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贝壳的艺术课教案 设计思路: 大海边,贝壳琳琅满目,而且色泽自然美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小朋友不但喜欢用贝壳当玩具玩,还会用来拼摆美丽的画面呢!本活动的生成来源于每次吃完点心“大骨花蛤面”后,总有许多小朋友拿着花蛤的贝壳在 桌子上摆弄图案。 贝……
百变贝壳的艺术课教案
设计思路:
大海边,贝壳琳琅满目,而且色泽自然美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小朋友不但喜欢用贝壳当玩具玩,还会用来拼摆美丽的画面呢!本活动的生成来源于每次吃完点心“大骨花蛤面”后,总有许多小朋友拿着花蛤的贝壳在 桌子上摆弄图案。
贝壳的形态各异,纹理、色彩丰富多样,它们的天然造型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像和创造空间。让幼儿在拼摆贝壳的过程中进行联想,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我抓住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主题,利用师幼共同收集的自然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让幼儿主动发现贝壳形状、大小、色彩、图案各不相同,体验收集的乐趣。
2、能根据贝壳的外形特征大胆想像,用多个贝壳和辅助材料进行动物造型设计。
3、努力尝试用不同材料、不同技能进行装饰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①师幼共同收集、认识各种贝壳及造型辅助材料。
②幼儿已具备粘贴、拼图、折、剪等手工技能。
2、物质材料准备:
①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贝壳(海蛎、鲍鱼、花蛤、扇贝、蛏、竹蛏、蚶、海瓜子及各种海螺等)洗净晒干。种类、数量不限。
②辅助材料:毛线、腊光纸、碎布、吸管、颜料、豆子、棉签、白乳胶、双面胶、剪刀、海树、卡纸等
③收集各种贝壳制品(项链、螺号、花篮、贝壳画等)布置成“贝壳馆”、大的贝壳粘贴画“动物园”、熊猫手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贝壳馆”,引起幼儿创造兴趣。
1、手偶激趣
师:今天,熊猫小博士举办了个“贝壳馆”,想邀请小朋友参观,大家想不想去?好,开上我们的小汽车,出发吧!
大家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到指定地点欣赏贝壳制品。
2、观察设疑
师:看看这贝壳动物园,怎么只有一只小动物呀,,多孤单呀,看我们小朋友,热热闹闹的在一起,多开心呀。怎么办呢?
3、动物联想
教师出示共同收集的贝壳,请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来打扮它们,让它们变成贝壳动物园里可爱的小动物_ 儿童网
(主要引导幼儿抓住喜欢的动物的突出特征跟贝壳的形状、大小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大胆想像、暢所欲言,给孩子充分的交流时间)
二、材料组合造型设想
1、欣赏范例
①师:小朋友看这“小金鱼“和“开心小猫”,都用了哪些不同的贝壳摆出身体、头、耳朵?还用了什么材料呢?
②师:老师这边有很多的辅助材料,看看拼小动物除了用贝壳还需要用什么材料呢?
取出几筐让幼儿认识:它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动物的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其特征,如:豆子圆圆的,可以做动物的眼睛;毛线长长的,可以做动物的尾巴等。
2、示范演示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些贝壳和辅助材料固定好呢?
结合幼儿的提议,教师示范、演示材料的组合。
三、领会“构思——寻找材料——大胆组合“的操作步骤
1、师:先想一想喜欢做什么小动物,哪种贝壳做动物的头,哪种贝壳做动物耳朵,哪种贝壳做动物的翅膀呢?。。。。。。想好了找到材料先在卡纸上摆出来。
2、师:再想想需要用什么辅助材料来添加其他的特征呢,可以试一试用折的、剪的、画的等多种使用过的方法。
四、鼓励幼儿进行有创意的创作活动
1、在柔和的音乐中,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贝壳及辅助材料进行创意造型活动。
2、教师提醒幼儿先观察想像后再取材料,鼓励幼儿多尝试,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重点关注幼儿能否进行大胆想像,大胆运用材料进行装饰,给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如蝴蝶的触角可以用毛线或腊光纸剪出来,金鱼的眼睛可以在贝壳上画出来,小猫的胡子可以用牙签、小鸟的翅膀用扇贝的壳比较形象等。
五、作品展示
师:这下,“贝壳馆”里的`小动物可不再孤单了。我们把做好的小动物送过去给熊猫小博士,好吗?
师带领幼儿把自己做好的小动物粘贴到“贝壳馆”里的“动物园”并欣赏。
六、延伸活动:创意交流
1、看一看、说一说
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可爱的动物,是哪个小朋友做的,请这只动物的小主人介绍一下,好吗?
2、教师表扬幼儿独特的创意和方法。
活动评析:
首先,本次提供的创作材料体现沿海特色,在选择内容方面能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在“变废为宝”的创作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第二,在活动设计方面教师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准备,活动提供给孩子许多能力的挑战,如工具的使用、创意的想像等,幼儿参与主体性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设计动物、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投入的神态、充分体现了他们的需要。
第三,教师的教法与表现。教师的引导过程自然,注意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幼儿手眼协调和动手能力。教师善于用讨论、商量、鼓励的方式提升孩子的创作,淡化了教学的痕迹。
第四,从教学效果看,幼儿的作品是创新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作品交流的幼儿自评、互评),调动了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了创造、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