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雪歌 判官

管理员

摘要:

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

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诗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三、品诗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教师:由此可见,梨花于诗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诗人写梨花常常是在远离故乡之时,他笔下的花常常总是和思春念归、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现在你对这两句诗有了怎样的新的理解?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

  (2)引导联想想象

  教师:这首诗最后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人称道,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下面请大家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这两句诗,试着展开你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化身为诗人,说说:当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着友人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3)引导感悟情感

  教师:在奇冷的天气里送别友人,这本是伤心之事,然作者描绘的边塞雪景是如此的奇异、壮美,甚至是唯美,为什么诗人能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呢?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同学们的联想和想象很精彩,现在,我们就结合刚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诵全诗。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诗!开始!

  学生: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