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中石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人教版河中石兽教案  纪昀的《河中石兽》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教材分析: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文言笔记小说,以河中石兽的故事验证道理,故事曲……

人教版河中石兽教案

  纪昀的《河中石兽》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教材分析: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文言笔记小说,以河中石兽的故事验证道理,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流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有恐惧心理,基础比较弱,所以讲解文言文时尽量培养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4,逐步养成重视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到黑板上的这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家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答:读书要花功夫。老师语:对了读书要花功夫,不仅要花功夫还要干什么呢?最后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说明还得干吗?

  学生回答:还得实践。老师答:对了,同学们读书要花功夫,还得重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们要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故事和实践有重要的关系,某土地庙前石兽在十多年不慎掉入河中,十几年后重修寺庙,需要把石兽给找出来,三个人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一个说在上游,一个说在原地,还有一个却说在上游,最后真的在上游找到了石兽,这是为什么了?今天我们要找出答案。

  二:介绍作家作品

  老师:同学们请把题目和作者大声朗读出来。

  学生:纪昀《河中石兽》

  老师:大家知道纪昀是谁吗?看过有关他的电视剧或者小说吗?请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找出有关纪昀的介绍。

  学生们各抒己见。

  老师:现在我来帮大家系统介绍一下纪昀。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老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老师:请同学们听录音,并划分节奏,注意把握语音,语调。

  老师:现在给大家10分钟时间,根据文章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们在下面自由疏通文意。

  老师:有哪位同学翻译一下文章

  学生开始翻译课文

  课堂作业

  古今异义词:并、阅、是、盖、但。

  一词多义:去、为。

  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作动词 “ 划船”

  汉字通假:“颠”通“癫”

  老师:下课之后同学们把这篇文章的翻译写在作业本上。

  三:整体感知课文

  老师: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归纳:说的是一个山庙前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寻找石兽的事情。

  老师:同学们,文中涉及了几个人,提出了几种方式,结果如何呢?

  谁 地点 结果 考虑因素

  僧人 上游 无迹 河流

  讲师 原地 无果 石性 沙

  老河兵 上游 果得 石性 沙 河流

  老师:僧人只考虑了河流,忽略了石兽和沙的性质,讲师考虑了石兽的性质和沙的性质,却忽略了河流的作用,老河兵考虑了石兽的性质,沙的性质,河流的性质。所以最终老河兵的方案是正确的,找到了石兽。

  四:研讨与质疑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僧人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因为:僧人和讲学家只是根据常情得出判断,老河兵既考虑了石兽的`重量,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是怎样理解其中的意味?

  解答: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五: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们交流这类小故事,再说说对这篇课文的体会。

  【解答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