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故事(精选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吧,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求恩的故事(精选10篇),仅供参……
白求恩的故事(精选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吧,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求恩的故事(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求恩的故事 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章名叫“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的文章。让我深受感动。
它主要讲的是:白求恩每天都要抢救上百个病人,非常辛苦。一天,白求恩睡的正香,一位医生来找他做紧急手术,被警卫员拦住了。白求恩知道了马上去了医院。他看见病人危在旦夕,决定给病人输血。但他的血型是B型,只有部长的血型适合。但白求恩不让部长抽血,因为刚才已经抽过一次了。白求恩要抽自己的O型血。可白求恩工作辛苦,大家不让。白求恩将决要抽,救了病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钦佩白求恩。他每天要给上百个病人看病,做十几次手术都不叫累。而且在有紧急手术的时候也不顾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拯救病人。而且在辛苦的工作中还为病人输自己的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最后他因抢救伤员染上病毒而死于工作事业。白求恩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希望大家都能像他学习。
白求恩的故事 2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人们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的名字。
白求恩大夫,1890 年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北部的一个小镇上。他从小就很勇敢,爱冒险。他十岁那年,看到父亲能自由自在地横渡乔治亚湾,十分羡慕,也想试一试。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偷偷地跳进海湾,学着父亲的样子向遥远的对岸游去。然而,他人小力薄,游泳技术又不高,游着游着,就坚持不下去了,眼看海浪将要把他吞没。幸亏父亲及时发现,划船赶来,把他救了上来。为此,父亲大为恼火,可母亲冷静地说:“这孩子胆子大,有志气,不是坏事。他会成功的.。”母亲的一番话,使父亲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小白求恩就像一只锁不住的小苍鹰。他六岁那年,就曾一个人跑到离家很远的多伦多城去游玩,结果迷了路,被警察送回了家。还有一次,他带领弟弟去爬山,爬到半山腰,弟弟实在爬不动了。忽然飞来一只美丽的蝴蝶。
白求恩叫弟弟等着,自己去捉蝴蝶。蝴蝶越飞越高,白求恩攀石块,抓草根,一口气追到山顶,终于捉住了蝴蝶。父亲想到这里,肚子里的火气烟消云散。
从此,他一有空儿就教白求恩练游泳。没有多久,白求恩果然游过了海湾。
后来,白求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38 年,他为了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白求恩的故事 3
白求恩与"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大夫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说:"现在,我来操作,你们谁第一个献血?"
"我来献。"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挽起袖子。
验过血型,白求恩大夫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
消息传开,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150人的献血预备队。白求恩高举地称之为"群众血库"。
白求恩和群众一起抗洪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这里驻扎着军区卫生学校。正在撰写《师野战医院组织与技术》一书的白求恩就住在学校隔壁。
肆虐的洪水冲走了房屋、树木、秩序和庄稼。白求恩心痛极了。他站在河边脱下衣服,想下河捞取水中的农具,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们住说:"我们不让你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说:"我水性好,我要参加你们的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白求恩的侧泳游得很棒,他一边用力推梯子,一边还风趣地讲他在家乡湖中练习游泳的故事。
"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939年10月28日,"冬季扫荡"的日寇疯狂抗日根据地。在涞源泉孙家庄,哨兵催促正在做手术的白求恩大夫赶快撤离。白求恩却说:"加快手术速度。"当时躺在手术床上的战士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为了与敌人抢时间,不慎刺破手指。他将手指伸进消毒液中,浸泡了一下,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0分钟后,敌人冲进村庄。
白求恩的手指发炎了,炎症一天天加重。11月1日,又抢救一名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吴明。这是外科一种烈性的.传染病,发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细菌致命的感染。后来,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连续做了13台手术,并写下了治疗疟疾病的讲课提纲。
11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恶化,左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领导强迫白求恩向后方医院转移。当到达南太平地时,白求恩听到前言有枪声,便叫担架停下来,想到阵地看一看伤员。但此时他高烧已达40摄氏度,浑身瘫软。10日到达唐县黄石村,白求恩的病情已十分危险。大家很着急,白求恩却平静地说:"我得了脓败血症,没有办法了……请转告毛主席,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1月12日清晨5点,白求恩大夫与世长辞,灵柩被秘密掩埋在村南青山秀水的狼山沟门。
白求恩的故事 4
在抗日战场上,白求恩遇到了无数像徐连长这样的中国战士,他一直被他们鼓舞着,他打心眼里确定:有这样的战士,中国一定可以打败日本侵略者。
随着时间的推进,白求恩回国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约定的日期到了,他该回去看望自己的老母亲了。
这趟回国,白求恩还想为八路军筹款,他想在经济上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白求恩的计划自然得到了晋察冀军区领导的支持,他们为他举办了欢送会,所有人觉得:白求恩真的要走了,他要离开晋察冀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离开时,日寇出动了两万多兵力,他们在飞机、大炮、装甲部队的配合下,向晋察冀军区发动了冬季大扫荡。
危机时刻,白求恩当机立断,取消了回国计划。他毅然放下行李,向领导提出了坚决参战的请求。
再次投入战斗后,白求恩比以往更加忙碌了,有时候,他得一边动手术,一边躲避敌人的轰炸。因为赶时间的缘故,在一次紧急手术中,已经连续工作几十小时的白求恩在动当天最后一场手术时受伤了:他的左手中指被划破了。
就在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他受伤的手指时,他却道:“没有什么,只是手指切破了。”随即,他把左手中指浸进了手术台旁边的碘酒溶液里,然后,他便再次埋头手术了。
一个每天做大量手术的医生手指破了,这绝不是小事,因为这意味着:他随时有被感染的可能。因为接连手术的缘故,白求恩受伤的手指发炎了,肿胀和剧痛一起向他涌来。
可因为有太多伤者需要他的救治,所以,他一直只默默忍受着,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都忍着剧痛为伤员动手术
后来,在明知道一位伤员已感染传染病且被隔离的情况下,白求恩依旧冒险他动了手术。正是这次手术,让白求恩受到了严重感染:他得了败血症。
白求恩的故事 5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的事迹在战争年代闪耀着人性与奉献的光辉。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白求恩不顾自身安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一次,战斗异常激烈,伤员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临时医疗站。白求恩和他的医疗团队已经连续工作了很长时间,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快速而又仔细地检查每一位伤员的伤势,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坚定。
当一名腹部受重伤的战士被抬进来时,情况十分危急。白求恩立刻投入到抢救工作中,他亲自为战士进行手术,在简陋的手术条件下,凭借着高超的医术,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手术过程中,鲜血溅到了他的身上,但他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挽救战士的生命。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战士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了下来。而白求恩只是稍作休息,又投入到对下一位伤员的救治中。
在前线的日子里,白求恩不仅要面对伤员众多、医疗资源匮乏的困难,还要时刻躲避敌人的炮火。但他从未抱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捍卫。他常常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前往各个阵地去救治伤员,为战士们带去生的希望。他对伤员们的关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他不仅治疗他们身体上的`伤痛,还会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战争的意义和胜利的曙光。他的存在,成为了战场上一道鼓舞士气的风景线,战士们都知道,只要白求恩在,他们就多了一份生命的保障。
白求恩的故事 6
白求恩来到中国后,为了能让更多的伤员得到及时救治,他积极组建并参与流动医疗队。
这支流动医疗队没有固定的医疗场所,哪里有伤员,他们就出现在哪里。白求恩带着医疗队的成员,背着沉重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翻山越岭,深入到偏远的乡村和战场前沿。每到一处,白求恩总是迅速地指挥队员搭建临时手术室和病房,然后开始救治伤员。
有一次,他们听闻一个小村庄里有许多因战斗受伤而无法转移的战士。白求恩毫不犹豫地带领医疗队朝着小村庄进发。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骚扰,但白求恩始终没有放弃。当他们到达小村庄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伤员们躺在简陋的房屋里,伤口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感染恶化。
白求恩立刻组织队员展开救治工作。他细心地为每一位伤员清洗伤口、包扎、上药,还根据伤员的伤势安排后续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当地村民对医疗知识非常匮乏,于是他在救治伤员的同时,还向村民们讲解基本的卫生知识和简单的伤口处理方法。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示范,让村民们逐渐掌握了一些自救互救的技能。
在流动医疗队的日子里,白求恩和队员们风餐露宿,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救治伤员和普及医疗知识的事业中,他的足迹遍布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为无数伤员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他的无私奉献和人道主义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白求恩的故事 7
白求恩,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自幼就展现出了勇敢和善良的品质。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在求学过程中,他刻苦钻研,希望用自己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白求恩休学参加了远征军,奔赴欧洲战场从事外科救护工作。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伤员们所遭受的痛苦。那些因伤痛而扭曲的面孔和无助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救死扶伤的信念。战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完成学业后开始行医。
然而,白求恩并没有满足于安稳的医生生活。20 世纪 30 年代,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关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发起了多项公共卫生项目,为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他还参与了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深知法西斯的'侵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当他得知中国正遭受日本法西斯的残酷侵略时,白求恩毫不犹豫地决定来到中国。他带着医疗设备和药品,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抗日战场。在这里,他看到了无数因战争而受伤的中国军民,他们缺医少药,许多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失去生命。白求恩心急如焚,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
他创建了流动医疗队,深入到前线为伤员进行手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和顽强的意志,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常常连续工作数十小时,累得精疲力竭,但只要有伤员需要救治,他就会立刻振作起来。他还培训了大量的中国医务人员,将自己的医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培养了一支宝贵的力量。
在一次为伤员手术时,白求恩的手指被手术刀划破,但他依然坚持工作。不幸的是,伤口感染恶化,引发了败血症。但他仍然心系伤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关心着医疗工作和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成为了中加两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正义事业和医疗救助工作。
白求恩的故事 8
白求恩,这个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承载着无数的爱与奉献,他的一生是为人类健康和正义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白求恩来到中国后,很快适应了艰苦的战争环境。他深知前线医疗条件的恶劣,每一个伤员都在生死边缘挣扎。为了能更及时地救治伤员,他将自己的手术室设在离前线尽可能近的地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枪炮声震耳欲聋,白求恩和他的医疗团队不顾生命危险,穿梭在战火中寻找伤员。
有一次,战斗异常激烈,伤员源源不断地被送来。白求恩带领着医疗队员们迅速展开救治工作,他们在临时搭建的手术台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白求恩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他的双手如同在弹奏生命的乐章,迅速而准确地处理着每一个伤口。在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后,他的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当最后一名伤员被成功救治时,他才松了一口气。然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对于白求恩来说,只是日常的写照。
白求恩不仅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对待伤员方面更是充满了关爱。他把每一位伤员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他经常和伤员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伤痛中感受到人性的关怀。在他眼里,没有国籍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他全力以赴去拯救。
在一次行军途中,白求恩遇到了一位因伤势过重而掉队的中国士兵。他立刻下马,亲自为士兵检查伤口,并指挥队员将士兵抬上担架。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他一直关心着士兵的病情,不断地安慰他。在白求恩的悉心照料下,这位士兵逐渐康复,他眼中饱含着泪水,对白求恩充满了感激之情。
白求恩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充满了信心,他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中国。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受到他的影响,纷纷来到中国参与抗战。白求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的真谛,他的精神跨越了国界,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和平、正义和人道主义。
白求恩的故事 9
白求恩全名为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善良的品质。在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后,他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痛,内心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受难者的同情。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正遭受着日本侵略者残酷的蹂躏,战争让无数中国百姓流离失所、伤亡惨重。白求恩得知中国的情况后,毅然决定放弃在加拿大优越的生活和医疗条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医疗工作中。1938 年,他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抵抗侵略的'精神,深受触动,决心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在延安短暂停留后,白求恩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抗日前线。他深知战场上的伤员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每一分钟都关乎着生命。他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和沿途的危险,带着医疗队深入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他所到之处,无论是简陋的村庄还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都成为了他救治伤员的临时医院。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让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伤员重新燃起了希望。他还积极培养中国的医疗人员,向他们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希望为中国建立起一支更强大的医疗队伍。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抗日战场上那些受伤战士们的心。
白求恩的故事 10
白求恩来到中国抗日前线后,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忘我工作精神。
在前线,医疗条件极其艰苦,药品和医疗器械严重匮乏,但白求恩并没有丝毫抱怨。他经常在临时搭建的手术室里连续工作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为伤员们进行手术。他的手术台,有时是在破旧的庙宇里,有时是在露天的战场上,只要有伤员需要救治,他就会立刻投入工作。
有一次,战斗激烈进行,大批伤员被源源不断地送来。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成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始终保持冷静和专注。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眼睛因长时间专注而布满血丝,但他的双手依然稳健地操作着手术器械。在连续为多名重伤员做完手术后,他已经疲惫不堪,但当又一名重伤员被抬进来时,他毫不犹豫地再次站到手术台前。他知道,对于这些伤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他不能有丝毫懈怠。
白求恩对伤员们充满了关爱,他不仅努力挽救他们的'生命,还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他经常在手术前后和伤员们交谈,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伤痛,告诉他们为了抗战胜利要坚强地活下去。在他眼里,每一个伤员都是平等的,无论他们的身份高低,他都竭尽全力去救治。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白求恩在为伤员做手术时,手指被手术刀划破,但他简单包扎后继续工作。由于前线医疗条件差,伤口感染了败血症,但他依然坚持在岗位上,直到病情严重无法继续工作才被送下火线。白求恩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将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都置之度外,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难和牺牲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