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多些宽容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多些宽容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关系。 ⒉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宽容”的经典语句、格言;设置关于宽容……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多些宽容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多些宽容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关系。
⒉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宽容”的经典语句、格言;设置关于宽容事例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对"宽容"的思考,为展开深入学习作铺垫;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意与文章内容、主题、结构等; 运用教师寄语以及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等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二、重点、难点
⒈重点: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
⒉难点: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这一内容。
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课时划分
一课时
五、课前预习:
⒈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⒉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以下几则故事新闻,让学生看完后谈发现体会。
第一则 出示2004年6月17日中国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执行死刑的资料短片。
第二则 出示负荆请罪的flash故事短片
第三则 出示新浪网标题新闻:
不满母亲牢骚话 一男子竟然打落母亲两颗牙
男子拒交两角存车费 抡钢锁将看车人打成脑出血
七旬老人在北京西客站餐厅休息挨服务员巴掌
学生谈谈发现体会。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博大的胸襟,是化解矛盾的良药。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自私霸道就无法做到宽容他人,甚至会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由此导入课文。同学们,在你们所见过的事物中,世界什么最大呢?
(学生自由发言)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为什么这么说?
用来形容人的心胸宽广的名言有哪些(学生当堂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宽容”的格言、名言、警句或故事):
宰相肚里能撑船。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关于宽容的故事
(1) 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吕蒙正装着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吕蒙正忙制止说:“查出来就会耿耿于怀,忘了他,还是不查为好。”
(2) 明人杨翥,曾做过礼部尚书。一次,邻居家丢了一鸡,指着他的姓骂个不休。家人气不过,而杨翥却说:“城里又不是一家姓杨的,何必计较?”另有一家邻居住房较窄,下雨就得从杨家出水,搞得又湿又肮脏,家人汇报,杨翥反劝道:“总是晴天多雨天少嘛!”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看这篇课文,《多一些宽容》它将教给我们一些方法。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请同学们在预习和自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宽容是……”的句式写一段话,要求:紧扣文本,语言通畅。 (学生读写。)
如: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宰相胸襟,是一种大将风度。
⒉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具体回答出本文围绕“宽容” 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讨论明确:全文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体裁:由此可见这也是一篇议论文。题目揭示的是论点还是论题?(中心论点)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自学,完成字词学习。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字词正音 。
和谐 豁达 千仞 胸襟 摒弃 迥异 芥蒂
2、通过自学,完成字词释义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大度:气量宽宏能容人。
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放纵:纵容,不加约束。
(二) 初读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对宽容认识的
语句,在此基础上找出作者的观点。
2、请位同学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的
观点?
明确:多一些宽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宽容。
1、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2、“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四者之间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为什么?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 ,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4、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四、 赏析语句,品味宽容
1. 教师师范: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的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 膜的.坚冰 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的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 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的更加美好。(可从内容 手法 作用 情感等方面去赏析)
2.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思路,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悟一悟、 说一说。(交流时,教师适当点评)
3.教师小结文章语言的特点: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有着深刻的意蕴和内涵。
五、运用宽容,解决问题。
1、请用具体事例说明“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学生讨论、交流所想的事例。
教师示例: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战争结束后,日本官方不但没有对中国人民真诚的道歉,近年来,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如前些时候,日本前首相小泉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多次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shen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面对日本官方的这种种做法,我们难道说“原谅他们,宽容他们吧。”这肯定不行。如果我们宽容他们,就是姑息放纵他们,我们必须提出严正的抗议批评。可见,“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2、在与同学的交往中,面对同学们的一些错误或不良品质,应该多一些宽容还是多一些批评?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明确要点:
既不能一味迁就,又应在批评时本着宽容待人、治病救人的原则,讲求批评的技巧,应做到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六、教师寄语。(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也是感慨良深,于是写下了下面这段话送给你们)(多媒体出示FLASH文字)
宽容就像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宽容就像冬日的阳光,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沙漠中的绿洲,给寂寞的旅人带来希望。让我们学会宽容,用我们的真心将爱的芬芳撒播到四方,让这个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杀戮,不再有哭泣的眼泪在飞。
七、播放歌曲,陶冶情操。
最后让我们在韦唯优美、抒情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节课的学习。请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师生同唱,气氛达到高潮。)
附歌词: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这是生命的源泉
在没有心的沙漠
在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多些宽容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能够阅读和写作浅显的议论文。《多一些宽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做一个小结,加深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就本课来说,教学目标应包括议论文语言、结构、论证方法的学习和人文道德修养的教育。
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
2、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3、品味议论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人与人之间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教学重点:
1、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学习讲道理、对比论证的方法。
3、精读第二段,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宽容精神。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正音正字。
2、回顾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3、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
4、仿照例句给文章加个题记。
老师示例:
宽容是融融春日,能融化冷漠的冰层;
宽容是缕缕清风,能吹散自卑的阴云。
仿句要求:
(1)形式与例句相似,语言优美。
(2)内容源自课文,紧扣宽容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幻灯片1)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一男生宿舍内发生一起四人被杀案件。3月15日晚,案犯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经警方审讯,他交代了杀人原因,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他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血案发生前几天,马加爵和几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马加爵作弊,让马加爵积怨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了……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大家听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发言)
师:是呀,如此看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确实十分重要。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总得要与他人相处,对人对事应多一点理解,多一些宽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多一些宽容》,作者郭安凤。(幻灯片2)
多一些宽容
郭安凤
2、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3)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
4、培养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3、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52页让我们走进课文,理解宽容。
二、初读课文,把握结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幻灯片6)
1、本文的中心论点。
2、论述的结构层次。
3、第二段“四互”间的关系,论述方法上有何异同。
4、最后一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评总结如下:(幻灯7)
1. 本文的中心论点:多一些宽容
2. 为什么-怎么样-补充论述
第二段:总-分
3、逐层递进,互谅最基础,互爱是最高要求。
“互让、互敬” 正反对比;“互爱” 排比
4、补充论证,体现说理的辨证。
在点评过程中,教者应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以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幻灯片4)
1、我们为什么要宽容?什么是宽容?
2、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学生自我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者适时点拨。(幻灯片5)
1、据课文第一段解答。
2、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 ,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四、再读课文,把握结构
学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幻灯片6)
1、本文的中心论题
2、论述的结构层次
3、“四互”间的关系,论述方法上有何异同
4、最后一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如下:(幻灯7)
1. 本文的中心论题:提倡多一些宽容
2. 为什么-怎么样-补充论述
第二段:总-分
3、逐层递进,互谅最基础,互爱是最高要求。
“互让、互敬” 正反对比;“互爱” 排比
4、补充论证,体现说理的辨证。
五、补充事例,感受宽容
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要求:
a.事例概括简明;
b.语言简洁流畅;
c.能与上下文自然衔接。
学生交流活动过程展示:(幻灯片8、9))
相传,清代礼部尚书张英为解决家人与邻居的矛盾,特寄诗一首回家:“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主动让地三尺,邻家也主动让地三尺,遂成就了安徽“六尺巷”这一千古美谈。
家住上海的顾女士5年前送儿子汪某去日本读大学。今年4月1日晚,放假后的汪某乘飞机返回上海。顾女士去浦东机场接机。在机场,母子俩因学费问题引发争执,儿子嫌母亲最近寄钱寄得晚。争执时,汪某从日本带回的托运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母亲顾某连刺9刀,致其当场倒地昏迷。汪某后来被刑事拘留,会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
六、走进名人,铭记宽容
师:请同学们展示你所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并挑选一句送给好友,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让我们藉著名人的语言,铭记这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宽容”。 (幻灯片1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七、课堂小结,形成板书
多一些宽容(中心论点)
互谅(讲道理)
为什么 怎么样 互让(讲道理,对比论证) 补充论述
互敬(讲道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互爱(讲道理,比喻论证)
八、课后作业:
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学会宽容,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写一篇心得体会。(200字以上)
九、结束语:
宽容是起争执时,双方的各退一步;宽容是面对他人的小过失时,一个淡淡的微笑;宽容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话……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宽厚的胸怀,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及宽容。好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吧。
课后反思:
《多一些宽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但真正落实到文本的阅读,还是有些难度。为此,我给学生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
4、培养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议论文,往往因为它是说理性的文章而稍显枯燥乏味。为了避免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开篇我用一则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顺利导入到课文《多一些宽容》。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学生打开书本,大声朗读之后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我为他们设立的相关问题。
在“把握结构”这一部分,学生有的时候找不到关键字词,我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议论文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明确三个“W”:为什么(why)要宽容;什么(what)是宽容;怎么样(how)做到宽容。当然,宽容也需要原则,无原则的宽容就是纵容。
另外,我还特意设置了一个环节,“补充事例”。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更好地复习理解议论文的知识,也是为了将所学落在现实生活中。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设计还不错,充分体现了导与学的结合,特别是方法上的提示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各个环节的连接比较紧凑,过渡比较自然。
我总感觉有些环节学生没有能积极参与,讨论气氛不够热烈。而我没能发挥教育机智积极引导。当然,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