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联网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物联网技术……
[实用]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联网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联网技术论文1
[提要] 目前,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各国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且均有自己国家的特色。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加紧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农业信息化中,物联网技术是最重要、最突出的内容。本文以农业信息化为背景,主要介绍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还归纳总结国内学者关于影响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因素的研究。
本文得到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计划编号:LGRC029);河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SD15106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5YJ053);河北蔬菜产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河北省蔬菜、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岗位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1、美、法两国不同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美国实现集约化的农业信息化生产方式,依托的是高度发达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政府投入型”为主的投入模式,包括重点投资基础设施而不是农作物和提供低息贷款;“政府主导型”的组织模式,包括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化组织结构和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传播方式,包括网络媒体、电话服务和图书馆查询。
法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与美国相比,虽然起点比较低但是发展速度快,这得益于其成功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一是“政府型+商业型”的投入模式,这种双方面的资源投入扩大了资金来源,相关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获益,也鼓励了他们继续投资;二是“多方合作型”的组织模式,法国服务主体众多,包括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事业联盟、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农商会等,他们在服务内容、对象、规模上各自有所侧重,形成互补;三是“传统+现代”的信息传播服务模式,除了网络媒体、电话、图书馆之外,主要还有会议、广播、报纸、刊物、传真等形式,呈现出分散、直接、多渠道的特征;四是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体系。
2、美、德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美国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其他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精准农业,主要应用的技术有农业数据库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先进的农业信息网络技术使得近20%的农场主选择网上交易,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所有行业中排行第五。
德国在农业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决策和发布控制方面均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和其他信息化技术,并注重技术之间的集成,以保环境促发展为目的。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Michael Chui、Markus Loffler and Roger Roberts(20xx)认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员工行为的感知,以此来改善公司管理。同时,运用物联网的传感器驱动的决策分析,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可以降低开发成本。RFID技术应用于零售业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缩短零售周期、提高供应链可见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未来盈利能力。未来在零售行业中RFID技术有望取代条形码技术,因为它不需要操作人员的视线关注并能够提供更多功能,提高了处理速度和效率。而专业技术的缺乏、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是RFID技术带来的风险。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方面,我国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投入模式,主要包括:属于无偿放款的拨款方式;使资金得到高效、有偿使用的贷款方式;补贴、补助和贴息方式。组织模式是以国家农业部门为主导,其他涉农部门为辅。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投入使用先进的农业信息传播方式,比如“三电合一”、“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农报110”等。在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方面,我国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决策方面的技术得到深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项目,使相关技术落地生根;一些集成化技术已应用于精准农业。
广东省发展农业信息化在区位、资源、政策、经济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地)、县(市、区)和乡镇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河北省也已初步建立了全省性、区域性和特色农业网站三大类网站,并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全省农业信息化“114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方面的研究。
物联网技术的感知、传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园艺以及农产品物流等方面。传感器可以感知采集目标检测区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为精准农业、温室种植环境监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移动依托土壤墒情和作物用水规律研发出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解决了新疆石河子垦区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可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电信建立智能农业仓储管理与溯源平台,提升了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者信任感。北京派得伟公司参与了科技部“农业物联网测控系统”重大项目,实现了农业传感感知、传输通讯和分析处理功能。
农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查看数据进行相关操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音视频互动方式与农业专家进行线上交流,为作物病害进行远程诊断。
(三)物联网技术在生活方面的应用情况
1、交通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公交无线视频监控平台,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和车载监控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另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控制车辆行驶状态、在高速公路上不停车使用ETC收费,等等。
2、房地产领域。通过互联网等通讯技术将传感器安置于地产开发涉及到的人员和物体、机器及各种终端设备,将小区医院、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设施的信息上传、汇总,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通,达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3、医疗领域。未来的小区以及家庭内部将建立起与医疗机构的互通互诊的健康检查系统,使医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对在社区内的患者进行简单的诊治。浙江大学附属一院何前锋提出了简约数字医疗物联网,认为医疗物联网是以医生、病人、药品、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物”,同基于一定标准的工作流程的“网”之间信息的交互。
4、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改变了物流信息的采集方式,改变了从生产、运输、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物品流动监控、动态协调的管理水平,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集物流配载、电子商务、资金质押、信息跟踪、仓储管理、安保警备、海关安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四)物联网发展仍存在的问题
1、信息集成技术落后,信息共享渠道不通畅。使用物联网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用目前的存储方法保存会占用很大的硬盘空间,存储成本也比较高。同时,由于部分乡村通讯手段非常落后,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问题,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流通困难。相关产业、相似流程的信息不能共享,缺少借鉴、重复作业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失败率。
2、商业模式待完善,相对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有三种:政府支持的示范性项目、物联网企业做的示范性推广项目、国有大型农业物联网项目。在这三种模式下,不论由谁提供资金,都存在着相对成本高、产业链成员参与不主动的问题。所以,构建稳定共赢、规模化、有利可图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是推广物联网技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对成本较高:一是人力成本较低;二是采纳物联网技术的成本较高。用整套的物联网技术来代替人工劳动力,投入必然会增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这一点成为阻碍物联网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3、开放性不足,规模化应用少。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主要局限在小规模、企业内部,大规模的、企业之间的甚至是跨境的应用并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4、技术标准不一致。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初期推广的过程中,信息采集、传输、人机互交接口的技术标准不一致,各个标准组织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对于厂商而言,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参照,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进而影响终端产品的稳定性和成本。
5、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健全。工信部虽在20xx年提出《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我国20xx~20xx年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但针对各省市具体环境、现实背景的更细化的政策文件仍有待完善。各级政府也缺少比较详细的物联网发展规划,使得物联网技术推广大多只是纸上谈兵。
(五)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研究。总结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基于Tornatzky和Fleischer提出的技术组织环境(TOE)分析框架分析物联网发展的影响因素。
1、技术本身特性(T)。主要包括技术的复杂性、兼容性、感知效益和成本等。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复杂性与接触物联网技术的一线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挂钩。在各行业(尤其是农业)中推广物联网技术,实地操作人员对该技术的理解程度、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推广成效。若技术太过复杂,会增加了人员操作的难度、降低操作人员的信心,导致抵触心理的产生;其次,物联网技术的兼容性决定了推广的规模。兼容性好的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与原有企业、其他上下游企业业务流程契合;最后,感知效益和成本是物联网技术推广的决定性因素。带有明显营利性质的企业最看重的因素:一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否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二是增加硬件设施成本以及相关维护成本是否不大于原先的人力成本。
2、所处组织特征(O)。就是指企业规模、高层支持、技术知识、供应链企业间相互信任等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在面对新技术的推广、实验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包括购买硬件设备和聘请专业人员等;承担新技术实验失败风险的能力也比小规模的企业要大些。高层决策人员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和支持程度,相关人力、物流、财力的支出程度,也影响着物联网技术是否会被采纳。供应链企业之间较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对采纳物联网技术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众企业若想共同推进新技术的采纳,就需要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协作。
3、周围环境因素(E)。主要包括竞争压力和政府支持。竞争压力一方面是由于同业企业采纳物联网技术,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不得不采纳以跟上行业的整体步伐;另一方面是合作企业要求而应用物联网技术。另外,政府方面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广的基础上,还需拨出专项资金来帮助更多的企业进行物联网改革。政府政策的倾斜往往是具有超越一切其他因素的影响力的。
主要参考文献:
[1]Venkatesh V,Morris M G,Davis G B,et al.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20xx.
[2]Koh C E,Kim H J,Kim E Y.The impact of RFID in retail industry:issues and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Journal of Shopping Center Research,20xx.13.1.
[3]Seymour L F,Lambert-Porter E,Willuweit L.Towards a framework for RFID adoption into the container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xx.5.1.
[4]高娃.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xx.
[5]黄承红.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对广东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xx.12.
[6]李治宇,胡志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分析[A].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农业经济问题(20xx年增刊)[C].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xx.6.
[7]李晋瑶.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8]孙逊.物联网技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xx.
[9]于莉.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实现[D].山东大学,20xx.
[10]赵松岭.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xx.
[11]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xx.
[12]张德海,康世瀛.物流信息网格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情报杂志,20xx.27.12.
物联网技术论文2
摘要:温室大棚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使农产品的种植不再受地区、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先设置了一个应用场景并对系统设备进行研究,随后进行了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系统总体设计分析,同时分析了系统的监测、控制、管理等功能,说明了智能系统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
物联网技术使大棚的构建变得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现今,以色列、荷兰、英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因此,我国自然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建立温室大棚的智能系统。我国的温室智能系统水平还相对较低,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系统设计,构建完善的温室系统。
1系统应用场景
温室大棚的本质就是种植人员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所形成的一个可供植物生长的模拟环境,通过改变环境改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使其可以突破地区、季节的限制,为种植人员带来更高的收益。而同时,智能控制系统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农业生产更加的智能化自动化,使温室控制的方法变的更加多样化,种植人员在温室大棚中使用湿度、二氧化碳、地质、土壤、光照、风力等传感器来采集温室大棚内的数据信息,对温度与湿度参数进行全面分析,随后将这些信息上传到智能控制平台,由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处理,再利用电脑系统监控大棚内部的情况,利用风扇、布帘、浇灌喷头、补光灯等设备对温室大棚进行远程操控,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力环境。
2系统设备设计分析
本次实际选择的温室大棚为60m×10m,根据实际测试,其设备的能耗情况为,12个90W功率的风机,其总功率为1080W,平均每天使用5h,能耗共计5.4kWh;12个100W功率的补光灯,其总功率为1200W,平均每天使用2h,其总能耗为2.4kWh;2个120W功率的水泵,其总功率为240W,平均每天使用1h,其能耗共计0.24kWh;60个5W功率的节点,其总功率为300W,平均每天使用24h,其总能耗为7.2kWh;其余网关、加热、节能等设备的能耗共计8.76kWh。因此可以得知,本次设计的每天总能耗为24kWh。而系统使用的发电设备为20xx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天的发电量总计为14kWh,剩余电量则由外部电网负责供应。
3系统总体设计分析
3.1感知层
工作人员使用物联网技术来建立温室大棚控制系统,需要运用到ZigBee路由器,这个路由器的功耗较低,且最高速率能达到250kbit/s,传输频率为2.5G,因此在温室大棚中使用程度较高,种植人员与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中的协调器进行信息的传递。种植人员需要使用GPRS技术与智能系统进行交互,智能系统通过路由器感知到每一个传感器带来的消息,并及时进行温室环境调节。感知层需要具备温室大棚的全面感知能力,为种植人员提供全面、及时的大棚环境信息,为其提供参考依据,是整个物联网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智能系统中的基础部分。
3.2传输层
传输层与物联网、通信网以及物联网密不可分,其是工作人员与种植人员沟通的桥梁,是两者进行数据传递以及决策下达的纽带。本次系统设计的传输层为温室局域网与远程广域网。在传输的过程中传输层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加快信息的流通。在本次选择的种植基地中,温室大棚的数量较多,控制器与终端之间存在着较远的跨度,为保证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以太网技术,运用有线传输容量大、稳定性强、传输距离长、防干扰的特点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又将广域互联网技术与GSM通信技术加以结合,使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浏览器与手机来获取大棚的信息,及时进行管理。
3.3应用层
应用层是智能系统的“大脑”,其负责对信息进行整理、融合、处理以及,其是保证大棚智能运行的决策者与指导者,应用层在温室集控系统中就可以对大棚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集控计算机在获取了感知层的信息之后,会将这些信息存入数据库中,本次系统设计使用了SQLServer软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包括环境数据库以及设备信息数据库两种,数据库拥有着查询、提取、增加以及修改等基本功能[1]。
4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4.1监测功能
本系统使用了LabVIEW技术进行了监控平台的开发工作,监控平台包括了数据采集功能、监测功能、控制与输出功能以及参数设置功能,工作人员运用此系统可以随时监控大棚内部的情况,了解温室内的湿度、温度、光照以及CO2浓度,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环境调节。大棚内环境参数的获得方式较为简单,工作人员只要使用智能系统中的现场控制功能就可以直接显示所需信息,也可以使用浏览器或手机APP进行远程查询。本系统具有气体监控功能,工作人员使用了电阻式的气体传感器,以此作为气体监控系统的核心。工作人员将半导体安装在探测区域内,使其监控温室内的O2浓度以及CO2浓度,网关会将数据发送给现场人员,当人们发现温室信息不符合要求时,及时进行通风与换气,使O2浓度以及CO2浓度达到种植标准。
4.2控制功能
本次系统的控制功能设计了两种模式,分别为手动命令下达模式以及自动命令下达模式。手动命令下达模式的主要功能有两种,一是运用继电器与接触器来控制系统设备的运行与停止,是脱离现场的手动模式。二是使用触摸屏、集控平台以及手机浏览器等功能进行的远程手动控制,系统会读取PLC中的相关信息,利用继电器进行设备控制[2]。自动控制功能为智能控制,系统会根据大棚内部的温度因子与湿度因子进行自动控制,运用计算机进行多种控制共同运行,使温室的内部环境始终保持在适当的状态。
4.3管理功能
温室大棚的智能系统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因此需要设置集中管理平台进行温室环境的管理。管理平台的功能应当包括: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监控监测、数据管理以及参数设置等,其中,采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储存,监控模块的功能为监控温室内部情况,数据模块的功能为对大棚信息的收集、处理,使工作人员的命令更加切实有效[3]。
5结论
温室大棚智能系统的构建需要运用到物联网技术。经过上述内容可知,智能化农业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摆脱了天气、雨水、土壤等因素的限制,使农业生产出现了巨大的变革,所以,农业人员需要使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系统,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明,曹越.基于LoRa技术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方农业,20xx,13(27):175-177+180.
[2]向绪友,周超,钟旭.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标准研究综述[J].湖南农业科学,20xx(09):123-126.
[3]刘璐,刘光伟.关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J].科技资讯,20xx,16(24):95-96.
物联网技术论文3
[摘 要]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来看,物联网是其不可或缺的构成单元,且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下,其亦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出现了不少的新概念及新技术,能够在物流公司管理方面得到十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属于促进世界迅猛向前发展的一种“关键生产力”。自通信网推广实施以来,物联网将变成又一个达到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就物联网而言,其能够对物流行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且在诸多的信息技术当中,物联网技术属于一种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现代物流行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变革信息技术是最为主要的一点,在物联网日新月异发展的基础上,物流领域势必会得到快速发展,智慧物流即将变成现实。
[关键词] 物联网;物流;物流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xx. 21. 030
[中圖分类号] F259.2;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xx)21- 0066- 03
1 前 言
从物流行业来看,物联网属于技术方式之一,而将智能化物流变成现实,这才属于该行业致力于追求的目标。物流属于传统经济活动之一,其与商品生产相伴而生,并在商品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物联网要想获得迅猛发展,必须要获得物流行业的强有力支持才行。
因为社会发展所需,物流行业势必要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经济层面,市场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全球各个国家当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在今后经济发展方面,电商产业势必会成为一股主流。对物流行业来说,要想得到迅猛发展,物流管理工作势必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丰富与完善管理职能,进而实现智慧物流的目标。将物流管理与物联网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智慧物流管理方面能够提供技术保障,这与现代物流管理实际是相适应的,能够对物流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2 物联网在物流中应用的主要技术
2.1 物联网感知技术
现阶段,从物流管理层面来看,一些物联网技术,如红外线、激光、传感器、蓝牙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普及。
在诸多物联网技术中,现阶段应用范围最大、最基础的技术,当属 RFID技术。就RFID射频识别而言,其属于传感技术的范畴,而RFID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既有嵌入式技术的特点,也具有无线射频技术的功能,其在物流管理各个方面的识别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运用该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把处于设备终端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息进行转化处理,变成一种信息流,然后在物流网的各个操作流程中进行广泛传递。将该技术与中间件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形成一个包括许多移动标签Tag及处于联网状态下的阅读器Reader在内的,较互联网有过之而不及的极具规模的物联网,所以,在物流网迅猛发展过程中,RFID技术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能够运用该技术对货物状态予以识别,看其是不是在途,是不是在转运,及时了解与掌握物流终点信息,进而让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人能够尽可能同时获得相关的物流信息;从仓管角度来看,能够精准掌控货物入库、出库情况,动态对比与盘点,即运用该技术可以精准地、高效地开展出库、入库与盘点工作,推动信息化建设。
2.2 物流中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运用该技术能够在局域或广域条件下,让有着智能特性的物体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让在各个地域当中的物体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该技术大部分是以计算机的IT技术为基础,然后进行拓展,而物流行业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移动通信技术、LAN技术、WLAN技术及GIS技术。现阶段,大部分物流公司将GPS与GIS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建货物车联网,同时在运用卫星定位实时传输技术的基础上,确保山区等信号不是很强的区域也可以对车辆运输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进行有效预判前方交通情况,高效开展货物配送工作。此外,就物联网技术而言,在供应链层面来说,其可以动态追踪在途货物信息,并与全部参与者动态共享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高速进行信息传递,意味着参与公司可以精准地、动态地对需求改变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数量。
2.3 物流中的物联网智能技术
从物流公司来看,因为其管理目标不一样,且使用范围存在差异性,所以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也具有差异性。大量技术并非单纯在某些方面予以使用,一定要将若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结合物流公司经营管理状况,使用较为广泛的物联网技术均可或多或少地在物流管理方面予以推广运用,如围绕物流而研发出来的综合系统、物流信息共享系统等方面运用的云技术、信息挖掘技术、公司厂商的生产物流物联网平台运用的自控技术,等等。
3 物联网与物流管理
和互联网将全球处于各个区域的密切相连一样相似,物联网则将全球当中的各类物品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人、物之间能够进行“交流”。由“感知中国”“智慧的地球”,到“智能物流”,物联网,由于其突飞猛进发展的技术能力与持续拓展的应用范围,逐步对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物联网而言,其可理解为基于互联网而把客户端进行延展,一直延展至物品间,然后做通信及信息交换的互联网概念。
从以往的物流运输来看,不管是货物品类与风险,或是物流不同环节及运输模式,或者是物流公司的服务等,均会对物流管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物品不一样,其风险性亦具有极大差别,货物自身具有的`易损、易盗等独特特点,从而让物流活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导致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加。此外,物流运输耗时、环节的多少,均会对物流成本及物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环节愈少,耗时愈少,径路愈短,物流运输的质量愈高,速度愈快。在市场竞争不断趋于白热化的当下,从物流运输环节来看,其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亦要加大物流仓储力度,从仓库层面来看,在运用EPC 的基础上,达到自动进行存货、取货、盘点的目的,这是物联网技术最为核心的一项实践应用。以EPC为基础而进行的动态盘点与智能货架技术相结合,能够确保精准地进行发、退货,第一时间进行补货,仓库当中的商品能够不受约束地旋转,进而让仓管空间得以高效利用。精准无误的库存信息能够减少库存,进而高效、快速地进行作业,增加服务水平,降低仓储经费支出,节约劳力与仓储空间,并可降低物流运输时因为误置、盗用、存取货物出错等原因导致出现的亏损;从物流运输环节来看,在运输线当中,将RFID 接发设备安置于检查点上,能够掌握货物运输动态信息,以及读取车辆RFID 标签信息,让参考物流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了解到达时间;从物流配送中心层面来看,将物联网与EPC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高效、精准地开展配送、货物拣发工作,同时可以节约劳力,减少配送成本支出。将 RFID 读写器安置于配送中心大门上方位置,由其对全部货箱当中的RFID标签信息进行读取,然后保存到数据库当中,接下来由管理信息系统将其和发货记录一一予以核对,同时对EPC标准进行更新处理,显示最新仓储区域与形态。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掌握库存实际情况,在运用物联网的基础上对货物信息予以查询后,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物流企业,如此一来,便可以对库存进行精确控制,同时能够掌握当前在途运输货箱数量、转运发到地、到达时间等相关信息。
在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当中,物联网属于一种新工具,充分运用网络与射频技术,能够全方位地对物流运输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从而实现智能、阳光、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此外,进行射频识别时,将筛子芯片当作其信息载体,能够更加方便地采集及记录相关物流运输信息,同时能够克服条码信息容量不大、记录受到限制等方面的困难;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后,消费者取、看、买粘贴了射频标准的那些产品时,可以将有关信息动态传递到中央信息库内,从而实现智能物流管理的目的。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实践运用,这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大势所趋,也是物流领域不断升级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核心之所在,物联网获得迅猛发展,能够进一步对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进行整合与优化,伴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势必是一片光明。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强,赵鹤影.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思考[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xx(2):26-27.
[2]魏光兴,卢晓霞.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20xx(4):75-77.
[3]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xx(5):1-3.
[4]刘小泾. 物联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工具[J]. 商业时代,20xx(25):40-41.
[5]高迎冬,李杰,张颖.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xx,31(21):175-177.
物联网技术论文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理与数据信息之间的转化,物联网技术是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是“物联网技术与当代物流信息化发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物联网的含义和基本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目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Auto-ID中心主任Kevin 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及欧盟20xx年发布的(EPoSS,the 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 on SmartSystems Information)IoT20xx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拓展,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从体系结构上来说,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及公共技术。
1.1 感知层
感知层将大范围内的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理量通过各种手段,实时并自动化的转化为虚拟世界可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物体识别等功能,感知层应用的主要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自组织网络、二维码和实时定位技术等。
1.2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及通信的处理,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及信息快速安全的传递到信息需求方,方便他们对信息进行处理,主要的传输手段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例如GPRS/SDMA网络、2G/3 G/4G网络、互联网等)。
1.3 应用层
应用层实现了物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最终融合,将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采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应用于需要的行业,为最终的系统集成、协调、决策以及智能化提供服务。
2 物联网技术对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向更高层次发展,确保了物品与网络之间的有效融合,明显提高了物流公司的管理效率,物流领域成为联网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借助对物联网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物流服务不同环节的效率,能够充分于发挥物流业的各项优势,对物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近年来,在物流业中,EPC和RFID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使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可视化跟踪管理,同时,使物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快速提升,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就仓储环节而言,物联网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物流企业在仓储环节逐步引入了EPC技术及智能管理系统,促进了中间环节和出库作业时间的减少,防止了作业成本的浪费,极大地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及库存管理能力。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配送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物品分拣和挑选的时间,对于提升配送速度也起著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大增强了客户满意度。
3 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建设意识相对落后
当前,物流信息化建设逐步向横向整合方向发展,在行业内部逐步形成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在物流技术发展方面,形成了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这种意义上讲,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取决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物流企业发展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然而一些企业囿于成本等方面的压力,缺乏具备前瞻性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意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识不强,使部分企业不愿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一些小型信息技术开发商为节约成本,倾向于开发一些仿制和盗版信息化软件,影响了物流企业信息建设步伐,使物流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不利影响。
3.2 信息化监控不适应物流业发展需求
从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来看,在技术方面,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射频标签(RFID)、和商业智能(BI)等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物联网信息技术在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得到了普遍应用,并推动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快速化、专业化、信息化,引领物流信息化建设步入新时代。然而一些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监控能力,信息化建设作为是企业一个全面和完善的工程,很多物流企业图省事省力,更愿意通过外包形式,将软件信息系统开发交给一些软件开发商,虽然借助此种形式促进了物流中的某一环节的解决,但由于外包开发商对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性把握能力的欠缺,加上物流软件缺乏必要的协调,经常会导致物流软件之间的一些冲突,乃至发生严重的不兼容,影响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降低了物流监管效率。
3.3 信息化建设层次较低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我国很多物流公司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应用了物流自动化系统、RFID技术、物流条码、通信网络、GPS等十分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也促进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然而,就其比例而言,目前真正引入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企业在全行业所占的比例不超过45%左右,在多数企业,其操作方式还较为原始,或者一些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化应用
4.1 物流信息自动化组织实施
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的.物流体系中,生产企业、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共享,实现了物流信息组织实施过程自动化进行的目标,对物流配送、物流作业以及智能操作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具体体现为:客户向生产企业下达订单后,生产企业委托物流公司配送产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中嵌入与海关港口采用的RFID技术配套的芯片,利用RFID技术,物流公司可以实时掌握产品的位置信息,自动进行产品的包装、拣货、出库等操作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实现产品通关自动化控制,并根据产品种类及特点自动选择仓库并进行配送。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保证了产品供应高效率、高准确度,推动了物流配送中各方企业的发展。
4.2 物流决策智能化运行
物流智能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大宗商品也逐渐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动了物流决策智能化发展,实现了商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物流供应与物流信息的同步。
物流决策智能化体现在物流配送的每一个过程中,供应企业根据产品配送特点,通过智能决策选择最佳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接受配送订单后,根据自身物流网络的分布,选择产品最佳配送方式和配送路线。物流决策智能化根据配送产品的不同实现了不同的物流环,例如生产原料的配送中,在原料进入生产车间后形成了物流闭合环,商品的配送中,商品进入商场后实现了物流闭合环等。此外,对于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物流决策智能化为其提供了物流保障,通过对食品或药品的配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食品或药品在配送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4.3 物流管理虚拟化
物流虚拟化管理是指通过对物流信息的管理,间接实现对物流产品的管理。物流虚拟化管理的典型就是在GPRS导航定位的基础上,对物流配送过程中物流产品的入库、出库以及运输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物流车辆等进行实时调度与监控,实现物流配送工作透明化管理,无论物流产品在哪里,都能通过虚拟化掌握物流产品信息,从而保证物流产品质量。物流虚拟化管理是通过采集物流信息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动态信息进行处理,获得物流产品的流通数据,对于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保证物流产品配送高效率、高质量进行。
4.4 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共享是通过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的,第四方物流平台依靠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产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以及服务、管理等优势,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供应平台,解决了第三方物流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的问题。第四方物流以物流信息为支撑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是产品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中介,也是保证物流过程中各方协调一致,保证物流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保障。
5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它数据采集处理的优点,不仅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而且增加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在现今激烈的竞争中,物联网技术必将对物流供应链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建设、技术上、管理上与运作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物联网技术论文5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交通行业在此期间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利用先进技术的监控系统就是其中一项,为交通行业的发展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使交通领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xx)03-0093-01
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便捷,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多数省份及地区的物联网技术、设备被逐渐引入。互联网、金融、物流已经称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物联网是互联网与物流的有机结合,因此,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引领智能交通领域成为时代的潮流。
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物联网技术是多项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以射频技术、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三项重大科学技术为技术基础。(1)射频技术。射频技术又称射频识别技术,即国际通用的RFID技术。射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系统完成监测工作的一项高新技术成果,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阅读器、射频识别数据管理中心组成,能够对正处于高速运行状态的物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识别,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为主[1]。(2)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安插在各生产区域的微型传感器环节组成,通过无线遥感的方式形成的一种能够实现快速传递信息的系统,是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递的综合体。传感器网络具有动态性高、设计范围广泛和兼容性强的特点。(3)互联网技术。人类进入信息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信息进行感知,通过遥感技术对信息进行传递,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做出处理得出综合处理意见。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的工作同时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所以物联网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技术核心的科技成果。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把交通理念和物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解决交通运输中车流量大、运输数量多的问题,同时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1物联网技术促进交通管理的系统化
目前,交通的重点压力是城市交通安全,以及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交通事故,传统的交通规划缺乏对交通的科学管理及及时对拥挤路段的车辆进行疏通。假设一个城市的车辆数量大于交通线路数量,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会造成交通拥堵以及交通事故,但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模拟实验,未来的交通规划,会使交通管理更加系统化智能化,把交通的热点路段作为交通管理的重点,车辆作为交通管理的对象。通过把每辆车作为单位信息,物联网智能技术利用无线通讯的方法把城市中的所有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交通管理的系统化。
2.2物联网智能技术为稽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物联网智能技术对车辆进行监控,在此监控过程中,一旦车辆进入监测区,超高频的阅读器就会利用电子标签把驶入车辆的车牌号记录下来,把此车牌号先记录为B1,再用照相机把车牌号拍下来记为B2,传到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对B1与B2之间的对比可知,如果B1与B2不符,那就说明B1根本不存在,即B2为套牌、假冒牌照或违法车辆。如果B1与B2符合,同时也必须看看B1是否在交警的黑名单中。物联网智能技术提高了稽查办案的效率,为稽查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
2.3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交通管理的便利性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交通指挥中心及时对交警进行定位,提高交通管理的便利性。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某一路段出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附近的交警进行定位,找到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交警赶往事故发生区域,对拥堵现象进行疏导、分散,对事故现象进行调节,排查纠纷,及时梳理事故路段,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与交通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使我国目前城市交通的安全、拥堵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同时也为交警的稽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作为互联网新时代的产物,势必得到交通行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梁伶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安防,20xx(09)11:41~44.
[2]王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xx(06)09:127.
[3]马怀志.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11)10:449~468.
物联网技术论文6
当前的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更趋复杂化,对于物流信息的采集、互通互联以及智能化的应用等方面存在着开放性、应用发展部署、投资成本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挑战,对于物流的管理以及物流的信息化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的多维度协同管理,即是应用智能化的RFID、GPS、视频识别、传感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协调各种相关技术和资源,使得物流的管理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本文基于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就物流的进一步信息化发展提供对策。
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一)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互联通信技术,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主要通过红外线定位技术、GPS 技术实现物体之间的连接,并利用互联网协议把互联网和实际的物体联合,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我国关于物联网的研究起步较早,开始于1998年左右,如今在技术层面上与国际水平基本接轨,攻克了很多技术性的瓶颈,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企业已经掌握有大量的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物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交通、物流方面应用广泛,广州、上海等发达城市开始了物联网试点的运行。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在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网络通信相关技术与产业的支持能力与其差距较小,但RFID、传感器等高端软件、极端服务等产业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RFID 高频和低频产业链形成了以京、粤、沪为主的空间格局,20xx 年,该产业链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亿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市场。我国的仪表仪器产业持续多年增长率维持在 20% 以上,产值超过5000 亿元。
在物联网通信服务领域,我国的物联网 M 2 M 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目前的 M 2 M终端数量已经超过 1000 万,年增长率达80%,其技术的应用覆盖医疗卫生、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此外,在物联网信息数据处理相关领域,我国的数据库产业十分薄弱,其中只有三四家知名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所占份额只有 10% 左右。“十二五”末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规模约为5000亿元,根据现有资料预计,真正达到万亿规模的节点应在“十三五”后期。
(二)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在“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都把传感网列入了国家重点的研究领域。信息化部就物联网开展调研,拟从市场应用的推进、标准的制定、产业协作的加强以及技术的研发这四个方面来支持并推动物联网发展。
在物流企业方面,一部分大型的优秀物流企业现已进入了信息化前列,但是其中具有先进系统、要求明确的物流企业很少,相比于国外企业对计算机辅助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国内的物流企业并没有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其中一部分的物流企业仍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基础网络的建设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这一初级阶段,而对于操作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例如集中库存、大型的配送中心以及集中采购等方面的计算机管理还处在摸索和起步阶段,不管是观念上还是设施上,都还处于仓储和传统运输层面。总的来说,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建设还处于最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型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初级的阶段,且由于其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基础网络的建设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很少涉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所以其信息化的水平和层次都较低,没有实现企业上下游之间信息流的打通,不能有效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
从各类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情况来看,RFID技术与GPS 技术在物流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RFID技术在其中的占有率超过40%,GPS 的占有率约为34%(见图 1)。
物流企业在物联网应用下实现多维度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物联网在物流信息融合的管理上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
目前物联网环境下,数据主要呈现出海量、异构、多源、不确定、实时等特点,在此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中,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以及资源实时的调度都要依赖对数据及时有效的智能处理,而其中数据的融合和管理是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联网的物流信息融合的管理上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
首先,当前有关物联网的数据管理和融合相关研究更多的关注于多源异构数据与感知层上数据的融合,少有从多角度来思考物联网与服务层数据的融合及管理。
同时,有关物联网存储的研究多是借鉴或是类比数据特征与其相似的云计算,没有对物联网环境下的数据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建立有针对性的、物联网所特有的存储体系。此外,在数据检索等有关应用方面,多是从技术层面来研究新查询语言以及数据的跟踪,却很少从服务角度来对于数据关联关系方面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检索回溯模型。
(二)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问题
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另一方面,如何将物流信息实现互通,进而解决各种现实性问题,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物联网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资源上的规范编码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且在信息的采集方式和渠道上要规范化、追求稳定、通畅,同时讲究对信息的合理、科学、更为深入的处理流程、方式。二是目前的应用系统还不能完全适应物联网供应链的需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物品通常皆处于运动状态,实现物品在其高速运动状态下的对话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必备技能。三是物联网的体制处于彼此分割状态,资源共享的效率不够高。仓储业以及运输业皆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图2 为各类网络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情况。
(三)物流企业未形成一个整体
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多是采取将运输与仓促分离的运营方式,且在商业模式上也因为这种运营方式的应用而较为原始。
在此环境下,物联网很难在物流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且由于在这样的原始商业模式下,物流企业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一般的物流企业规模都较小,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其效用,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不利于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物流资源的调度、协同控制水平不能满足物联网需求
因为目前物联网的发展仍处于基础阶段,虽然在利用物联网进行资源的调度、实现协同控制方面,尤其是在供应链、质量追踪、仓储管理以及防伪系统的应用上已经相对发展成熟,但是在面临泛在智慧物联网发展趋势大环境下,物流资源的调度、协同控制水平不能满足新的物联网需求。
首先,目前的资源调度主要依赖于应用的驱动,多以局部性小范围或是相同类别的资源内部的调度为主,不同应用所使用的资源调度模式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整体统一的结构框架进行自愿的额调度,因此整个系统的调度模式通用性不足,且对整个物联网中的资源利用率也不高。其次,主要的资源调度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而物联网在整个资源调度系统中充当的角色主要是提供调度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资源的位置、数量以及可调度的时间等。这一层次上的物联网应用不能满足泛在物联网的需求,由于泛在物联网系统中已经将资源的调度及其协同控制进行泛在化,而人工没有办法即时将任务完成,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将利用物联网自身的自适应调度及其协调控制作为主要的资源调度手段。此外,泛在智慧物联网中的“社会性”智能资源并没有在当下的物联网系统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物联网的智慧性应用不足,同时没有在不同领域的子网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彼此之间要实现协同控制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当下的物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还非常有限。
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以京东商城物流管理为例
物联网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使得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网上完成订货、支付后,让消费者花很久时间在等待上无疑是对购物质量的一大打击。
从物流角度来看,要保证物流系统中对物联网信息流加以利用并使其成功落地,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物流管理的效率是网上商城的核心竞争点所在。京东商城在自身发展进程中充分利用了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建设了适合自身发展、市场竞争的物流体系,形成了京东独特的优势。自建的物流体系是京东的一大特色。
由于当前的物流配送市场还处于基础阶段,行业没有实现标准化,各个物流企业在其发展模式、运作机制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远远不能够满足B2C商业模式类企业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在第三方物流没有办法使得客户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品牌的传播、售后服务的提供、以旧换新等个性化的服务很难进行,由此即可体现出自建物流体系的优势。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将供应链的流程进一步缩减,由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商品制造基地出发至京东的库房,再经配送站至顾客处,依赖于自建物流体系的有力支持,只涉及三个环节,没有实体店面,整个流程中处于动态中的物品的流动信息都被进行不断的采集,并通过物联网应用使其高效化、直观易得,在提高物品保障的基础上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优惠。
在加强自建物流体系的同时,京东商场也加大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京东商城通过自主研发实行自身的 ERP 系统,必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的管理核心,并应用于内部的供应链管理。通过其建设的ERP 系统,每一款商品的详细信息,如入库、供应商、采购员、价格、库存、订单、发货以及客户的详细信息等都能掌握。在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数据架构的优化、办公的自动化等各个方面,京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支撑物流的物联网后台建设,进一步对前台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在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京东商城每日总共处理的订单超过30万,在京沪等地实现了一天两次送达的高效物流。内部的供应链管理是京东商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上最为成熟的环节,在其运输系统以及自建仓储系统中,均运用了EPC、RFID、GIS等关键的物联网技术,对整体提高企业物流体系水平、追求智慧化未来物流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京东商城自建物流体系的运营效率,但是由于目前的规模建设不足、管理上仍存在欠缺,京东商城在物流方面仍然存在着服务水平差、配送不及时、成本较高等问题。由于京东物流配送的商品批量小、种类多、周期短且频率高,所以很难实现规模效应。尤其是在节假日或其他大促销时段,由于订单量极大,时常发生配送延迟的事件,严重影响了京东的客户体验和顾客满意度。此外,在配送的最后环节中,因为配送人员缺乏培训知识,会发生送货地点临时更换、运送的货物出现损伤、送货地点不够到位等现象,送货服务的个性化也很难实现。
促进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物联网的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发展仍处在前期阶段,虽然在产业的发展以及标准的制定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先发优势,但是在整体上仍然存在着规模化应用不足、核心技术水平不高、地质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存在,这一现状要求我国科研机构以及物流企业自身都要加强在物联网技术上的创新和开发。同时,由于各个物流企业在资金实力以及对物联网重视的程度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目前的很多物联网技术也没能够大范围内实现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对于物流产业链内部的企业而言,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学习和相互合作或是兼并,实现企业物联网技术的积累。
物流产业链内部的企业应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实现物联网技术上的创新或模仿,努力向处于高位的物联网研究机构或是高端的物流企业学习更为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并逐渐将其向自主创新过渡,累积并增强企业自身的物联网应用能力。同时,企业要不断寻找市场空隙,注重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此确定市场细分并获得独有的竞争优势。通过提升物联网技术水平来提高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使得企业在自身的产业链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二)加快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发展。
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在全球信息化快速推进、物联网技术和物流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应着重做大以下几点:
一是要对物联网的政策保障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规划,从而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高效进行。
二是将物联网技术的新要求和新特点二者结合,加快各个物流区域之间公共物流的信息化平台搭建,在横向上实现资源的整合,实现同一类资源之间的集约化,比如,通过利用信息网络,将分散的车辆和货主整合并进行优化匹配、运用多式联运平台来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整合、通过预留园区、物流枢纽来实现对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更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物流企业信息上的畅通,为中小型的物流企业提供统一化的信息平台和标准的物流服务,如货代、仓储、快递以及运输等,以促进其信息化发展,实现物流信息化效率的提高、增加物流企业效益。此外,要进一步加快我国物流企业的物联网编码以及在数据的交换共享方面标准的制定。
三是加快大型物流企业在新型的网络商务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的建设,通过在相关物体上装置标签,通过二维码、传感器经由接口相连在物联网络上,并按照专业化的类别对物流的流程记性采集,从而将物体智能化,实现物体与人的对话和沟通以及物体相互之间的对话和沟通。经由信息系统加工后,物流的整个流程会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再优化,有效对企业自身物流资源实现组织,并与企业的物流网络一起,形成一套有效的物流网络体系和物流组织,并为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如家电供应链、服装的供应链以及汽车供应链等整体的解决方案。
四是加快物联网的中间性技术发展,依托于目前可利用的信息系统,对相关的个体信息资源实现整合,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性能,以免重复性的建设。
(三)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
要实现物流企业的产业升级,在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物联网应用效率的基础上,物流企业之间形成的由物流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追随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物流企业中间共生互存的物流体系,从而为本产业链所在的物流企业更有效利用物流信息,并为物流环节提供便捷、顺畅的渠道。同时为其他的物流产业链以及本产业链在物流信息的整合、物流企业的协作创新、资源的共享、人力资源的培养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传播等多个环节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这一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构建对于物流产业链在内部实现协同控制具有推动作用,使得人力、财力、物力、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实现高程度的共享,同时为产业链内部的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促进良性竞争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产业链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链内部实现整合并进一步重构产业链,使得本产业链将发展的重点放在高端的物流价值这一环节,从整体上提升产业链能级,创建属于产业链自身的品牌。此外,产业链作为一物流企业互利共生的体系存在,进一步实现了物流服务的智能化、一体化和高效化,从而为物流产业的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以及协调控制应用
对服务需求动态的变化对资源调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构建出续期和服务互相适应的一套动态模型。同时能够对需求的变化实现第一时间自适应智能调度及其资源之间的有效协同控制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于资源的智能化调度。
综上,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手机、宽带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的应用使得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联网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会更加动态化、精细化,企业运作的模式也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对于物流的管理来说,物联网不仅仅是作为增值器的应用,而是应当对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真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研究,努力把物联网技术应用渗透到物流管理的各个要素中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创造出其在物流领域应用价值,为物流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欣。基于物联网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改革与战略,20xx
2.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流通经济,20xx
3.刘红艳,方艳辉,韩琳等。物联网R F I D 技术在仓库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方案[J].经济研究,20xx(4)
4.高迎冬,李杰,张颖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xx,3(11)
5.李鹏。物联网和现代物流管理关系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xx(10)
6.潘文军。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管理关系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xx(2)
7.种美香。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xx
8.邹生,何新华。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9.阎芳,刘军,杨玺。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xx(4)
物联网技术论文7
摘要:通过对我国冷链物流系统现状的简要分析,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内容,详细介绍设计的冷链物流系统基础模型并加以研究,从而为加速我国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影响
引言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选择的食品越来越丰富,数量也越来越多。食品的囤积现象相对应地也就越来越严重。随着全球环境逐渐变暖这一国际形势,我国的制冷技术逐渐提高。冷链物流的含义正是在这种综合形势下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性质是属于物流过程[1]。以冷冻工艺学作为其理论,以制冷技术作为最根本的手段[2]。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运输物质质量以及做到最小程度地降低物流过程中出现的损耗问题。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的本质依然是互联网技术。只是通过不同的高科技设备帮助,实现信息和网络的互相交换,从而达到管理效果[3]。从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开始分析,不难得出我国在这一系统中面临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而通过对使用物联网技术后的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较简单的设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物流网技术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的物流链系统发展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如何寻求该系统的更高效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冷链物流系统在拥有进步的同时,仍存在很多实质性问题[4]。首先是设备还不够完善。一些冷链设备还是处于陈旧状态,没有做到及时更新。直接导致无法为运输物质提供温度上的保障,加大了消耗量,从而加大了冷链物流中投入的经济费用。其次是冷链体系还未建立,对于很多种类的食品运输,都没有一定的保证制度,从而对冷链管理缺乏指导和约束。还有就是食品安全隐患增加,第三方的参与度不高。这里的第三方主要指的是外包业务,即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收取费用来对冷链物流实行外包服务。他们对冷链系统的参与度极低,不利于冷链物流的技术化、智能化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容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部分,除了敏感、转换两大原件外,就是转化电路。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主要是实现信号种类之间的转换。在传感器中,无线传感器使用较为普遍。它是由多种传感器综合而成的,具有动态性,在信息的获取上也更加准确。
2.RFID技术
无论是在交通还是在医疗领域,RFID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通俗意义上来讲,它属于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构成因素丰富而复杂,但主要可以总结为三大要素。其一是读写器,它主要是将接受到的产品信息进行自动识别,然后又将处理之后的信息反馈给网络。其二是电子标签,它主要是在磁场的作用下发挥作用,通过产生感应电流,对信息做到不同的标记,自动快捷化。其三就是天线,它主要起的作用是接收功能。该技术在识别速度上具有高效率的特点,在抗干扰方面的强度也很强,同时不需要人工直接接触,具有自动化特点。
3.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技术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数据量是相当庞大的。要想在众多数据中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则必须依靠云计算的处理方式,从而实现对各种数据进行储存及管理等。在云计算中,“云”指的就是互联网。其包含的具体算法有很多,较为突出的是SPRINT算法,其中文名为决策数算法。该算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模型相对简单。
三、冷链物流系统的基本设计
冷链物流系统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它包含了多项纷繁复杂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它是在原产品进行一系列加工后,再对产品进行冷冻式储存,运用先进设备完成不同地区的运输,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物联网技术本身就极具多种优势,它不仅具有自动检测能力,对信息的互动交流起纽带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做到智能化控制。在对冷链物流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物联网这一高端技术应用于系统的每个环节。
1.原产品加工的初始途径上
根据传统模式,原产品的加工过程相对简单。一般都是生产厂商怎么要求,产品就怎样加工。在采购材料的问题上,一般也忽略了“预冷”这一环节。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的严格规范,各程序的公开度也不高。即使最终发现生产的产品存在问题,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找出具体位置、具体人员。我们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即自动识别技术,对系统进行初始设计。它从材料的采购开始,对产品进行编码标记,对于加工过程中产品的生产进度,操作人员的每一个步骤都纳入到数据管理中去。对于周围的环境状况也进行检测掌握。随后,由于技术的监控本领具有连续性,它将任何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反馈给总系统,以便总系统可以及时地作出改善措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该环节的设计理念合理规范了产品加工过程,有效减少了产品问题的发生。
2.产品的'储存过程中
产品加工生产后,极少出现全部倒入市场的情况,而是对其先进行储存。随后才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情况来物流配送。若是一股脑儿地倒入市场中,则会打乱市场规则顺序,甚至产生产品堆积等严重性问题。在一般的冷链物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品顺序记忆错位现象。对于哪批产品是先进,哪批产品是后进的问题,常因工作人员的个人疏忽而出现不明状况。产品的顺序与储存的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一旦混淆先后顺序,则可能导致有些产品出现过期,而有些产品的储存时间过短。我们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使产品的储存顺序明确清晰。储存过程中,对物联网技术的识别功能设置为自动开启,因为产品生产时都会有相应的变迁。入库的时候,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入库时间、产品的数量设置成自动记录。对物联网自带的读写器进行高端设计,加大对产品情况的了解程度。努力做到减小储存环节的误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对于储存的环境,物联网能及时地感应到,可以随检测的结果对产品所处的环境加以调整,提高了储存过程中的整体产品质量。
3.产品的运输问题上
作为冷链物流最重要的过程,运输效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输出量。然而,很多制冷设备都广泛面临着价格高、性能差等问题。尤其是运输路程过长、天气条件恶劣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在该环节中,可以灵活结合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整个运输过程做到随时随地跟踪,并且把运输途中出现的状况直接反馈给系统中心,系统中心部分再根据信息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采取智能化处理方式,比如巧妙利用以云计算为基础数据处理技术,及时对制冷设备作出检查和替换,缩短产品的运输时间,提高它的销售数量。
4.产品的输出效果上
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销售点的分布并不集中,销售处的环境情况也并不一样。还有销售的次数、销售的具体数量都有不同。对检测手段做到高端设计,提高手段的先进性,从而对不同的销售情况作出具体反映和分析。在销售点的工作人员,根据物联网提供的信息,快捷方便地对产品的生产前后顺序作出判断,把生产日期靠前的选择出来,避免产品滞留又到期的浪费。5.基础模型的整体效果冷链物流系统中普遍的问题表现状况是,不能获取到准确的信息,获取速率上较慢,产品及运输设备成本过高,整个系统不能实现最优化。我们设计出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获取信息也更加方便快速。最重要的是控制力度加大,对于出现的可变因素能作出最快最有效的解决。在使用冷链系统时,产品信息就会以列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包括日期、种类等等。对于产品的过期天数由上至下排列,越靠前的过期天数越多。冷藏按钮设置在系统中的中间位置,方便每个人都能进行手控操作。当然,除了启动键外还包括清除、继续等按键,且具有语音提示,方便各种人群使用。将设计的冷链物流系统模型应用于整个产品企业领域里,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做到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政府工作力度等多种上升。结束语虽然本文设计的冷链物流系统具有显著的实用效果,然而就其提高空间而言,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冷链物流的体系可以做到更加健全,可以加大其监管力度和信息公开化。而且在对消费者的反馈上可以提高重视度,因为“顾客才是上帝”,形成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对于系统中出现的各种设备,可以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使各设备的先进度更上一层楼。与冷链物流系统密切相关的各个部门,可以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工作人员进行行为规范要求,并做到互相监督。对于一些细则规定,要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善。众所周知,在新形势的推动作用下,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从小范围来讲,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大范围来讲,它直接影响到中国就物流系统问题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想使系统更具全面性,则有关系统的各个方面措施都有待加强。只要做到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定能发展到我们期待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家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制冷监控系统[J].物流技术,20xx,17(5):323—324.
[2]周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参考模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xx:21—22.
[3]周月超.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物流技术,20xx,3(4):13—14.
[4]巨晓敏.生鲜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及问题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20xx,2(22):123—124.
物联网技术论文8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业的迅速崛起,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存量以及记录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物联网技术的本质,以及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
前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将互联网与信息传感设备相连接的一种技术,通过信息的通讯与交换,进行智能化的跟踪、定位、监控、识别等,从而减轻人工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一、物联网技术的本质
超级感知是物联网技术的本质特征,它主要是利用视频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嵌入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的应用,将需要感知的人或者物体放入一个能够相互感知的网络,而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则会形成感知社会,实现物体的超级感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尤其将其与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更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存量和经济流量测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物联网技术中的超级感知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流量记录的效率,实现信息采集的简单化。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将环境状态以及空间变化等信息准确的表现出来。此外,在引入移动通讯技术以后,在数据生成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对其信息的记录,进而对后期工作的记录、整理等进行简化。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了影响,并且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互联网技术还会更多的应用在国民经济核算当中。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
(一)生产范围方面的影响
大部门住户部门的自给性服务生产都没有包含在SNA范围内,将其分离在外主要是因为市场与这些活动是处于独立或者分离状态的,如果对其价值赋予经济意义是相对较难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将不将这部分活动分离出去,也就不会出现失业的情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大量家庭活动信息的记录,而其他与市场分离的活动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市场相联系,甚至实现在市场进行传递活动 。与此同时,家庭服务生产时间也会通过物联网技术得到准确的计量,并且完成调整质量以及测度标准化等工作,改变扩展就业及生产范围,改变原有的结构。
(二)常住性标准方面的影响
常住单位是经济总体的组成要素,常住性是一个单位与经济领土最紧密联系的体现,但要想对这种紧密关系进行确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传统意义上选择的一年原则,这种原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对于一些特殊实体无法确定其常住性归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局限性,通过定位的方式,实现与对外信息的联系,经过数据的分析判断出最经济体最为紧密的常住性数据,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分析过程,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影响
在经济价值中进行转交换、创造、消失等过程时记录的流量被称为权责发生制核算。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权责发生制核算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记录相关信息,如何时提供的服务、何时使用中间消耗、何时创造出产品等数据信息[2] 。不仅如此,对于跨核算期的国际交易、货存产出变化等信息,物联网技术也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从而保证货物处理的及时性,有助于风险的规避。
(四)记账方面的影响
记账式国民账户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通常情况下每笔交易都需要进行两次记录,一次记录在右端作为账户的来源,一次记录在左端作为使用。在绝大多数的交易中,都会至少关系到两个交易者,双方需要各自同时记账,而每一方又需要复式记账,所以一般一个交易都会需要被记录四次,形成了四式记账模式。物联网技术的加入,对原有的四式记账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升级为云记账模式。这种记账模式不仅可以从交易双方角度进行记录,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记录[3] 。此外,云记账模式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实时收集而来,具有实时性、高效性的特点。而其记录的信息不仅对交易双方有益,对其他使用者也可以提供数据帮助。这种方式的记账,还可以实现补充和强化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五)地区、时期核算方面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地区核算、时期核算变得更加便捷。物联网对于核算对象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从而实现数据的扁平化。整体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核算,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信息可实现独立汇总,因此在相同区域的同级地区,会避免重复计算或者不可测量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核算的准确度有大大的帮助,不仅如此,这种核算方面在国际经济核算中也比较适用。物联网这种实时数据的核算,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国民经济核算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对其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小隼.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商,20xx,23:219.
[2]宋旭光.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J].统计研究,20xx,10:3-8.
[3]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xx.
物联网技术论文9
一、物联网与云计算
谷歌已许可用户在Google的云计算上运行大型并行式的应用程序,并公开其教授云计算程序。在国内,中国移动科学院已完成云计算中心的试验,阿里巴巴下属阿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CloudEx产品线,提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云备份的数据保障服务。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立正在进行中,云计算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价值巨大。本文对分析云计算在B2C的发展及困难,通过解决方案来探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模式
由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够对海量的营销数据进行高性能的分析处理与优化,考虑当前的物联网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建立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时,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经营模式。
1.在物联网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协同传感器生产厂商、通讯营运商,将企业自身的无线传输网络,通过传感节点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因此,想升级为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可以将物联网系统架设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上。从而实现运资源的虚拟化与动态分配。
2.可以将大型的B2C的'企业作为发展的云平台发展的基础,将云平台的网络几点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达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高效应用。将大型的B2C企业进行联合,制定云平台的统一标准。
3.当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立完善时,随着B2C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不断的增长,要努力提升云平台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及高性能计算的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伴随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要素。随着B2C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优势就越明显,盈利效应就越好。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应用,深入分析了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并且对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作了详尽的阐述与深入的探讨。为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物联网技术论文10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被逐步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中,如血液管理、远程医疗、医疗信息共享等。为了实现对物联网技术价值的进一步发挥,要求当代医疗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中,以此来提升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并就此达到智能化设备管理效果。以下就是对物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医疗设备管理的详细阐述。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未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即在对占据医院固定资产50%~70% 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即以电子表格记账形式实现对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的整理。此种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作量大且设备盘点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医疗设备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设备流失现象。为此,当代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物联网技术,即通过RFID 技术对医疗设备信息进行盘点,由此来提升整体医疗设备信息统计效果,达到高效率设备管理状态。
2.物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医疗设备管理分析
2.1 低值设备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当代医院在低值设备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全球统一标准GSI 设计条形码编码,同时注重在附加条形码设计过程中完善附加信息代码、应用标志符等内容,且将其置入到低值设备内部,由此实现对设备的高效管理。同时,在低值设备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亦应注重结合《GB/T 16986-20xx 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对标识符进行优化设计,且注重在附加代表信息内容填写过程过程中将设备名称长度控制在2 位的状态下,并保障设备序列号长度为<20 位,而产地、生产日期、科室代号等长度分别为最长4 位、固定6 位、固定4 位,最终以设备名称+ 设备序列号+ 产地+ 生产日期+ 使用科室结构设计方法,对低值设备条形码编码信息进行界定,满足设备管理需求。
2.2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导向,为了实现对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输液泵、心电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进行强制性预防维修,即从根本上规避设备故障问题的凸显。此外,为了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结合RFID 技术特点,建构动态性预防维修制度,且配置动态评分系统,即基于“RFID 智能模块”理念的导向下,将设备使用频率、故障频率、使用时间等作为动态评分系统标准,并注重在动态评估作业开展过程中结合设备型号、价格、厂家等因素的影响,达到最佳的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预防性维护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特点,为此,应注重强化对其的完善。
2.3 设备智能化控制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整体医院机构服务水平,同时就美国医疗产业调查数据显示,在医疗事故中,由医疗器械所引发的事故问题达到了8000 多例,而其中1/3 为使用问题,为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规避人为失误、操作失误等问题的凸显,应注重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引进“RFID 智能模块”理念,由此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掌控,即将医疗设备管理信息输入至计算机数据中心控制存储中,继而由此实现对医疗设备运行状况的智能化控制,如,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及时发出警告信号,由此来实现对故障问题的及时处理,提升医疗设备整体使用效率,并就此规避故障问题的发生影响到整体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
3.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要求当代医院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引进物联网技术,并注重将其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流程中。即以设备智能化控制、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低值设备管理等途径来应对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医疗设备管理状态,且提升整体医疗设备管理效率,迎合医疗服务需求。
物联网技术论文11
1物联网在医院资产管理时的应用
现今的医院有诸如规模大、设备多的特点,那么传统的医院资产管理的方式不能完全的满足需求。为实现更高效的的管理,以及为了保障所有医院资产的安全,谨防医院资产的流失,从而就出现应用物联网的技术在资产管理中这样一个设想,并对整体系统主要部分有一个设计概念,即三个层次的管理构想。网络层上有无线网及以太局域网构成,主要是把识别器得到的标签信号发送至后台的应用管理系统。应用层上由应用软件和DBMS组成,主要承担任务的处理与数据存储。感知层上考虑到成本的问题,选择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条码技术进行操作实现。通过物联网的技术在医院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这种新系统明显地可以有效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并且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性,更便于实现设备位置共享,让医院的资产管理不再繁琐,而是更系统化,简便化。减轻管理人员的繁复无谓的工作。当然也可以想象到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物联网未来的推广,RFID能在整个资产管理范围中更受推崇,能够使得所有设备的智能化得以实现。
2物联网在病患信息管理的应用
目前,根据目前医院的服务和其工作性质与一般行业的不同性,医院方面亟需能够明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文/张玉轩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联网技术也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在交通方面,零售行业,餐饮行业等行业之中对此都有了一定的实践和应用。在现代医院的管理方面,本文通过对于医院资产管理,病患信息管理以及在将来逐步形成的智能化医疗管理的分析,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的医院管理的应用。摘要确患者的位置、用药和医用垃圾的追溯方法。首先确定患者位置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获得及时的抢救。用药追溯可以使得药物的使用和存储更系统化,科学化,也可以谨防药物缺失与召回。而追溯医用垃圾是为了能够判定医院或垃圾运输公司的责任,有效避免违规垃圾倾倒,从而发生医疗垃圾污染环境的大问题。物联网的出现和应用将为医院的患者信息管理做出极大的贡献。在手腕上佩戴了RFID即射频识别标签腕带的患者,以及使用了RFID标签药盒和医疗用垃圾袋,全部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的全球无线定位的功能明确追踪到具体的位置信息。除了管理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无线技术应用可以方便医院覆盖无线网络,提供给患者和其家属更好的网络服务。药物作为一种极其特别的商品,患者如果遇到了医院错误用药,使用了假药、伪劣药品或是过期的药物,不仅医疗效果大打折扣,更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据可靠的相关统计,就在中国,一年至少会发生20万人因为医院错误用药,用药失误而发生死亡,用药出错的人数占了用药总人数的两成左右。因为这种重要的问题,诸多国家都开始使用高科技方式来针对药物进行追溯控制和监测,从而起到严厉打击假药,劣质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无疑可以对整个医疗过程之中每一个药物进行唯一性检验,使用RFID的射频识别技术,有效的针对无法实时监控的药物原料采集,对中间半成品及其属性作出全程覆盖监控管理,避免了过去药物的条形码容易受潮、极易被损坏,条形码数据修改的许多问题。由此方法可以保证药物信息准确,便于共享追溯。而在医疗用品追踪方面,对所有的手术器械包中贴有RFID标签,用于收集与储存涵盖了手术器械的'种类,具体到每个器械的编号、总数量、包装人员的工号、消毒日期等具体的手术器械使用信息。而管理系统将由这些信息来针对器械包的回收环节、清洗环节、包装环节、消毒环节、发放环节都进行记录,并且实行监控手术包使用信息,可以有效和尽力减少手术器械安全隐患,明确到了每一个环节人员责任,实现了责任到人的目的,方便出现了感染事故责任追溯环节。经历非典之后,我国的医用垃圾处理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最新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将医用垃圾处理管理采纳进了法制方式。医用垃圾的管理不单单是医院的管理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了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如今信息化的管理已成为大趋势,医院以及医疗垃圾处理公司信息处理的能力逐渐提升,现在医用垃圾的RFID标签管理和实时监测等管理技术,逐渐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的人工处理转而走向了现代化智能管理模式。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合理使用已经实现了对于医用垃圾的运输控制,并且能够及时定位的医用垃圾去向额RFID监控系统也开始投入使用,这种物联网结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有关部门高效监控医用垃圾做了更好的信息技术支持。
3对于物联网未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因为物联网未来将会在医疗领域大范围的应用、其中的流程十分复杂,为了面向医疗领域的物联网能够真正实现所有民众的医疗信息管理问题,急迫地需要解决异构信息的互相联接、互相联通以及互相双向操作的希望,在未来的医院管理体系结构一定需要结合现在使用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而且一定要采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实现所以数据得交换、存储,共享。这种新的架构框架一定需要有包括兼容性、开放性及可扩展性等特性。但是,因为需要广泛普及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之中的应用,就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还需论证和解决:比如如何解决面向医疗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场合的问题,如何选择底层网络中的设备更节约管理成本问题,还有物联网技术与现在使用的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相互融合的问题。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应用的分析以及讨论,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在对于医院资产管理,病患信息管理以及在将来逐步形成的智能化医疗管理之中,物联网的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该技术的应用也能使医院在其管理工作中有了更高效,更科学的出色表现。
物联网技术论文12
【摘要】窄带一般是指的将网络接入速度为64Kbps的网络接入方式,其最大的下载速度为8KB每秒。这种宽带连接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接入数据的速度非常慢,相对于宽带而言有明显的劣势。但是,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窄带却因为其范围小、功耗低、覆盖面更加广泛的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是因为未来的万物连接的物联网发展,需要能够巩固符号的扩频能力和重复技术信号覆盖能力,为了能够巩固运营商对于信号覆盖、部署和配置,特撰写此文以分析评估窄带物联网技术的技术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毕业论文
一、窄带物联网发展背景
窄带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其实试下各种信息传感需求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对于接入互联网的人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实际上从20xx年左右,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其技术飞跃的不懈追求。我国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是我国目前对于窄带物联网连接技术的准备基础。NB-IoT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公共事业应用场景、工业领域、农业领域、消费领域等。这种低耗能、广泛连接领域的物联网连接技术,是在目前全国广域范围内的物联网要求能够实现覆盖能力、节能性、安全性、标准性、服务质量、建网方便程度、生态系统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超越其他技术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NB-IoT势必成为未来广域物联网的主流通信技术。
二、窄带物联网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在外物互联的大趋势之下,物联网和窄带连接技术已经开始了逐渐的普及,其工作和连接原理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物联网技术拥有非常显著的商业价值,因此也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高度重视。窄带物联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进展,是建立在面向长距离、低速率、低功耗和多终端业务的技术基础之上开发研究的,其基础原理是基于窄带技术标准的快速处理协议的接入基础之上进行的。窄带物联网其实是一个基于物联通讯技术的技术,利用高速率的视频监控技术,将中速率的智能数据传输和连接终端,实现至少约物联网连接占三分之二的连接需求。窄带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在未来网络的组网中进行彻底的融合,将蕾丝于物体潜入窄带的数据卡,实现集合的通讯模块的功能。比较有难度的就是其协议需要实现速率的.合理选择,在基站的建设上需要支持电话和微信的高带宽需求,同时也要支持物联的频谱资源应用。从技术层面看,解决物联网的覆盖深度,也是需要能够借助基站,使用单电池的多年应用,甚至可以达到5-10年的应用,是能够有效解决窄带物联网成本的终端需求。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量产规模是有限的,能够解决模组价格的技术成本,可以考虑监控通信终端的设置,并且结合纳入升级和试点的标准。
三、市场趋势
今后做窄带物联网已经可以不再需要复杂的组网过程,可以通过在融合整体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过程中,建设更加能够适应多元化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组合一个更加具有广域特点的局域网,就可以有使用基站的覆盖房难喝角度,解决更多的功能性问题。选择巨大基数的来按揭终端喝数量级别,建立使用于多个窄屏的接入终端。在窄带物联网的扇区设置中,我们可以安排十万个物联终端进行连接,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确实需要并且能够接入数量的问题,这个精确的技术属性确定,是未来物联网技术所需要做到的实际工作内容之一。在进行窄带物联网开发的过程中,最有市场前景的就是产业链的两头,对于设备制造和模块的通信增长,可以带来潜在的经济利润。另外,在平台运营的运营商而言,构建完善的支撑系统来帮助用户进行智能化管理,在对于物联中戴安的爆发式增长的时候,选择合理的计费和统计方式,就可以对网络发展带来更好的商机。
四、结束语
窄带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渐接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具有更低成本的网络连接技术,已经潜移默化的增加了流量利用的空间,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连接可能,而且还可以为物联网的运营商带来更多的计费模式,窄带物联网是可以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给人们带来个性化连接服务的基础,而且可以为客户节省不必要的连接成本,从而必然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研究窄带物联网的技术基础,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结合更多盈利模式,为市场发展和不同客户提供服务、并促进运营商获利的双赢过程。
参考文献
[1]许剑剑,梅杰,ZulfiqarHussainPathan,曾剑秋.物联网发展驱动因素分析与前景初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52-57.
[2]廖睿祺.思科物联网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xx.
[3]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xx.
[4]范钧.面向物联网的嵌入式通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xx.
物联网技术论文13
摘要:伴随着我国烟草行业不断发展,其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强化,同时,卷烟物流作为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卷烟物流的信息化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卷烟物流存在着传统物流的弊端,信息、装备及流程对接不完善、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工管理成本较高等,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卷烟物流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卷烟物流;物联网技术;智能管理
一、物联网技术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指的是“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联通技术”,其基于的本质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技术”,只是在该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展,以此来实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及传递。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化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卷烟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一)卷烟物流信息采集
就现实情况而言,卷烟物流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工作尚不完善。传统的卷烟物流中,智能化程度较低,对于其信息采集的并不完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失真,对后续工作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卷烟物流跟踪工作不到位
物流跟踪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情况影响着整体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现实条件下物流跟踪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分拣智能化欠缺,效率低下分拣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其的准确性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标准,智能化分拣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少的卷烟物流企业是通过雇佣人工,进行人工分拣来完成该环节的具体工作的,智能化分拣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人工分拣的工作效率远比不上智能化的速度,同时人工分拣出错率会偏高一些,毕竟人的集中力并不能与长时间工作相匹配,这样便大大降低了分拣环节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雇佣人工劳动也会形成较高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增多了管理成本,却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效率。2.配送效率欠佳在配送环节中,由于缺乏对配送对象信息的准确性把握,导致配送效率降低,此环节对定位、追踪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
(三)卷烟物流信息传送系统不完善
就传统卷烟物流管理工作来看,对于信息传送系统的建构并不完善,缺乏智能化的传送渠道,难以完成准确化的信息传送工作,对卷烟物流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卷烟物流信息发布不及时
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物流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不彻底,导致卷烟物流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对于防伪等工作的验证,影响着物流管理的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切实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做好识别工作
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卷烟物流中的作用巨大。在物流初级工作中,涉及了卷烟的仓储和库存环节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作用RFID技术,对卷烟的相关数据进行识别以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保证卷烟的质量,打码到条是RFID技术在烟草物流中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运用打码技术,可以及时、全面的采集卷烟生产经营的实物数据,实现对卷烟产品的物流跟踪和全程管理,由此可以使卷烟的供应链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全面整合。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运用二维码技术进行卷烟扫描,实现烟草配送的精准化。
(二)充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做好物流输送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卷烟物流输送工作有着极大的现实性意义。通过应用GPS技术,获得准确的定位信息,从而实现实时跟踪、在途查询、综合分析和在途异常安全报警等功能。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了解运输车辆的地理位置、当前运行速度等情况,对车载装置进行远程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物流输送工作的安全性,通过综合运用GPS、GIS、扫描技术等,及时过去物流在途的消息,同时,如果在途中出现了隐患问题,可以及时给予提醒警报,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一)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延伸,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卷烟物流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物流的信息化及智能化进程,便于及时进行识别、追踪和监督等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物流信息的失真,从而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其管理流程也有了优化。
(二)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保障了卷烟信息的准确性、输送的安全性,克服了传统物流行业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整体卷烟物流管理的工作成本。
(三)提升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其应用必然是大势所趋,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物流管理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这对于该技术的推广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以此,物流行业的活力会被大大激发,物流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升,从而带动整体经济链的发展。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卷烟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智能化物流管理的发展,正确把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现代整体物流行业领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旻.基于物联网的烟草物流建设应用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06):31-33.
[2]徐亚鹏.物联网在烟草商业物流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界,20xx(08):12-13.
物联网技术论文14
摘要:介绍了我国大型冶金企业铁路运输中,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大型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
目前,通过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些大型冶金企业,在铁路运输方面主要包括的内容是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以及物资的运输等,在铁路运输方面的速度和效率对整体公司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物联网是通过对产品或者货物进行识别来进行物品和互联网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在大型冶金企业铁路运输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1铁路移动终端的设计
在铁路运输系统设计和建立的过程中主要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确定铁路车辆运输的具体位置以及整体运输线路的应用和实际使用状态,最终在在铁路车辆的显示终端上进行具体显示。对于铁路车辆在运输过程的位置、运行时间以及运行状态等等不同的.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实时的了解以方便工作人员在铁路中心就可以对列车进行安全调控。在整体列车运行的期间,要设立红外线信号从而保证可以对其进行动态的跟踪和显示。并且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行驶速度超过限定的速度范围,可以对其进行语音提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列车进行安全距离的限定。为了实现在整体铁路运输系统当中的设计功能,需要在列车上对信息终端的控制进行管理,并且需要实现信号和列车之间的通话。根据物联网在铁路运输应用过程中的实际研究,需要对其相关具体理论以及物流的结构层次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根据所运输物体的全面感知层以及对信息进行相关采集等综合管理的方式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保证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性。列车系统的移动终端是整体铁路信号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枢纽,它主要包括地面的中央处理系统以及列车移动信息终端的两个部分。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动态采集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收集,通过运算来达到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跟踪,监控以及危险方面的预警,并在列车上设置信息终端来保证乘务员和物联网之间信息的交换和管理控制。地面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实时设备以及电源切换和天线等不同的设施。这是地面信息管理系统与列车之间所建立的核心网络。列车中所负载的移动信息终端主要包括主机、电子阅览器、信息数据接收台等不同的采集显示器,这就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所必须配备的设备。其次,在功能实现方面需要和地面的应答设备进行结合,通过对无线电射频技术应用来确定列车的位置。当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所运行轨道中心某应答设备时,数据信息收集管理器会发出相应的信息,根据这个信息可以得到在相同以及不同的地端位置和信号及所对应的相关关系。这样就可以对列车在车站以及运行轨道中的准确位置进行确定。通过无线电传播方式对地面中央处理系统所发出的信息进行采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可以通过动态图像对列车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且列车所负载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对列车所行进方向的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其进行动态的显示和相关的服务提醒,来保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控制和其他方面的报警显示。地面重要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与铁路在运输管理当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主要通过不同的网络接口来对相关的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实时查询。这样就可以通过在获得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从而来查找在整体数据库中与所运行列车号相对应的关系。随后再通过无线电发送到相对应的列车上,通过移动终端在列车的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并有语音相关提示运行列车需要完成的任务。
2结束语
铁路运输物联网技术目前已经在大型冶金企业的应用当中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在不同车站之间的信号传导在并列车上的显示,保证了路运输方面的安全,并且对于整体作业的失误率进行了有效的降低。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冶金企业在铁路运输方面的效率获得了很大提高,并且在减少列车的维修费用机油消耗以及行驶时间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保证,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苏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钢铁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J].物联网技术,2014,(23).
[2]黄思.区域运输组织与安全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J].铁路运输,2015,(36).
作者:付成翔 单位:河钢宣钢物流公司
物联网技术论文15
0 引 言
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传统物流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城市,电商可以跨地域跨国进行交易;在农村,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开始接入互联网,人数众多的农民朋友开始借助网络、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促使物流行业不得不进行优化。因此创建物流信息系统成为物流企业的紧要任务。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种能够使现代企业物流便利化、透明化的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使物流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物流信息系统能把运输中的物品信息以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传递,这个过程减少了人类的参与,所以就减少了一些人为失误,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企业必须要创建物流信息系统才能使企业生存下去。而早期创建的物流信息系统存在诸多缺陷,物流信息系统对物品信息的传递只限于传递节点的信息,对于运输途中的物品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不能实时进行,这种情况是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扩大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已逐渐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近几年,物联网络技术在我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促使人物交流向物物交流、人人交流方向发展。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自动采集、传输、汇总、检查各环节的物流信息,使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问题得到了真正解决,有效提高了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为现代物流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物联网技术下分析和探讨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能够达到的水平和为适应市场需要做的改进,对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1 基于RFID和其它技术的多源物流信息采集和跟踪系统
物品物流系统和物品的全程可视化协同管理从供应商到需求者,供应链是接收物品、运输、报关、运输、货物交付买方。每个物品连接到电子标签,通过RFID和GPS技术的结合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监控。接收物品的射频标签信息和位置信息并上传至通信卫星,由卫星发送到港口物流控制中心[1]。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严格的监控之中,以确保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也因此实现了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管理。
1.2 建立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一种新型物流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管理水平要符合科学化、现代化。通过合理的科学管理体系及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手段,使物流配送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保证企业效益。
通过整合GPS、GIS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运输途中物品的监控。
2 当前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运作现状
就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状况来看,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众多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网络建设、电子化建设对于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发展的角度看,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2.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系统包含各种信息管理子系统,如企业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规划)、配送需求规划(DRP)、电子自动订货(EOS)、卫星定位技术(GPS)、存储资源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物流企业内部的整体信息化率还很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是物流企业、客户、供应商等的信息共享,因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商业信息保密机制对物流信息系统在供应链连接方面的发展有很多限制,导致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提升缓慢。
2.2 采集的数据准确率低
目前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通过节点的手动输入或条码扫描采集得到。手动输入容易出现误差,数据从多个节点采集也容易出现误差,这些情况使得采集到的数据准确性无法保障。此外,虽然大多数商品的业务流程规范,但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物流跟踪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措施,使得商品信息数据流不能被收集或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可信度,导致物流信息不能被很好的控制。
2.3 物品在物流途中的实时信息难以掌握
很多物流信息系统无法对物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物流方向、物品有无损坏等。现有的信息系统缺乏有效的跟踪监督管理,所以流动货物的实时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掌握货物的流动信息[2]。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优势
物品的流通是物流的主要功能,商品的信息流反映出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联网技术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物品信息,从而解决了物流信息系统中即时通讯的技术问题,对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3.1 实现商品信息的动态传输
商品流动信息的监控一直是物流企业最难掌控的一点,这种因缺乏监管而造成的企业物流活动是不明确的,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物联网技术通过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的全面互联可以将物流活动中的商品信息进行智能综合处理,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全方位的管理现代物流企业
物流活动的信息采集、货物追踪、运输监控网络,提高传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可帮助企业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并及时完成产品和原材料的供应,保证生产效果,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
3.2 能够准确标识物品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它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应用软件系统组成。电子标签是商品的唯一标识,通过它可以对任何物品进行监控,并共享物品细节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可在授权范围内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成员进行商品信息共享,为信息管理环节带来了方便。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准确跟踪货物在流通途中的信息并实时采集物品信息返回给物流系统,从而可使物流企业根据返回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
3.3 能使物流信息系统获取全面的信息
由于物联网技术具有可追溯性,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参与物流活动能够充分掌握货物的信息。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充分了解商品的信息。全面获取物品信息是解决物流信息系统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问题的有效途径。
3.4 使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实时获取信息的能力。
物品在运输途中会出现各种状况,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在监控方面很不到位。通过使用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克服传统信息采集方式的缺点,降低信息传播时延,能实时、准确地把流通中的物品信息传到网络数据库中,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物品的安全。
4 结 语
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功能上比当前的物流信息系统有了很大进步,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让企业实时掌握在物流途中物品的信息及该物品在市场中的供求信息,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基于物联网的现代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软件导刊,20xx,11 (8):70-71.
[2]杨永清,潘红.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再造策略探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xx (12):182-184.
[3]邢智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集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 (1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