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诗歌成了鸡肋 现在读诗和写诗的人都不太多,包括在我们身边的人,也极少见有谁喜欢阅读“诗歌”。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诗”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而是“诗”从一开始就被“束缚”了。我会常常提及“束缚”,“束缚”诗的是什么?其实“作者”和“读者”都是无辜的,或……
别让诗歌成了鸡肋
现在读诗和写诗的人都不太多,包括在我们身边的人,也极少见有谁喜欢阅读“诗歌”。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诗”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而是“诗”从一开始就被“束缚”了。我会常常提及“束缚”,“束缚”诗的是什么?其实“作者”和“读者”都是无辜的,或许诗人与读者总难走进彼此。
当诗人的诗写的“过于隐晦和生涩的时候”,即使它是“营养丰富的大餐”,读者也不会领情。当然“诗”很难能够迎合“快餐文化”,久而久之,诗歌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或许诗歌的“肉”被诗人自己剥夺了,只剩下“骨”,现在“敲骨吸髓”的读者越来越少,诗自然被读者“边缘化”了。
蒲伋说:读者是没有错的,任何时候都是,尤其是现今社会,我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都大幅度的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对“诗歌”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而且,这个“机遇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持续“利好”的。诗人如何让自己的诗歌不再成为“鸡肋”,而是把它精心制作成一碗“心灵鸡汤”这是尤为重要的。
在读者面前,我们是服务员和厨师一点不为过,“让顾客吃点好的”是理所当然的。作为“服务员”,我们需要了解“顾客”的喜好和充分相信他们的欣赏水平,要为他们推荐“精品菜肴”,那么首先应该有这道菜肴。而我们作为“厨师”需要精心烹饪,因为任何一道菜只有附上“厨师的思想”才算成功,而且能够让挑剔的顾客满意。
当我们还对“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句话感慨时,不妨努力提升自我。只有自我“升华”了,讲述的故事才是有内容和生动的,而将这些故事展现出来。故事本身是有生命的,它会与读者交流,也会让读者知道,这是“诗人”“倾注了生命书写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