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冈仁波齐》观后感1……
《冈仁波齐》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冈仁波齐》观后感1
《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说投资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过一个亿。影片震撼心灵的两点:一是美丽的西藏景色,二是纯净的藏民的心灵。
西藏是一个自然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区,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画,睿智的喇嘛,虔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唯美的镜头语言将这些西藏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我们。
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始,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孩、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普通的牧民,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只是几句简单的商量,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收拾起行李就上路出发,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之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碰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人员毫不犹豫,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很疲惫,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孕妇生完小孩,没有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虔诚,对圣地的向往。
据说剧组在拍摄时,遇到一辆旅游大巴,车上好像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车辆掉在江里边。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东西不一样而已。”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而如果每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来活的话,我们就不会再去纠结于人生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宁静、纯净的向往。
《冈仁波齐》观后感2
这两天,朋友圈在刷完屏幕后被称为《okaren Boqi》,看过和没看过的人都被含泪的影评感动和鼓励。电影评论提醒那些看过电影的人比较描述是否与数据一致,然后添加幕后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们没有看到的内容。那些没见过面的人正计划和家人一起去。
我两天前也去看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被照片刺穿了好几次,被他们的虔诚和平静刺穿了。然而,不管我们流多少眼泪,别人的故事终究会过去。我们还得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自己的故事。如何让这种震撼发酵成营养,成为通过反思滋养我们生活的动力,是文艺作品的终极目标。如果你不能将能量用于自我理解、拥有和使用,几天后热量就会消退,一切都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油就是油和水,你仍然过着过去的习惯生活,不管作品多么令人震惊和感人。
我一直认为看电影不是看一个生动的场景,而是在别人的灵魂里看到自己。观看后的感觉不是评价别人,而是把自己置于那种情况下,问我会发生什么?向自己学习并改正自己。
当我看书、看电影和听故事时,我总是喜欢把自己置身于那种情景中。我问自己,如果那一刻是我,我该如何选择?
我将这一年的朝圣之旅延长了20xx多公里,以实现我自己的人生朝圣之旅。我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来应对路上的每一次朝圣,这是我想要思考和付诸行动的。
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很多惊喜,但这并不妨碍我时不时地以简单、愉快和冷静的态度对待它们。没必要担心。士兵们将挡住水,覆盖大地。没有必要问生活的结果。只是它会在黄土下面变成一缕烟雾,而体验过程是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你不必急于得到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停下来闻花香,停下来喝杯茶,爬山涉水。你只是选择毫不犹豫地向前走,犹豫和失望!最终到达你向往的目的地——圣山。
《冈仁波齐》观后感3
好多次看见这个名字不过都没有选择进去观看,今天一个人在家想要一看究竟。电影真的特别真实,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华丽的服装,甚至没有太多语言。
很抱歉我没有记住人物的名字,只记得他们一行15人,有年迈的爷爷,有怀孕的媳妇,有9岁的女童,患有先天残疾的屠夫,他们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去神山,磕长头,赎罪,祈福。信仰面前是一样的。
当他们制作朝圣的工具和所穿衣服还有准备食物时,我感觉就像东北的过年。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走那么久。一出门就开始磕长头,晚上搭帐篷生火,念经文。一直看着他们磕头,我的心不平静了,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本来生活的很苦了为什么还要更苦呢。当我看到孕妇生孩子的时候,那鲜活的生命降临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信仰的虔诚要体现在行动上。哪怕生孩子也不能退缩,尤其是带着小生命一同前往。我说出我当时的想法大家别笑我,我居然想刚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吗?后来大喇嘛给孩子我明白了朝圣正好迎接新的生命,让孩子在拖拉机里安静生长。旅途中遇见困难大家相互关爱,同样朝圣的人相互帮助。一群人心无旁骛的为追求众生平安而付出辛苦。共同追求平安喜乐的目标。
在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信仰的魅力,拥有大爱,并去爱别人。车子被撞翻到路边,来不及看自己的伤势,听到对方车里有需要帮助的人,立刻让人离开。而一行人更加艰难的上路了,途中爷爷的离开了,我在想这应该是他要来朝圣的最终心愿,最后他被葬在了朝圣的路上。电影里一路上无尽的雪山,让人神往的美景,让人陶醉的圣地。用脚行走20xx公里,一边走一边磕头,鞋子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双。当镜头推到他们在拉萨脚下依旧磕头,我想旅游的人们大概也和我一样的心情看待他们吧。电影最后一片白茫茫,几个微小的人影,继续行走着。我的心不仅有些震撼,重新对信仰有的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看到小女孩脸上那坚定的表情,不仅让我感动,追求极简心,纯净修行,心无旁骛,唯有众生喜悦平安是他们今生的追求。
一场修行,渡人渡己。
《冈仁波齐》观后感4
生长在西藏山村里的村民,大多从生下来就是藏传佛教的信徒,几乎没有其他宗教。所以,村民从出生就接受藏传佛教义的教育,他们虔诚、顺服、时常悔罪。从杨培一行11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是悔罪,朝拜圣山冈仁波齐。
有人因为杀牛杀多了,有人因为自家盖房子死了人,有人因为剩下年岁不多,大家带着各自的罪和虔诚的心上路了。朝拜路上有时晴有时雨有时下雪,有时雪崩,但无论遇到什么恶劣的条件,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为了朝拜,无论是磨破了防身的羊皮,或是划断朝拜用的木板,或是穿烂了脚上的鞋,或是被雪崩掉下的石块砸到,或是遇到朝拜的孕妇生产,或是拉行李的拖拉机被撞坏,他们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笨重吃力的向前行走。或是没有了经济支撑,或是在水坑中朝拜,等等。都没有阻碍他们前往冈仁波齐朝拜的信心。
然而,自诩为聪明的人看到他们的行为会非常不解,他们朝拜是撇下了家中尚未干完的农活,撇下了家人,费钱费力费时还要承受路途中可能有的各种风险,竟然不为了世俗角度的经济利益。我想,很多自诩为聪明的人应是不理解这群朝拜者整日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有何动力。因他们眼中只有现时有利可图,才是正确有意义的。
这些人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教义,让自己在接下里的日子里去遵循。然而,人的认知总是存在局限性,不可否认,这些经验可以获取物质利益,但这些人精神世界大多匮乏,而信仰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使人幸福。自诩为聪明的人大多不相信他们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审判,因此做事会往往纵欲,没有底线原则,无所顾忌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无边界的欲望叫人盲了双目,钝了知觉,失了控制,表面辉煌,内心腐烂,如一个烂醉的人。欲望需要教义约束,人生才不致失控烂醉,而正确而虔诚的信仰可以叫人保持清醒,如没有信仰,至少应为自己立原则,树界限。清醒是件痛苦的事,但至少方向正确。路对了,不怕遥远。愿世界多些清醒,少些不合理的欲望。
《冈仁波齐》观后感5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 七日票房破20xx万 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 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xx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冈仁波齐》观后感6
有信仰的人一直善良和体贴的,即使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飞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无人抱怨,无人迟疑,这样朝圣的道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所有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这部分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如何还?所造的业怎么样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伙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可以平静,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些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些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xx多里的朝圣的道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日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如此的含义好像比拍完全程更有含义,修行的道路不就是如此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日常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成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那样近距离的认知过藏民的朝圣的道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这样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大家从电影里只不过看到没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漂亮而神圣,可是我却非常了解走到那里绝大部分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这样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备很意义的电影的拍摄,这样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假如你想要看这部电影,必须要去影院支持!
《冈仁波齐》观后感7
《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了解资金投入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越一个亿。影片震惊心灵的两点:一是漂亮的西藏景色,二是纯净的藏民的心灵。
西藏是一个自然漂亮、独特而又神秘的区域,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与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画,睿智的喇嘛,真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清新好看的镜头语言将这部分西藏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大家。
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始,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生、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一般的牧民,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期望,只不过几句容易的商量,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拾掇起行李就上路出发,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以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碰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职员毫不犹豫,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非常疲惫,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孕妇生完孩子,没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真诚,对圣地的向往。
据了解剧组在拍摄时,遇见一辆旅游大巴,车上仿佛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汽车掉在江里边。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信仰,只不过信仰的东西不同而已。”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而假如每一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来活的话,大家就不会再去纠结于生活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宁静、纯净的向往。
《冈仁波齐》观后感8
《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在却又并不是依靠何般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而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壮丽的西藏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再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一部佳作。
《冈仁波齐》观后感9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七日票房破20xx万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xx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冈仁波齐》观后感10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xx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非常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冈仁波齐》观后感11
《冈仁波齐》像“朝圣”,平静至极,而《掌纹地·皮绳上的魂》则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与“魔幻现实主义”气质,神秘、悬疑、时空交错,人物环环相扣,爱恨交织,相生相杀,如入天堂,如堕地狱。
“这两部作品创作形式虽大相径庭,但内在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它们探讨的都是在路上和寻找的主题。实际上,我最终的目的,是寻找自己真实的生命和电影的关系。
冈仁波齐是很多教派的神山,大家都为着自己心中的信仰转山。拍片的时候,团队经常会遇到两个三十多岁的苯教信徒,每天都会逆时针围着冈仁波齐转,而藏传佛教徒是顺时针走,所以两支队伍每天都会相遇,打个招呼,再擦身而过,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行…他们的计划是转一千圈,我们到时,他们已经转了两年,六百多圈了,看起来面目漆黑,衣衫破烂,但眼神里却都是虔诚和执着,我常常被他们的眼神感动。大家都在按各自的方法修行,包括我自己,这一年的拍摄正是我的电影修行,而这两部看似风格迥异的电影,实际上是我同时朝着两个方向出发,朝着自己的电影神山进行的一次完整的修行:放弃已知的技巧,跳出创作和市场的安全区,像第一次拍摄电影那样,用纯真的眼光去发现,用最笨的方法去寻找,没有完美的电影,但能在艺术上给自己设定一座冈仁波齐,走在朝圣的路上,坚定地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电影神山,已经足够幸福了。”
电影《冈仁波齐》此前曾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并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但他们最想得到的,恐怕是观众最真诚的静默或掌声。
我们不能确定这个时代谈“信仰”是否合适,但在这样缓慢平静的电影面前,我们未免都走得太快了……
6月20日,朝圣者们将带着这部虔诚的作品踏上大银幕。
请和我们一道,花一部电影的时间,坐在宁静的漆黑之中,朝着高处的明亮的光,等等自己……
《冈仁波齐》观后感12
《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却又并不是单依靠西藏壮丽的景色,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所以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西藏的景致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在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的一部佳作。
《冈仁波齐》观后感13
这两日,朋友圈被《冈仁波齐》刷屏,看过的、没看过的都被催人泪下的影评感动着、鼓舞着,看过的借着影评再回味对比一下所述与内容是否吻合,再补充一下自己不知道的拍摄幕后和没有看到的深度与广度,没看过的计划着拖家带口的去看。
前两天我也去看了,过程中几次被画面击穿泪腺,被他们的虔诚、被他们的平静......但是流再多泪,别人的故事终将过去,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来书写自己的故事,怎样让这种震撼通过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发酵成养分、成为向前的动力来滋养我们的生命才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如果不能将其中的能量拿来为自己所悟、所有、所用,几天以后热度平息,一切又回复到从前的样子,油是油水是水,依然过着从前惯性的生活,那么再多震撼、感人的作品也是无济于事的。
我一直认为,看电影不是看一场热闹,而是到别人的灵魂里看见自己,观后感也不是评价别人,而是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下问自己会怎么样?用以照鉴自己并修正自己。
我看书和看电影听故事总是喜欢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问自己,如果那个当下是我,我该怎么选择?
我把这段两千多公里距离,长达一年的朝圣之旅拉长做自己的人生朝圣之旅,我将以怎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行动面对在路上的每一个朝拜,才是我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
从他们身上让我领悟到,人生路上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依然不妨碍时时以轻松愉快平静的态度去面对,不用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生结果不必问,就是在一抔黄土下终将化作一缕云烟,而经历过程才是此生最为重要的。不用急急忙忙的向着那个结果狂奔,过程中遇见花香停下来闻一闻,遇见有缘停下来喝杯茶,遇见山就翻越,遇见水就趟过,只是始终选择迈开脚步向前走、不徘徊、不彷徨、不辜负就对了!最终抵达心中向往的归宿——神山。
【《冈仁波齐》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10-02
情书观后感10-21
《心曲》观后感08-23
《姜子牙》观后感08-18
八佰观后感08-15
夺冠观后感08-10
孔子观后感08-05
《钱学森》观后感08-01
风之谷观后感07-28
《战马》观后感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