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1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里,苏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蓣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③,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
①方岳,南宋词人。②《晋书·张翰传》∶"翰因秋风起,乃思吴中抓菜莼羹,遂命驾而归。"③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中有"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苍翠一片、晴空如洗的美景,反衬了诗人浓浓的.愁情。
B."荪菜莼羹"用张翰的典故表达思归之意,但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只好"无语寄归鸿"了。
C.下片起首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暮色中远山敛下了它的眉峰,使用拟人手法将愁苦的感情移入物中,景中带情。
D.这首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风格近乎辛派词风,雄浑浪漫、暗含悲凉,表达词人伤怀之情。
16."天地一孤啸"包含着怎样的丰富意蕴?(6 分)
答
15. D("浪漫"不正确)
16.①登临平山堂,瞻仰欧阳修苏轼遗迹感叹两位早已逝去,词人黯然神伤;②河洛故国所│在之地,渺远不可及,如今仍没有收复,词人只好在夕阳中叹息;③词人于江南江北漂泊无定,匹马孤舟,不得回乡,如今还得再次走上漂泊之路。(6 分,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阅读答案2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萍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开头两句写雨后远望所见的景色,以“秋雨”和“晴空”来烘托,重点写“山色”之“碧”,使碧绿更加鲜明。
B. 上阕结尾两句写词人在醉眼朦胧中回望邈远的黄河与洛水,遗恨于夕阳之中,实质是抒发词人对未能收复沦落中原的遗恨。
C. 下阕开头写景后,转入叙事怀古,词人遥想与平山堂有关系的欧阳修和苏轼都已仙逝,表达出对欧、苏的景仰,充满沧桑感。
D. 下阕结尾两句与上阕相呼应,从怀古回到现实,写词人在秋风中匹马登程,怅然孤啸,表现了积极进取的勇气和韧性。
16. 请简要分析本词所运用的典故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15. C
16. ①“菰菜莼羹”使用了张翰见秋风思归家乡的典故,但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否定了归乡的'可行性,只能默默地目送征鸿南归,表达了词人宦游各地、归乡不得的愁思。②“人间俯仰陈迹”使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典故,是说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年华逝去,壮志尽付东流,表达了词人对盛年易逝、事业无成的慨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
C.“叙事怀古”错误,由“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等可知,应是议论怀古。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用典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菰菜莼羹一梦”运用张翰典故: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就命驾而归。这一典故通过张翰对家乡的思念,表达词人对家乡的思念。“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写出词人欲归而不得,思乡而难回。因此只好“无语寄归鸿”,词人眼看着鸿雁南归,而自己只能继续羁旅漂泊,目送归鸿,表达了词人宦游各地、归乡不得的愁思。
“人间俯仰陈迹”使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典故,当初的平山堂如今已经成为陈迹,当初的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已经逝去,可见时光匆匆,转眼之间自己年华已逝,而英雄壮志却依然不曾实现,从而表达了词人对盛年易逝、事业无成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