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江,孙子膑脚,李白出门仰天大笑......面对千篇一律的作文素材,阅卷老师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下面是小编精选的关于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素材,欢迎参考!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素材】 建议“每天发呆五分钟” 别把它当成笑话 日前,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
屈原跳江,孙子膑脚,李白出门仰天大笑......面对千篇一律的作文素材,阅卷老师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下面是小编精选的关于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素材,欢迎参考!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素材】
建议“每天发呆五分钟” 别把它当成笑话
日前,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项目正式启动。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即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北京晨报 10月19日)
之于当前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频发和日益严重的国人身体健康现状,国家卫计委有关方面启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项目活动,并首次明确和有针对性的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是及时和必要的,我们理应予以肯定。
但遗憾的是,消息出来后,除了少量赞许的声音外,更多收获的却是调侃和揶揄,尤其是“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更是如此。比如“以后我再发呆时请不要骂我,我在养生”、“每天发呆15小时,我应该很健康吧?”、“终于可以超标落实国家政策了”、“难怪读书的时候身体很有精神。原来是发呆发的!”、“那我超级健康,每天都发2小时的呆”等等。“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等,俨然成了笑谈。国家满满的善意,何以得不到社会善意的回馈呢?笔者以为,原因是错综交叉和繁多的。
一是很多国人缺乏必要的医疗养生知识储备和认识。比如“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听起来好像是穷极无聊,毫无建树的一种行为。但实际上,发呆是人轻松自在的一种境界,可以减压,让大脑获得休息,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于此而言,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每天有短时的发呆。但可惜的是,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知道和充分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自然难以领会到国家的善意。
二是不少国人缺乏足够有效的健康养生知识教育和普及。很显然,很多国人缺乏必要的健康养生知识掌握和应有,固然有自身不善学习等因素,但也毫不隐晦的说,这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国家等有关方面对这些知识的宣传和有效社会灌输,尤其是缺乏行之有效、入脑入心的宣传方式创新。
三是缺乏必要的医疗养生实践引导。对不少国人来说,不了解不掌握不认同相关健康养生知识,除了政府等有关方面宣传手段不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医疗养生实践引导不到位,仅仅限于手段老套的发个倡议、下个文件、摆个展板、登则新闻等,就到此为止不加进一步强有力的实践,再加上目前所谓的虚假健康养生知识满天飞,使得普通国人难辨真假,这样久而久之即便是真的是有效的健康养生知识,也引不起足够重视,甚至习惯性的质疑。
四是相关社会氛围不对。比如就时下而言,绝大部分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但又缺乏必要的休息,甚至一些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权都得不到落实,日常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猛然来一个“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似乎与这种紧张的节奏不合拍,甚至完全就是南辕北辙,引发一些人的情绪反弹和不适,似乎也不难理解。
当然,引发不少国人不看好此次国家提倡“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等健康养生知识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比如包括此次提倡养生内容的相关具体举措,虽然理论上很好不难做到,但普通群众在实际中却不容易做到,让人感觉不太接地气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这已经足够说明,一些国人不看好“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等养生知识,不是真的天然不认同,而是还有更多的国家、社会等深层次原因掣肘,从而而对这样的建议缺乏足够信心等。
因此,要想国家此次“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等养生知识不致最后真的落得个仅是笑谈的下场,我们就不应该简单责怪一些国人的不领情,而是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改革,清除相关不领情的障碍。比如,进一步强化包括此次倡议内容在内的国人养生知识普及教育,打击虚假养生知识传播,强化国人养生实践引导,以及优化劳动权利保护,保障国人休假权等权利。
吃旺旺雪饼运气没变旺
广西谢先生“吃旺旺雪饼运气没变旺”的实名举报信被曝光,在QQ群和朋友圈疯传,遭到网友嘲笑。并且,他的姓名、电话等个人隐私泄露,经常遭到骚扰。(10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消费者对所购买产品与广告宣传之间存有疑义,出于对自身权益的考量而投诉举报商家,这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广西的谢先生就持有这样的诉求,他把一封“吃旺旺雪饼运气没变旺”举报函投给了相关部门。但这封举报函信息被泄露,之后遭网络疯传,谢先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
举报人信息要严格保密,并受法律保护绝对不允许泄露,这事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谁泄露了谢先生的举报信,如被相关部门介入查实,责任人要得以严惩。但在谢先生这,还面临着来自其它方面的烦恼——包含了联系方式的举报信被公开的当晚,几个小时内他收到了七八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嘲笑短信,“真牛”“没有吃够量,没有吃对时间,怪我呀”的讥讽内容是纷至沓来。恶意骚扰,让谢先生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更害怕出门。
在背后嘲讽谢先生“运气没变旺”的举报信,到底是何种心理?或许,嘲讽者认为这封举报信是“敲诈信”——买袋雪饼之后,就因运气没变旺,就要商家索赔五百元,这有些敲竹杠的意味。毕竟,运气和雪饼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绝大多数消费者也不会因为这个广告语而蒙受损失,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对谢先生的举报信作出了《不予受理消费者投诉告知书》。这显得谢先生更加“荒诞”。
这种“荒诞”,被集体化地确立,并通过嘲讽短信等形式反馈到了谢先生那里。但这种“荒诞”的界限,目前来看,并没有经过法治思维的清晰认定,而是在你我他等普罗大众中自我堆积,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态度。这里,分明饱含了人的主观因素。而站在法律角度来看,谢先生以运气为理由举报旺旺雪饼,条理和逻辑都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找到根据,而新广告法也对相关诉求提供了支撑。这些,都表明谢先生并非“荒诞”。
在那块雪饼面前,谢先生像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而在嘲讽者的围观中,谢先生则更像那个“皇帝新衣”里的孩子。嘲讽者之所以围观,是因为看客心理作祟:看热闹不嫌事大,也更期盼事儿奇葩,结果又于我何干?但消费者权益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这句话谁都懂,但真如谢先生那般去做的,却是很少。因为,面对某种强大力量的固化,更多人选择服从,更多人则习惯性选择当看客。权益的伸张,因为法治思维的低位而搁浅,这其实才是最大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