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杜甫唐诗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白帝 杜甫

管理员

摘要:

《白帝》杜甫唐诗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帝》杜甫唐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杜甫唐诗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帝》杜甫唐诗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翻译: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

  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

  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注释:

  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戎马:指战马,比喻战争。

  归马:从事耕种的马。出自《尚书·武成》“归马放牛”,比喻战争结束。

  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恸哭:失声痛哭。

  秋原:秋天原野。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大历元年(766)秋作于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位于夔州东五里的白帝山上,汉末公孙述据蜀称帝时建造,下临大江,地势险要。

  首联,使用民歌复踏句法,描写白帝城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奇景。白帝高踞于山头,登城望,只见云雾翻滚,从城内倾泻而出。低头俯瞰,城下暴雨急骤,有如翻盆倾泻。这两句表面写云雨,实际在突显白帝城之高。因为白帝高耸云端,云雾缭绕,暴雨到来时,才能出现人在云雾中,雨从双足落的奇观。

  颔联紧承前景具体描述。“高江急峡”,不仅说明白帝一带地势高危,江水由此向东,悬流直下,而且两岸高山,江流狭窄,奔腾呼啸,加上急风骤雨,江水陡涨,水位加高,江流湍急,争相奔涌,白浪滔天,有雷霆万钧之势,万马奔腾之状。一个“斗”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雨倾注,水流迅疾,泄洪之声惊天动地的壮观情景。在覆盆暴雨之下,星月无光、阴霾蔽日:“翠木苍藤”失去了昔日的光泽,高峡两侧,显得一派昏暗。

  以上两联,写云雨变幻,暗示了时代动乱、阴霾蔽日的现实,为下文表现破败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铺垫。

  颈联,笔锋一转,境界陡变,与急骤猛烈的风雨景色形成鲜明对照。诗人俯视雨后的蜀郡大地,“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眼前是荒芜空旷的土地,一匹疲惫懒散的归马,在荒原上闲蹓。山村之内比荒原更显清冷,人烟寥寥,从前的千户中如今只剩下百户,这情景怎不叫人触目惊心。

  景象如此凄凉悲惨,乡村如此荒芜凋敝,人民生活可想而知。这自然地使诗人注意到了“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的社会现实。“诛求”,就是横征暴敛。多少在战乱中失去了丈夫的寡妇,本来就已是孤苦无依,仅有的一点维持生计的粮食、什物,遭到官府横征暴敛,被搜刮净尽,秋收季节,村里却传来阵阵哭声,哭声悲恸欲绝,哀号遍布原野。“何处村”,是说明哭声来自哪里,并不清楚,但可知处处有人恸哭,哀鸿遍野,悲怆凄凉。

  这首诗在意境上的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在暴风骤雨之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图景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当时西川军阀混战,烽烟不断,吐蕃也不断入侵蜀地。诗人亲眼目睹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极端痛苦,内心充满了忧愁。于是,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到处流浪的百姓,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他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 1400 多首,有《杜工部集》。

  古诗特色:

  意境开阔,变化多端: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白帝城的急风暴雨,云气翻滚、大雨倾盆、江峡雷霆、日月昏暗,景象壮阔且奇险,展现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后半部分则转向阴惨凄冷,描写了荒原上的归马、遭劫后的村庄以及寡妇的恸哭,呈现出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前后境界的转换,犹如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的缕缕哀音,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

  巧用对仗,手法精妙:诗歌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不仅在形式上使诗句富有韵律美,更集中地展现了雨势的急骤和环境的阴森。同时,上下联之间在风格和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上联的奇险与下联的凄冷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借景抒情,寓意深刻: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写,将自己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沉郁忧愁与哀思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