习“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这一语言现象。
(1)故事激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引导学生接着往下讲。
(2)出示第一个例句,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的词语,引导发现“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特点。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3)出示第二个例句,引导想象:月夜下的小桥流水多么美啊,弯弯的小桥旁边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4)小组内交流,补充句子。
(5)引导学生把原句和补充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感受这种表达方式的趣味性。
(6)教师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发挥想象,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句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2.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真观察,书写撇、捺
1.(田字格出示“父、及”等8个字)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8个汉字有没有相同的笔画?(撇和捺)
2.指名读泡泡框中的提示语: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练习撇和捺的书写。
3.师示范写“英”字,边写边提示:撇从竖中线起笔,在左下格的中心处收笔;捺从竖中线起笔,在右下格的中心处收笔,左右对称,字形舒展。
4.伸出右手食指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蒙”字。“蒙”较于其他字有些特殊,它有四个撇画和一个捺画。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以及四个撇的长短变化和位置。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写好后与同桌交换,看看对方的撇、捺是不是写得舒展美观,不规范的地方帮他改一改。
7.全班展示练写的字。引导学生点评,重点关注撇和捺有没有写得舒展。
8.回顾学过的带有撇和捺的字,自由练习,注意把撇和捺写得舒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练习“英”“蒙”两个字后,其他字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以点带面,从扶到放。
板块二想象诵读,聆听采莲曲
1.激趣: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采莲曲》,跟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脚步,去寻觅采莲女的婀娜身姿。(展示插图,播放音频)
2.你们想不想走进这首诗,感受唐代采莲女的生活?小声把这首诗读一读吧!自由读《采莲曲》。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思考:诗人有没有写采莲女的容貌?(没有)你从诗中哪句话知道的?(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原来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结合诗句,再来思考,为什么诗人“看不见”采莲女呢?
预设:
(1)因为采莲女的裙子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都是碧绿的。
(2)采莲女的面容同池中的荷花一样美。所以诗人也分不清哪个是采莲女,哪朵是荷花。
(3)因为一池的荷叶、荷花太茂盛了,所以人藏在池中就看不见了。
7.师生问答:采莲女碧绿的.罗裙与盛夏的荷叶巧妙融为一体,难怪诗人感慨——(荷叶罗裙一色裁)。出水的荷花像采莲女的脸庞一样娇嫩,这正是——(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掩映于荷花、荷叶之中,(乱入池中看不见)。听见远处悠扬的小调儿,才知池中有人,这正是——(闻歌始觉有人来)。
8.诗人王昌龄用他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池的荷花,而采莲女的美貌在我们的想象中变得立体形象。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9.我相信,大家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采莲女勤劳忙碌而又美丽的身影。同学们,你们听,她的歌声多么动听,我们跟着她一起唱好不好?(播放音频)
10.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诗歌大意找到诗中相应的语句,而不是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诗句。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不破坏对诗意理解的整体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摘抄的基本方法
感受“得”的用法
学习撇、捺笔画的书写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摘抄写得好的语句,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具体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积累喜欢的语句”,进一步养成摘抄积累的习惯,提高书面表达的丰富性。教材以学习伙伴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归类摘抄”“摘抄时写下感受”“注明出处”等要点。教学时,“标明出处”这一点,我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来源和真实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交流平台”是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教学时,我将其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既在教学课文时就完成内容的学习与交流,也在学习语文园地时进行了集中交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学生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学生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学生能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摘抄的基本方法和“得”字的用法。
通过朗读和观察例句,感受并模仿“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
通过观察和书写练习,掌握撇和捺的书写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古诗《采莲曲》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
摘抄的基本方法和“得”字的用法。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
撇和捺的.书写要点。
三、教学难点
尝试续说“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录旅游中的美好瞬间,进而引出摘抄这一话题。
2. 学习“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上的内容,讨论摘抄的方法和好处。
教师小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如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做卡片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摘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摘抄方法和心得。
3. 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得”的用法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得”的用法。
学生尝试仿写句子,教师点评。
(二)学习“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学生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教师指导。
4. 学习“书写提示”
引导学生观察带有撇捺笔画的字,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书写。
展评学生作品,评出优秀作品。
5. 学习“日积月累”
出示古诗《采莲曲》,引导学生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读,尝试背诵。
6.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摘抄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积累语言材料。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继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材料。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摘抄的基本方法
“得”的用法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
撇和捺的书写要点
古诗《采莲曲》
七、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分析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方式,认识“椰、壳、漠”等 9 个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能用“……好像……”“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说话、写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阅读《雾在哪里》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体会雾的淘气、顽皮,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能仿照课文句式说话,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仿写能力。
4.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知道我国有不同的地域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 指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示能力,同时通过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 9 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正确认读词语。
学会用指定句式说话、写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童话故事,体会作者的想象力,仿照句式说话。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学生在了解祖国各地风光和物产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海边、沙漠、高原等不同地域风光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地方,去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
2. 识字教学
出示“椰、壳、漠、骆、驼、骏、悬、崖、峰”等生字所在的词语:“椰树、贝壳、沙漠、骆驼、骏马、悬崖、山峰”。
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如:“椰”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木”加“耶”就是“椰”;“漠”字可以和“沙漠”的图片联系起来记忆;“骏”字可以和“马”联系起来,想到“骏马”。
教师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指名读词语,正音纠错,重点强调“壳”是多音字,在“贝壳”中读“ké”,“骆驼”的“驼”读轻声。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认读。
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和构造,加深记忆。
(二)字词句运用
1. 词语理解与运用
出示词语“盛开、飞舞、狂欢、闪闪烁烁、漂亮、优美、明朗”。
学生自由认读词语,教师指名读,正音。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用词语造句等方式。例如:“盛开”可以让学生说说春天哪些花朵盛开了;“闪闪烁烁”可以联系夜晚的星星闪烁的样子来理解。
让学生选择几个词语说一句话或几句话,描述一个场景。如:“花园里,鲜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星星在夜空中闪闪烁烁,真是一个优美又迷人的夜晚。”
2. 句式练习
出示句式“……好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如天上的白云、弯弯的月亮等),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的事物像什么呢?鼓励学生用“……好像……”的句式说话。例如:“天上的白云好像棉花糖。”“弯弯的月亮好像小船。”
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句子,互相评价,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说得更生动、形象。
拓展练习,出示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师创设情境: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呢?让学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例如:“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打篮球。”
学生独立思考,写几句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三)写话
1. 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如小兔子、小猴子、大象等),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神态等特点。
2. 指导写话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长什么样子?它喜欢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例如:“我最喜欢小兔子,它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它有一对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像两颗红宝石。小兔子最喜欢吃胡萝卜,它吃胡萝卜的时候,三瓣嘴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
教师出示写话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要写出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少于 150 字。
学生开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和格式。
写完后,学生自己先读一读,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作品,互相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写话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重点评价是否写出了动物的特点,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等,鼓励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展示台
1. 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也读了很多有趣的文章。大家一定都有很多收获,今天就请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2. 展示与交流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大自然的手抄报、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或者朗读自己写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诗歌等。
展示的同学先介绍自己的作品,如:“我画的是一幅秋天的树林,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我想通过这幅画表达我对秋天的喜爱。”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观看,然后进行评价,可以从作品的内容、创意、表现形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我觉得这幅画色彩很鲜艳,把秋天的美景表现得很生动。”“这篇文章描写很细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评价进行总结和鼓励,肯定大家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创作的热情。
(五)日积月累
1. 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望天门山》。
2. 古诗学习
教师出示古诗《望天门山》,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描写的`景色,如“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长江水的汹涌和天门山的雄伟;“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了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两岸青山相对出”让我们感受到了青山的动态美;“孤帆一片日边来”则给人一种悠远、辽阔的感觉。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如男女赛读、小组接力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六)我爱阅读《雾在哪里》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有雾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雾在哪里》,看看雾都做了些什么。
2. 阅读教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纠错。
引导学生思考: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雾藏起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等的过程和景象,如:雾把大海藏起来时,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雾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后,四周变暗了,无论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体会雾的淘气、顽皮,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例如:雾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把一切都藏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课文中的句式“我要把……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让学生仿照句式说话,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我要把月亮藏起来,让夜晚变得漆黑一片。”“现在,我该把星星藏起来呢,让天空变得神秘莫测。”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语气,进一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五、教学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的生字、学习的句式、阅读的故事、积累的古诗以及展示的学习成果等。
2.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古诗《望天门山》,把自己在写话中修改后的作品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继续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园地七》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在识字、词句运用、写话、阅读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方法的交流,较好地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句式练习环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用指定句式说话、写话,但部分学生的表达还不够生动、形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写话教学中,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很多话要说,但在组织语言和书写规范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雾在哪里》这篇童话故事很感兴趣,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的想象力,但在仿照句式说话时,个别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和展示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读成语故事,联系教材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圆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教师小结,引出话题。
二、小组交流,评选奖项
小组交流: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教师巡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全班交流: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三、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小组交流: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的童话故事,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全班交流: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四、点拨角度,编写故事
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然后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五、反义词游戏,积累语言
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
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并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六、读读背背,集体学习
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七、生字学习,多种形式
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然后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八、成语故事,深化理解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然后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新知识。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编写童话故事和反义词游戏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生字学习和成语故事等环节,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今后,应继续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