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通用12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学反思 1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
《搭石》教学反思(通用12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教学反思 1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写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和谐美。
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学习这个自然段的主线,贯穿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段
这篇课文文字虽然浅显,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学习第3自然段开始,让学生读书,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谈到了这个自然段很美,像画一样,我立刻抓住这个“美”字做文章,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阅读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这一行走搭石的人,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知美
在教学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师生合作读,想象人们“走搭石”的画面;让学生敲击桌子发出的“踏踏”声,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声音,从而形象地感受了课文中描写的“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感受那藏于文字之中的美。通过学生的回答人们走搭石没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灵美。从而整段的音乐美、画面美、心灵美浑然一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
三、多种形式地读感受美
这是一篇美文,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如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齐读,想象画面读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关注朗读的层次性,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如开始通过朗读找出体现美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理解体会搭石的美,读出美感,最后通过想象拓展提升学生的情感,朗读更富有激情。读出了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诗歌的美。
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关注全体学生不能只是挂在口头的一句空口号,不管是在备课时,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时刻要有关注全体学生的意识。如在备课时就要想好这个问题我该请哪位学生回答,我为什么要请他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我想提高他什么能力。再如,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有所关注,不能让成绩好或表现积极的学生独占课堂,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一无所获。
《搭石》教学反思 2
一、识字教学,集中和分散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识字教学,我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先整体认识本课要求会写和会认的字词,以及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再学文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也有教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时,不但要求学生读准,部分词语还进行了拓展,如“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ABCC形式的词语,借此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这种形式的词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在教学“协调有序”一词,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又通过学生体验走搭石的节奏加以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在学习“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和图片来理解,并通过朗读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美,达到了感性理解和个性思维的统一,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文本教学,捕捉画面,品读文美
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老人摆搭石,摆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都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如上了年纪的人摆搭石的场面,通过学生想象老人发现不平稳的石头到放平稳,再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离开这个过程,他会想什么,做什么,体会他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又如年轻人背老人过河,通过理解“理所当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来体现出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以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总结的语言过多,随机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没有落地,如:批注感受的时候,学生只画了相关语句但没有写出感受,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学生在表演走搭石时,动作不规范,没有引导学生明白走搭石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 3
本节课因为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总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认识关联词和中心句的作用,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搭石》教学反思 4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为什么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搭石》教学反思 5
我执教这一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了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发现美的目的,回顾本课,自始自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一、读中感悟,感悟中读。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
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各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文,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极有意义。
三、以风景统领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文字简洁易懂,但期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让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什么是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老人及时调整搭石“这四块内容构勒成四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学习最后一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教学中我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等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的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是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四、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
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下心思索,感到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中语言表达不是十分自然。
2、教学技巧有些拙劣。
3、由于心中装着教案,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些走过程。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展示的机会,以上反思仅是我个人的拙见,希望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搭石》教学反思 6
我最近的讲课在“读”和“听”的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尝试。
《搭石》这片课文的语言朴素而秀美,内容非常贴近实际生活,所以在上课时两个班的课堂气氛都比较活跃。但两个班的特点不一样,一班的同学管不住自己,热爱表现,朗读方面要加强练习;二班的同学沉不住气,不够自觉,无论在读和听方面都的加强练习。
读的方式有多种的,先是默读找出生字词,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后,自读课文,为督促会偷懒得学生一定得亲自巡视。然后自读读通顺,再齐读,分小组赛读,抓错字的字音。选择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每次的要求都不同。而我在一旁调动气氛,一节课下来,大家都颇有兴致的。
而且,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捕捉即使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的表现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我和学生共同创作的舞台。在课堂上,我即兴让学生把几个走搭石的场景都演了一遍,加深了印象,感受也深刻多了,有时想想:备课太详细了,反而局限了自己,有时抛开教案的束缚,自由的发挥还会有一想不到的收获。
《搭石》教学反思 7
我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因此,我针对中高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我在课堂上从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把词语有规律地归类出示、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样既是对词语的重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学习下文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寻找几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
摆搭石这部分内容,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走搭石这部分内容很美,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让搭石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问: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
接着是对文本的整体提升,通过朗读达到高潮,最后把课文最后一节进行改变,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课堂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朗读的情感激发起来了,感受着一种课堂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真正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反思每个老师都会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使课堂教学更深入更有效,借以引起我不断反思的东西。我将不断努力与探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 8
《搭石》一课,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平凡的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搭石,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理清了文章的基本结构。然后用小标题的形式知道文章围绕搭石只要讲了哪几件事。在大家自学的基础上得出:精心摆放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谦让有礼过搭石和背老人过搭石。
本节课的导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勾、品、写”这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寻美、品美,合作寻美、悟美,展学、话美。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和文字所表达的人文美,并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读出那种美,从而达到对美的通感和对人们行为的思考和认同。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在简单的回顾《搭石》的主要内容后,从学生的角度总结出阅读方法,即“读、勾、品、写”让学生带着这种阅读方法自主寻美、品美,然后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让孩子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
二、自主寻美、品美。
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体会“和谐美”,伴着优美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朗读加深这种美的感受,达到美的共鸣。
三、合作寻美、悟美。
在互学寻美、悟美时,引导学生从“精心摆放搭石、谦让有礼过搭石和背老人过搭石”中去合作寻美,带上之前学的“读、勾、品、写”阅读方法,再次加深阅读方法的渗透和巩固,让孩子学以致用。并且知道勾关键词语,了解这些关键词不仅是形容词,还有可能是关联词、动词、连接词。通过这些关键词品悟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体会“奉献美”“谦让美”和“敬老美”。并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四、展学、话美。
在展学时,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展示和合作学习的.成果,台下的孩子给予相应的补充或者提出合理的意见,非常锻炼孩子的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拓展阅读
课外拓展,巩固阅读方法,问孩子:在你的生活中见过这种美吗?从而让孩子不仅学习文中人们的美,还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思维的碰撞,知道:一排排搭石,也许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消失,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些美德,乡亲们淳朴善良的美德,将会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一直延续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从而自己成为一个创造美的人!
六、不足之处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提前试讲了四次,自己演习试讲了十几次,但在实施过程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重复孩子的话比较多,语言不够精炼;
2、不敢放手,教师点拨不够精炼;
3、语言文字的美,通过读悟,使学生能自然而然的感受;由于担心把我不到,在设计时,没能放手让孩子在全篇课文中通读寻美,指定段落寻美有局限性。
《搭石》教学反思 9
今天学校新调入我校的李校长走进我的语文课堂,我很荣幸领导走进我的课堂。没上课之前我还是紧张了一下会儿呢。
但是,一上课我就没有了紧张的情绪,立刻和孩子们一起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我首先从课题入手,学生看到课题立刻提出“什么是搭石”?学生走进课文很快的找到,而且读的很好。接下出示画面,你从画面中看到什么?随机出示“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提问质疑,带着问题走进课文2---4自然段,默读课文动笔画出描写美的画面,写批注。我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情况提示学生,多数学生找到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写批注,今后需要训练指导。学生汇报时,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最后出示全文最后一段,读小组讨论。你读懂什么?学生体会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说出更深的感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才说出来,可是我没有找更多学生说,只是一个孩子一带而过,老师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突出课文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这是李校长给我指出的不足,谢谢校长的指点。这种现象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上要改进。
下课后,李校长与我进行了交流,我明白自己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会取长补短,争取更多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 10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搭石》所在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培养孩子们从小要有谦让,友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就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体会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出其蕴涵的情感美。接着,出示问题——“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之美。
为了将学生的真实体会在朗读中一次次的.提升,所以在学生每次交流感悟之后,齐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有了真切体验,有了情感铺垫,有了机会倾诉,学生的感情正如这搭石一般,在不断地延伸、传承。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二、以“欣赏美”感知文本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海中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内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以达到学生与文字的心灵对话。如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这种和谐之美,我就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了行人走搭石的和谐,更使学生亲身感受朗读中的和谐之美;再如体验“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背负过溪。”的敬老之美时,我通过和学生模拟情境对话,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并深刻感受家乡人的心灵美和淳朴的乡风、民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知识拓展是本节课又将诠释的一个层次。
我在引导学生寻找美、欣赏美了之后,将这一深刻的感悟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希望通过学生的慧眼让学生找到自己身边的美,欣赏这些不起眼的美,珍藏这些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美。
四、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美。通过”假如——来走搭石,——“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美就在身边,美就在——“这种句式,让学生把找到的美说一说,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通过朗读,谈感,听配乐朗读,描绘画面,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品质。
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通过充分的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要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言语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为去付诸行动,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妙,生活会更加幸福。
《搭石》教学反思 11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啊!所以一读课文,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再次捧读,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有哪些感人的画面?
学生交流时,我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弄面白什么是“搭石”以及“搭石”的重要性。之后结合我的亲身经历,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我老家附近有一条石河,河床全是鹅卵石。夏天河水猛涨的时候,尽管水不是很深,但水流湍急,一个人过河都有些怕。附近的村庄有好几个,尽管不同村子的人不怎么熟悉或者根本不认识,但看到你一个人在河边犹豫的时候,他们会拉起你的手,帮你提着东西,和你一块过河。
我姐姐有一次回家,带着很多东西,就遇到过邻村的好心人——一位叔叔,不但帮姐姐过了河,还借出自己家里的小推车,让姐姐用。20多年过去了,至今回想起来,姐姐还说邻村的那位叔叔心眼真好,淳朴的.民风让人难忘。
在讲述给学生的时候,我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学生听得入了迷,他们感叹我们那优美的山水风景,感叹那古朴浓郁的人间真情!
秋凉在即,所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的事,与课文中描述得差不多。所以读文感到格外亲切,慢慢品读,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人们的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文章表达得淋漓尽致,美读课文,大家处于柔美的情境之中,真是感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都被触动了。
教学此课,学生学得好,让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新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我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有了更亲近的感觉,不再感到陌生和遥远,所以学习效果好。
《搭石》教学反思 12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设疑:投石问路。
上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现代高速公路,有的谈高铁,有的谈上山小路,有的谈田间村路……看着激情澎湃的同学们,我随即在黑板上版画了一条羊肠小路,接着版画村庄和田间,话锋一转:如果连下几场大雨,雨水积存若刚没过脚踝,人们会怎样做呢?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并说出能否实现的理由。这样一做年代感一下子没有了距离,为孩子们感受当时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2、引读:感受乡情。
首先聚焦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人们摇摇晃晃走在搭石上的高兴心情,并读出哒哒哒的音律美!尽管有点险,但是人们却奏响了一曲幸福的民间舞曲。其次,让学生潜心读书,思考并标画相关语句:搭石路上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边读边标画并写下感受,老人修复搭石的场景,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熏陶与感染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相信将来的他们也一定会以此为榜样,创造和谐美好的幸福画面!
3、拓展:情感升华。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达,让我们拿起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让你感动的瞬间。此环节,让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学着去观察,去感动,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交流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感动的人和场景真不少,有的'短短十几分钟能写下300字的短文,我由衷地为孩子们点赞!
二、成功之处
此文教完感觉挺幸福的,因为像是回到了童年,过了一把瘾!虽然年代离孩子较远,但是我的版画一目了然,我设计的问题不拖泥带水直接让孩子们聚焦细节描写,所以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写话时灵动的笔触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瞬间。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有声朗读处理匆忙,没能指导抑扬顿挫的读书,有失语文学科特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再挑选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在引导体会的基础上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轻重缓急;或者呈现一些道具,模拟搭石的场景,让孩子们现场走一走,感受一下搭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