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精选《将进酒》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将进酒》教案 篇1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

精选《将进酒》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将进酒》教案 篇1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将进酒》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五、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练习默写全诗。

  二、谈谈你最欣赏的名句与欣赏的原因,说说若在作文中引用,可以适合什么话题。

  【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

  三、预习《兵车行》

  读懂诗句,初步掌握内容及情感基调。

《将进酒》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问: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

  背诵该诗;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预习《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