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新教育 心得体会 名著 教学

管理员

摘要:

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1……

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1

  近段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2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好奇的态度去看的,在我通读朱永新先生的这部著作之后发现,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这本书通篇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读了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中的“理想的智育”一章,使我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希望,因为这样的“理想智育”是我们广大师生心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希望教育”。身为教师,和许多同行一样,我们都在自己心中播撒下了无数的梦想,再把这些梦想交付给我们的学生。无数次苦口婆心,兴师动众,我们把理想播在了学生的心中,满以为学生胸怀大志后会斗志昂扬,可我们想错了,学生仍是一脸茫然,谈理想在他们那里只是喊喊口号而已。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理想仅是我们教师的理想,是家长的理想。他们自己的理想一点一点埋没在了一次次不理想的考试中,埋没在了稍有些反常规举动就招来批评的做错事中,埋没在了家长无数次向老师探听“我家的孩子乖不乖”诸如此类的问话中。学生一个个鲜活、有血有肉的个体就抽象成了一个个分数,抽象成聪明、愚笨、听话、不懂事等词语解释。我们漫不经心的三言两语就为这学生一生的发展下了定义。在这样的成人监控下,我们的学生还有自己的梦想可以保持吗?如果有一天真的是梦想成真,那个梦也仅是一个虚幻的水泡而已。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每学期结束时,不向家长送成绩分数单,而是送一只纸袋。在这个纸袋里面,装有学生智力劳动的作品,学生写的书法,学生编的故事,精选出来的学生完成的各科作业,学生的绘画,学生的资料剪贴,学生的作文。”这一只纸袋才真正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以及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水平。为什么?因为“数字本身说明不了儿童的具体学业成绩。”因为“儿童不需要分数,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快乐和愉快的生活。可是,我们的真实做法呢?我们的家长在分数上钻了牛角尖,有时被家长牵着鼻子走的我们,迫不得已也会加入到其中队伍,拿分数不自主的评价起学生。结果当然就是,学生成了悲剧的主角。搞了一学期的素质教育,也就在此功亏一篑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梦,之所以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指日可飞。《新教育之梦》让我看到了那里才是梦开始的地方,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这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3

  今天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它给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思如潮涌。我们教师的一个个绚烂的梦在朱永新先生朴实的阐述和鲜活的事例中逐渐真实,它们变得是那么清晰,甚至只要你一伸手便能触摸到它们。全书没有空泛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笔调清新、通俗,从小事着眼,小中见大,催人深思。

  朱永新先生提倡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只着眼于眼前,一切只看分数、升学,只会成为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朱永新先生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很通俗的讲述,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学和教的目标清晰异常的摆在了我们眼前。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无不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充分融合。这就是我们打开新教育之门的钥匙。成功的教育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者只有静下心来,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只有从这一个起点出发,我们才能真正走上新教育的康庄大道。

  细读全书,不仅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更有内心的激扬,它不但让我们清楚了我们的目标,也教会了我们方法,更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学校的师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让相当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最后有一定的成就。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