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傅雷家书》读后感1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
(通用)《傅雷家书》读后感1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一口气,看完了《傅雷家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傅雷作为一名敬业的翻译家,工作忙碌,自不必说。可工作就是再忙,也不能挤占对儿子的爱,更不能动摇他做父亲的责任。
1、傅雷对孩子的关爱很细、很柔,一如慈祥的母亲。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面对即将奔赴波兰深造的儿子傅聪,作为父亲的他自然千般不舍,“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朵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分别让他“胸口抽痛,胃里难过”。透过信,我们仿佛看到了火车站里挤满了人,列车呼啸而过,一位满脸沧桑、老泪横流的父亲,边飞快地奔跑,边用力挥舞着他那宽大的手掌,口中不住念叨着:儿子,保重!儿子,保重!
“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太用功,睡眠不足?还是室内拍的照片,对比之下,你显得消瘦?”因傅聪有大量的演出,傅雷担心儿子身体吃不消,便谆谆教导儿子要注意营养与休息,“每天的工作与休息时间都要安排妥当,避免一切突击性的工作……事后又极好筋疲力尽,仿佛人要瘫下来似的。”
傅聪恋爱时,傅雷又告诫儿子:婚姻非同小可,一定要冷静,恋人不可求完美,但要看清她的优点与缺点,哪些缺点不影响人品,哪些缺点可以不断改正。婚后,傅聪又教诲儿子要学会反省自己,多与爱人交流,以共同进步。
小到日常备用品,傅雷也会在信中时时提醒。俨然慈母!
2、傅雷对孩子的坦率、真诚,一如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知己。
傅聪意志消沉时,傅雷总能设身处境地为他着想。他说:“孩子,我们是过来人,你的苦闷我们理解。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去哪里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又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有谁来安慰你?”尔后真诚告诉孩子,人生有高潮与低谷,是正常现象,要学会勇敢面对,并引导傅聪多想想约翰克里斯朵夫,从中汲取抵抗消沉的营养液,他说“一个人唯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就这样一步步鼓励傅聪做一个坚强的人!
还和傅聪推心置腹地谈论自己对音乐、对艺术的看法。“(1)两手的线条不够突出,对比不够,没有华彩;(2)没有贝多芬早期那种清闲、可爱的阳刚之气”对傅聪每次的演奏,他总是认真聆听,然后坦诚地与之交流,以便儿子取长补短,更上一层楼!自己在生活中看的`戏剧,或者有趣的新闻什么的,也真诚告诉儿子“林伯伯在北京写信来,颇有些好现场采访的新闻,告诉你听听”,虔诚地谈自己对艺术的看法,尔后,又问儿子“我这意见,不知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取得成绩时,不忘送上自己真诚的祝福,“现在你到了这个地步,样样自己都能把握得住,我当然不再顾忌,要跟你说:我真高兴,真骄傲!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在你和我身上一样强,我也大为高兴。”
为孩子着想,和孩子一起真诚地谈人生、谈理想,祝福孩子,俨然朋友!
3、傅雷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格,一如出高徒之严师。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中,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点都不合西洋人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掉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傅雷很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日常交往,小到书写的清洁,词语的运用,乃至字的横撇竖捺,都细细指导。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傅聪在演奏期间,傅雷提醒他要多注意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多到自然中去寻找灵感,多到大国博物馆去欣赏欣赏名画、名作什么的,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写心得等。“譬如巴赫,你一定要选出几个典型的作品,代表他健盘乐曲的各个不同面目的。这样以后对于每一类曲子,可以举一反三,自动找出的路子就来了。”“你究竟决定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哪些作品作为主要的学习,哪些作为将要与辅助性的”“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心烦,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师友讨教。”
注重德育的培养。傅雷总是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如今,你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小,国家的荣辱是大。”他告诫儿子,“对政府的感激,只要用行动表现才能算是真正的感激。”傅雷希望儿子是一个真诚的人,他说“人唯有了真诚,方能抛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唯有真诚,才能丢下自己,去了解自己。”傅雷注重做人培养,“我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有成为某某家之前,先要学会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良好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傅雷在信中叮嘱:“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如何说话?傅雷都做了细致的指导。俨然严师!
同为父母的我,每每阅读《傅雷家书》,总会情不自禁地被傅雷感动着。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自我听说有这么一本傅雷家书就很感兴趣,因为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为一个半路自学入门的野路子翻译,自然是对这些翻译大家们都很敬仰和好奇。之前也存过电子书,但一直未读,这次为着买成语大词典凑单,干脆便一并买了一本来,毕竟实体书在那里,就会读的动力大一些。
因为阅读目的就是想从傅雷家书中汲取关于翻译和学习的养分,所以读的时候也就有意识的寻找相关内容。翻开1954年前三篇论文,傅雷在信中表达了对刚离开家的傅聪的思念,通篇都是父亲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想念,给我一种错觉,以为家书都是这样的内容,马上束之高阁。但在前几天读奇迹男孩的译者后记时,发现了对傅雷家书的引用,很有意义,发现我也许是对傅雷家书判断过早了,于是昨晚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 家书是傅雷夫妇在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书写的家信,用了昨晚和今早通读完这本书,感觉吃下了一大碗精神食粮,使我得到了这样几个益处,或者说产生了这样几点感受。
不要买这个版本除非买给中小学生
1. 傅雷和儿子讨论了很多关于艺术和钢琴学习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大师作品的领悟和理解,傅聪自己的表演的点评等方面。虽然很多艺术大师的名字和作品我都不很了解,也不太明白信中的评价,但也能从旁领悟到跨界学习的好处,就是傅雷所说的不能只用音乐来学习音乐,也不能过于激情澎湃。让我联想到我的现状,同理,不能只用写作来学习写作,要用一些其他的艺术学科来从旁领悟写作。
2. 由于写作年代的关系,能从家书中感受到那个时代国内的发展变化,就像是在读同为书信体的小说《查令十字街84号》时对当时英国和美国的国情有所领悟一样,给没有身处那个时代的读者们一些更贴近的体会。也同样因为时代的关系,信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子带有明显的书面语感,都是我们现在所少见的了,让我想起去年读的那本叶圣陶和夏丏尊所著的《文心》,用的也是类似的书面用语。现代24小时住在互联上的游民大概已经写作口语化了,多读一些书面用语作品,对于词汇的扩充和文章逻辑的把握还是很有好处的。
3. 傅雷先生在每封家书中几乎都会提到家中来往的亲友,林林总总一大串名字,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来祝贺傅聪取得的成绩,让人充分感受到傅雷夫妇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友谊。这固然是因为这些朋友本身的品性,也源自于傅雷夫妇对于朋友的真诚付出,比如为了朋友的要求花费一天时间认真审校作品,对于朋友的缺点也能毫不避讳但注意方式方法的指出,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手画脚,而是期待他们有所改进。
4. 家信中分享了傅雷对待翻译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式,不仅有傅雷自己所分享的近期翻译工作的进展和心得,也有傅雷夫人信中侧面讲到的傅雷对于工作的投入和认真,以至于把身体都搞坏了,但只要精神和身体能承受,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只因为翻译工作本身就带给傅雷莫大的快乐,这也是我为什么专业学的是人力资源,却偏偏要花时间精力自学翻译的原因,翻译使我快乐。
5. 除了艺术、学习,信中自然还讲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和生活细节,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如何划分精力,如何和老师同学以及亲友保持积极沟通,如何寻找和选择终身伴侣,如何理财,如何平衡演出和练习时间等等。即便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这些建议和感悟竟然出奇的适用于当下浮躁和焦虑的一代人。
同时,傅雷夫妇提出的这些想法和交建议并非命令或教训,反而是用着商量的口吻,分享人生所得的态度来讲述的,并反复强调既然是多了这些经历,觉得有必要分享,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指傅聪)的思考,并实地做去。并时刻不忘表达对于儿子的骄傲,对他生活的关心和担忧,想必这就是所有父母最牵挂的。
当然也有缺憾,似乎是版本没有选好,这本新课标名师精评版里面除了家书本身的内容以外,还在里面时不时插入了点评,虽然用括号括起来,变了字的颜色,仍然是干扰,有时一页的左右还有更多点评和注解,或在某些章节的末尾提出一些类似于中学时期的阅读理解问题。如果是中学生来读,也许会觉得有益,对我这样的成年人来说,未免觉得多余,何况我对内容自然有自己的看法的,并不是需要别人帮助理解的小孩子了。但也没办法,谁叫我自己不仔细的挑选放进购物车里的商品呢,只有读的时候直接跳过注解。
另外,我最不满这个版本的一点是把54年到64年间的家书分为了谈人生与艺术,谈学习与生活两大类,在我看来,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些家书包含着傅雷对傅聪生活的关心,思想的关怀,求学的担忧,信中与他讨论艺术,并期待他将国外的艺术思想传播回国内,分享父母及友人在国内的生活和发展。有什么必要要分成这两大类呢?按照时间排序就好了,这样一拆分,反而割裂了有些事件的理解,比如傅聪关于是否从波兰转到苏联去求学的讨论,第一部分中有一些,第二部分中有一些。
总之,读《傅雷家书》让人受益良多,假如你一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多么有用,就像我一开始对它产生了误解一样,我也劝你,最好坚持读下去,因为这些家书内容涵盖面之广泛,话题讨论之丰富,每个阅读它的人总会找到有益于自己的内容。以及最重要的,不要买这个版本,最好是买单纯按年份分类的就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为人类作出了卓著贡献,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傅雷家书》,收录的多数信件是傅雷1954年——1966年间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通信12年,信的数量达180多封。这些信不仅使傅聪与家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纽带,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就《傅雷家书》给人的感觉而言,我觉得他更是一个成功、伟大的父亲,是一个出色的家庭教育家。
傅雷作为人父的成功和伟大,集中体现在他达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那就是——父子如朋友。他在其中一封书信中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的确,傅雷在家书中展现给我们的父亲形象,完全是一个严而不厉,能够心灵相通、思想相托的朋友式父亲形象。他对儿子没有普通父亲的高高在上和横加训斥,更没在教条式的训诫。他对子女充满父爱,热情、真挚而坦诚,父子之间在感情乃至精神上均可互相理解,互为慰藉。他能够在儿子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充满父爱的神奇之手,给儿子以温暖、鼓励,让儿子重拾自信,走出阴霾,沐浴阳光与雨露。傅雷经常以十分平等的语气向儿子傅聪提出人生忠告和人生哲理,细细品味,让人如沐春风,如遇甘霖,给人深深的启迪,受益良多。能够在工作之余长期互通书信,实则难能可贵,能够志同道合地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则更不失为我们作为人父或人子的典范。
我们不妨掩卷沉思,扪心自问,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能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是否能平等相待,互诉衷肠;又是否能像傅雷父子那样,既是父子,又为朋友。作为父母,我们不妨放下架子,尝试做孩子的朋友、知己,从真正意义上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作为子女,我们也要充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接受他们的谆谆教诲,清楚父母对我们所倾注的心血。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要知道,父母对子女情比海深,德比天高。构建和谐温馨的学习型家庭是我们高质素的生活目标,傅雷父子则恰好成为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
我之所以认为傅雷是一个出色的家庭教育家,是感动于他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傅雷对儿子的最高期望,就是希望儿子在人生旅途中能够学会“坚强”。傅雷在家书中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他教会了傅聪也启迪了我们这些读者应该如何坚强地去面对成功与失败,去面对挫折、打击与鲜花和掌声。他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从中告诉人们,凡事要学会达观,保持一颗平常心,并要冷静、客观,要勇于正视现实。“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们要“不怕失败,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要知道,人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面对成功,面对鲜花和掌声,我们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永远保持一种“谦卑”。是的,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一次的终点又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在每一次的鲜花与掌声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整装待发,迈向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朝阳。
爱国,是贯穿《傅雷家书》的又一主线。自从儿子傅聪出国后,父亲傅雷在给儿子的每一封家书中除了蕴含着父母对儿子深深的爱和思念外,还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当获悉傅聪在音乐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时,傅雷异常激动,除了对儿子的祝贺、鼓励和告诫外,还格外为祖国而感到无上光荣,因儿子为祖国争光而倍感骄傲。他说:“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他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激励儿子“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他的爱国激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远隔万里之外的儿子,让傅聪能时刻想着为祖国争光。作为中国著名钢琴家的傅聪,他爱祖国、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河山、爱祖国的人民,因为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从《傅雷家书》中,让我更深层次地感悟到,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何职业,都要心怀祖国,情系华夏,竭尽所能,为国争光。
阅读《傅雷家书》,让我领略了傅雷这一成功父亲的典范,学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还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从中得到了升华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岂无万里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家信里的每一句话,无不透露着父母对孩子的爱。
距离再远,远的只是万水千山。《傅雷家书》里一封封的家信背后承载着傅雷暨夫人朱梅馥对远在万里之外的游子傅聪的关怀,关怀他的为人、生活、艺术,关怀他的苦闷、开心、感悟。傅聪和他的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因空间的阻融而削减半分,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也许血浓于水的亲情便是这样,就算不能天天陪伴在一起,也能念兹在兹互相放在心上。
在读着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信时,我也会不自觉的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十多年来父母对我的点滴付出。大概因为人的有些感情是相通的缘故吧!看到信中傅雷对傅聪的殷切期望,我似乎也感受到我的父母希翼我成人成材的心情;看到傅雷因为傅聪没有处理好工作和休息的关系而担心不已时,我仿佛也听到我的父母平日里要我多注意身体的细语叮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体会傅雷也体会我的父母的心情把《傅雷家书》看完的,回过头来发现感触非常多,也多了几分对自己的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在楼适夷写的《傅雷家书》代序中他提到:“傅雷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订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大概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便是以身作则。我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念书到初中便辍学回家,母亲没念过一天书(受当时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三个舅舅都可以上学,唯母亲不能),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父母是农民或学历低而自卑过,相反,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生活在农村,幸运有朴实的农民父母,同时也暗自欢喜自己的`童年可以轻吻土地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真切,可以在落日余晖下看牛羊成群走在路上,在青草芳地里看蝴蝶嬉戏留影。从我的父母身上,我学到了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便是每一个中国农民身上所都有的勤劳、朴实、能干的品质,从小到大,他们在我的记忆中总是身体力行的诠释着这几项可贵品质的力量,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这是《孝经》开宗明义章里的一句话。《傅雷家书》中傅聪的父母,从通信起到最后一封信,有一句话一直贯穿于其中——便是傅雷的父母希望傅聪多保重身体。一九五九年傅雷就嘱托傅聪要多去郊外走一走,多亲近大自然,但傅聪没有听从他父亲的意见,因而在时隔两年后,傅雷给傅聪的去信中,傅雷说:“两年来我不知说了多少次,劝你到森林和博物馆走走,你始终不能接受。孩子,我多担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悔之不及”。就是在傅聪的父母去世前的几封家信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可见,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关心,无一时中断啊!
每一个人都很可能会低估别人的能力,作为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的傅雷也不例外,他常常低估儿子傅聪的能力,为此,傅聪的母亲也常常劝说傅雷不要低估儿子的能力,傅雷自觉到这个缺点后,他便发出这样的感想:“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这种直觉的感情,我也曾从我的母亲身上体会过。初中时,有一段时间,我的脾气变得很糟糕,仿佛要以这个世界为敌,和父亲讲话时总会说不上几句便引起冲突,最后闹得父子之间很不愉快。母亲以她那种直觉的感情意识到我正处于叛逆期,便充当我和父亲之间的和事佬,尽可能减少我们的冲突,以免破坏父子之间的亲情。母亲的耐心教导和宽容使我慢慢度过了那段可怕的时期,人格也能够正常的成长。
傅雷在男女恋爱方面的见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一九五五年的家信中。傅雷知道儿子遇到感情上的烦恼并写信宽慰:“你该想到,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希望热情能永久持续,简直是狂妄;不考虑性情、品德、品格、思想等等,而单单执着于一段当年美妙的梦境,希望这梦境将来会成为现实,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会遇到悲剧的”。但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遇到这样的悲剧才好。一九六二年给傅聪的家信中他又谈到这个问题:“人人都有缺点,谈念爱的男女双方更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相容的伴侣”。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阅读《傅雷家书》时我就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我总是停下来做笔记,生怕错过一字半句的教导。因而所写的读后感也只是就一些可以和我的生活联系起来的感想,更多的宝藏还待于我们静下心来结合此书的教导去生活中发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夜已深,四周静得只剩下风的脚步声,世界被黑暗掩盖,一切都安静了。人早眠,唯有我难以入眠。
今晚我和父亲吵了一架,因为没看他所指定的书。最后以他的一巴掌结束,现在还感到火辣辣的疼痛。
他凭什么让我看什么,我就看什么?他凭什么想打就打我?……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恼怒,我摔门进了自己的房间,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用门来隔离我认为是最安全的。
我的父亲为什么是这样,他不再是小时候陪我玩游戏的父亲了。输了给我刮鼻子,笑的双肩不停的抖着;也不再是为了让我开心变着法子给我讲《西游记》,“你看这就是孙悟空,凌空一翻……”,他从这个床头翻到那个床头;为了让我能够让我打上篮球,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送我去篮球场。但现在,他却再也没有带我去打过篮球了。我曾经以此引以为傲。
现在呢?学习上,也总是母亲打电话给老师,开家长会。他的话越来越少,一言不合总感觉要举起手甩过来,事实上也是这样,关键时刻一个巴掌拍过来,我不愿理睬他,甚至畏惧他。沉默不一定是金,在我这是一种抗拒的方式。我开始喜欢和他唱反调,他总说我不听话。
今夜便是这样。父亲让我看一套他买的散文集,可是我就偏偏看了漫画书。
此时此刻我已然看不下漫画书,为了平复自己的不满的情绪,我拿起了《傅雷家书》。
这是傅雷先生给儿子的傅聪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可是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还是室内拍的照,光线对比之下显得瘦?”“又是谁替你拍的?在什么地方拍的,怎么室内有两架琴?又有些背后有竞赛会的广告,是怎么回事呢?……”读着这些文字,我突然感觉这个父亲傅雷是多么迫切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事无巨细,就这么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大洋彼岸飘来,飘来的每个字都苦心孤诣,都有爱。可是如果我是傅聪,我有这个耐心一一回复父亲吗?我感觉有些愧疚,哪怕是父亲现在问我,也许我也是不想回答这样啰嗦。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回想傅雷先生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在那些温柔的文字背后,更多的是“残忍地虐打”了儿子傅聪。最终,在别离之后,“孩子,孩子,孩子……”那声声叫唤,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背影,从此望穿秋水。这就是目送的背影吧,“不必追”我记得很清楚,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亲,有一天也会这样吧!
傅雷先生还让自己的成长中的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这三个原则,不仅仅是体现了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用心良苦,更是突出了傅雷先生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不仅自己要做到忠于国家,更是教导自己的孩子也要有爱国之心,他想用自己的全部去成就一个优秀的儿子。我的父亲不也是希望我优秀,成才吗?
傅雷先生在信中,始终把道德和艺术放在第一位。对孩子在艺术上的.指导和道德上的教育,从来没有松懈过。他也有要求孩子读书,他经常让孩子多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艺术方面的书籍。将心比心,这些是我所不愿做的,而傅聪却认真的做着。
也许父亲,真的没有做错什么!一份再深沉的爱,如果没有沟通,也会成为一种伤害。
越读,我越感受到了一种压住喉咙的热流。傅雷先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的挚友,和自己的孩子谈论艺术、哲学和人生上的事情。他不是让孩子埋头苦练,而是劳逸结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予动力,让他在失败是认真总结教训。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饱含了一位严厉,却用心良苦的父亲的深沉而又伟大的爱。
爱的理解是互相的,傅聪理解了父亲,傅聪认真的聆听着,傅聪用心的做着。
读着读着,感觉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想想自己的父亲的所作所为,从小对我要求严厉,希望我能成为有修养的人,希望我能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学业,希望……好像他有很多的希望。但是我长大了,我慢慢的一个一个去磨灭他的希望。与他也许就是一种气不打一处来的失望吧!可是,我却不能质疑他是爱我的。他对我的严格要求,即是对我的错误的及时纠正,更是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少地去犯错……父亲骂我,打我,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不太明白如何去表达罢了,只是面对我的成长他不知所措!
我想起了父亲曾经的唠叨,不似现在这般寡言。我想起了曾经穷追不舍的缠着父亲的画面,也不似自己现在这般的漫不经心和不耐烦的回答。我在改变,也改变着我的父亲。我感觉到他那双看我的双眼,有许多的言语,却说不出一个字的无奈。
我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和父亲大吵一架!
突然感觉门外有些动静,迅速关了灯溜回床上。门轻轻地被打开了,在黑暗中,我能感觉到是父亲走了进来。我假装睡着了,他用手抚摸着我被打的脸,感受着那粗糙。却又温暖的爱抚,鼻子一酸,却强忍着没让眼泪流出。门被轻轻关上了,躺在床上,我任由眼泪淌下。
天下可怜父母心,所以别让父母伤心失望,这个世界最让他们受伤的可能会是现在的我们,而这世界上最爱你的,还是只有他们。
这个世界那个深爱我的人,让我动情的人——我的父亲,在今夜,正用他不一样的方式把我当成他黑夜中那颗闪耀的明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其实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傅雷家书》,但是那时候只是浅尝辄止,也许只是一时兴起,也许还无法深入体会其中的韵味,始终读不透这本书,感觉自己并没有挖掘它的价值,只是在表面那层浅显的世界中漂浮。直到偶然在《大学语文》的课本中看到有这本书的章节,又激起了我的兴趣,把它又看了一遍,才知道这本书每一次给读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对儿子的习惯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或是裤兜里。这两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礼貌……”,这些语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别人对儿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爱国”,有这一段话“你得抓住时间,抓住机会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这些话语,令我感触很深。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大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异品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品行事的准则。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女儿在一个旧抽屉里翻出一沓信件,问:“妈妈,这是什么?”“信啊!”这是几封我学生时代与同学、家人往来的书信,算起来也有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女儿正值喜欢到处乱翻的年龄,那么我早已想不起来它们的存在了。如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无时差、无距离交流方式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圈。这些书信正如久违的老朋友般变得有些陌生。当再度翻开这些书信时,那绵绵亲情、年少的彷徨和曾经的筹措满志却又如长了翅膀般从片片纸上跃入眼帘……在历史的长河里,书信在为我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那些饱含真挚情感的家书更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展现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书中为人们所重视、谈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子女教育问题,当代的《傅雷家书》就是其中的典范。翻开《傅雷家书》我们很容易从字里行间感触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感受到一位翻译巨匠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从1954年傅雷的儿子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起到1966年5月,傅雷夫妇尤其傅雷先生坚持给儿子写信。在《傅雷家书》中摘编的186封书信里,从那质朴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的爱。
在傅聪童年,傅雷先生对其严格管教,令常人不为所认同。但当父子分别,年少的儿子独自远渡重洋留学之时,那种为人父的舐犊之情又是怎样的溢于言表啊!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晚的一封信中,傅雷先生这样写道:“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下去,像恶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另一封信里,傅雷先生又写道:“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我们都知道,傅雷先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因而所写家书能够很容易达到文情并茂的程度。但是,在读他的书信过程中,我们却没有看到华丽的辞藻,只是从这些毫无做作的、平实的文字里感触到一位父亲的真挚感情!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着艺术与人生,在艺术道路给予孩子客观的的评价和精心指导。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在那个需要书信的时代,家书成了远隔千里之外的父子俩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正因为这些家书的存在,让我们看到父子俩在音乐、戏曲、诗词以及异国他乡的文化礼节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让我们今天依然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一代翻译大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对文化艺术领域各个方面的深刻见解,让我们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那些艺术作品。
在傅雷先生看来,他给儿子写信的作用在于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做一面忠实的“镜子”。因此,我们看到信中写道:“你的情形与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再如:“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们知道你自我批评精神很强,但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不管哪个批评家都代表一部分群众,考虑批评家的话也就是考虑群众的意见。你听到别人的演奏之后的感想,想必也很多,也希望告诉我们。爸爸说,除了你钻研专业之外,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多阅读其他方面的书,充实你的思想内容,培养各方面的知识……爸爸还希望你看祖国的书报,需要什么书可来信,我们可寄给你。”我想,这些语言文字很能让年少在外求学的傅聪明白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正因为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父亲,才将傅聪造就成为一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过《傅雷家书》后,我在想:不知道等到我的女儿认字了以后,我还会有机会、还会静下心、还能够有提起笔给她写信的机会吗?时代变了,交流方式也悄悄地变了,那些需要静下心来、需要加以斟酌、需要抒情言志,需要将如泉涌般的思潮付诸于纸张的家书还会存在吗?我的孩子还会愿意翘首等待、耐心阅读那些写着父母“唠叨”的家书吗?我想,一封emil的速度已经不再会让我们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同感,但是那饱含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读书治学、立身成长之道;理家聚财、和亲睦邻之道;做官任仁、经邦治国之道等诸多方面的家书所传达的中华民族美德还是需要我们竭尽所能去代代相传。好的家教、好的家风、好的家道是成就中华儿女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软实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日记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
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罗姆
虽然爸爸书架上的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爱的艺术》我并没有真正地读懂,但读过《傅雷家书》后我相信:爱是一种能力。
我读过不少家书,其中都不乏充满父爱母爱的教子名篇: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担忧;《曾国藩家书》“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我读出了曾国藩对子女教育的严格和自律;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中“我只能,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我读出的是平等与真诚。那么,同为家书集的《傅雷家书》到底传给了我们什么爱的能力呢?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翻译家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书合集。因为傅聪在海外漂泊,所以傅雷只能和傅聪用书信联系。在傅聪遭遇低潮时,傅雷对他说:“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不要被人生的低潮打倒。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傅聪得了第三名,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赛中取得的杰出成绩。傅雷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表扬的句子没有太多,话锋一转,又当起了“黑脸”:“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我时时刻刻都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傅雷还给了儿子有关于艺术的建议:“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父亲的这种种苦心和疼爱相信傅聪都能感受到。
在傅聪的成长之路上,家庭对他有着极为特殊的影响。他曾多次说过,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给他的教育,无论在艺术道路还是人生道路上,父母一直是自己的两盏明灯。
在傅聪的记忆里,父亲傅雷是一个为人处世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人。傅聪长到学龄时,上海正被日本侵略军包围,傅雷就亲自编写教材,给傅聪严格制定课程,在家亲自教他。傅雷既是严师,更是严父,他对傅聪严格的品行教育细化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就餐时,傅雷会注意傅聪的`坐姿;小时候,傅聪只爱吃肉,不爱吃菜,父亲曾为此罚他只能吃白饭。但傅雷也不是一直这样“不近人情”的,有时傅聪练习钢琴,弹得累了,离开琴谱奏出自己编的调子来,傅雷听到了非但没有罚他,而是鼓励他再弹一遍刚才自创的曲子,并且亲自用空白的五线谱将这个曲子记录下来,说这是极好的创作。傅雷在对其品德教育严格的同时,小心呵护他的艺术创造力。我认为,把握好“严”与“松”的度,这是一种爱的能力。
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有一回,傅聪寄来的信笔迹不够端正,傅雷在回信时,特意选用了比平时小很多的一张信纸回信,依旧做到了将字迹写得整整齐齐,以此来督促傅聪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他说:“日常琐事要做到干净利索,写信也是。做人的风格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
回想起父亲给我的几封家书,我也是感慨万千。我的父亲工作很忙,出差在外偶尔也会通过家书的形式跟我沟通提醒。傅雷在家书中告诫儿子“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而我的父亲也在给我的信中告诉我“不要为小的失败而难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战胜困苦的过程”;傅雷在家书中表扬儿子“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而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他鼓励我“多些勤奋刻苦,少些懒惰懈怠,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傅雷还在家书中写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而我的父亲“期盼你成绩快点提高,更快地登上年级的领奖台,而不是天天喊口号。”……这些简单而暖心的叮嘱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期盼和渴望,父爱是含蓄的。
父爱又是伟大而无私的。这个寒假我看了《海洋天堂》,它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倾尽所有,守护孤独症儿子的感人故事;我还看了《美丽人生》,那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可自己却惨死;毕淑敏阿姨的《儿子,我为什么要打你》中说:“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席勒说过: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更何况是血脉相连的父子情呢!但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尴尬恶劣的父子关系,那么多起亲子弑父的新闻报道,我的心里十分地悲痛。爱是一种能力,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也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请真诚地告诉父母:“你们养我长大,我陪你们变老!”这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具备的爱的能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细细品味起来,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责的话语,无一不蕴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一句句提醒,无一不蕴含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从《傅雷家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的爱。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精选书信,最长一封信长达7000余言。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最经典的家教版本,里面的每一封家书都充满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傅雷是一个翻译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正因为如此,他对儿子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他对儿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艺术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议。傅雷与儿子无话不谈,谈生活、谈艺术,他向朋友一般给予儿子平等的意见,全方面为儿子着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坚持写信,为的就是给异国的儿子谋取幸福的生活。这份望子成龙、细腻,为儿子苦心造诣的父爱令人动容。
这又不免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与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个教育家,也不是一个文学家,跟我也不是无话不谈,但是我知道,他对儿女的关心绝对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亲,有哪个不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呢?说实话,其实我是很少关注父亲的,从小到大,写感谢信、说什么亲昵的话,似乎都是给母亲的。我现在才发现,自己赞颂母爱的同时却忘了父爱的伟大。仔细想想,父爱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献着。父亲说的话也许没有所谓的“我爱你”,也没有体贴的温馨的话语,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话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却又令人受益匪浅。父亲虽然看起来严厉,但他一直默默地关心我,呵护我,做我最坚强的后盾,这难道对我来说就不是深沉的父爱吗?父爱难道就一定比母爱的少吗?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母爱像水,无缝不入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父爱像山,在我们无助时是我们的坚实后盾。他们对我们的爱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但他们都是最爱我们的人,最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是否只记得母爱,而忘了这如山的父爱?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亲的爱,那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拾起这份亏欠了,千万不要等父亲老了,才想起他的那份爱孤独了太久太久……
这本《傅雷家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父母无私的爱的同时,重新体会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x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
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0xx文学著作《傅雷家书》800字读后感2
读到“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时,我被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对这短短的朗行字,我感触很深。有多少父母不懂得鼓励孩子是孩子在他们的人生航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指路牌,是引领他们到达目的地的一个导航。有的父母因孩子没有达到目标而又打又骂,这样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从中容易出现分歧,误解。鼓励是对孩子很好的一件事,鼓励,能使他们更加坚韧,鼓励能让他们更加坚强。鼓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傅雷家书》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本书。
有多少不孝子风花雪月,在外花天酒地,却不曾想到父母对他们深深的思念,父母那遮不住的思愁满眼,盖不住的隐痛如山。在外挥霍着父母含辛茹苦钻回来的钱的不孝之子们,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的担忧和牵挂而白发苍苍,像片片霜花,每一根都包含着父母的愁与痛;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和将你们含辛茹苦地哺育成人而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像一道道沟壑,每一条都充满了艰辛和苦难。若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都不能使那些不孝子们浪子回头的话,那他们没有权利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做一件事这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却如金子般宝贵。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你,父母还在,他们还在鼓励你,给予你重新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他们会一直等着你,即使要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心得体会。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然而,她同样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严的`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或许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个结束。然而这个结束却从没让人把他们夫妇俩分开过。
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他们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轻时那样为他们痛楚,只求半个世纪来他们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着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8-17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1-05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6-03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06-01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05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0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0
《傅雷家书》读后感05-14
傅雷家书读后感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