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仅供……
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创作情感。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在合作交流中探讨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文中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生名门贵族。自小酷爱文学和哲学。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指导学生看插图。看他的脸庞,头发,鼻子,胡子,眼睛。
二、作者简介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伟大的悲剧》、《罗曼·罗兰》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能够正确默写。
黝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留 愚钝 器宇 蒙昧 酒肆 缰绳 轩昂
胆怯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朗读时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2、每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后请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5自然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为6-9自然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二)请第1、2、3组同学读课文1-4自然段,然后用原文语句说说课文怎样具体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部表情: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着装穿戴: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
五、精读课文
(一)请全体男生读第6-8自然段。
为什么说托尔斯泰有一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
(二)请一个同学读第8、9两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的作用是什么?
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可以集中表现托尔斯泰高尚的人格,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突出中心。
(三)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试找出一些。
1、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的树根,朝上倒竖。(请同学们看插图)
2、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请同学们看插图)
3、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4、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请同学们看插图)
以上4句,请同学们每人当堂背诵一句你喜欢的,同座位同学互相检查。然后请两位同学在全班背诵。
(四)品味语句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收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五)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六、总结
本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魂灵”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作者驰骋想象,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
学过本课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抄写生字词。
3、课后阅读《托尔斯泰》全文或《三作家》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