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首先让学生以旧促新,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
二、学习两次赛马的段落
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学习方式采用填表格、摆学具、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分角色朗读。(各小组分工合作)
2、请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1)填表格的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并解说;
(2)请摆学具的小组派两名同学汇报并解说;
(3)请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的小组来汇报;
(4)请分角色朗读的小组来汇报;
汇报学习结果我采取从易到难,首先是画表格,接着是摆学具,然后是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最后是分角色朗读。因为赛马情节生动、文字浅显,所以教师没有必要讲解,没有提问,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读书的基础上讨论,动手操作,最后以学生解说的方式把前后赛马的过程读懂,我在这几个环节中,真正起到的是组织者的作用,也真正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在朗读评价时,引导学生抓住神态的词,调整自己的音调、神态,领悟孙膑的冷静、胸有成竹,田忌的不解、疑惑到坚定信心,齐威王从得意到目瞪口呆。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议取胜的原因,并讨论取胜的条件
1、过渡: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原因何在?
2、出示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提问:“出场顺序”是怎样调换的?如果用其它方式还可以转败为胜吗?六匹马一起跑,结果会怎样呢?
3、孙膑他会怎样想?
到此,学生对课文已很熟悉,这时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出取胜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四、谈对三个人物的情感评判
在这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过:“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自由释放各自的情感,然后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撞击中达成理解。
五、师生互动
课文学习到了这里,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再一次分角色朗读,要注意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这个环节中,我想跟同学一起来读课文,这不仅体现了师生互动和平等,我也想用我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我们真正达到共鸣。
六、总结课文
1、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文提到了善于观察、足智多谋、认真分析的孙膑,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做事情,勤动脑筋,打破常规,换个角度想,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对这篇课文作了总结,让学生学习孙膑的好品质。
七、课后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从智取胜的小故事,举办故事会或办一个“智慧之花”专栏;
2、以臣子、朋友的身份《给齐威王写信》帮他分析一下第二次失败的原因,再帮他设计一下第三场该如何比?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也不忘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无论是第1题还是第2题,都是课文的延伸,能够帖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爱爸爸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爱爸爸妈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过程与方法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体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一些水果、家禽、家畜,感受热爱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量词的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诵读、交流、探究。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各种动物、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比尾巴: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大森林里,参观了六种动物在比尾巴,他们比的是——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就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尾巴都各有特色。现在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农家小院,这里也出现了一场热闹的比较。你们想去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比一比”的现场吧。
2.板书课题:比尾巴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课本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哪几种动物?有哪几种水果?
生:观察图片,口述在图上找到的的动物和水果。
师板书: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2.师生共同点数以上动物、水果。
课件顺次出示注音词语,生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以上动物、水果放大图片及动物、水果的名称注音词语。
学生学习认识这几种动物、水果,读出词语。
不同方式认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4.这些动物和水果在这里进行了哪些比较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1)画出课文的生字。
(2)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
(3)看看这些动物、水果是谁和谁比的?比的什么?
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习识记字词:
(1)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师:课件出示注音生字。
生:不同方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摘果子、爬高山)
(2)师:指导读音“苹”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
指导字形“杏、桃、”等字的偏旁“木字旁”,意思和树木有关;
学习偏旁,“堆”,是“土字旁”。
(3)你能给生字找个朋友,组词一个词语吗?
生:组词黄牛、花猫、杏子、桃子、苹果、红枣、一边、多少、一群、一颗、一堆
变换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3.比一比:
(1)生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两组反义词。“大”——“小”、“多”——“少”
师:找到这两组反义词,我们就知道了这些动物在比什么了。原来他们有的在比“大小”,有的在比“多少”呢。下面我们看一看谁和谁在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多少?
(2)生细读课文,找出谁和谁在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多少?
师:配合学生,结合课件。比大小: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个枣。
比多少: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3)生: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4.学习使用量词:
(1)量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我们在点数东西的时候,点数的东西不同,我们用来表示数量的单位也不同。像我们在数“牛”的时候,用“头”,数“猫”的时候,用“只”。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结合实际,进行量词举例。
(2)不确定的多个(集体)量词:
师:课件图片解释“群”、“堆”,表示不好确定的多个组成的集体。像“一群鸭”“一堆杏”。你能照例子再说几个吗?
一群_________一群__________一群__________
一堆_________一堆___________一堆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看看你家里(或者你的书包里)有哪些东西?用上量词说一说。也可以学习课文自编一首“比一比”的儿歌哦。
五、课堂练习
1.结合课文填空:
一个(),一个(),一()黄牛,一()猫。
一边(),一边(),一()鸭子,一()鸟。
一个(),一个(),一()苹果,一()枣。
一边(),一边(),一()杏子,一()桃。
2.填写反义词:
多——()早——()远——()
大——()长——()高——()
3.填上合适的量词,再读一读:
一()牛一()猫一()鸭一()鸟
一()苹果一()枣一()杏子一()桃
4.写一写:
书写“牛、羊、小、少”四个字。
学生观察四个字的竖画,都要压在竖中线上,竖画两边的部分基本对称。
“小”,第一画是“竖钩”。
“少”,第一画是“竖”,右边的“点”画稍高一些,在横中线以上。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农家小院又认识了许多小动物,还认识了许多水果。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什么动物大,什么动物小,还知道了多少是怎么比较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好多的量词。原来农家小院是这么有趣啊!
七、作业布置
1.朗读背诵这篇课文。
2.正确使用量词,说说课后的那些物品。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一(头)黄牛(大)——一(只)花猫(小)
一(群)鸭子(多)——一(只)小鸟(少)
一(个)苹果(大)——一(颗)红枣(小)
一(堆)杏子(多)——一(个)桃子(少)[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些动物、水果的大小和多少是怎么比较的,并且学会使用常用的数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