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多少

管理员

摘要:

比多少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多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比多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

比多少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多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多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小猪、小兔盖房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看到图中都有些什么呢?能和同桌说一说吗?

  师:你们还能在这幅图中发现有关数学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说:有4只兔子、3只小猪、3个苹果、4根木头等等。

  二、探究比较方法

  1、教师选出学生所说的数量:3只小猪、4根木头。

  要求学生摆出学具。(课件也出示卡片)

  师:看到摆出的学具,小朋友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小猪少,木头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同桌互说,再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①数一数,小猪3只,木头4根,所以木头多。

  ②把木头分给每只小猪,还多了一根木头。

  教师要求有第②种想法的学生在投影仪上用学具摆一摆是怎样分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①把木头放在每只小猪旁边。

  ②也可能把木头对齐小猪放在下面。

  教师对以上方法进行表扬,用课件演示强调第②种方法。(课件闪烁多余的1根木头)

  师小结: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多了1根木头,我们就可以说木头——(生:木头多),也可以说小猪——(生:小猪少)。

  2、完成练习一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比的。

  3、教师演示课件:(小猪、木头图中多余的木头消失)

  师: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小猪和木头一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1只小猪扛1根木头,木头没有多,刚刚好。

  师强调:1只小猪对1根木头没有多余,我们就可以说小猪和木头同样多。(课件显示:同样多)

  学生齐声说:小猪和木头同样多。

  (课件重新回到小猪、木头图)

  师:现在木头不消失,怎样做也可以使它们同样多?

  生:小猪再来1只。(课件出示1只小猪与木头对应)

  4、动手操作

  ①师:这幅图中还有别的东西可以用“多”、“少”、“同样多”来表示吗?

  a、指名说几个。

  b、剩余的要求学生同桌互说。

  ②引导学生选其中一样,摆一摆学具卡片。

  教师巡视,特别表扬用“一一对应”摆法的学生。

  5、指名说说生活中间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三、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回去跟爸爸、妈妈说一下。

比多少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重点:

  防火;

  难点:

  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活动延伸: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体现《纲要》理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通过看火灾录相及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并让幼儿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自主做出判断,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为幼儿一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救知识、技能。总之,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尊重、关注每个幼儿,给所有幼儿提供开放的环境,同他们一同探索,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丰富了幼儿防火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比多少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

  教法学法:

  利用旧知前一类推引出新知,在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新知,最后总结规律巩故新知。

  教具准备:

  例6主题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对对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数数1-100

  3、比较数的大小。

  65>62 99>20

  27>25 85>23

  89>86 57>8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过度:今天看看谁最爱动脑,观察的仔细,老师就奖励他一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65比62多,99比20多。都是多,多的程度有什么不同?生……(差距不同)怎样来形容65与62的差距不大呢?

  生……

  师:这样比较小的差距,数学上叫做多一些(板书)

  师:65比62多一些。让学生试着说27和25、89和86。

  师:根据上课时我们对的对子,65比62多一些,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62比65少一些(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5和27、86和89。

  2、 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样来形容99与20的差距大呢?

  生……

  师:这样差距比较大的,数学上叫做多的多(板书),师:99比20多的多。让学生试着说85和23,57和8。

  师:99比20多的多,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20比90少得多)。(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3和85, 8和57。

  3、 小结:结合板书,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时)(板书)

  4、看书43页例6,提问:书中是谁和谁比的?怎样比的?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还可以怎样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还可以怎样说?

  生:……红球和黄球比呢?这里可以用课件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回答。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基本题练习(略)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举生活中的例子: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室里的课桌数量和讲台数量比,风扇数量和灯棍数量比,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比,头发根数和眉毛根数比,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比。

  2、活动:师:老师上了一节课,累的腰酸背疼,谁来给老师锤锤,指明两个上来锤,要求,记住自己锤的下数,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一下,老师给学生锤2下,让学生锤的下数和老师锤的下数比比。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回家举个例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思考题: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个词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65比62多一些99比20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

  27 > 25 85 > 23

  89 > 86 57 > 8

  差距小差距大。

比多少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教学难点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今天是一(1)班的小明的生日,他给好朋友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

  二、新授

  1、比大小。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学生观察,按序号说一说几号最大,几号最小?几号比几号大?几号比几号小?

  你还能比较那些物体的大小?

  小结比大小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大小是相对的。

  2、比多少。

  思考: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少?

  交流探究。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杯装得最多,第三杯装得最少。

  3、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谁装得多?

  你还能比较那些物体的多少?

  小结比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多少是相对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观察三块蛋糕,想一想,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动手操作验证。

  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较。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比多少

比多少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并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

  课件、小猪图片、小兔图片、木头图片、砖块图片、苹果图片、梨图片、圆片、三角形等。

  学具:

  学生的学具盒、小棒、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讲《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

  2、老师讲故事。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比多少......

  同学们,图上画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爱听故事,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情境中的人物及情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并及时抓住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1、学习“同样多”。

  (1)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小兔是怎么搬砖的?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兔图片和砖块图片,并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圆片表示小兔,用小长方形表示砖。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摆一摆。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数到摆的过程。

  师:1只小兔搬1块砖,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有没有多余的砖块?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你摆的是不是一个小圆片对着一个小长方形。

  老师巡视,纠正指导没有一一对应摆放的同学。

  (2)老师说明:

  1只小兔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正好一一对上,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老师同时板书:“同样多”。

  请学生模仿老师说一遍。

  然后,请学生伸出双手,让左手和右手的手指一个对一个,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进一步说明这就是一一对应。

  (3)师: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是同样多的呢?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为什么?

  (小猪的只数和苹果的个数同样多,小兔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说,看老师连线,让学生明确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为学习“比多”“比少”做好铺垫。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桌合作,学生独立完成。请两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

  2、学习“多”“少”

  师:我们学会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比较别的物体。

  (1)师: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猪图片和木头图片,并把小猪和木头的图片分两排擺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正方形表示小猪,用小棒表示木头。

  师: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2)同学交流,指名回答,老师板书:多、少。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也可以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请学生模仿老师再说一遍。

  (3)认真看图,你还能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吗?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一说。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多与少的含义,理解多、少是对比着说的。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3、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交流,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练习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比多少方法的掌握情况。】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摆的和他同样多。

  (2)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用看动画,听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视、听觉感官,全身心的投入的课堂学习中。并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多少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连线对应等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果、碗盘、彩色扣子、操作板、彩笔、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开火车进教室。师:每个小朋友坐了一张椅子,还有椅子多吗?比一比,小朋友和椅子谁多?谁少?

  2.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小朋友看漂亮吗?图画里有谁?我们来听一听图画里的故事好吗?(师清讲故事一遍)

  师:小朋友来猜一猜,是红萝卜多还是白萝卜多呢?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多谁少?(请幼儿上来示范比较)

  小结: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可以用重叠对应、一一并放对应的方法。

  3.师:花园里红花和黄花谁多谁少?用什么方法来比?(师重点介绍用连线对应比较)

  4.分组操作:第一组装水果,比较水果和盘碟谁多谁少?第二组比较不同颜色的扣子谁多谁少?第三组用连线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5.小结: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可以用重叠对应、一一并放对应、连线对应的方法,还有其他又快又好的方法吗?比如:老师这里有一袋红花片,一袋绿花片,谁能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分出谁多谁少?

  课后反思:

  一、取得的效果分析。

  1、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小班数学活动感知集合类的内容,也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我们关注的事。本次活动重视的一个环节是操作活动,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现出来,使幼儿能随机地感知数学、走进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在材料提供时,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活动中采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连线对应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比较。第一组装水果,比较水果和盘碟谁多谁少?第二组比较不同颜色的扣子谁多谁少?第三组用连线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这三组材料难易不一样,我让幼儿轮换组活动,让幼儿都去尝试操作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而且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人人都能参与,既巩固了孩子的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2、本次活动重点突出,教师重视了每个环节的小结表述,数学概念清楚,明了。

  3、课堂气氛活跃,幼儿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

  二、改进策略。

  1、挂图出示比较传统,用课件比较生动形象。

  2、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的回答有偏差时,教师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思维,然后顺应孩子的思维再引入,效果会更好。

比多少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连线对应等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水果、碗盘、彩色扣子、操作板、彩笔、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开火车进教室。师:每个小朋友坐了一张椅子,还有椅子多吗?比一比,小朋友和椅子谁多?谁少?

  2.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小朋友看漂亮吗?图画里有谁?我们来听一听图画里的故事好吗?(师清讲故事一遍)

  师:小朋友来猜一猜,是红萝卜多还是白萝卜多呢?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多谁少?(请幼儿上来示范比较)

  小结: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可以用重叠对应、一一并放对应的方法。

  3.师:花园里红花和黄花谁多谁少?用什么方法来比?(师重点介绍用连线对应比较)

  4.分组操作:第一组装水果,比较水果和盘碟谁多谁少?第二组比较不同颜色的扣子谁多谁少?第三组用连线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5.小结: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可以用重叠对应、一一并放对应、连线对应的方法,还有其他又快又好的方法吗?比如:老师这里有一袋红花片,一袋绿花片,谁能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分出谁多谁少?

  课后反思:

  一、取得的效果分析。

  1、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小班数学活动感知集合类的内容,也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我们关注的事。本次活动重视的一个环节是操作活动,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现出来,使幼儿能随机地感知数学、走进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在材料提供时,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活动中采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连线对应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比较。第一组装水果,比较水果和盘碟谁多谁少?第二组比较不同颜色的扣子谁多谁少?第三组用连线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这三组材料难易不一样,我让幼儿轮换组活动,让幼儿都去尝试操作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而且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人人都能参与,既巩固了孩子的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2、本次活动重点突出,教师重视了每个环节的小结表述,数学概念清楚,明了。

  3、课堂气氛活跃,幼儿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

  二、改进策略。

  1、挂图出示比较传统,用课件比较生动形象。

  2、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的回答有偏差时,教师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思维,然后顺应孩子的思维再引入,效果会更好。

比多少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蔬菜食用部位的了解。

  2.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蔬菜营养。

  3.能够用几种分类规则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蔬菜。

  2.每组3-7种蔬菜,如:白菜、豌豆、黄瓜、丝瓜、马铃薯、西红柿等。

  活动过程:

  一、小组讨论

  1.介绍几种常见的蔬菜的营养的知识。

  2.引导幼儿与小组同伴一起观察桌面上的各种蔬菜,说一说这些蔬菜的颜色,吃什么部位?有什么营养?

  二、集体分享

  1.组织幼儿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是什么蔬菜?什么颜色?我们吃它们的什么部位?

  2.提问:你知道这些蔬菜有什么营养?

  3.小结: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小朋友们要多吃蔬菜。

  三、整理蔬菜

  1.出示分类筐,引导幼儿讨论:要整理桌子上的蔬菜,要怎么整理?

  2.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的`分类规则将蔬菜整理到不同的框子中。

  3.组织幼儿互相检查讨论分类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班上的孩子都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蔬菜名称,有的孩子认识的还不少,在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观察触摸实物蔬菜让孩子观察里面,并通过让孩子闻出味道,梓轩小朋友说:洋葱的味道不好闻,我不喜欢吃洋葱;西红柿有维生素,我喜欢吃;于是就组织孩子说说喜欢吃的蔬菜及都知道蔬菜都有哪些营养,但是他们对蔬菜的营养及对我们身体的好处还不是很了解,只是很笼统的回答蔬菜含有维生素,蔬菜所含的营养成分对幼儿来说确实难度很大,别说孩子,连我们老师都很难掌握,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比多少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40例9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估测,渗透区间套的思想,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学生能用一句话描述身边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探究。

  1、(出示XX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韩国,日本得金牌记录统计图)

  (1)中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韩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2)中国,韩国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

  揭示多得多,多一些

  (3)日本比中国怎样?日本比韩国怎样?

  揭示少得多,少一些

  (4)谈话揭示课题。

  (5)选一个合适的词,说明中国与韩国的'大小关系。

  二、合作学习,升华提高。

  1、出示课本第40面的金鱼图。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随便选两种比一比,用上今天学得词,说一说。

  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题。

  三、游戏巩固新知。(猜数玩区间套游戏)

  四、举例拓展延伸。

  五、总结收获。

  《比多少》教学反思

  1、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中国与日本,韩国与日本“比金牌”中让学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逆向思考,日本与中国比怎样,日本与韩国比怎样,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自然顺畅,很好的为课堂目标服务。

  2、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3、自主学习,培养数感。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习活,并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从直观到抽象,偶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4、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课堂纪律还不是很好,使得课堂节奏放慢,因此举例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还未能得以很好的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课堂纪律的教育。

比多少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

  b.7个十是( )。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书课题)。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l0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l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lo<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问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小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一”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问的大小。教学反思:新课伊始,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第二、多种情景,活用知识。

  课中的“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丰富的情景,都为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关系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至于拓展到两种事物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

  第三、学科交融,关注情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老师应较委婉的给以纠正,关注学生情感的渲染,在学科交融间,淡化数学课的枯燥性、抽象性,给数学课增添文学色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尊重学生,提高能力。

  课堂始终处在学生的立场上,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此外,还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充分合作的空间,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在对比、分析方面做得不好,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学生对回答问题不够主动,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比多少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小组研讨,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小兔:

  小猪: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3大于号

  3<4小于号

  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小结

  三、巩固就用,深化拓展

  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

  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

  3、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考考你的眼力:

  4、填一填:

  A:7○34○93○35○810○1

  B:2>□6>□6=□□=8□<9

  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

比多少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

  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

  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

  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

  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

  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

  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础应用

  (1)以学生独立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以学生独立计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8页第3题,数一数,比一比、

  2、内化提升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第6题,涂一涂,比一比。

  (2)以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第19页的思考题。

  提出问题:小猴说得一定对吗?

  (四)全课总结

  师:进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用和=吗?两个数比较大小,什么情况下用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号?可能有的同学早就认识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比多少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中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加深了对减法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根据减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设计说明]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操作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为孩子营造广阔思维空间。开展游戏活动,通过生生合作、互动、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个性的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充满人文关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设问解答

  1.分6组

  2.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纸条:

  表格:

  3.学生抓棋提问,师巡视。

  4.展示学生填表情况,检查是否有误?

  5.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合作小组。

  [此次游戏面向全班,让每一个个人都动手动脑,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联系生活巩固拓展

  1.献爱心

  师:小朋友们,老师看到你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心理真高兴,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一个偏远的小学里有23个小朋友家里很穷,没有鞋穿。一些热心的叔叔、阿姨捐钱给他们买了17双鞋,还要买几双鞋他们才每人都有鞋穿?

  (课件再现孩子没有鞋穿的情景)

  学生列式、作答

  师:小朋友们,看到他们还少6双鞋,你们会怎么做?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中有的孩子愿用自己零花钱为他们买鞋、有的孩子愿把自己的鞋给他们、有的孩子还想把他们接过来和自己一起生活......)

  教师表扬热心肠的孩子,同时也教育他们要努力学习,从根本上让孩子过的幸福。

  2.小小裁判员

  教师假装与大象伯伯打电话,邀请同学们到动物乐园给小动物当裁判。

  (课件:动物们采摘的东西情景。)

  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动物当裁判,说说谁赢了,多采多少?谁输了,少采多少?

  3.脑筋转转转

  小明今年11岁,爸爸今年39岁,十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岁?二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也就是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比多少现象,希望你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童心是纯真的,在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数学课堂边的更加丰富多彩。邀请同学当裁判员,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玩中用数学。设计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题,让学生主动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之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比多少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第6-7页的主题图、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通过讲故事、看动画,你学到了什么?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二、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

  一只兔子搬一块砖,没有剩余的砖。

  一只小猪扛一根木头,还剩一根。是谁多谁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一比。板书课题

  三、应用拓展:

  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四、比谁聪明:

  出示一串红、黄相同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五、小结:

  你们今天学到什么知识?数学王国有许多奥秘,你们愿意探索吗?

  六、作业设计:

  课本第8页3、4题。

比多少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的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块图片,木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听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喜欢)你们最喜欢动画片里的谁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羊羊。”今天呀老师就把这个贵宾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高兴吗?(出示课件:喜羊羊),它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童话故事,下面就请欣赏童话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多媒体播放小白兔、小猪盖房子的动画课件,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看着这个画面,你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吗?

  生1:图上有4只小白兔、3只小猪、2条鱼。

  生2:有1张桌子、4把凳子。

  生3:桌子上还摆有3个苹果、4根萝卜。

  生4:小猪扛木头、小白兔搬砖。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听的真认真。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来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同样多”

  (1)、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个动画课件,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块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2)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小白兔有4只,水泥砖也有4块,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或一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3)小组合作,找一找,除了小白兔的只数和水泥砖的'块数同样多外,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呢?(引导学生找出小猪只数与苹果个数、小白兔只数与萝卜个数等同样多)

  (4)操作(教科书“做一做”第1题)

  a、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b、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摆5个苹果,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2、教学“多些、少些、同样多”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兔子和砖头同样多,那你们知道小猪和木头分别有多少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在桌面上动手摆一摆。

  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比多少教学设计1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应和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操作卷,操作卡

  2.教学准备:PPT;小兔子头饰4个,小萝卜头饰3个,碗5个,勺子4个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幼儿在线上站好,练习1-10唱数,用集体说数

  2、集体活动。

  (1)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游戏活动一:小兔子找萝卜游戏引出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多一些,谁少一些,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2)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多少

  游戏活动二:请小朋友上前做客吃饭,准备勺子和碗,引导幼儿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3)出示PPT,比一比物品谁多谁少

  PPT1:杯子和板凳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2、萝卜和茄子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3、白菜和蘑菇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白菜和蘑菇”,“萝卜和茄子”“椅子和杯子”,比较多与少。

  第二组:做操作卷。

  教师轮流指导,并问幼儿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延伸:

  (1)小猪和鸭子比谁多谁少,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2)幼儿操作册比谁多谁少的方法讲解

  6.为了加深记忆,编儿歌并用手指操的方法记忆比谁多谁少的两种方法,幼儿多次练习,熟练记住。

比多少教学设计17

  设计理念:

  1、努力创设情境,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中实际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同时让学生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必要与快乐。

  4、注重算法多样化,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个老师?多少个学生吗?你能用多或少描述教师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多少关系吗?

  师:仔细观察周围还有哪些数量可以用多或少来描述?

  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金鱼图(第一缸是48条红金鱼,第二缸15条花金鱼,第三缸10条黑金鱼)

  1、估一估

  a估计第一缸中有几条红金鱼

  b教给估测的方法

  即: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c正确数出鱼缸中的金鱼条数

  2、选择任意两缸金鱼作比较,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生:黑金鱼比红金鱼少。

  生:红金鱼比花金鱼多

  、、、、、、

  3、教学多得多、多一些

  a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问:红金鱼比黑金鱼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这多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得再清楚些?

  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同样是多,但我们还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可以说: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

  c同桌互说

  4、教学少得多、少一些

  a师: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反过来该怎么说呢?

  引导说出: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b同桌互说

  5、小结: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参观水族馆

  出示乌贼图、虾、螃蟹图(乌贼图16只、虾76只、螃蟹图60只)

  师:你能用我们刚学过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虾比乌贼多得多虾比螃蟹多一些乌贼比虾少得多螃蟹比虾多一些。

  (三)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一物体和物体数量之间也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说一说。

  三、应用、拓展

  1、猜一猜

  (1)有两个小朋友做口算题,一个小朋友说:我已经做了35题。另一个小朋友说:我做的比你少一些,你们猜第二个小朋友做了几题?

  a40题b30题c5题

  (2)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65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的年龄

  a小得多b大一些c大得多

  2、做一做

  P书中第40页的做一做

  31朵红玫瑰25朵黄玫瑰78朵白玫瑰15朵紫玫瑰

  (1)根据玫瑰的枝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2)枝数少于30枝的玫瑰有几瓶?多于30枝的有几瓶?

  (3)<

  3、游戏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棒!老师奖励大家来做个游戏。

  (1)师――生互动

  游戏的规则:师先想好一个数写在白纸上,让学生猜,根据学生猜的情况,教师提示:这个数比你猜的多得多、少得多或者少一些、多一些。

  (2)生――生互动

  游戏的规则:让一个学生自己想好一个数,然后写在白纸上,请其他学生猜,根据猜的情况,作恰当的提示:这个数比你猜的多得多、少得多或者少一些、多一些。

  四、小结

  师:今天你又有了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比多少教学设计18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

  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