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北京周口店的导游词2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周口店的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北京周口店的导游词1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周口店的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周口店的导游词1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万年。他们群居在洞穴中,以狩猎为生。伴生动物有洞熊、扁角大角鹿、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等年12月2日,裴文中在房山县(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了在古人类学研究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年后又发现“北京人”化石,代表了40多个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
北京猿人大约在60万年前来到周口店,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近40万年。到约20万年前,北京猿人才离此而去。
北京人的头骨高度比现代人低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的稍上方,眉嵴突出,且左右相连。颅骨正中有矢状脊,后部有发达的枕外隆起,牙齿粗壮,吻部前伸而无颏。四肢骨接近现代人,已善于直立行走。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胫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烬遗址和烧石、烧骨等。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根据5个成年人头骨计算),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北京人”已能直立行走,上肢活动自如。其居住年代在距今70多万年。在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初期,从社会发展形态看,处于原始社会初期。“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揭开了北京历史的.序幕。北京人头盖骨于抗日战争中散失。
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层内有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表明北京猿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洞内发现的石器表明,北京人已能打制不同类型的石器,作为向自然作斗争的工具。不过据最近专家的考证,北京猿人是一个食人族。
北京周口店的导游词2
大巴车摇摇晃晃地沿着山路驶向遗址,远处墨绿的山脉绵延起伏,没有入云的高耸,却有如刀削般的陡峭山势,尘土飞扬间映入眼帘的尽是灰黄的色彩。好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我无法想象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北京猿人是如何定居,如何生活的。
跟着导游爬了好一段台阶,绕着山腰转了好几个圈,沿路零散竖着几个标牌,标牌上写着这里发掘出的遗迹古物。小道旁时不时有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的模型,龇着牙,咧着嘴,目光直直射向前方,仿佛虚空中有它的猎物;还有北京猿人的生活写照,或半蹲,或直立,或侧身仰头,举起手中石器,有的背着刚刚捕获的猎物……哪怕经过万年时光,也能看到他们脸上满足的笑意。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我加快了步伐想要一探究竟。
终于到了第一处洞穴――新洞。洞口很大,洞口前的沙石似是被用心打磨过,一层层如利刃剑锋,历经万年仍有森森寒意。在洞口,便可一览这新洞的全貌。新洞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洞穴,最高处约有5米,洞里空间不大,但住一家人亦是足够。愈往洞的深处走,温度愈发低,但又不至于寒冷。真真应了讲解员的那句话,这洞的选址是极为巧妙的,夏日凉爽,冬日也不冷。脚下踩着深黄色的'土石,混凝得细密、结实,也不会太滑。有一层岩石比地面高出一米左右,沙石更加细腻平坦,我估计是那时北京猿人睡觉的地方。
手电筒苍白的光柱照进洞的深处,隐约可以看见有棱有角的几块岩石散落在洞的一角,猜想可能是他们生活用的器具、工具等。那些岩石虽是零散地放置在了洞穴中最不明显的一隅,但是它们中每一件,都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居住的"先祖们的智慧结晶。它们是北京猿人生活过的痕迹,穿梭了万年岁月,今日与我们相遇。仿佛是为了赴一场万年的约会,不用多么高调地显露它们的价值,那些石头只需静默地守候在那里,用万年不变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渴望求知的拜访者。与它们对视,眸中含了沧桑,写满了古朴。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
达尔文进化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猿人的存在证明了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个时代的他们,懂得生存,更懂得更好地生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也会选一处避风的港湾与家人同住,甚至也会用贝壳兽骨雕刻出小小的饰品。
崇敬之情萦绕心间,看着每一处洞穴,我都会想想那时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智慧。惊叹于他们已然学会与自然抗争,感慨于他们已然懂得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北京猿人,自有他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