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于喧嚣的孤独》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过于喧嚣的孤独》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以上这一句……
读《过于喧嚣的孤独》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过于喧嚣的孤独》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以上这一句便是《过于喧嚣的孤独》一书的开头句,仅这一句话就从中体现出了浓浓的黑色幽默,在废纸堆中产生了“love story”,初读起来的确有些荒诞,但当你真正读完全书时,你才会体会到这一“爱情故事”背后隐藏了多么深刻的痛苦与无奈。
全书的主人公汉嘉是一个老打包工,在垃圾回收站负责将书放进压力机中,把书压成大型包。汉嘉的工作场所是一处脏乱的地下室,其中老鼠横行,绿头苍蝇乱飞,堆满了垃圾。这种生活任谁过上几天都会发疯,而老汉嘉在这里一干就是35年。这35年不但没有让老汉嘉发疯,反而让他得到了大量的知识,使他的头脑成为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倾斜一下,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
老汉嘉是一个边缘人,他孑然一身,没有妻儿,没有亲友,终日在肮脏,潮湿,充塞着霉烂味的地窖子里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他浑身脏臭,当他偶尔拿着啤酒罐走出地窖子去打啤酒时,他那副尊容会使啤酒店里的女服务员背过身去:手上染着血污,额头贴着拍打死的绿头苍蝇,袖管里会跳出一只老鼠。他的地位卑微,并没有人会去尊重他,而就是这样一个的老打包工,却背负起了一项重任——挽救人类的文化精髓。他用35年的光阴,在那阴暗的地窖里将各类珍贵的书籍从压力机中抢救出来。老汉嘉从压力机中救出的书——老子的《道德经》,康德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圣经》,哥德的《浮士德》,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哪一本不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却全部落入了阴暗潮湿的地窖,等待着被压力机压成巨包。
作者赫拉巴尔细致的描写了老汉嘉在阅读时的乐趣。他把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看作天堂,把这份苦差事看成他的爱情故事,他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词典”,他与黑格尔对话,看老子和耶稣进行辩论……这些就是仅属于他的微小乐趣。
当老汉嘉看到巨型压力机时,他才明白,属于老打包工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工人对书籍对文化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同情,相反,他们悠闲的干活。在老汉嘉眼中不可原谅的行为——边干活边喝牛奶,反而在他们这里成了常态。他们的工作也异常简单:只需要把书撕扯开,扔到传送带上去,工作便完成了。甚至还有女教师带着孩子们一同撕书,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完美的比喻:“我不由在想起那次我去参观利布什家禽饲养场,那里的年轻女工像孩子们揪下书内脏一样揪下挂在传送带上的活鸡的内脏……然而有几本书却诡计多端,百般抵抗,使至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姑娘扭伤了手指”,辛辣的反语夹杂着老汉嘉目睹巨著横遭摧残时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惜与愤怒,也包含了作者对这破坏文化精髓行为的沉痛倾诉。作者诗意的语言,平静地陈述了汉嘉的绝望与震惊,格外触动人的心弦。
汉嘉在文明的破布堆中翻找,搜寻,把珍贵的书籍从废纸堆中捡出来,“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享受着阅读的快乐,但那些与当时那个时代和他的身份是背道而驰的,汉嘉是一位书迷,是美学教授的供书者。是神父藏书室中收藏的捐赠者,却是回收站主任口中的“蠢货”,因为一个打包工,不需要珍惜书和文化,只需要把扔进地下室中的纸打成大包,按时完成任务就够了。这对老汉嘉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因此他被两个年轻人取代了,被两个对于抛弃书籍无动于衷,对文化没有任何同情的年轻人取代了,老汉嘉的微小乐趣就此结束了。他在街头游荡,梦见自己的压力机将整个布拉格摧毁,打成巨包。最终他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作者在此别有深意,借老汉嘉的梦,体现了自己的观点:当一个国家不尊重,重视书籍时,它离毁灭就不远了。毁灭书籍和文化的压力机,最终也将会毁灭这个国家。
全书读完可能使人深受震撼,但几乎没有情节,所有情景,画面全部“条条河流归大海”,用来反复加强,丰富作品的中心主题:作者赫拉巴尔平静地借老汉嘉之口,表达了对摧残,践踏甚至毁灭人类文化的暴行的血泪一般的控诉。没有痛苦的呻吟,没有歇斯底里的怒吼,反而把它当做“爱情故事”平静的叙述出来,更令读者为之震撼,让读者对主题思想印象更加深刻,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