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边塞诗 教学设计 人教

管理员

摘要: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 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 

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

教师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

(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1.初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总有些悲壮,惋伤之情。)

 4.宋代诗和表达的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虽然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却有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多了一些凄厉,一些惆怅。)

教师总结表达的主要感情

1.抒写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人借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含蓄表达自己对妻子和家人的思念。

3.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通过描写战争的惨烈,表达战士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

 4.描写壮志难酬的感伤。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通过戍边战士到老守边的事实,表现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伤。

总的来说是总的来说有建功立业的渴望,遍地生活的艰辛,战争场面的惨烈,将士的思乡情绪,壮志难酬的感伤。

(五)总结常用手法

夸张  用典  比喻   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简单组织答案)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 

(2)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点: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 

(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九)高考链接(重点讲解)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十)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带安西。

【注】 ①碛(q):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ぁ   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王晓永

[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4.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5.人教版英语必修五第五单元课件

6.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7.影视鉴赏教案

8.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9.社会情感的活动教案

10.人教版五下因数与倍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