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阅读答案及解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阅读答案及解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在文章开始前插入这段风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B.在《安乐居》这个小说里有太多的美好温情,弥散着生活的温情。汪曾祺用淡淡的笔调细说着老酒客们的闲适的日常,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升斗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
C.安乐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个度,喝得自在舒心。小说人物去中心化,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D.这篇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笔记小说”的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8.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9.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6分)
答案:
7.答案:A。
解析:A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错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都是安乐居酒馆。“遛鸟”属于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8.答案:
(1)首尾照应。结尾“安乐居的消失”和开头照应,结构紧凑。
(2)揭示主题。安乐居在第一段出现,在最后一段消失,这种淡淡的失落和前文淡淡的悠然的乐在其中的感觉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安乐居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
(3)感伤式结尾。安乐居没有了,这样的令人伤感的结尾,令人回味,促人思考。
(4)叙述语言平静克制,蕴含着淡淡的感伤。叙述者平淡的笔调,更加剧了传统文化、传统气息消失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句(段)的作用分析。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写作技巧。能力层级为探究F。关键句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形象塑造、主旨表达、语言特色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回答,本文的人物是群像,所以主要从情节结构、主旨表达、语言特色、阅读效果等方面作答。
评分标准:答出3点并分析即可。每点2分,共6分。
9.答案:
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吕的话“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缓缓地,和他的性格一致。
⑵口语化,京味浓,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
⑶语言幽默风趣。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⑷语言简洁平淡自然素朴雅致。多用短句,不加修饰,自然朴素而有韵味。
评分标准:答出3点并举例分析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文学类作品的语言考查可以从三个方面人物语言、文本叙述语言(以上两者属于局部)和语言风格(整体)作答。
内容拓展:汪曾祺《安乐居》中的文化意蕴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这句话中存在着两个空间地点,一个是安乐居,一个是安乐林。空间感知中包括三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很显然这句话中体现的是视觉,看到的东西。这两个空间又有着对立的关系,小饭馆是封闭起来的空间。可看作是内部的空间,它可以是一个幽闭之所,而安乐林是一片小林子,是敞开的,开放的。可以看作一种外部的空间,象征自由,它们作为空间都是静态空间,是一个行动的地点,之后事件就在这空间内发生。这两个空间是挨着的,是相邻的。那么,是谁在看呢,应该是一种视觉行为。叙述人处于回顾中的“看”,一开始就进入回忆,而且在回顾中首先想到的是整体的空间结构,表现出了整体性,安乐林似乎与安乐居合成为一个整体。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那么小饭馆为何会挨着一片树林呢,可见这个小饭馆并不挨着市中心,不处在繁华地带,而可能在郊区,比较偏僻的地方,在这偏僻的地方有小饭馆,带有悠闲之意,小林子本身就带有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而在这里能够体会到些许宁静、舒心的感觉,似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过着世外桃源、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这种回忆是过去一个视觉行为。但是作为一个行为,却又置于回忆的现在,将主要的空间地点放在首句提出,那么之后的回忆中的前后连置的故事或者成分就可以进入,可以直接言说,回忆本来应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点,但在首句中并没有提到时间,时间属于缺失状态,空间的提出表明了之后的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且与题目有所照应,开头点题。用安乐居来命名,似乎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作者采用的是讲述的方式,在第一句中,采用的是非艺术的讲述,而不是显示,安乐的`意思应是舒心,悠闲,舒适的意思,可以形容生活状态,也可形容人的心情、心境,在这里连续重复了两个安乐,加强了这种世外桃源的效果,使读者受到很强的冲击效果。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这又与消费文化联系起来,之后具体写到了这些消费符码。这与现在,后现代或物质时代,所有一切都商品化,有很强烈的对比,日常生活的意义已在于其消费性和个体欲望的满足性,在现代社会,对商品物质方面的需求,已不是人们消费的目的和动机了。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从实体转为符号,而人们也开始了符号性的消费,于此相比,反衬出了安乐居的闲适、恬淡的生活,人们没有追求太多精神上的消费,没有涉及复杂的社会人生。
“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颗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察植物了。”丁香,花色淡雅、芳香,与杨树搭配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带有乡土感、风俗画的感觉,有树有花颜色丰富,也算是个小公园了。这句的写法与鲁迅的《秋夜》第一句很相似,“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表达出来的较多的是忧郁的寂寞的感情,而本文作者表达出的更多的是一种悠游闲适的生活,生活的乐趣融入其中,而且在这里也用到了颜色的修饰,增强了色彩感。后面写的是人物行为活动,他们在安乐林中挂鸟,来这里聊天,这么小的一个林子成了他们悠闲谈天的地方,突出了这里的意境美,从植物到动物,这段描写的是自然中的事物,更加显示出了世外桃源的感觉,这块地方不需要太大,人们很容易满足,现在随着物质商品化,经济市场化,像这样一块宝地已不再存在了,作者在写的时候,可能也含着淡淡的忧郁,文章要写的是安乐居,但在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在文章开始前插入一段风景描写,作为背景来阐释,给全文也奠定了一个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叙述者是喜爱安乐林的,而这样一个小林子,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引导着周围的环境,可见它确实有一定的历史,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在人们心目中也是很重要的。也许这一片简单的小林子并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环境或一个场所。它更多的是带有象征符码的意义,象征着人们精神的家园,精神的栖息地。而林子的小与名声的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它小,但是人们却是离不开它。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叙述者的回忆已经结束,回到了当下,充满无限的感伤。其实在文本后半部分那三个闯入者的到来就已经预示着商品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碰撞。“房子翻盖过了。”这表示着对传统文化传统气息的一种解构,传统文明面临着解体。贸易中心代表着商品的物质文化,后现代终于取代了传统,商品文化占据了一切,人们悠然闲适的栖身之地没有了,这也意味着过去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也结束了,这是何等的凄凉悲痛,叙述者却通过平淡的笔调将其平静的描述出来,更加剧了悲凉之感,安乐居已经没有了,而安乐林却没有提到。那么安乐林会发生变化吗,这里是一个缺失,让人们去想象、猜测,也是留给我们一片净土,让我们去思考对精神家园的安置。在第一段提到安乐居出现,在最后一段安乐居消失,首尾呼应。再看题目安乐居,隐含着对消失自身的思考,安乐居或许只是一个向往,一个精神家园,使心灵得到安宁、和谐,而如今安乐居不在了,喧嚣的一切都充斥着生活,现在生活或许满足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但心灵再难回到悠然的生活中去,也许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吧。安乐居不只是真实的安乐居,同时也是每个人心灵的安乐居,精神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