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抛掷 赏析 原文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家对《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朝代:五代  作者: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家对《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朝代:五代

  作者: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译文

  谁说愁绪被忘记了太久?每当初春降临,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每天都在花前饮酒,每次都是喝的昏沉烂醉,一点也不关心那镜里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

  河岸边青草翠绿,河岸上柳树成荫。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人回去后,树林中升起一弯新月。

  注释

  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杰,南唐吏部尚书冯令頵之长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乱南渡,其祖父迁居于歙州(新安)休宁冯村(今安徽省休宁县冯村)。其父令頵追随南唐烈祖李昪,南唐建国后出任吏部尚书,安家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故史书称其为广陵人。

  冯延巳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宰相。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拜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1]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作者生平:

  冯延巳在南唐开国时,因才华横溢,被南唐烈祖李昪看中,任为秘书郎,并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任元帅,冯延巳为元帅府掌书记。保大二年(944年),李璟登基的第二年便任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

  保大三年(945年),冯延巳进为中书侍郎,李璟采纳延巳之策,趁闽国内乱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投降,闽国灭亡。保大四年(946年),加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即宰相)。

  保大五年(947年),陈觉矫诏擅发汀、建、抚、信等州兵进攻福州,李璟不得已命王崇文、魏岑、冯延鲁等会攻福州,因诸将争功而兵败。为救二弟延鲁,冯延巳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年),出为昭武军节度使(今江西抚州),不久便因继母去世辞官。

  保大九年(951年),冯延巳为母守孝三年后复出,授冠军大将军、太弟太保。同年十月,南唐发兵灭楚,除南部数州为南汉乘机占有外,楚地尽归南唐所有,此时南唐的幅员达到巅峰,据有今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大部或部分地区。

  保大十年(952年)三月,冯延巳以平楚功进为左仆射,与右仆射孙晟(又名孙忌)并同平章事(即宰相)。同年十一月,楚将刘言起兵叛唐,派遣王逵、何敬真等人攻击边镐,南唐军大败,撤出湖南,楚地得而复失。冯延巳和孙晟二人自请罢相。

  保大十一年(953年)三月,冯延巳第三次出任宰相。

  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后周大举进攻南唐,南唐连失淮南数州后,李璟派孙晟、李德明等人出使求和,周世宗不允,并将孙晟带回汴京,孙晟因不肯泄露南唐虚实而于同年十一月被周世宗处死。李德明则主动请求返回金陵劝说李璟割让江北土地并去帝号向后周称臣,李德明返回金陵后即被李璟以通敌叛国罪斩首示众。此后,后周军继续进攻淮南,南唐军接连溃败。显德五年(958年)四月,南唐的江北地仅剩下下庐州、舒州、蕲州和黄州等四州未被后周攻陷,李璟遣刘承遇赴迎銮镇奉表给周世宗,表中自称南唐国主,请求割让长江以北剩下的四个州,每年贡献数十万财物。至此,后周罢兵。同年五月,冯延巳第三次被罢相,但仍被李璟授为太子太傅。

  建隆元年(960年)五月,罢相两年后,冯延巳在抑郁寡欢中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谥号“忠肃”。

  冯延巳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但因其博学多才,加上为人胸襟宽广、宅心仁厚,在其主政期间对政敌也多采取包容态度,南唐中主李璟对其始终信任不疑。

  作者主要作品:

  冯延巳的词集名《阳春录》,其中共126篇词作,共使用38个词牌名,有的题作《阳春集》,北宋时就有传本,但宋代的本子早就失传。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清代抄刻本也有不少。但各本收词不尽相同,有的收有伪作。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和刘尊明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冯延巳词1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