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课文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对于青藏铁路,学生了解甚少。如果沿用传统教学中单一呈现的方式,有关青藏铁路的知识只是端给学生而已。笔者改变了这种方式,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画面切换,学生可以从容提问,当场与教师展开……
关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课文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对于青藏铁路,学生了解甚少。如果沿用传统教学中单一呈现的方式,有关青藏铁路的知识只是端给学生而已。笔者改变了这种方式,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画面切换,学生可以从容提问,当场与教师展开互动,举手回答的同学在答题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就开始讨论并推测还有哪些画面将会山现,无形中起到了讨论、分析的效果,并且集体回顾和巩固了预习学到的相关知识。假如学生回答错了,最后教师的订正和讲解更是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知道哪些地方自己还预习得不够。这样就比直接展示青藏铁路的资料片要有效果,这样的教学变学生的被动欣赏为主动思考回答。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更直观,更专注,而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及时纠正,这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媲美的。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课的教学中,初步认识“青藏铁路”环节,利用白板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知道青藏铁路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困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在交流反馈的时候,我先出示青藏铁路的相关图像,让学生对青藏铁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这些困难,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相应的答案,回答很踊跃,上台批注也做得很好。但让学生理解建设者们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我重点抓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我让学生找出这句话,在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信心和决心。学生在读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它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同学们对建设者们的赞叹。
回顾以往的教学,展望现在的信息化教学,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了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观念上,出现了一块新的里程碑,以下是我基于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一些思考:
首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文章篇幅较长,语句拗口难懂。另外,文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也很难理解。这些“拦路虎”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了不少难度。充分利用白板的功能,让我的教学得以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而白板功能的发挥让学生在白板上更充分地展现出自主性,也更能体现师生、生生、人机之间互动的实效性。其实,在以往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生成性资源时,老师很想有一些实效性的措施及媒体来解决,但往往事不如愿。而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中,就让我们有了更大创意空间,把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变成课堂上的智慧火花,促成了师生间思维的碰撞。
其次,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提高了语文情感激发的效益。学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是一个独立的情感个体。任何教学都应该从这一点出发,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仅面对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热情并推动学生认知活动进行的意趣盎然的情感体验活动。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阶段。而他们对情感的体验也局限在对文本感性的理解上。在这种情况下,播放与文本相对应的视频,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文本感知与情感激发的矛盾。而电子白板有通过白板屏幕将视频进行播放的功能。比如在讲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为了使学生对青藏铁路的建成让西藏起了巨大的变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播放了视频《天路》。通过视频设置的情景比较直观,易于学生的情感激发。
另外,白板还有很多很好的功能,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优化,更具实效性。但是仅仅一节课的教学,并不能把白板的功能全发挥出来,希望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了解更多的功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多姿多彩!
结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完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白板既可以像黑板那样直接用电子笔书写,也可以播放视频,还可以拍照,尤其是它的储存功能,这些都为教师的点拨、创设情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设置问题,和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质疑。彻底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让教师角色得到较好的转变。
另外,当教师在计算机操作台演示课件时,教师在讲台的走动和时间的延迟,很容易对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造成冗余信息传递而破坏他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这点尤其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