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城市的标识》优秀教学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标识 反思 优秀 教学 城市

管理员

摘要:

北师版《城市的标识》优秀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的现象,赞美了树――城市特有的标志。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体会作者真挚感情的目的。此外,教学中我重点设计了两……

北师版《城市的标识》优秀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的现象,赞美了树――城市特有的标志。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体会作者真挚感情的目的。此外,教学中我重点设计了两年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你被掳掠到一个城市,你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多种答案:公交车站的站牌;公司门口的牌子;学校门口的牌子;汽车车牌;商店的广告牌;标志性的建筑,如“东方明珠”“天安门”“兵马俑”等。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这些标志都不是大自然所馈赠的,只有树才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从而体会到作者真实的内心感受,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

  第二个问题是“作者把树称为‘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城市的灵魂’,是不是太绝对了?”学生的意见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认为像标志性的建筑,如天安门、东方明珠等都是不可被替代的`,还有泰山、崂山、长江大桥等,所以作者的说法太绝对了。还有的认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后来建筑的标志虽然不可替代,但这些都无法与“树”相比,因为只有树才是大自然的赠与,所以作者的说法很有道理。

  课堂上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是成功的,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作者达成共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课后,我感触很深,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精,“多必杂,杂必浅,浅必陋”,像“对不对、好不好”以及一些丝毫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问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