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冲突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冲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冲突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冲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冲突教案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有中国的戏剧、古代的语言、有外国的小说、记叙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是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重要任务。这些文章多数都是写少年儿童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学生易于读懂,易与理解,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上着力下功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所编的这些较为浅显易懂的文章。教学过程中还要着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本单元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向自己的生活延伸。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存过程中无所不在冲突,社会的发展,人生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使学生提高对这个主题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分配:
《寓言二则》 2课时
《小抄写员》 2课时
《大自然的秘密》 2课时
《我看见了大海》 1课时
《甘罗十二为使臣》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矛与盾
教材分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教学目标:
学会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构想:
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板书设计
矛与盾
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课后反思: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冲突教案2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秘密》通过幼龟群入海而被食肉鸟啄食的惊人冲突场面描写,告诉人们: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规律,人类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规律,否则就会给生物带来灾难。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都有躲避灾难的本能。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否则会适得其反。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文中“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什么?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这篇文章适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讨论的内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去确定,在学生能力不可及之处,教师要适当点拨,为学生铺设思路,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第五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冲突。前几天,我们已经学完了反映人与人、人与家庭之间矛盾冲突的课文《寓言二则》和《小抄写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为主题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板书课题:大自然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大自然千奇百怪有许多秘密,你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中“大自然的秘密”又指的是什么?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你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海龟有躲避灾难的方法。其实,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都有躲避灾难的本能。这就是课文中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秘密。那么,我和旅行同伴知道这个秘密后,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人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否则会适得其反。(板书:违反规律 适得其反)
三、自读自悟,勾画圈点
1、我和同伴们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读文。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幼龟离巢入海,面临着许多危险。随着我和旅行同伴们的所见所做,课文描写了许多让人难忘的冲突场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12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场面描写,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作些批注,写出自己的视角。
四、汇报交流,深化理解
1、第3自然段
(1)读出人们当时焦急的心情。
(2)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另外一种读法,也读出当时人们焦急的心情?
(3)这段主要写了一只幼龟出巢,遇到了危险,人们十分焦急。同学们,假如我们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也一定会万分焦急。而在场的一个人却一点也不急,还显得那样若无其事,那个人向导。谁能读读向导的话?联系上下文,你对这个向导有没有看法?
(4)学生辩论
小结:刚才正反两方,真是唇枪舌战,难分高下。如果当时向导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避免幼龟受到伤害,又使人们知道这个大自然的秘密就好了。
2、在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声中。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了大海。然而,就在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谁能接着说还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场景。(学生读6、7、8自然段)
(1)此时,人们看到这样的场面非常震惊,你能结合“鱼贯而出”这个词想象出成群成群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而出的?
(2)成群成群的幼龟离巢而出,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了。这时,有人说了些什么?你能体会出这个人当时的心情吗?
(3)同学们读出了人们当时震惊、悔恨的心情。那么,我们再往下看,课文还描写了哪些冲突场面?(生读10、11自然段)
(4)此时,人们用这种补救的方法,可以减轻自己的内疚。那么,作者写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小结: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对比的写法,更加讽刺了人们的自作聪明、愚不可及。这种方法。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加以借鉴。
3、(生读12自然段),在这里,只是向导发出了这样的悲叹吗?还有谁?他们会在心里默默悲叹什么?(生汇报)
4、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还有哪些动物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学生汇报)
小结:是人类征服了自然,改造了自然,也是人类给自然界万物带来了伤害,除了小海龟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把这些例子写在日记里,下节课进行交流。
五、抓住主题,升华感情
同学们,当人们看到幼龟遭受嘲鹰的啄食,忍不住伸出了援助之手,却忘了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爱莫能助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动物们共同生存,不能自作聪明地干涉动物的行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读最后一段:“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作业设计
回答课后两道题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违反规律 适得其反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