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掩耳盗铃》的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掩耳盗铃》读后感一 《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
《掩耳盗铃》读后感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掩耳盗铃》的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掩耳盗铃》读后感一
《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钟。他想:这么一口大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钟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来。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是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他扛来锤子,使劲地砸了一下。“呯!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这样不就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赌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想:我和同学们都有过《掩耳盗铃》的行为。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好听的词语,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编了一个解释,以为不懂的人听了就可以显得我很有学问。但是明白人听了一定会哈哈大笑,因为这个解释根本“驴唇不对马嘴”啊!又如,同学们在学校里写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必免出错,直接抄答案,来应付老师。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问题,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通过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掩耳盗铃》读后感二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可喜欢了,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故事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掩耳盗铃》。
这则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小偷,看见邻居家门前有一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就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铃铛,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决定去偷铃铛,当他的手刚碰到铃铛时,就发出了十分清脆的铃声。吓得他撒腿就跑。“怎么样才不让铃铛发出声音呢?”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三天,他带上纸巾和板凳就出发了。到了邻居家门口,他用纸巾将自己的耳朵塞住,他想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他用手轻轻的去取铃铛,果然没有声音。“这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取铃铛了,反正有没有人听的见。”可是,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主人牵着小狗出来了,抓了个正着。他一下子惊呆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可能也和我一样会明白:人如果做自欺欺人的事,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不会做,就看同学的答案。老师批改他们的作业,虽然是全对,但是没有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后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做。显然,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有欺骗了自己。
所以,我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不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你,没有人会成为你的真正朋友。
《掩耳盗铃》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篇成语故事以后,感触很深。
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了一口大钟,就想背回家去。可是钟太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没能搬动。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去。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钟声。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他认为: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应该也同样听不见。于是,他放心大胆地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那个人太愚蠢了,真是自欺欺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做任何事情要经过再三考虑以后再做,不能随便下结论,那样倒霉的只会是你自己,不会是别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属于你的东西,你就不能占为己有,无论这个东西你是多么的想得到,这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