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的观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爱乐 观后感

管理员

摘要: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  《爱乐之城》是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艾玛斯通,瑞恩高斯林,JK西蒙斯等主演的喜剧歌舞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乐之城的观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   前些日子我观看了《爱乐之城》,深有感触,认为这部电影能够成为奥斯卡……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

  《爱乐之城》是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艾玛·斯通,瑞恩·高斯林,J·K·西蒙斯等主演的喜剧歌舞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乐之城的观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

  前些日子我观看了《爱乐之城》,深有感触,认为这部电影能够成为奥斯卡的候选电影之一,必有其独特迷人之处。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渴望成为女演员和剧作家的女主角米娅和踌躇满志想要开爵士俱乐部的男主角小塞以外地在一家餐馆相遇。两人拥有者各自梦想,却面对同样窘迫的显示:米娅为维持生计在咖啡馆打工,小塞为户口不得不去神域其他酒吧中。相似的境遇,并都有着为梦想奋斗的年头,使得两个年轻人坠入爱河。然而,种种事情使得两人的感情悄悄变质:米娅独角戏的.失败,小塞常年在外巡演等等。最后,成功成为女演员的米娅在小塞的爵士俱乐部中重遇了小塞,他在弹奏她爱听的曲子,她凝望许久,转身离开。

  这部电影的逻辑十分清晰明了,从两人相见相识,到相爱,最后两人有着不同的解决,一切都干净利落。而故事中并无俗套的小三、外遇等情节,诉说一个平淡的故事,更显清新脱俗。再看回结局,可以说我喜欢这个结局,但又不喜欢这个结局。并不似一般的爱情片那样以两人幸福圆满在一起的结局,两位主角并没有在一起,但以完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为结局,如此看来,两人的最终分开似乎也是命中注定的。生活不是童话,没有那么多的圆满,可彼此都本想各自的戏剧,不也是好的吗?

  当米娅最后站在俱乐部门口,双眼噙满泪水,与舞台中央的小塞相视而笑时,我忽然就想到,米娅最初在参观偶遇小塞的情景。世界这么多餐馆和咖啡厅,偏偏你就闯入了我在的那间,能遇上你是我的夫妻。在此我不得不感叹缘分的神奇,能让两个人相遇,并共同前进,是的,两个总比一个号。因你我也灿烂过,说到底还是缘分给予了所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而高峰过后总会有下坡,遇到你是我的福气,错过你也是我的福气。

  在一个酒吧里,透过那带着烟囱的拥挤餐馆,便发现那就是爱。男女主角的故事令人动容,其间的美好回忆都在观众们脑海里印下深深地烙印,甚至是那些小吵小闹的时光。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接受这样的结局,但我认为这样也是挺好不过的,就印证了那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2

  《爱乐之城》讲述的是一对患难情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程中偏离初心,但最终都完成了梦想蜕变,却彼此走散的故事。起初,我只看了影片的前五分钟,觉得不是很合我的胃口,后来得知它竟斩获了8项国际大奖,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整部影片,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好励志!

  男主角酷爱爵士乐,但是,爵士乐在那个城镇却没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哪儿的人门并不喜欢爵士乐,但男主却坚持追求自己所爱,尽管他生活困难,尽管他被一个又一个的酒吧老板拒绝,尽管他被现实无情的打击,但他从未失去希望,从未放弃梦想。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与女主交往一段时间后,男主签约了一支乐队,在那里,她弹奏的不再是他一直钟爱的爵士乐。再加入这只乐队后,男主越来越忙,虽然知名度提高了不少,钱也赚的不少,但是男主渐渐丢掉了他的梦想,迷失在这座爱乐之城中了。我不禁大惊,生活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打垮他,那究竟是什么让他向现实妥协呢?是对女主的爱?是为了两个人的生计?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一个满怀梦想的人却放弃了梦想的权力,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只能在心底慢慢祈祷,希望他能重新拾起梦想。

  女主角米娅是个编剧兼演员,虽然他有很高的表演与写作的天赋,但由于背景一般,始终没有机会成功参演。但米娅有着比男主更执着的追求,她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她不断的投稿、投简历,虽然没有回应,但她并没有灰心。终于,在男主的鼓励与帮助下,她成为了有名的演员。

  最终两个人的.事业都很有起色,但两人的感情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在影片的结尾,米雅领着她的丈夫无意间进了男主开的俱乐部(这一直是男主的梦想),在两人目光对视间,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电影对往事做了假设,假设米娅与男主一路走来从未分开,甚至还有了孩子。但其实,错过的东西再怎么追也只能是枉然。错过是人生最大的憾事,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从中学习。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追梦路上必然会荆棘不断,我们在斩断荆棘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向往的远方,因为你一旦忘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你便失去了破荆斩棘的勇气与动力,否则,你的心灵就会迷失,也许你将永远被困在一座城中。

  当然,本片最大的亮点是男女主角对梦想的坚守与付出,我以为,每个人至少要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梦想是现实最大的动力,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而你,你会为你的梦想付出一切吗?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3

  这周和前几次不一样,没有去景区玩,而是选择去看电影。这是突然做的决定,原因有两个:一是缘于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同学的状态:说《爱乐之城》这个电影很不错,强烈推荐去看;二是这个影片在前几天的奥斯卡电影节中荣获了6个大奖,性价比应该是非常高;三是这段时间学习也很紧,正好趁周末给自己放松放松,好好享受一下。

  我的影评:

  我从来没有对电影做过影评,但看了这部电影后,有点自己的看法。梦想(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但只要我们的坚持不灭,哪怕还剩那么一点希望,也绝不要放弃,也许这就是梦想成功前的最后障碍。如果心中还有爱相伴,梦想的路上也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观后感:

  首先,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好看,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不管从总体的结构设计,荧屏效果,音乐配乐,还是人物细微表情,情感的展现,都让我深深的折服。其中,最的就是里面的音乐设计,很应景,也很合适。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电影主要包括两个题材:梦想+爱情。小时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应该都有自己的梦想。慢慢长大后,很多人却找不到自己的梦想,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在努力。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的人太少。就像电影中展示的那样,我们在追寻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有时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崩溃,想放弃。很多人因此退步不前,久而久之,最初的梦想就这样失去。还有很多人,可能受外部环境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响,一直被动地做着选择,与自己原本规划的人生大相径庭,就这样一直下去,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工作而工作,很无奈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是自己梦想做的事。最后不得不放弃。这里,我庆幸我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现在也正在为之努力,并且我现在还处在一个合适的阶段。这里面的艰辛,需要付出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自己坚持,按着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做,再大的困难也要去闯一把,不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就像电影中男主角一样,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最后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现实的故事。总之,梦想还是要有的,也许坚持了就实现了呢?

  最后,比较遗憾的是: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但值得高兴的是,男主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女主也成功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回眸的一笑,也许所有的事情,遗憾,都在这微笑中释然了。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意味深长......

  这电影看得值!希望以后能多多遇见像这样的好电影~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4

  之前看了影评什么的,说这事一篇致敬很多很多著名电影的好电影,忽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观影感情了,其实还是不太能够接受一言不合就尬舞,一言不合就唱歌的电影的,可能我是一个没有太多文艺气息的人吧,这方面我实在觉得没什么意思,不过看着热闹,颜色变换啊,场景设计都很漂亮,看到影评有人说致敬和抄袭怎么区分,这个就太难了,个人觉得没差别,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的好就是致敬,抄的不好就可能被人说抄袭了吧,还看是否是崇洋媚外的因素吧,如果是一个中国不知名导演什么的估计会被说抄袭,可能就是这样了吧。

  来说说电影吧

  关于电影,其一,跳舞真的特别棒,一言不合就尬舞,影片一开头就是一群人在路上堵车,所有人都下车跳舞,在路上,车上,马路牙子上,各种能跳的地方,都在舞动身躯,自己自愧不如,完全没有舞蹈天分,只是一个四肢僵硬的胖子。诶,好不夸张,从毕业到现在,短短半年,我胖了20斤,可见自己对自己有多么的放松懈怠,并且疏于管理,多么的没有自律性!

  关于影片,其二,四个住在一起的姑娘互相鼓励出门参加party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啊,这就是我期待的参加工作之后结婚之前的生活状态,有闺蜜,有聚会,可以一起逛街,一起买漂亮裙子穿的那样,房子可以装饰成每个人喜欢的颜色,每个人喜欢的风格等等。期盼的不行不行的。这里的场景变换和四个姑娘色彩鲜艳的裙子以及背景都特别有冲击感,美艳动人——

  关于影片,其三,两个人在爱情之中,都变成了对方,刚开始是女主跟男主说,你要顾及别人怎么想的,然后怎样怎样,后来变成了男主和女主说你要看看别人怎么想。所以,可能两个相爱的人最后都会努力变成对方喜欢的样子吧——可是彼此之前在一起,还是因为当时喜欢对方的那个样子啊——本来两个人就不可能永远不变,一直是最初在一起的样子,彼此之间磨合的过程也就是彼此为之改变的过程。

  关于影片,其四,我常在想,到底两个人怎么才能白头到老,可能两个人彼此爱慕还是不够的,需要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正好想相守一生的年纪,不远不近刚好的.距离,繁华大都市也好,闭塞的四五线小城市也好,斜晖余夕中或站立相拥或携手同行,怎样都好——只要是你,怎样都好,还是希望每个人能和想共度一生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关于影片,其五,结尾处,两人相遇于,彼时女主为男主创作logo的音乐club,可此时,女主已然为人妻为人母,拥有幸福生活,只是没有男主,而男主也在自己喜欢的jazz上有了一定成就,并且身边有很多喜欢爵士音乐的伙伴。这不能说他们的人生是不美好的。相反,这才是人生,大多数书上和影片的大团圆结局也仅仅是人们的期盼和美好祝愿,并不是真实生活的样子。他俩在最后结局隔着吵闹人海的相视一笑,有了太多的意味,令人唏嘘,不仅仅是对过去的释然,我想更多的饱含了对彼此现如今成就的欣喜吧,虽然现如今我身边不是你,你身边也再没有我的位置,可是,还好,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我们都变成了自己最想要成为的样子,所以,饱含祝福吧——

  关于影片,最后,我想,我还是喜欢的。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5

  看完爱乐之城的首映,时隔一天后,头脑里不断回味,还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悦感,不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想借着片子,谈谈一些关于电影的个人理解。

  在影迷这个圈子,很多电影都被戏称为“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爱之类的标签,言外之意,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个固定群体的认可,“豆瓣神片”简单来说,一般都是偏重情节的作品,它们或者剧情有神走向,结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谓有极深刻内涵,再或者就是情感,台词等元素有些极强的共鸣。这些,似乎都是通过影片的一个结果,来评判的。我想说的是,其实享受电影,更应该的是享受过程,而爱乐之城,就是这个过程最完美的体验。

  这么说并非贬低爱乐的剧本,但假设把导演换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仅仅成为了所谓的“豆瓣神片”,享受电影的乐趣。不仅仅体现在剧情带来的情绪中,演员的一个微妙动作,一帧巧妙的构图,一次有趣的运镜,都会带来惊喜,当影片中处处都有这种惊喜时,佳作就诞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电影中,电影同音乐剧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丰富的电影语言,这也成了很多音乐剧,话剧改编成电影最尴尬的地方,镜头怎么参与,怎么更立体的布景,剪辑的取舍等等都是蛮有难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惨世界,就显得有些模棱两可,lalaland好在作为原创,可以自由的.设计这些,同时考验了导演的想象力和场面调度能力,而达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虽然没有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摄影机的运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音乐响起的时候,摄影机毫不吝啬的推进,拉回,摇动,可能在一次运动后,背景已经变得天马行空,配合着演员们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感情的充沛,替他们由衷的快乐与伤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绪,心情的宣泄,本片对这一点把握的恰到好处,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作为电影,没有泛滥到无聊的曲目数量,适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听。

  达米安真的是太会拍高潮了,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场面调度能力,几场歌舞戏,无论是男女主单独还是群戏,都把音乐节奏和摄影机运动,人的运动轨迹,剪辑的节奏。心里活动和背景结合的满分!完全就是一种享受,视听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从头到尾的复古感,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经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几分情怀加持。

  所以说,过程完美大抵如此,当有人做到了,再抛去一切只说剧情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实还是要说下剧情,其实这个剧情也很用心,有几处前后呼应很赞,但就像开头说的,很可能换个导演拍就俗套的很了,但话虽如此,个人还是非常喜欢那个结尾的,可以说,这是最坏的结尾,也是最聪明的结尾,作为好看到爆的本片,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如果电影是场梦,我愿梦到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6

 我从来不觉得对一部电影的褒扬会被评论为过誉,因为电影终究是一种艺术形式,会引起人的共鸣,所以能与我有感情交融的电影我一定会毫不吝啬地献上赞扬,更别说在视觉上是如此靓丽的一部电影了。

  电影开头穿插着介绍了两个逐梦的年轻人是如何失意,再到茫茫人海中的无数次相遇,有人会说这太巧合了,是啊,因为这彻头彻尾就是一场梦!电影里的桥段也有预示,比如在星空中舞蹈的时候,好莱坞的歌舞片似乎都喜欢把人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一边叹服它的美好,一边叹惋它的虚无。但两个人的感情绝不是虚无的,虽然不能采用普通爱情片的叙事手法,开头交代的两个人的背景已经足够推动故事的发展了。接着就是道出各自的梦想,后面的剧情其实不用多想,我想讲的是里面的歌舞。

  客观来说,舞蹈的编排是赶不上黄金时代的,但导演懂得扬长避短,通过各种调度使节奏很到位,演员卡动作也很有张力,鞋子踏在地上的踢踏声悦耳清脆。为了更有代入感,剪辑很多淡出、叠影,溶化的手法,包括片头和结尾,都是极富年代感的字体和画质。服饰设计有沿用也有革新,裙子肩膀的裁剪和甩起来的裙摆都像极了黄金时代的风格,但是显得更加轻盈,裙子上也没有繁杂的装饰,融合了现代设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场景真是美绝了,对于一个很注重电影美术设计的人来说,每一处的场景构思都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美到可以让每个对憧憬美好的人做梦,你能想象一个满天繁星倒映在深色的水面上,两个人踏着星光翩翩起舞的画面吗?虽然也是借鉴,但好莱坞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是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还有就是导演通过镜头的晃动推拉切入到场景的镜头也要加分,让观赏的.人没有停歇的机会。其实导演的剪辑能力在《爆裂鼓手》中就可见一斑了。

  在渲染情感的方面,歌舞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首歌的歌词都很应景啊,再加上导演对节奏的掌控能力,情感爆发处震撼人心。相比高司令,石头的表演跨度更大,特写镜头很多,其实石头的表演能承受这么多奖项也是电影本身加成了。

  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一个冰冷的事实横亘在两人面前,现实是一道跨不过的坎,有一个怀揣着独立音乐人梦想的同学告诉我说,看完后想了很久,太有带入感了。我觉得,每个向现实低头的做梦者都会感同身受,女主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让人幻想的地方,看完电影真的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7

  当塞巴斯蒂安为已经嫁为人妇的米娅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这一对支持彼此追求“诗和远方”的佳偶分道扬镳,让多少观众心痛不已。夺得金球奖七项大奖,又获得奥斯卡奖14项大奖提名的《爱乐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吗?

  若让我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陈,甚至令人恹恹欲睡,后半部情节有稍许惊喜,间或穿插进的歌舞如同影片剧情推进的调味剂,等你看剧情看到坚持不住时,歌舞就碰了出来,让观众从平淡无奇中暂时解脱。歌舞片是好莱坞的“传统保留项目”,若要和《音乐之声》《雨中曲》这些剧情饱满,歌舞流传于世几十载的歌舞片黄金时代的作品比,《爱乐之城》只能算是个“小字辈”。

  至于为何该片夺得那么多奖项和奖项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审美标准不一直是上蹿下跳的么?一时把大奖给《拆弹部队》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一时又突然青睐法国拍的复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并且是已经没落的传统,这些个奖项和奖项提名间大概混杂着向“传统致敬”的意味。

  但《爱乐之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缘何受到这么多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让他们在影院内影院外感动到哭断肠?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的爱情,折断在米娅的成功之路上,历经挫折,米娅成了影星,嫁给大款,过起了奢华生活;他们两个,相遇在塞巴斯蒂安开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可此时他的爱人已嫁作他人妇。他颤抖着为爱人再奏一曲,此时影片给出了一个令观众肝肠寸断的情节假设:这对佳偶结合,共度一生。

  错过,令人肝肠寸断。但细细想来,米娅这样的姑娘能成为心怀各种梦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娅为着塞巴斯蒂安不为人认可的钢琴演奏迷上了他;她弃了上流社会的富裕男友,和一贫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当这对恋人租住在狭小简陋的公寓中过着贫穷生活时,米娅从未抱怨过爱人,她没觉着爱人经济条件差是“对不起她”;相反,当塞巴斯蒂安为着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乐队四处巡演时,米娅却想放弃他了,因为他“放弃了梦想”。

  想想我们周遭的现实,多少女人为经济的困顿抱怨男人,会为着5000美金的月薪帮男人戒断梦想,会把爱人的价值等同于5000美元的月薪?米娅不是,她要“诗和远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诗和远方”,她也要陪着爱人追求“诗和远方”。很多人说,《爱乐之城》告诉我们,爱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为米娅之爱求而不得。我们常常以爱之名逼爱人与现实苟且,我们常常被所谓的爱囚禁在鸡零狗碎的生活表层。米娅之爱,是爱应有的样子,但世间诱惑太多,此爱难求。

  米娅之爱也凸显了《爱乐之城》的高级之处:它在一个看上去很俗套的爱情故事中,加入了这一笔超凡脱俗,叫我们俗世男女反思爱的真谛。塞巴斯蒂安与米娅这对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为他们都目送对方到达了他们追求的远方,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8

  这部电影评分好高,听说特别适合艺术者们看,不管是演员还是做音乐的、跳舞的,前期其实付出的确很多,特别是成名之前的黑暗期,很多坚持不下去半路转行的比比皆是,而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也是很写实,最后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但并没有在一起。电影看了还是有感触的,但并没有很多影评写的那么好,或许也是应了那句话吧:仅献给追梦的人。

  我自己本身也是舞蹈行业,也经历过无数个想转行、或者路上跑偏的时期。身边感触最深的是一对情侣朋友,男生是吉他手、女生是主唱,看起来金童玉女,实际上因为两个人性格不羁,年轻也不懂得如何谦让、包容,五年分分合合,最终分道扬镳。

  说到爱情挺羡慕西方人的爱情观,在一起和分手,从来都是只关乎爱与不爱。当然这样说有点以偏概全,但是国内而言,如果男人功成名就,大部分女人会选择退隐成为其背后的精神支撑。然而女主还是坚持按自己的节奏去排练、演出,如果这事儿真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动摇?毕竟成全也是爱情啊,但我个人更喜欢这种双方人格独立的爱情关系。

  当有一天事业和爱情摆在你面前让你二选一的时候,你选哪个?

  其实导演在最后小塞的小酒吧里也给出过答案,另一种结果,一首钢琴曲的时间就是另一种人生。然而这也仅仅是南柯一梦,曲终女主跟她的`丈夫离开了。

  电影里面致敬了很多经典电影,不管是背景或是人物打扮色彩很浓郁,还有采用蒙太奇和倒叙插播,有时会让人觉得不知道哪个才是现实哪个才是梦境,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南柯一梦般的艺术快闪。

  记得片中男主说过一句大概这样的话:LA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同时它也很残忍,不努力就意味着淘汰。相比起来,我觉得纽约更加纸醉金迷,它现实、但只要你能抓紧机会,你一样也可以功成名就。这种感觉跟国内的北漂、海漂、广漂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但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老家你能轻松供起首付、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做一份轻松工作足够开支就行,然而你还是拼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每个月交完房租还完卡数所剩无几,但这里有步履不停的电影和音乐会,有迅速抓住行业最新资讯,每天能够离梦想接近一点点。

  谨以此片,和那些心怀梦想不放弃的可爱人儿,共勉。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9

  饭后徘徊在棕树街的晏架街游乐场边上,足球场上空无一人,旁边的篮球场却热闹非凡,传来篮球摩擦绿色地面的吱吱声响。

  思绪万千。

  想起来香港也第六年了,时日如飞。六年前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俨然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对这城市的感情,也是愈发纠结和复杂——我,属於香港吗?

  我对香港的感情,自然和电影脱不了关系。老师笃定地说,我拍的东西比香港人还要香港。我却充满著怀疑,究竟我爱的是电影中的香港,还是我生活著的这个城市?何况,我还爱现在电影中的香港吗?

  雨伞之后,对香港的感觉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经常性的,会深深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人。不敢也不想公开评述一些事件,因为很容易就政治不正确,也讨厌无谓的谩骂争执,非黑即白的标签。感觉很容易就被人说我其实是个外来者,那标签竟然像一份原罪。

  我一直有原罪。那原罪好像是一份自卑,一份抬不起头的孱弱。我从小向往著都市,从县城中跑出来,流浪了十几年,那份原罪没有消逝,反倒变得强烈——我究竟属於哪裏?

  想起自己对於故乡,也总有牵扯不断的思绪。在朋友中,我大概是最经常回家的人,对爸妈的牵挂,也好像比其他朋友来得强烈。好多人在外打拼,过年也无暇回去,但每年过年,雷打不动我却一定要回到家中,任何工作也阻扰不了。

  那时的我如此强烈的要离开故乡,而离开后,我却一直放不下故乡。想起贾樟柯说:离开故乡,才开始拥有了它——那句话打中了我的心。

  我深知我多麼热切地希望有一个家,有一片土地,有一个人,能让我依恋与牵挂。电影是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而自由之外,心中的另一面,我却无比希冀著家这个踏实、安全的地方。

  未来的`那个家会在香港吗?也许心里常常冒出的是否定的答案。电影在哪裏都可以拍,但家却只有一个。铜锣湾书店的李波被逮捕后,香港不安的气氛越来越浓烈,自己却只有一份无力感。

  这一年在香港,无论大环境、创作还是感情,似乎都遭遇了太多难题,但我还没有放弃。

  我相信的是,我还能继续往前走,我也还有爱与等待的能力。

  我总有一天能找到家的方向。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0

  飯後徘徊在棕樹街的晏架街遊樂場邊上,足球場上空無一人,旁邊的籃球場卻熱鬧非凡,傳來籃球摩擦綠色地面的吱吱聲響。

  思緒萬千。

  想起來香港也第六年了,時日如飛。六年前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儼然已經不是同一個人。對這城市的感情,也是愈發糾結和複雜——

  我,屬於香港嗎?

  我對香港的感情,自然和電影脫不了關係。老師篤定地說,我拍的東西比香港人還要「香港」。我卻充滿著懷疑,究竟我愛的是電影中的「香港」,還是我生活著的這個城市?何況,我還愛現在電影中的香港嗎?

  雨傘之後,對香港的感覺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經常性的,會深深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外人。不敢也不想公開評述一些事件,因為很容易就政治不正確,也討厭無謂的謾罵爭執,非黑即白的標籤。感覺很容易就被人說我其實是個「外來者」,那標籤竟然像一份原罪。

  我一直有原罪。那原罪好像是一份自卑,一份抬不起頭的孱弱。我從小嚮往著都市,從縣城中跑出來,流浪了十幾年,那份原罪沒有消逝,反倒變得強烈——我究竟屬於哪裏?

  想起自己對於故鄉,也總有牽扯不斷的思緒。在朋友中,我大概是最經常回家的人,對爸媽的牽掛,也好像比其他朋友來得強烈。好多人在外打拼,過年也無暇回去,但每年過年,雷打不動我卻一定要回到家中,任何工作也阻擾不了。

  那時的我如此強烈的要離開故鄉,而離開後,我卻一直放不下故鄉。想起賈樟柯說:離開故鄉,才開始擁有了它——那句話打中了我的心。

  我深知我多麼熱切地希望有一個「家」,有一片土地,有一個人,能讓我依戀與牽掛。「電影」是追求自由的一種方式,而自由之外,心中的另一面,我卻無比希冀著「家」這個踏實、安全的地方。

  未來的那個「家」會在香港嗎?也許心裡常常冒出的`是否定的答案。電影在哪裏都可以拍,但家卻只有一個。銅鑼灣書店的李波被逮捕後,香港不安的氣氛越來越濃烈,自己卻只有一份無力感。

  這一年在香港,無論大環境、創作還是感情,似乎都遭遇了太多難題,但我還沒有放棄。

  我相信的是,我還能繼續往前走,我也還有愛與等待的能力。

  我總有一天能找到「家」的方向。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1

  《爱乐之城》的译名,“爱”和“乐”分别指的是电影里爱情、歌舞两大类型元素,而说到“城”,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城市——洛杉矶,更准确地讲,是那个可以被称为“造梦之城”的好莱坞。因为电影有着“造梦”的功能,于是作为美国乃至全球影视产业中心地的好莱坞,也就成了“电影梦”的一个代名词。据介绍,“La La Land在英文里的意思是幻想之地,和现实脱节的不切实际的状态。因为好莱坞的存在,洛杉矶长期以来就经常和la la land一词联系在一起。”

  有影评阐释了影片中刻画的“电影梦”:一场是女主角成为演员的“电影梦”,还有一场是结尾以“影中影”的短片形式,两人共同幻想完满浪漫爱情片的“旧梦”,并指出这“关系到电影存在的意义”。如果说于后者而言,电影的银幕是观众“幻觉”的载体,充满人们“欲望”的投射,为现实生活提供满足。那么在叙事进程中居主导位置的前一个“演员梦”,则是关系到好莱坞存在的意义了。

  这两场梦,对应了“个人理想”和“爱情”,代表着梦想。但幻梦和梦想是有区别的,影片的摆动步调就来回徘徊在两者之间。前半段女主角想当明星,尽是以浮光掠影、五彩斑斓的梦幻来衬托。到了后半段着手实现梦想,才给人仰望星空、心中向往的真切感受。前面男女主角的遭遇,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好莱坞的现状。女主角参与一次又一次短暂且儿戏的试镜,门外还有一排排等候的漂亮女孩,使她仿佛影视工业流水线上一个随时可被更换的零部件。男主角在餐厅、派对上伴奏俗套的.流行乐曲,仅仅献上茶余饭后、休闲玩耍的娱乐,在他看来已然是丢失了艺术的价值。

  后来,男主角为了生计问题加入乐队,展示了商业运作的迎合大众、装模作样。女主角开始注重创作排演话剧,独立制作实际上是辛苦支撑、难以为继的。这些情况显现出的真实处境,都表达了对好莱坞的一点讽刺与反思。这种态度,跟近两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鸟人》,表现对商业大片扮演超级英雄而知名的厌恶,以及百老汇剧场排练里状况百出的窘态,是如出一辙的。所以最后,当女主角有一部正式的作品去充分发挥个性、特质,藉此一举成名;男主角开张酒吧是个似live house的演出场地,得到人们的驻足聆听,一切看上去却像脱离/超越现实,如梦似幻的想象了。可这本来就是好莱坞应该做的事情。

  他们经历的挫折,犹如弹奏爵士乐里隐含的冲突、妥协,对周围产生影响,也被外部所改变。不过种.种的困顿,最终都被归总为促进提高,结束迷失,重回正轨的进行过程,其实只算得上是好莱坞修饰自身的说辞。或许好莱坞仍能造就梦想,但人文理想可能顾不上,只摆出追求个人成功的“美国梦”。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2

  LA LA LAND,爱乐之城,一部金球奖七投七中、获得奥斯卡14项提名六项中奖的歌舞片,虽然在最佳影片颁奖时出现乌龙,爱乐之城并没有获得最佳影片奖,但如此战绩也足以证明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电影讲述的故事在当代的洛杉矶,寂寥的小演员米娅的志向是女演员兼剧作家,她沉迷老电影明星。她在华纳兄弟的片场当咖啡师,经常翘班去试镜。塞巴斯蒂安是一名爵士钢琴师,对艺术有着近乎洁癖的追求。他想开间俱乐部,但他所痴迷的音乐更适合博物馆,几乎没有人会愿意花钱去听,为了生存,他在与米娅相爱后违心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在尖叫的观众面前摆弄音乐合成器。同样追求梦想的两人在这座城市里遇见彼此,在唱唱跳跳中坠入了爱河,相互慰藉扶持,一起追求毕生梦想。但在逐渐达成梦想的同时,艺术与商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朦胧博弈,另两人的情感也面临抉择和考验,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分歧后,他们彼此鼓励对方不要放弃梦想。五年过后,米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出名的女演员,小塞开了自己梦想中的爵士俱乐部,但他们并没有像传统的爱情剧中两人同时收获了爱情和成功,米娅结婚生女而小塞依然孑然一生,某天,米娅无意间和丈夫来到了小塞的俱乐部,听小塞弹完了一首曲子后,两人相视而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中国选择在情人节这天上映这部电影,我也刚好在情人节这一天看了,原本以为就是一部加了歌舞元素的爱情片,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男女主角收获各自的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当然,我错了。从电影院出来,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广电审片的人一定没有看结尾,这是摆明着情人节要人分手的节奏啊。但整部电影最出彩的恰好是它这看似不圆满的结尾,就像雅克·德米的《瑟堡的雨伞》的结尾,曾经热恋的男女主各自婚嫁,分别多年之后相遇,只有简单的几句寒暄,他们回到了各自的轨道上。毒舌电影说:只有懂得遗憾的人,才能拍出真正的伤感。就是这份不圆满,这一份遗憾,使得影片最后八分钟Seb那首曲子的.回忆和幻想升华了整部作品:假如餐厅相见的时候我吻了你,假如我没有为了生计而加入那个新式的爵士乐团,假如你面试成功后我们一起去了欧洲,你在拍戏,而我在我喜欢的爵士乐餐厅里弹琴,假如最后我们一直在一起,结婚生子,一起在某天进入了一家爵士俱乐部……当最后一个音落下,回到了现实。这样,电影就像给予观众两个结局,一个happy—ending,一个因为这个虚构的happy—ending而强化了之后的遗憾和伤感。而这个结尾升华了整部电影,一个真正令人满足的结尾不会是敷衍的大团圆,而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于在现实中活着的观众而言,一个万事如意的故事,根本不会动人。只有拍出那份遗憾,拍出爱的脆弱,才能让我们走出影院时,收获真正的抚慰。”

  这部电影还有其他的高明之处,一个是配乐,一个是摄影,还有主角们的表演,尤其在米娅面试时讲述她姨妈的故事那一段,导演没有选择在此处放入回忆杀,而是直接让周围灯光暗下,全靠石头姐来演绎,那段虽然是歌曲,但它更像是一个陈述,一份祝福,给那些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虽然并不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相比起月光、海边的曼彻斯特、血战钢锯岭来说,爱乐之城的确很难从当中脱颖而出),但并不妨碍它横扫各类大奖。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3

  看这部电影之前,一位女性朋友忠告我带上纸巾,免得哭鼻子时没纸。结果,这包纸巾根本就没开封。我期待这部高分电影带来一个惊喜,结果拆开音乐剧的包装,只看到一出彻头彻尾的陈词滥调。

  我能理解为什么朋友喜欢这部电影。电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想着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洛杉矶赢得世界的关注。相似的心境让两人坠入爱河。当事业开始起飞时,男女主角又不得不各奔东西。中国观众早已熟悉类似的主题,比如“北漂”。不少观众可能正经历类似的遭遇:胸怀梦想而生活拮据,充满热情却不被人理解。看到男主角被亲人质疑时,我们都想冲着屏幕喊:

  “走开,别管我们年轻人的事!”

  生活出现巨大的裂缝,这本是吹起激昂号角的时候,男女主角的应对却一点也不主动。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加入到一个成功的乐队,放弃自己对爵士乐的坚持,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他最终靠着乐队的收入开了自己梦想的爵士乐吧,但在我眼中,这一成功充满了讽刺的味道。如果说男主角的成功还能起到点反省作用的话,女主角的奋斗简直玛丽苏到家。她之前的面试毫不成功,社交中也清高自傲,创作的话剧恶评如潮。当然,剧本不敢随意枪毙女主角,所以还是生硬地安排一个星探“发现”女主角的才能,给了女主角一个面试的机会。面试的题目是讲一个故事。女主角思忖良久,开始讲:

  “我的阿姨跳进了塞纳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主角接下来絮叨了一堆关于梦想的大道理,似乎所谓的梦想就是做跳入塞纳河这样常人不做的`事情。但没关系,电影里的女主角还是因此获得机会,并成为大明星。

  整个电影就像女主角讲的故事一样,看起来饱含深情,细想起来却没什么道理。男女主角的爱情也是如此。两个“北漂”的爱情故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题材。电影中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最初爱上我,或许是因为我那时的落魄,能让你对自己的感受好一些”。我当时以为电影会以此为契机,探索更深刻的面包与爱情的道理,没想到电影接着在世俗故事里无法自拔,再不愿深入讨论。电影的最后,女主角成为大明星,和丈夫一起来到男主角的爵士酒吧。男女主角幻想着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这原本是升华电影主题的一个好机会。可惜的是,幻想的生活中,两人的爱情继续依然要建立在物质成功之上。似乎除了成功,生活再没有其他可能。如果我是剧作家,我大概会把幻想的桥段换做两人在贫贱生活中相濡以沫。毕竟,那才能衬托出所谓成功的本质。

  但导演一定不想这样。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载歌载舞的励志MV。

  爱乐之城的观后感14

  2月14日情人节,被称作“奖项收割机”的爱情歌舞片《爱乐之城》在国内上映。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于月底颁奖的奥斯卡中收获14项提名的它,是17年内首次在奥斯卡颁奖之前于国内上映的提名电影,给了中国影迷先睹为快的机会。尽管今年情人节是工作日,但不妨碍众多观众走进影院。上映首日,《爱乐之城》票房表现不俗,截至14日20时票房已过8300万元,随时将刷新歌舞片在中国1。3亿元的票房纪录。而它更成为近期口碑最高的一部电影,在网上几乎没有遇到差评,甚至有影评人称其为《泰坦尼克号》后又一爱情经典。歌舞片一向带着浓浓的怀旧气息,本片充满各种向经典致敬的画面,这部将怀旧和爱情共冶一炉的电影,其导演达米恩·查泽雷还是个年轻的“85后”,出品不多但皆属精品。

  《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是个年轻的“85后”。年少时曾苦练打鼓的他自称因为不是做音乐的料,所以转行当了导演。

  音乐成为他电影的一大助力。上一部爵士乐题材的作品《爆裂鼓手》取材于他和朋友的故事,用极慢的'步调探索了痴迷和对卓越的追求,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大放异彩。而在《爆裂鼓手》前他已经在探索全程歌唱的音乐电影。20xx年查泽雷根据米高梅的音乐电影拍摄而成的毕业作品《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是一部黑白浪漫歌舞片,谈到这一作品,查泽雷说,这是他对歌舞片的“小试牛刀”,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机会,可以借此回顾电影的历史,从而展望未来。

  看得出来,查泽雷是有怀旧情结的人,尤其对半个世纪以前的音乐片风格情有独钟,而《爱乐之城》也被影评人称作是一部向经典电影致敬的颂歌。接受记者专访时,查泽雷说他努力把新时代的潮流和旧时代的精髓融合在这部歌舞片中,“希望它既能展现真实生活,又能展现50年代宽屏电影和特艺彩色电影的伟大力量。”

  明明歌舞片几乎已过时,讲述的也是关于爱情和梦想的老套故事,为何《爱乐之城》能如何受欢迎?是因为它手法怀旧但心态年轻。负责原创音乐的贾斯汀·赫尔维茨表示,他为影片的音乐加入了现代的情感语言,“同时也希望在音乐的世界里捕捉洛杉矶的现代生活和情感”。而在故事层面,正如《爆裂鼓手》让人耳目一新的“反励志鸡汤”剧情设置,这部电影也跳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式结局的窠臼,别出心裁地安排男女主角只能在想象中团圆的场景。这也被业内人士认为它构成经典的理由之一。如赫尔维茨所说:“这是一部浪漫的电影,但它也有一丝忧伤,它既有爱情带来的喜悦,也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悲伤,一切都交织在一起。”对此,查泽雷表示不会用苦涩来形容这一结尾:“我觉得是伤感,两人遇见彼此就是好事,但当两个人有共同的回忆时,那是非常纯净的,没有什么能够玷污那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