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唐玄宗为博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千里奔袭,因为杨贵妃爱吃荔枝,所以这一爱好像一只蝴蝶煽动了下翅膀,产生蝴蝶效应让与这一事件关联的人物一起卷进历史的滚滚漩涡中。
天宝十四年,一个未入流的从九品小官李善德,刚刚在长安贷款买了房,结束了长飘生涯,却意外由于同事的算计落入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当中——从岭南给长安送荔枝,李善德凭借自己专业的技能和智慧反复试验终于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运送路线,准备呈送皇帝,却被一个当红的小宦官夺去争功,随着事件层层展开,又意外被幕后高人指点与权臣杨国忠见面取得运送荔枝的差事,终于逃过一劫,貌似人生又有了新希望,之前对他不好的人都想着法的讨好他,然而之前结下深厚友谊的人却与他渐行渐远。
运送荔枝的时限已迫在眉睫,李善德顾不得多想其他,眼中只有不惜所有代价完成任务,其他都抛在脑后,荔枝终于送到长安,然而李善德却并无一点开心之意,为了贵妃的口腹之欲,不知道有多少升斗小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李善德在即将成为红人之时,果断放弃了这一切荣华富贵,他选择当面质问杨国忠从而得罪了权臣,本想肯定会被革职查办小命不保,不想再次被高人搭救,原来这个高人就是玄宗身边的红人——高力士。
然而滚滚红尘,小人物不过是大人物棋盘上的一枚小小棋子,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李善德最终被发配到了岭南,为了补偿阿僮,他在岭南种起了荔枝,时过境迁,安史之乱,杨贵妃已死,长安不再需要荔枝。
某日,李善德吃多了荔枝上火生病,躺在床上回望长安,然而,长安已经破败,只能在梦里回忆,终是回不去了。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2
故事梗概如下:天宝十四年,长安城九品下小吏李善德接到一个任务:在贵妃诞辰之日,将荔枝从岭南送到。在当时运输条件和物品保存方法限制之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怜的李善德,五十多岁终于在京城借贷买了自己德房子,但却面临完不成任务被砍头的'危机。李善德在好友的鼓励之下踏上了前往岭南之路,在荔枝园主阿僮和胡商苏谅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将荔枝带到了长安城。讽刺的是,正是将这不可能之事做成,荔枝运输成为每年的常例,为此各地驿站背负更大的负担,李善德因直言反驳王爷被流放岭南,最后因流放躲过安史之乱。
读完这本书,想法如下。一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只是荔枝来”背后无数人为之所承担的重负。一颗荔枝在唐时运往长安,需几十骑同时运输,日夜不停;需截茎以保持荔枝长时间新鲜,一颗荔枝就是一颗荔枝树;需无数驿站为之免费服务,提供住宿及粮草。二是小镇做题家李善德勤勤恳恳一辈子直至五十岁才攒够房子的首付,却在做荔枝转运使这件差事中被放贷之人示好免去了所有香积贷,不禁令人感慨,也是对当下社会的讽刺。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3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了给杨贵妃祝寿,设置了荔枝使这一官职,下令在四个月内把新鲜荔枝从岭南送进长安。长安到岭南足足五千多里,而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新鲜荔枝该如何顺利送达长安呢?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就是从这个千古难题入手,刻画了一个笨拙、胆小、窝囊的九品小吏李善德向死而生的故事。李善德不幸接到了这份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任务,如果他没能完成,不仅自己必死无疑,就连他的妻子和女儿也要变卖为奴。
李善德本想与妻子和离,自己跳江寻死,杜甫却劝他先去岭南走一趟。于是,他决定放手一博。来到岭南后,他先与种植荔枝的果农相见,而岭南官府认定此事不可能完成,不愿出经费协助他。李善德只好与老胡商合作,设计了四条运输路线,用盐洗隔水的方法,派骑手初次运送试验。
经过不断尝试,他选出了最平、最近的运输路线,结合分枝植翁的方法,可以让荔枝保存十一天。他回到长安,向各路官员汇报自己的结果,并请求帮助。不料却屡遭阻拦,岭南官府试图追杀他,鱼朝恩想抢走他的功劳,其他官员则对他爱搭不理。
这时候,高力士因不想鱼朝恩继续升职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便帮助一筹莫展的李善德见到了右相杨国忠。有了杨国忠的支持,李善德轻松召集官府,下达命令,开始实行荔枝运输计划。
二十位骑手日夜兼程,最终,只有一名骑手顺利抵达。看到新鲜的荔枝,玄宗和杨贵妃喜形于色,李善德却无法露出笑容。他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果农的`果地全部毁坏;百姓的钱粮被抽走,家中穷得连一扇像样的门都没有;驿户负债累累,不得不逃跑;无数骑手奔劳涉险、马匹累死、江船桨橹折断……而他自己也是惨遭命运的毒手,被摁在地上蹂躏,虽然努力抗争,硬生生在死亡边缘走出一条生路。但这一路,他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自己的良心……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唐玄宗从最初的拨乱反正,创造了开元盛世,后期却怠慢朝政,滥用奸臣,宠爱贵妃……这些政治失误使得盛唐时期的繁华在玄宗的骄奢淫逸中流逝,国泰民安、万朝来贡的景象更是不复存在。
历史中有无数这样的亡国之君荒淫误国,百姓民不聊生。商纣王为妲己建造豪华壮丽的鹿台和酒池肉林,这种奢侈无度的生活,最终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西戎打进中原,却无人再来救他。这真是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啊!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我想象着唐玄宗亲昵地搂着“倾国娇容”的杨贵妃,沉醉在欢歌乐舞中,看着贵妃拿起一颗晶莹剔透的荔枝,笑颜浮现。我吞下一颗荔枝,甘香的汁水涌过口腔,不禁潸然泪下……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4
读过《长安的荔枝》感触颇深,值得身在职场的人品读,既会开卷有益,又会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些许读后感。
一、无论收到什么样的文件,都需要细心核对,不要不好意思,公事一定要公办。
本书正是起源于李善德收到了荔枝,却没有在当下细心核对,事后再去找别人理论,结果别人爱答不理,说明细心核对的重要性。
二、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
发表文章的时候,自己的名字放在领导的名字后面;当取得成绩以后,既需要率先感谢领导的提携,又需要随后感谢同事的帮助。书中的李善德去岭南办事,遭遇了多种多样的阻拦,后来才恍然大悟,想要办成事,就需要让每个部门都得到利益,有了大后方齐心协力的的支援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学会借力,不要只靠自己的力量。
一个篱笆还要三个桩,不要单打独斗,就像书中的李善德一般,在没有得到朝中杨国忠的帮助时,被别人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好比如软柿子被别人随意拿捏,既没有办成事,又会受尽欺负。待到得到朝中杨国忠的支持,唐朝的地方官员会争相配合,可见拉大旗做虎皮很有必要。具体到职场,需要早请示,晚汇报,不是得到领导的明示,就是得到领导的默许,唯有得到领导的支持,办事才会如虎添翼。
四、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要轻易告诉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跟再亲近的人,也要留一手,把好主意或者好方案告诉的人,表面会夸奖你,背地里极有可能会照猫画虎,功劳随时随地都会被抢走。书中的李善德正是因为心直口快,轻信了别人,把运荔枝的方案泄露出去,最后的功劳不得不拱手让人。我们在现实的职场,即使有再好的'主意,也要藏在心里,少说话,多办事,以免言多语失,即使别人套话,也需要转移话题,争取顾左右而言他。
五、永远不要轻易许诺,苟轻诺,进退错。
外出办事,超出职权的范围,即使是模糊的职权,也不能轻易许诺。李善德去运荔枝,正是因为许诺富商,荔枝由富商的商队运输,等到李善德回京述职,却出生了变数,最终由谁运送荔枝,李善德说了不算,由此既失去了富商这一个重要的朋友,又一并失去了保存荔枝的容器,险些误了大事。
六、大多数规则是为弱者设立的,大多数规则是强者制定的。
有些关键的流程,往往是弱者需要遵守,流程就好比如规则一般,起初李善德严丝合缝依据规则办事,却处处碰壁,然而等到李善德拿到了杨国忠的“令牌”,却能够在很多时候畅通无阻。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5
花了几天时间慢慢读完这本古代职场小说,有很多的职场共鸣,但我却想认真捋一捋李善德这一生。
李善德,开元二十五年明算科名身,九品官员,在大安城谋生十八年,为人老实忠厚,不懂官场之术,不谙修辞之道,直到四十二罄尽多年积蓄加货款才买下较偏僻的一处宅子,但他仍是开心的,毕竟自己再也不是风尘尘仆仆的打工人,在偌大的长安城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一家人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的心里装着美好的憧憬,从没想过职场的黑暗,就这样被领导和同事密谋、连哄带骗接下了不可能完成且还要送命的运送鲜荔枝的差事,他无比绝望。最后好友劝解,想通了也决定: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李善德也就踏上了运送鲜荔枝之路。他运用自己一生熟悉的数字,计算运送的距离,缩短运输时间,研究延长保解的方法,不停地试验。耐何他人微言轻,无钱无资源,只能笨拙地周旋于老胡商与当地官员之间,对于多次测试的过程和结果,无数次近于崩溃,但他还是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了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靠着这股狠劲,六月一日,在贵妃生辰当日终于完成运送鲜荔枝的任务,博得美人一笑,前途也即一片光明。但在他这一路跑来,被迫无奈伤害了朋友老胡商和阿僮,甚至失去自己一条健康的腿,更是见到了上层官员无情剥削让老百姓承受的艰难,没有人在乎动用了多人力物力,跑死了多少匹马,多少人为此弹精竭力,更不会在乎老百姓种植一颗荔枝树需要多少年。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运送一颗鲜荔枝的成本……
所以当李善德成功那一刻,他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开心,甚至满心的厌恶,他放弃本可以的飞黄腾达,用自已引以为傲的精密数字去揭穿和顶撞可以左右他性命的`相国公,他做好承受任何结果的准备,并勇敢去做了。
最后全家被流放岭南,在他人看来很傻很可怜很不值得,但对他而这却是最好的归宿,他再也不担心自己的性命拿捏在他人手上,终于可以和家人有闲暇欣赏美景,踏实过生活。
用他妻子的话,李善德他笨拙、胆小,窝囊,确实是工作十八年还是一个小小九品官,这何尝又不是我们平凡的大多数人的人生缩影,肯干、有才年,但是在职场里有时候比不过他人一张嘴。但他又一点也不窝囊,又有几个人敢说豁出性命去守护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呢。李善德经历生活奔波的无奈与心酸、面对困苦的坚强与奋斗前进,取得成功时的思考与取舍,都是市井小人物需要经历的,但他心里的善却从未丢弃,是值得学习和思考的。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6
无聊之中,在刷短视频时,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就是因为这句话,我不禁翻开了《长安的荔枝》,走进了马伯庸所构造的“荔枝的世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诗句从盛唐至今被无数人传诵,惹得世人艳羡杨贵妃上千年。可是,谁能想象当年运送荔枝的真实过程?谁能想到这首诗能够繁衍成一篇长篇小说?马伯庸用他精妙的文笔带我们穿梭时空,回到盛唐时代,领略了运送荔枝背后的脉络。这虽是历史小说,我们却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大城市买房落脚、职场情商博弈、不得已的违规逾矩等,小人物的挣扎是那么相似。
关于这一故事的原始真实性,在正史《新唐书·杨贵妃传》中也有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故事开头,作者以李善德借“积香贷”买房为故事楔子,不仅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现状及性格,也为后续接下“任务”埋下伏笔。之后由于购房后的欣喜、房贷的压力,在这样心情的加持下,本就不通晓职场之道的他在醉酒后便飘飘然的掉入了上林署“贴黄”的阴谋中,让他成为砧上之鱼,板上之肉。
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和我一样,想看看李善德究竟如何破解这看似无法可解的“死局”。
就在李善德以为自己濒临死期、灰心丧气、心若死灰、哀哀欲绝之时,遇到了自己的两位挚友——韩承和杜甫。韩承暗暗劝他以“和离”之法,保全家人,并好好享受这剩余几月之余的光阴。而杜甫则劝他“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他苦思冥想后,忽灵光乍现,听取了杜甫的建议,置之死地而后生。荔枝转运之法便如雨后春笋在他脑海里点点冒出。
在整个荔枝转运过程中,马伯庸用他所执的丹青妙笔引领着我们在起承转合处感受李德善的殚精竭虑、悲喜交替与结局事违本心的无可奈何。
文字的精妙之处在于,不仅仅把故事讲述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是扣人心弦之后的荡气回肠与回味无穷。
马伯庸做到了,透过《长安的荔枝》这个故事,不仅生动有趣的'描摹了荔枝转运之法的艰难,更是以古喻今,将现实与古代虚拟的想象,巧妙的有机融合,韵味与哲理力透纸背、余味悠长。
总之,《长安的荔枝》让我们再次欣赏了马伯庸的天才创作,进一步了解到唐朝的许多知识,确实是一部精彩佳作!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7
窗外,夕阳的金光斜射在茶几上,几颗荔枝也披上了金纱。阵阵清香,也在屋中弥漫开来。我想,古时候运到长安城(现陕西西安)的荔枝也是如此吧。
《长安的荔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天宝十四年,长安城上林署的一个九品小官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从距长安5000余里的岭南运送鲜荔枝到长安城中。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绝望的李善德想与家人分离,让他们不遭受杀身之祸,杜甫却鼓励他去试试。虽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于是,他前往岭南,研究如何在期限内将荔枝运往长安。李善德在岭南反复进行试验,然后带上大批人马前往长安。最终,两坛鲜荔枝按时到达长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纵使渺小,只要我们敢于飞翔,便有机会一睹千里风光。在人生这场比赛中,强者不一定会赢,弱者也不一定会输,只有无惧者,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正如《长安的荔枝》中,长途运送鲜荔枝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放手一搏,由此发现一片新天地,赢得了一个新世界。
生活中,我们亦当如此——不必抱怨自己渺小,更不必在强者面前退却。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无畏者领先,恐惧者居后。无惧是时代的标志,是所有人拼搏的理由。
正如《长安的荔枝》中所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8
近日读了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全文共7万多字,我一口气读完,虽觉酣畅淋漓,却仍意犹未尽。
马亲王的小说一如既往地吸引人,从《古董局中局》的初识之惊艳起,到《长安12时辰》的迷恋,再到如今《长安的荔枝》的感人至深,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对细节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字里行间充斥着渗透骨髓的幽默感,对史实的还原度经得起对每一个细节的推敲,让马伯庸每一部作品都成为经典。
不光如此,每部小说都成为影视剧趋之若鹜的追捧,前两部作品的选角都很成功,不知道这部谁是主演,拭目以待。
这部小说讲了长安基层小吏李善德被同事所坑成为荔枝使,专事在杨贵妃生日前从岭南运送鲜荔枝到京城,这在当时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5000里外的岭南把“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鲜荔枝山水迢迢运到京城,无异于痴人说梦,李善德面临的似乎只有死路一条。朋友劝他和妻子和离,免得家人受牵连,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将功成万骨枯”经历过种种坎坷,几经历险,瘸了腿九死一生的李善德终于将荔枝如期运到了京城,却因为有感于路途之上的种种遭遇,直谰于国舅爷,被贬岭南成为种荔枝的农人。
吃到贵妃嘴里的一枚荔枝,折算价格相当于在京城的一座房产,而当了多年小官在京城还买不上房子,迫于房贷压力挺而走险当荔枝使的李善德最终也没有住上京城的房子,只得到了圣上所赐的一蓝酸涩的李子。
精于算数的小吏这一趟差使让他明白生死与否,皆操于那些“神仙”,自己没有半点掌握,直如柳絮浮萍,这种极其荒谬的感觉,让他忍不住生出比奔走驿路更深的疲惫。
起于贵妃的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李善德呕心沥血制作出的“荔枝鲜转运舆图”之后,不知耗了多少人力财力,有人伤心,有人开颜,有人背叛,有人死去,而主人公却没有因此平步青云,故事结尾的反转出人意料,但唯有这样才像那个真实的李善德。
正如他妻子眼中的丈夫:“这个人哪,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他所珍视的,无外乎家人的平安和心底坚守的那份善良。
与曾经飞黄腾达的仕途,梦寐以求的生活一步之遥的李善德唯有在岭南荔枝田边才做回了真正的自己,管他世事如何风云变化,劳作和汗水才最踏实,亲人和朋友才令人心安,被贬却让他因祸得福,避开了安史之乱,这也是善写峰回路转的作者埋下的伏笔。
小说中作者为李善德安排了两个朋友,一个是善于打鸡血用心灵鸡汤鼓励他的杜甫;一个是善于分析利弊出谋划策的韩洄,鼓励与打击双管齐下,促成了他的岭南之行。胡商苏谅、侗女阿僮、昆仑奴林邑奴的出场也丰满了李善德这个角色内心的转变历程。
马亲王最善于写基层小人物的挣扎,和《长安12时辰》中的'张小敬一样,李善德微小如草芥,虽善良勇敢,但也有不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也有人性的弱点,也会耍小伎俩利用别人,深谙生存之道的他们真实的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个小人物都有微光,渺小而伟大。
李善德总结出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历史是何曾的相似,这三句话放到如今也行得通,借主人公的话与君共勉,做小人物也得有做小人物的觉悟,嫉妒心、贪欲心、功名心是为官大忌。
小说虽然是在讲几千年前的大唐故事,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房贷压力让人喘不过气、职场情商博弈、不得已的违规逾矩产生的内心挣扎,离初心越来越远的麻木生活等等,小人物的不易跃然纸上,读来不免心生共情。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9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
一匹疲惫的马在山路上奔驰着,眼前的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雄浑开阔的山川。而山川的尽头,是繁华的宫殿与热闹的街市。那马上的人早已满头大汗,紧紧盯着前方,手中握着一张皱巴巴的格点地图,时不时看两眼,嘴中念道:“长安、长安……”。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唐朝的小吏李善德的故事。他接到一个任务:在贵妃诞辰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可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离长安五千余里,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为了家人,李善德放手一搏——他用尽计算与规划能力,询遍荔枝的贮存之法,试全最快捷的运输道路,最终完成了任务。
整本书的后半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官场的腐败。杨国忠的一块御牌,比任何规则法度都有效;高力士的一篮绿李,直接免了李善德的重罪;杨贵妃的一声轻笑,使得无数钱粮与人力消耗于荔枝的运输。至于朝廷法度,早就无人顾及了。其实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或多或少有这么一段相似的历史,这些王朝也或多或少因此倾覆。这是他们的宿命,但又好像没有人是罪魁祸首。唐玄宗?他胸无大志、沉迷享乐,可作为皇帝本就极易变心;杨贵妃?她全无害国之意,只是被后人诟骂为红颜祸水罢了;宦官?有些确实是奸佞小人,可他们不过希望博得些功名而已……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弊端,是时代的缺口,没有任何一个个体能够为之顶罪。
好在除了官场的.阴暗,人性的光辉仍如点点星光照亮黑夜。李善德在最无助的时刻遇见了精明却善良的胡商苏谅和天真可爱的荔枝姑娘阿僮。他还收了一个知恩图报林邑奴。这些人都在李善德陷入绝境或是临近崩溃之际,向他伸出援手。可最后李善德因杨国忠的命令,不得不取消与苏谅的合约,眼睁睁看着阿僮的荔枝园被砍掉大半片,林邑奴也因此死去。不过好在李善德完成使命之后,回到岭南,为林邑奴立了碑,帮阿僮一颗一颗地种荔枝树,也从未停止搜寻苏谅。这也深深地证明了一点:“贵人”,并非有能力使你飞黄腾达的人,而是那些在你落魄之时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最后来谈谈李善德这个人吧。他只是一名普通到极点的小吏,老实、不懂变通、甚至有些笨拙窝囊,却凭借自己的信念与一股钻牛角尖的劲儿,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完成使命后还对着杨国忠喊出了真心话:运输荔枝此劳民伤财又荒谬至极的事,与国家相比,孰轻孰重?就这样,我们在这个小吏身上,看到了爱国、勇敢、直率、顽强、坚持、善良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很窝囊,但他的心底深处,一直有一种愿意豁出性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的勇气。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赤子之心”——李善德从未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迷失自我,也绝对不会这么做。
就是这样一群人,有好有坏,有对有错地,在盛世大唐上演了这样一出精彩的胡旋舞。或许里面的名字是虚构的,但我相信——在历史上一定有这样几个人,像李善德,像苏谅,像阿僮,像林邑奴一般,寂寂无闻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长安的荔枝》,则以另一种形式,将这些动人的故事记下来,不教青史无痕。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0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意有多浪漫,故事背后便有多惨淡。所幸马伯庸把这史书上一笔略过的故事娓娓道来,你我才有机会一解其中滋味。
李善德被判荔枝使,负责转运岭南的荔枝为杨玉环庆生。可这岭南的荔枝,距长安城路途遥远,腐坏极快。谁都对这件苦差避之不及,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五刑避四的烫手山芋。五十而知天命,两鬓斑白的李善德稀里糊涂被带入天坑。可就是这么一位九品小官,不负圣人所托,历经重重磨难将荔枝送到长安,贵妃一笑,善德免死……
三月红的荔枝——肉粗汁酸
三月红的荔枝是李善德用做转运荔枝的试验品,可这早熟的荔枝,肉粗汁酸,难以下咽,用它酿出的酒便好似官场那尔虞我诈的一杯苦酒。
领导们深知这掉头之事如何艰难,一层一层推脱,最终刘蜀令笑眯眯地将这块烫手山芋递到李善德手中。无可奈何的李善德兢兢业业为转运荔枝之事拨开一点眉目之时,大家原本都是为圣人做事,官场的小人不愿帮忙也就算了,还为自己的利益处处设计陷害李善德。
李善德爆发智慧之源想出的转运荔枝法,也险些被鱼朝恩盗去阿谀奉承。
唐朝各部门间互踢皮球,李善德过五关斩六将,严格按照流程来走,处处碰壁。却因为杨国忠的一枚银牌畅通无阻。用卫国公原话来说: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高力士为讨好圣上和贵妃灵机一动生出的主意,最终受益者还是他。高明的高力士,早已深谙官场之道。
可就是高层领导为满足自身芝麻大点的私欲,也牵动着许许多多小人物的命运。转运荔枝这件事,不知累死多少个骑手,跑死多少匹骏马,耗费多少笔巨资。就连这笔巨资,都不是从国库支取,而是压榨百姓,搜刮于民。
这尔虞我诈的官场,压榨贫苦人民的开元盛世,内外部矛盾层层交织,早已预示着不久之后的分崩离析。用三月底早熟的酸涩无比的荔枝比喻黑暗的官场,恰当至极。
熟透的荔枝——温软如玉
纵使荔枝使李善德这档差事难于上青天。和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善德,昼夜不寐,不到黄河心不死,直至心疲力竭,垮了身体,白了头发,最终靠着自己聪慧的头脑计算出一套严丝合缝的荔枝转运之法。杜甫的鼓励没有白费:骨肉恩岂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殊死一搏。所幸终是拨开云雾见天日。
我从书中感受到的,虽然有尔虞我诈的心酸,却也有随处可见的温情。李善德为了家庭勤勤恳恳工作,期盼妻子和女儿可以搬进更舒适的房子。他当了一辈子的老实人,年轻时也凭借着这一份诚恳俘获了妻子的`芳心,从此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治愈了李善德一半的人间疾苦。而李善德的朋友——韩承和杜甫,一位深谙官场之道,教李善德辨别真伪;一位从感性出发,给李善德一路前行的鼓励。只有这两位挚友,才是李善德为官一生真正为他着想的贵人!
还有在岭南碰到的那个林邑奴,念及李善德把他真正当做一个人而敬酒的恩情不惜一死告知危险,最终使李善德躲过岭南经略使的追杀。这个被当做牲畜奴役了一辈子的忠仆,令人心生怜悯。
李善德本身不狂妄傲慢的性格也为他赢得了荔枝庄园阿僮和胡商苏谅的信赖。与两人在一次次交道中结成的友谊也在被逼无奈破碎之时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
这一幕幕温情,如同一枚枚鲜红的荔枝,温润可口,暖意融融。而最高级的感动,莫过于李善德在识破官场的黑暗之后,不与淤泥苟同,而是抛弃荣华富贵,勇于说出真相,说得一代宰相杨国忠老脸一红,恨不能置他于死地。这份初心,无疑是那颗无比硕大的丹荔,是那园中结出的最大一枚,珠圆玉润,鳞皮紫红,晶莹剔透!
可惜我拙笔一支,不如马先生文采的一丝一缕,写不透其想要体现的深意。我只知马伯庸先生对于史实的拿捏以及斐然的文采,使他仅花了11天时间便把这部不足十万字的作品推向成功。简洁有力的语言,道出了大唐盛世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以及小人物身上爆发的大能量。书中交织的辛酸与温情,唯有亲自一读才能领会。这枚《长安的荔枝》,你应当去尝一尝!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1
这个故事与岭南有关,与荔枝有关,所以引起了我的兴趣。
作者马伯庸把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周德文式的视角演绎和阐述出来。这种方法很亲切,让我更快地融入到故事里,获得了酣畅的阅读体验。
周德文,是作者在写《显微镜下的大明》时查阅徽州文书时关注到的一个明朝基层小吏,与本书中的主人公李善德担任的荔枝史差不多。永乐七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于是强迁一批富户负责催办钱粮、采购建材,支持建设。周德文便是其中之一,最后由于东奔西走太过辛劳而病死。之前追了张若昀主演的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主要是讲一桩源于一府一县甚至一村的人丁丝绢案,逐渐牵扯出各方利益相关者,百姓利益、商业利益以及政治利益之间的周旋博弈,而其中涌现出的小人物置身其中又是如何维护自己所关心的。所以“周德文式”应该是以一个小人物的双眼审视历史中的大事件,作者想刻画史书中不太关注的普通人,想结合底层的呐喊完整地呈现中国古代政治,传达更真实的规律,也启示着伟大的'背后离不开劳动者的苦难艰辛。
再说回《长安的荔枝》,在唐朝想要从广州运送一批新鲜荔枝到西安,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被官员们踢皮球,无人敢接。上林署小吏李善德汲汲营营半生,本为妻儿在长安新置了房产想过安稳的日子,却被人设计担任了荔枝史。在好友杜甫和韩洄的安慰和鼓励下前往岭南拼死一试,在面对岭南以及长安和沿路各级官府的责难与荔枝物性与运送路线、人力、物资等难题中,李善德一次次陷入绝望,又一次次打破死局,寻得生机,最终仅剩一骑两瓮,荔枝成功在贵妃诞辰送入长安。而他为提前排查沿路隐患,早六日便等待在城外石碑中,眼见成功在即,他并没有心生喜悦,而是因为这一路失去的好友,看过的疾苦,耗费的人马而感到疲惫、厌恶。之后他并没有像之前想象的继续担任每年的荔枝史继续克扣百姓、劳民伤财,从而仕途无量。而是公然与右相杨国忠对立,直抒胸臆。最后在高力士“巧计”下才免受斧钺之诛,流放岭南。
虽然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作者给了李善德一个好的结局。他终于可以守诺为侗人阿僮姑娘带去长安的酒,偿还经略府多砍她的荔枝树以求得原谅,给一直资助他却无奈失信而滋生误会的胡商苏谅道歉,为守护他的林邑奴仆刻碑,最主要的是避过了安史之乱,得以居家平安度日,可谓守住了本心,无愧于“善德”。
作者在历史事件和人物框架下构造了一个荒谬而精彩的故事。书中有趣的地方不止李善德运送荔枝的奇思妙想和曲折经历,由荔枝引发的官场现形记和社畜打工记同样令人拍手叫绝。文中的暗讽的语言、诗词“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长安到岭南沿途的山川风物等细节考究、贴切,增加了真实感。我想,以后五六月吃荔枝的时候,不只是想起那句诗,更想起了这个具象的故事,想起了马伯庸笔下的李善德。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诗,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杨贵妃究竟是如何在数千余里之外的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新鲜荔枝呢?在没有生鲜运输技术的古代,将保鲜时长极短的荔枝运送到千里之外,可谓是难上加难。带着这些好奇,我翻开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
《长安的荔枝》是作者马伯庸参考史料撰写的历史小说,以长安城上林署令李善德这个底层小吏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为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而不得已接下运输荔枝的任务,一路上遇到各种磨难,经历了恐惧、焦虑再到成功喜悦的心路历程。《长安的荔枝》见微知著,描述了小人物在官场的辛酸苦楚和身不由己。
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以当时的条件,将鲜荔枝从产地岭南运输到数千里之外的长安,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吏李德善为朝堂勤勤恳恳工作十数载,却被构陷,在上级踢皮球式的推脱下,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他的头上。在别人眼中,这相当于已经被判了死刑。但李德善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死,要么拼一拼,挣出活路。“就算失败,我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李德善和命运的抗争,在官场上的挣扎,都被马伯庸描写得淋漓尽致。
三日就味变的荔枝如何运送到千里之外?李德善在接下任务后,就一次次做实验,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运荔枝,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非常考验协调运作能力,荔枝转运涉及的人力物力调动牵扯到的因素甚广,驿站、马匹、人员、路线、气候等等,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重新来过。在交通运输、信息传递都不发达的古代,运输保鲜时长只有三天的荔枝,难度可想而知。但李德善还是成功了,当最后两瓮荔枝得以运送进长安城,我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感慨于过程的艰辛。两瓮荔枝的背后是被层层加码的指标,是累瘫的马匹和骑手,是耗尽的钱粮,是承受过重徭役的百姓……杨贵妃是笑了,这个笑容的代价却是无数小人物数不尽的辛酸。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李德善运送荔枝时,他一路遵守规矩却处处碰壁,在拿着杨国忠的令牌时却通行无阻。这一块不在任何官牍里的牌子,却胜过任何规章制度。“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守的规矩”,杨国忠的这句话让心怀正义的李德善疑惑不解、思绪万千,同样也让我陷入沉思。在那个时代,规则在位高权重者的眼中不值一提,却让位卑言轻者苦苦挣扎。
“此事起于贵妃的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千里送荔枝的故事读完后,一种极其沉重的感觉萦绕在我的心头,这个“胆小、笨拙、窝囊”的中年小吏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朋友,面对这样一个几乎可能性为零的任务依然心存希望、勇往直前,并几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努力,甚至于豁出了性命,换来的却是那个时代的冷漠、不公、荒诞,真是可叹又可悲。在四海笙歌的大唐盛世背后,有多少个李德善因为一句话跑断腿,甚至丧命?又有多少个李德善能够在复杂的官场里真正保全自己呢?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3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或许是因为太过于熟悉,所以很少有人去琢磨荔枝是如何成功送到长安的?荔枝已送来,贵妃笑靥如花,所有面上的一团祥和,掩盖了原本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实:荔枝三日味变,不可食,从岭南到长安三日不可送达,就算是快马加鞭到极限,任务也是完不成的。
《长安的荔枝》以一个小人物李善德的角度开始构思情节,他在上司和同僚的设计陷害中领到了这次送鲜荔枝的任务,当上了所谓的荔枝使。到贵妃生日六月一日为止,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李善德的生命期限仿佛也只有了这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知命运如此,最后终是死罪难逃,但还是试着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也是这种很执着的想法支撑着他一步步艰难地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
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从来都不是诗意的,而是一步步算计而来的。运送鲜荔枝这样的苦差事,无论摆在谁的头上,都如晴天霹雳一样,就算是历经重重磨难,时间一到,命运之剑就会毫不留情地挥下。作者的文字让人很有代入感,荔枝保鲜法和转运荔枝路线的各种实验,穿插着与峒人、胡商、义仆的故事,一层层地推进,让人理解在险境中求生存的其中滋味。
李善德苦心计算,送一次荔枝需要多少马匹?多少骑手?多少巨资?而这些经费该从哪里支取?官场的黑暗,内外矛盾层层交织在一起,聪慧的李善德从逃驿的帐本中看出了端倪,至此,对于官场之道身心俱疲。我不认为现实中的李善德有胆量和位高权重的杨国忠据理力争,一语道破其压榨贫苦百姓,并借荔枝转运一事大赚一笔的玄机。也许这就像生活一样,处处留下潦草的墨迹,身为小人物,实在难以改变黑暗的人间疾苦,只是努力地追求着,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我喜欢小说的结局,流放到岭南也许是最好的结果,给予了李善德机会可以用行动来弥补对峒人的亏欠。因为是小说,所以有这样善意的安排,真实的生活中,有多少事只能在心灵深处留下污黑的墨迹,再难改变。小说能遂人愿,真是一件暖人心的事情。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4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要求熟练背诵的诗句,在这本书里有了深层次的解读,浪漫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一骑"为何是"一骑"在此找到了答案。
马伯庸笔下的这个故事有着再简单不过的脉络,仅一句话便可以将这本书概括:长安小史李善德接到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为贵妃从距离五千里的岭南运来新鲜荔枝。
圣上的任务,可以是这么轻,轻飘飘一句想在贵妃生日那天让她吃上新鲜的荔枝。
圣上的任务,也可以是这么重,轻飘飘一句博美人一笑之诺言,无数官员想破了脑袋、无数马夫跑断了腿、无数百姓徒增了半年的徭役,一个庄子种了几十年的荔枝树被无数砍去一个村庄的百姓弃家逃逸……
在看历史的时候,我们总是擅长代入。
代入杨玉环,那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我们感叹她得到皇帝的爱情举重若轻,集绚烂之能事,举盛世之圆力,一个王朝的繁盛都不过是她的`陪衬。
殊不知大多时候,我们只能是那个被差遣的小吏那个种果园的僮女、那个无端被增加了赋税的百姓。历史的长河流转,小吏或许还能在史书里淡淡留下一笔,而百姓、僮女、马夫、连名字都不会有。
文字需要宏大叙事,也需要小人物的视角。我们与他们的挣扎、珍视、绝望、崩塌所共情
整本书,我记得最清晰的一句话,李善德妻子说的:“他这个人啊,笨拙、胆小、窝囊,但是一定会豁出命保护他所珍视的东西。”也是因为有最珍视的东西,一个老实巴交的打工人,硬生生的被逼狡诈起来,大约人性就是喜欢欺负老实人,因为老实人足够老实,但是如果把老实人逼得不再老实,那就是狡诈人最大的愚蠢。
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坚守。福祸相依,命远无常,唯有坚守本心。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
人性复杂, 才会有人类历史的跌宕起伏;人性复杂,我们更应警惕,不凝望人性的深渊;人性复杂,我们更应不动辄考验人性。
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昂扬的向上,向着真善美努力前进,哪怕一点点,发出来微光,也能驱减一点人性的黑暗。
一骑红生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有人知道……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5
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来。
晚饭后坐下来几乎没动,一气呵成看完这本古装版职场小说,酣畅淋漓,太过瘾!
作者构思精巧、文笔幽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说虽然写的是古代的故事,但又那么真实,文笔直击人的内心,洞察人性,让我们联想到每天身处的职场斗争,真的是读每一行字都是在读自己。
故事其实很简单:忠厚老实、卑躬屈膝的九品芝麻官李善德被坑着派去岭南,为皇帝采办新鲜荔枝。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差事,新鲜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岭南到长安,四千余里,山水迢迢,靠马托运,怎么可能呢?但,退无可退,为了家人,只能拼死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李善德没时间感叹命运,立即行动,他到达岭南,用五府通行符牒换取胡商苏谅的人力财力合作,买马备骑手,兵分四路实践转运荔枝的差事,结果四路均在第四第五日时,鲜荔枝变味流水,宣告失败。怎么办呢?他没有泄气,苦思冥想,彻夜不眠,用“分枝植瓮之法”和“盐洗隔水之法”缩短到十一天时间,通过朋友韩洄的适时点拨,争取到杨国忠的助力,虽然经历了各种意料之外的'麻烦,一波三折,呕心沥血,最终还是达成目的。
当你想要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果不然。当然,“做成”也和他本人的品格有关,他不会逢迎讨好,趋炎附势,反倒老实木讷,脚踏实地,顽强拼搏、善良有悟性、肯闯有干劲。没被当人看待过的奴才林邑奴,李善德却给他敬酒,后来李善德在惹上杀身之祸时,林邑奴为报恩不惜生命跑来警示。这完美诠释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过去的职场也是这样:阿谀奉承、暗中算计、勾心斗角……常年谨小慎微,只是一次的不经意,便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比如李善德被设局接下烫手山芋;比如他带着最后一口气回到长安,运送方案差点被同事窃取……
他依足规则,却处处碰壁,在拿到杨国忠的银牌后,一路畅行无阻,委屈逆转,招福寺免了他的两百贯房契、岭南经略府态度从敷衍到奉承……让他体会到权势力量的巨大。果然,“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代职场的潜规则,也让我们了解了“妃子笑”的由来和代价,帝王为博红颜一笑的荒诞和舍得,真让人唏嘘不已。
最后,李善德因愤恨运送荔枝所带来的劳命伤财,这些钱还要从平民百姓身上收取,一口果肉却是百姓的血泪。他直言不讳,字字珠玑的谏言得罪了卫国公,最终被流放岭南,但他对得起职责,对得起家人。他才是有大爱精神、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敢于拼搏、遵从内心、敢于做自己的英雄小人物。岭南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如履薄冰,只有田园闲适和天伦之乐,荔枝现摘鲜吃,何不快哉。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2-04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常用2篇)05-31
《荔枝》读后感04-21
《长安乱》读后感09-28
长安购房合同07-10
读《长安诗选》有感02-24
家长安全承诺书01-22
矿长安全承诺书05-22
广州市荔枝买卖合同02-26
班组长安全承诺书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