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美术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班美术教案1 ……
【精选】小班美术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美术教案1
目标:
1、尝试用粉笔在户外空地上涂鸦。
2、愿意对大家讲讲自己画的画。
准备:
各色粉笔若干,户外较干净的水泥地。
过程:
1、带幼儿在园内观察幼儿园的景物。
(1)感受幼儿园的'美。
(2)幼儿间相互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涂鸦。
(1)欣赏大半的哥哥姐姐的画
(2)老师向幼儿介绍粉笔。
(3)幼儿拿着粉笔找一空地,随意涂鸦,画出自己在幼儿园看到的景物。
3、欣赏涂鸦作品。
(1)走到一幼儿作品处,请幼儿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
(2)大家相互间欣赏各自的画画。
小班美术教案2
活动案例:
《大树妈妈和小树叶》
活动目标
1.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压、绕的方式装扮大树妈妈。
2.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树叶。(银杏叶、冬青叶、松柏叶)
2.背景图、彩纸做成的大树轮廓。
3三段不同的音乐: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的音乐
4.每组两种不同颜料及树叶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小树叶不开心。
(1)音乐进入场地,师: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一片美丽的小树林参观,跟着妈妈走吧。(跳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
(在进场的过程中老师带领幼儿跟着这三段不同的音乐来跳兔子舞、手拉手的圆圈舞和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抱抱的舞蹈。这个环节不仅很好地烘托的整个活动的氛围,更是为这个活动的开展做了一个提前的暗示和铺垫。)
(2)出示背景:小树林(地上散落着一些小树叶)
师:看,小树叶都掉到了地上了,它有点不高兴,怎么样让它开心起来呢?(幼儿自由说说)
幼1:帮它找妈妈。
幼2:让它也来跳舞。
(3)教师扮演其中一片树叶说说。
师:听听小树叶最想干什么?原来小树叶想跳舞呢,他们会跳什么舞啊?
幼1:也跳兔子舞吧。
幼2:还可以跳圆圈舞。
幼3:还有抱抱舞呢。
(从幼儿的回答来看开始进场中的这三段音乐已经很好的起到了暗示的效果,幼儿能从自己在这三段音乐中跳舞的得到的快乐,想到了也让小树叶快乐起来的方法,这很好地让幼儿的自身获得的经验迁移到了不同的事物身上。)2.教师示范作画: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舞。
师:看看它们是怎么跳的?
(1)兔子舞:教师出示一片树叶,示范跳“兔子舞”。教师语言引导:小树叶先要穿上一件漂亮的绿衣服,抖抖肩,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蹦蹦跳跳,跳个兔子舞。(幼儿集体空手拿树叶来跟音乐练习兔子舞,注意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吻合)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放在了怎么让树叶来跳舞的方法上,老师用了情境性的语言来幼儿明白树叶是需要先蘸上颜料,也就是穿一件漂亮的衣服,颜料蘸的太多怎么办?要抖抖肩,配合了语言的蹦蹦跳跳,跟着兔子舞的音乐有节奏的用小树叶在大树妈妈身上跳了起来——这就是目标里提到的敲的技能)
师:除了这里跳,还有哪里也要跳?(引导幼儿知道要跳满整棵大树)
(2)圆圈舞:这片小树叶想来跳个“圆圈舞”,谁来帮它一起跳?请幼儿上前用树叶蘸颜料跳“圆圈舞”(绕毛线)。幼儿作画教师语言引导:先穿一件绿衣服,抖抖肩,绕一绕,绕一绕,跳个“圆圈舞”。
(这个环节中播放了《圆舞曲》的音乐,让人不自觉的就想到了绕圈的动作,在幼儿有过绕毛线的经验上,老师直接请一个幼儿来拿小树叶跳“圆圈舞”。情境语言的提示和音乐相结合,营造了浓浓得“跳舞”的氛围。这个绕圈的技能是在敲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
(3)抱抱舞:银杏叶压印。师:刚才我们挑了一个“兔子舞”,这片小树叶看到了它也要来跳,看看它是怎么跳的?教师手拿银杏叶,示范跳“抱抱舞”。教师语言引导:小树叶先要穿上一件黄衣服,抖抖肩,和妈妈抱一抱,要紧紧的抱住妈妈。
(这个环节是幼儿新的经验的学习,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要压的时间长,另外是压完以后要提起来换一个地方。的音乐是优美延缓的,老师在音乐中边提示小树叶要和妈妈紧紧的抱一下,再放掉,边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换不同的地方和大树妈妈跳抱抱舞,在这段优美延缓的音乐中很自然地化解了这个压的技能的难点。)
师:谁也想来和妈妈抱一抱?请一位幼儿上前操作。
(4)师提出作画要求:现在,我们去找一片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一个舞,注意哦在一棵树上只能跳一个舞,跳完一个舞,可以到其他树上再来跳一个不同的舞。
3.幼儿分组操作:小树叶跳舞。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注意不带走树叶,可以自由走动,选择不同的颜料和树叶,与大树妈妈跳舞。
(在幼儿自由用小树叶跳舞的时候放这三段不同的音乐,既可以让幼儿在三段不同音乐的提示下来选择不同的“跳舞的`技法”,又可以烘托整个绘画过程的氛围,让幼儿在玩树叶的过程中不仅玩的开心,更是玩出花样!)
4.整体展示:美丽的小树林。
师:你请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了一个什么舞?怎么跳的?你最喜欢小树叶跳哪一个舞?为什么?大树妈妈身上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啊?
(在最后的讲评中围绕幼儿如何请小树叶来跳舞的,并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情
感的体验。在画面中请幼儿来观察大树妈妈在小树叶用两种不同的颜料跳舞的时候变化出的第三中颜色,让幼儿感受到了色彩的美感。)
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妙用:
1.烘托气氛,增强玩的乐趣
这个活动中所的音乐是为整个美术活动活动的开展创设了一个优美悦耳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与美术之间那种自然的融合和相通。在活动中不仅能享受到视觉上的美感,更能激发起多感官来让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中的一种美和乐趣。
2.层层暗示,淡化画的技能
上面这个活动中音乐出现在了各个环节中,由一开始入场幼儿与老师跳的舞,再到幼儿拿树叶跳舞,都是用同样的三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暗示了不同的舞蹈,也就是在用树叶绘画中不同的技能敲、绕、压,老师没有简单地用这个三个字,而是在音乐的提示下用形象、生活的情节和语言来简化了技法,淡化了绘画的技能,既让幼儿体验到了用小树叶跳舞的乐趣,感受到了玩色的趣味,又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了作品。
当然在选择音乐时要结合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内容,要尽可能的与所表现的主题相结合,这样就能让音乐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也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优美的氛围中进行更好地表现出艺术的美来。
小班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点、短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太阳散发的光芒。
2、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3、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装饰太阳宝宝的
脸,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太阳。
活动准备
图片:太阳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教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给了他。
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二、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太阳宝宝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视频上画一画,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三、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蜡笔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四、总结评价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小班美术教案4
设计意图:
棉签画“好吃的葡萄”是一节简单有趣的美术活动,葡萄幼儿很熟悉,教育资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现在春季没有实物葡萄,我就在市场买了仿真葡萄让幼儿观察,同时准备了一些葡萄干让幼儿品尝,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这节课重点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难点主要练习拿棉签蘸颜料将每颗葡萄涂满,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棉签蘸颜料涂葡萄。
2、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棉签、紫色颜料、仿真葡萄(用布遮住)、葡萄干、幼儿用书(上面已画好葡萄轮廓)、老师用的范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①游戏“变魔术”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老师:“宝宝,我们今天一起来玩变魔术游戏。”
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掀开布出现一串仿真葡萄,让幼儿观察启发他们说出名称、形状、颜色。
②老师佯装数葡萄:数也数不清,谁愿意帮老师的忙,来数葡萄呢?老师和幼儿一起数,引出许多葡萄长在一起,密密麻麻的。
③出示葡萄干,告诉幼儿葡萄晒干了加工成葡萄干,这样放的时间长些,味道也很好,等下课的时候大家品尝,互相说说葡萄干是什么味道的。
二、基本部分
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①出示画有葡萄轮廓的画纸
老师:“这里有一串葡萄,可是上面没有颜色,今天请宝宝学习用棉签蘸上紫色颜料给葡萄涂色,让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②老师边演示方法,边念儿歌:“手拿小棉签,颜料打个滚,葡萄穿紫衣,一个连一个,都是好朋友。”特别提示幼儿将每颗葡萄涂满,在轮廓线里涂,不涂在外边。
③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将作业晾起来,大家品尝葡萄干,互相交流葡萄干的味道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在美术活动中我选择了让幼儿易于表现的棉签画“好吃的葡萄”,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