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心句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雪歌 判官 中心

管理员

摘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心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心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白雪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心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心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心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试题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7、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__________ 诗,又是一首__________ 诗,这首诗描绘了当地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2分)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3分

  答案: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6、比喻(1分),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1分)

  7、①依依不舍,传达出因朋友离去无限惆怅的情景。(1分)②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1分)(说明:第①点中,答出依依不舍或惆怅给1分;第②点中,答出豪迈气概或壮烈情怀给1分)

  8、边塞诗,送别诗

  9、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诗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语言鲜明形象。(比喻1分,翻译1分,妙处1分)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逢入京使(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简析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

  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天和夏天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