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笔算乘法》教学设……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练习,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啊,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学生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小题的第一步)
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各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6)拓展练习
数学课本第66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④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要加几。
⑤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收南瓜。(练习十六第2题。)
(1)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2)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3)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
(4)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
(5)奖励优胜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1)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2)指名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3)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
(4)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组织交流。
2、游戏:蜜蜂采花蜜。(练习十六第6题)
(1)师讲述蜜蜂采花蜜的故事。
(2)6只“小蜜蜂”上台采蜜,余生在草稿纸上计算。
(3)比一比哪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对?
(4)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
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
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乘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
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2000×3=
12×4= 120×4= 340×2=
2.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
1. 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
2.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72×4和8×420吗?
板书设计
末尾有0的乘法
20×3= 200×3= 2000×3= 2500×3=
12×4= 120×4= 340×2=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例一教学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的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试做,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最后在全班交流各小组的代表性算法,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300×220×450+76+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怎样列式,说说问什么要这样列。
3、先估计计算结果。
4、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计算呢?
5、全班汇报。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连加。
方法三、分解组合。
6、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7、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3逐个与2和1相乘。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习、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x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a、估算:48≈5037≈4050x40=xxxx(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xxxx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x48,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x48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习。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6251824x16x13x17x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五、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x1938x976x9912x1111x4738x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答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多次进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拓展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梳理整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乘法的含义和运算法则;
2、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笔算乘法的方法和步骤;
2、计算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
1、笔算乘法的口诀和记忆方法;
2、如何处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的情况。
四、教学准备:
1、黑板、粉笔、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乘法口诀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乘法的含义和运算法则吗?
学生回答:乘法是两个数相乘的运算。乘法的运算法则是:a × b = ab,其中a和b都是整数。
2、新知讲解
教师讲解笔算乘法的方法和步骤:
(1)将乘数和被乘数分别竖直对齐,相应的位数相乘。
(2)将乘积写在下方,并对齐。
(3)检查计算结果,确保没有计算错误。
(4)注意单位,确保最终答案的单位与原问题一致。
3、口诀和记忆方法
教师提供乘法口诀表,帮助学生记忆笔算乘法的方法和步骤。
4、例题演示
教师提供几个例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笔算,教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指导。
5、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多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心得体会。
6、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笔算乘法的方法和步骤,总结出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7、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一份笔算乘法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在课下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