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感2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美》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谈美》读后感1 最近又重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谈美》一……
《谈美》读后感2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美》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美》读后感1
最近又重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谈美》一书,跟上次读起来感觉又有很大不同,收获良多。这或许正是经典书籍的魅力所在:除了百看不厌,还能让人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谈美》开
同样的一棵古松,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形象都是个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观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即便是极客观存在的美,也要通过审美(主观)的眼睛才能见到。我不由得想起那句怀才不遇的老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优秀的设计作品也得同样有眼光的业主才能欣赏和认可呀(笑)。
说回上面的三种观点,作者认为分别代表了实用性、科学性和美感性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首先要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对于生活有些有益,有些有害,有些不关痛痒。于是我们对于他们就有了爱恶的情感。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所以美感的态度,是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也就是偏重直觉的心理活动。
我突然联想到,书中所说的三种态度这不就是设计装修中的三方参与者的心理活动嘛。我们不妨将这三种态度代入装修工作中来看。
实用性——业主方。
什么是实用性呢,具体来说,比如卫生间地砖是否防滑(安全第一)、厨房墙地砖好不好打理(卫生第二)、开关位置合不合理(再也不用石头剪刀布老虎棒子鸡决定谁关灯)、不同位置灯光明暗设置得好不好(起夜开灯晃瞎眼)、门窗开扇方向合不合适、橱柜高度会不会影响操作(不下厨理由±1)等等。
综合整个装修周期来讲,绝大部分的业主最为关心的还是装修实不实用,毕竟他们才是房屋的最终的使用者,实用与否决定了他们对装修工作的盖棺定论。
科学性——项目经理。
天马行空的设计
美感性——设计师。
优秀的设计师往往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们专注于建筑物本身的形象,往往会先大胆构思一种或几种最能展现建筑美的
我们常说艺术(或者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见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和高度,才能产生美感,而在美感方面保持洞察力正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
所以,在满足功能和成本要求的情况下,希望业主朋友能够更多地采纳设计师的意见,向光潜先生所说的“不令人俗”的境界再靠近一些。
《谈美》读后感2
很久之前我就对朱先生的这本《谈美》有所耳闻,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无缘拜读。直至近来,耐不住友人的强烈推荐,将早以束之高阁的此书翻找出来,拂去封皮上的尘埃,细细品读。读罢,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回味悠长的思索。
谈美,究竟何为美?美是一种主观意向,是一种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来进行欣赏。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讲的,谈美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免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在凡尘俗世中沉浮的我们,没有多少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做到"免俗",但我们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研究美,追求美的过程中,领略到些许"免俗"的乐趣。
这也正是我一直苦苦所追求的.:在玩味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时能够领略到一种乐趣,知晓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的,然后再把美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把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让人生美感化、艺术化。
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美,是经过人情化的,个人的情趣不同,所以个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美景于心,是经过艺术化的自然,得益于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载体相互融合,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美,就在这情感的综合中迸发出来。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艺术家们透过他的所看,将他的所想转化成意象,融合于他的作品之中。
观赏者则通过艺术家的作品,透过其物象,将其感受的意象翻译出来,从而感受到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再结合观赏者自身的情感与经历,进而引发出强烈的共鸣,达到一种与艺术创造者在精神上相互交流的境界。
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融入作品中的情感就是作品的神韵风骨。这也是一个艺术作品的灵魂。
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在风骨神韵。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
"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往往又不能"从心所欲"。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遵循艺术的形式而能脱化艺术的形式,行云流水,自成一派,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却依然能使观赏者感受到舞的灵动和洒脱。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讲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每天在俗世中生活,目之所见,迷于五光十色;耳之所闻,乱乎五音六律。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想法都被世间的繁杂,世间的奢华,世间的迷乱所诱惑。
有出世精神的人会把遮蔽在自己眼前的这些俗世的诱惑都超越过去,抱着这种"出世"的精神,才能看到更高远的理想,才能够"望尽天涯路"。这种出世的,"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使他们把所作的学问和事业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于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自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便无所谓人生。
完美的生活,大到进退取与,小到声音笑貌,都是美好人格的体现,如水行山谷之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不得不止般的恰到好处,完整、自然而又和谐。
人生之路,犹如灵魂在一段段艺术作品中冒险的旅途。你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里路,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会在你的身上形成印记,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默默地展现出你人生中的每一段冒险。
人生之路亦是寻美之路,慢慢走,欣赏啊!
【《谈美》读后感2篇】相关文章:
1.《谈美》读后感
2.谈美读后感5篇
3.谈美书简读后感范文
4.《谈美》读后感(精选8篇)
5.《谈生命》读后感
6.《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7.心美一切皆美读后感
8.《与美同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