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淮阴 史记 列传

管理员

摘要: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1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1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

  陈豨以宾客盛,为周昌所疑。高祖使案其客,始反耳。未必素有逆谋。韩信处嫌疑之地,轻与一陈豨出口言反,此亦非人情。信以淮阴侯家居,虽赦诸徒奴,合而使之,未易部勒也。上自出,关中虽虚,未能全无备,亦不可信也,论者却未及此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

  (节选自[清]冯班《〈史记〉会注考证》)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部署已定,待豨报 报:报告

  B.相国绐信曰 绐:欺骗

  C.秦之纲绝而维弛 弛:松懈

  D.高祖使案其客 案:追究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子可与言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人言公之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且喜且怜之 彼且奚适也

  D.陈豨以宾客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

  (2)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3分)

  (3)虽赦诸徒奴,合而使之,未易部勒也。(3分)

  9.冯班认为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请说明选文(一)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韩信的冤。(3分)

  参考答案:

  6.A(3分。回复)

  7.B(3分。A项,和、同,介词/和、同,连词;C项,又/将;D项,因为/拿)

  8.(1)竟然被小儿妇人欺诈,难道不是天意吗?(3分。乃为所岂各1分)

  (2)况且天下磨利兵器、手执利刃想要做陛下所做的事情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能达到而已。(3分。且锐精持锋顾各1分)

  (3)即使赦免了各位囚徒和奴隶,聚合一起驱使他们造反,也不容易统领约束啊。(3分。每句1分)

  9.(1)韩信与陈豨辟人挈手之语,无人听闻,说明是诬告;

  (2)韩信诈诏赦诸官徒奴来攻袭吕后、太子,不合情理,表明韩信可能有冤。

  (3)韩信被斩时的'后悔,说明他没有造反之心;

  (4)高祖且喜且怜之的心理,暗示韩信可能被冤;

  (5)蒯通痛骂韩信不用自己的计策导致被诛,表明韩信没有造反之意。(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2

  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①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②。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③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注:①巡狩,天子亲往诸侯境内巡视。天子所至,诸侯都要来朝见。②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③械系,用桎梏锁起来,拘捕关押。)(《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素与信善善:友善、交好

  B.高帝以陈平计以:用

  C.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望:抱怨、希望

  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恶:害怕、嫉妒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骂曰:公非长者!

  B.弃甲曳兵而走

  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D.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

  3.下列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

  B.信初之国项王死后,亡归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欲谒上,恐见禽

  D.高祖且至楚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B.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5.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B.韩信卖友保身,彻底解除了刘邦的疑忌,并被封为淮阴侯。

  C.樊哙因韩信去拜会,深感荣幸,礼敬有加。

  D.韩信才高气傲,不屑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列。

  答案:

  1.C

  2.D

  3.A

  4.C

  5.B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C项:怨望:怨恨不平

  2.试题分析:媚:讨好、逢迎。A长者:(今)年纪大的人,(古)忠厚人。B怨:(今)不满意、责怪,(古)恨。C以为:(今)认为,(古)以之为,这里意为任命他当

  3.试题分析:亡:逃。B.之:到,动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通擒;鸟兽总称。D.且:将;况且

  4.试题分析:我当然就应该享受错误。亨通烹,意为我这样的功臣当然就应该被烹杀。

  5.试题分析:彻底解除了刘邦的疑忌错误。并没有解除刘邦的疑虑。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3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

  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上”指刘邦,“信”指韩信。②各有差:“差”读“cī”,等级,此处指高低。

  小题1:下面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多多而益善耳自以为大有所益 B 于公何如 皆以美于徐公

  C 何为我禽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 何为我禽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小题3:这个故事隐含着的一句歇后语是:(1分)

  韩信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1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重点词语准确,句子通顺即可,2分)

  小题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1分) 答案示例:过分自信、自傲、自负。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C项中的“为”都是“被”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说出本文隐含的歇后语。然后再根据文章对“韩信”的描写来分析性格特点即可。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4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 于是

  B、若属皆且为所虏 况且

  C、大礼不辞小让 计较

  D、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次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B、会其怒 吾其还也

  C、道芷阳间行 吾得兄事之

  D、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欲王关中7、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A、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答案

  4、①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关键词“度”数、宾语前置、亡)

  ② 大王向来对人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关键词 素、拜、所以、去)

  5、C 6、D 7、B

  【文言文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生活贫穷,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看不起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全市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粱带兵渡过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没有扬名的机会。项粱战败,又跟随项羽,项羽让他担任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听到他的话很惊奇,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之处。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把情况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走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走,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去追赶逃走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众将领逃走了几十人,你没去追赶的;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没有必要用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只是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长期地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考虑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归要逃走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及答案5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答案:

  8.C 9.C 10.A

  11.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2)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