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我的日记三篇 一天即将完结,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日记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日记 篇1 我今天很高兴,同时也是很无奈,不知道是为什么? 令我开心的……
【精华】我的日记三篇
一天即将完结,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日记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日记 篇1
我今天很高兴,同时也是很无奈,不知道是为什么?
令我开心的是,我有了电脑了,虽然说这并不是我自己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但是,我都总有一种满足感!在这些天里,我真的体会到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他们为了让我能够好好的学习下去。为了让我能够把资料看完,就算是借钱来,都帮我们买起了电脑。这样的父母,天底下到底有几个呢?呵呵!
要是我们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都还得不到满足的话,那要怎样才会满足呢?什么都不多说了,还是好好学习吧!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爸妈啊!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
我的日记 篇2
最近,老师把我调到后面一个位子,于是我又多了一堆仇家——朱子豪和汪延康。
汪延康就是个非洲人,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不是黑的,所以别的'同学都叫他“黑人”。别看他长得黑,其实也很厉害,特别是数学,一道超级难的题目,别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他哗哗几笔,便做了出来。大家都很希望有他一样的脑子。所以大家也叫他“数学奇才”。
不光是汪延康,朱子豪更是“奇葩”而且非常的自恋,一次,我想出去玩,他拦住了我说:“你必须说出密码。”“密码是什么”“一看你就是新手,我就勉强告诉你吧,那就是:朱子豪真帅。”我一听吃了一惊,这也太自恋了吧。正因为这样大家叫他“衰哥”。还不止这一点,他说:“我要练好五个字。”“那五个字。”他说:“朱子豪真帅。”说完便开始写,他准备把本子写满。
哎!这俩个同桌实在是奇葩呀!
我的日记 篇3
我从小喜欢绘画,也曾经有过三次参加艺考的经历,它虽然让我饱尝了备考时的艰辛、考试时的紧张以及期待录取结果时倍受煎熬的那份焦虑,但是,我也真切地享受到了成功时的那份激动与喜悦。更为重要的是,参加艺考的过程,不仅使我逐渐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面对考试失误时的那份自信,从而实现了自己童年的梦想。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喜讯,像一股暖流激荡着我心存已久的画家梦。当时,我中学刚毕业,在陕西西部一个偏避贫穷的山村小学当民办教师。由于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我很少进行素描、色彩方面的写生训练,也难以读到一些专业理论书籍,只是照着画册上的作品反复的依葫芦画瓢,不求甚解,只求临摹的像、画的好看。因此,第一次参加艺考,就以在西安美术学院的初试时名落孙山而告终。
后来,我得到了启蒙老师刘中立对我耐心细致地专业辅导,同时,我周围许多已经大龄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他们踊跃参加美术考试的热情也感染了我、激励着我。那时候,村子里没有通电,也没有自来水,寒冷的冬天是用燃烧废木块取暖。在繁忙的教学和班务工作之余,我每天晚上就在光线昏暗、油臭味刺鼻的煤油灯下做习题、画素描、画速写。我吸取了第一次考试失误的经验教训,注重了写生,更强调了写生过程中对客观对象的感受。写生时,我把观察理解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空间、透视作为重点,并特别注意把对写生对象的感受、理解与临摹范画时汲取到的营养以及技法理论知识等,一起融汇到自己的写生练习中去,与此同时,合理安排了绘画练习与文化课复习的时间和次序。终于在1978年,我顺利通过了美术专业的初试、复试和文化课考试,以本县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被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录取。
虽然说这只是圆了我一个小小的画家梦,但当时那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毕竟,那是我一年来努力的结果,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87年的时候,我已经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已有数十幅版面作品在《中国青年报》、《美术教育》杂志、《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并在省市美展获奖。这一年,我虽然是很仓促的临时上阵参加美术高考,却顺利地搭上了一趟美术高考的“末班车”幸运地被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录取。
也许是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版画创作,坚持画水彩、画素描和画速写的缘故吧,我比较轻松的通过了西安美院比较严格的专业初试和复试(全校招收120人,有近4千人报考)。值得一提的是,色彩静物考试几乎所有考生都在画水粉画,而我却画了自己平时喜欢的水彩画。创作考试的题目是《情趣》,我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凭借我平时搞版画创作的功底,很快审题构思,用木炭铅笔画了一幅黑白版画效果的创作试卷。画面上:在白雪皑皑的农家小院,一条细绳从农家的门缝伸出,连接着院子中间支撑小箩筐的木棍,几只麻雀在箩筐下觅食,绳子即将就要被藏在屋门后面的小孩拉动,静静的小院似乎马上就要出现一个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我的这幅创作试卷,后来被当时的师范系主任胡明教授在创作辅导课中,多次作为创作构思的范例。
那年,由于我临时有了再参加美术高考的冲动,没想到专业考试还一路顺利的通过了,迫使我很仓促地开始了文化课的复习。在只有短短的`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加班加点通读了与考试科目有关的所有课本,做了大量课后习题、模拟试题和往届的考试题,对重点内容举一反三。没想到,最后文化课成绩还超过了录取线6.1分。
这是我经历的第三次艺考,虽然是“临时抱佛脚”,却意外的达到了预期目的。我觉得在这偶然性的背后,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必然性。假如,没有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版画创作,坚持平时画水彩、画素描和画速写所打下的构思构图能力与造型基础的话,假如,没有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我当了几年小学美术老师所形成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话,或许现实就会变成另外一种结果。
三次参加艺考的足迹,烙印了我的甜酸苦辣。虽然它早已变成了播种的旧历,然而,不经意间的翻阅和凝视,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快乐,或许就在追求梦想的那个过程,就定格在尘封画面的每一个色块中,每一根线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