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夜莺阅读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安徒生 夜莺

管理员

摘要:

安徒生夜莺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徒生夜莺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

安徒生夜莺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徒生夜莺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加点的“掠”字用得十分奇妙,请作具体分析。(3分))

  2、文章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请作简要分析(3分)

  3、文章第④段,作者说“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古诗词是“一个永不破碎的梦”?(3分)

  4、本文最后一个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3分)“掠”巧妙地间接点题(1分);形象地表现了读书之多(1分),读书之乐(1分)。

  2:(3分)交代了读书的氛围(1分),烘托了读书的惬意之情(1分),也表现了作者对阅读的喜爱(1分)。

  3:(3分)(1)古诗词让作者对“个人生活遭遇的变故”有所感悟。(2)古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3)伟大诗人的诗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每点一分)

  4:(4分)结构上呼应标题(1分),收束全文(1分);内容上升华文章主题,再次强调读书能滋润心田给人以美妙的感受(1分),表现了作者对阅读的喜爱之情(1分)。

  拓展:

  简介

  《夜莺》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唯一的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

  该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夜莺美丽的歌声打动了皇帝,它成为皇帝的宠儿。但不久之后,一只能发出曼妙乐声且外表华丽的人造小鸟获得了更多赞美,于是,夜莺飞走了。然而,当皇帝的生命面临死神的威胁时,人造小鸟却唱不出一个音符,还是真正的夜莺用婉转的歌声驱走了死亡的阴霾。

  创作背景

  安徒生曾经爱上女高音歌剧演员珍尼·林德,《夜莺》就是他对林德感情的书面表述。安徒生常常羞于面对女性,他曾递过一封求婚信给林德。但林德却无法给予相同的感情,只把他当作一个兄弟。

  安徒生一生游历四方。尽管外出旅行的念头让他害怕过,然而对于历险的渴望还是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离家远行。他的历险远至土耳其,但他从未亲历中国,而是在趣伏里游乐园漫游时突发灵感,写下了关于中国的童话《夜莺》。这个趣伏里游乐园至今还在哥本哈根市中心,那里的中国灯笼营造着东方神秘的异国情调。

  作品主题

  《夜莺》开篇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如画的御花园:“它完全用精致的瓷砖砌成,从御花园里可以看到世上最珍奇的花儿。那些最名贵的花上都系有银铃,好使走过的人一听到铃声就不得不注意到这些花儿。这花园是那么的大,如果—个人不停地往前走,他就会遇见一个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有很高的树,还有一些很深的湖。这树林一直伸展到蔚蓝色的深沉的海边。这树林里住着一只夜莺。它唱得非常好听。”在这里,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初现端倪。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如画美学创造出了如画环境,此如画环境是对自然的格式化,是海德格尔式的人对自然的“座驾式”统治的具体体现。自然不仅成了依据人的观念改造的客体,而且成了人消费的客体,是以自然美的名义对自然权利的剥夺。人们把那些最名贵的花移栽到皇宫,并系上银铃,好使走过的人一听到铃声就不得不注意到这些花儿。

  在几经周折找到夜莺后,夜莺得到的待遇却是“只有白天出去两次夜间出去一次散步的自由,每次有12个仆人跟着。他们在它腿卜系了一根丝线,而且老是牵得很紧。所以像这类的出游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夜莺象征的大自然不过是因为能讨得皇帝的欢愉而显得有价值。在机械夜莺出现后,真夜莺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飞回了绿色的树林。随后它遇到了所有朝臣的咒骂:说它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可见人类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来衡量自然界的生物。

  安徒生是社会与人性的洞察者,是为人类社会忽略忘却“自然”这一倾向担忧的思想者。他的《夜莺》寥寥六千余字,是作者所经历的现实生活和关于中国幻想相结合的产物。他立足于大自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童话的形式构建了生态侵理和生态美学的桥梁。安徒生童话的根本精神传递了一种“自然人”而非“社会人”的情感,体现出了一种“审美”而非“实利”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