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开题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开题 生物

管理员

摘要:

生物开题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生物开题报告1  指导老师:xxxxx……

生物开题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开题报告1

  指导老师:xxxxxx

  组员:xxxxxx

  组长:xxxxxx

  一、选择课题的原因:

  近几年,有人针对昌江水产养殖存在的自身污染,提出了养殖污染的概念并注意到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养殖污染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营养物的污染,药物的使用污染以及底泥的富集污染等水产养殖水体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如果我们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进行比较,可看出它的养殖对象一般是单种群,即使混养,也不过两三个种群,为追求高产,部分生物因子被人为的强化,而另一部分则被削弱甚至去除,造成了物质循环的部分路线受阻或被切可能对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有研究表明,昌江有些地区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成为刺激近海海水发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威胁养殖鱼类、虾类和贝类的安全。也影响昌江的旅游经济对昌江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特此组织该小组进行一定的了解昌江海水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以《昌江海水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和了解,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如何做到社会、经济、自然和协发展?使我们人类在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的同时,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通过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来直接获取和丰富我们知识,提升我们自身的实践水平;通过相互合作、表达与交流,锻炼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的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和调查研究让我们对环境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新的思考;通过调查研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一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合理性建议,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⑴、昌江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⑵、人类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⑶、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价值。

  ⑷、生物多样性对当地海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04月初~04月底)

  1、自愿报名成立合作研究学习小组,进行组内分工;

  2、制定活动计划,完成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05月初20xx年5月中旬)

  (1)查找有关的教育杂志、书籍及网站,收集关于昌江海水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性的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共享。

  (4)展开小组间的讨论和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20xx年05月中旬20xx年05月底)

  (1)组织小组成员到当地的环保局咨询有关专家。(2)到当地海水养殖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咨询海水养殖户并记录。

  第四阶段:(20xx年06月初~20xx年06月底)

  小组内组织讨论、分析、交流成果,完成和提交结题报告。

  五、研究方法:

  1、到当地考察

  2、上网查找资料

  3、询问养殖户及专家。

  4、小组成员讨论

  六、小组分工:

  资料搜集员:xxxxxxx

  整理资料员:xxxxxx

  拍照摄影员:xxxxxx

  实验记录员:xxxxxx

  小组调节:xxxxxx

  搜集研究成果/总报告执笔(Word文档):xxxxxx

  七、预期结果

  1、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些亲身感受,并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讲知识和实践结合,提升自身素质和活动能力。本次活动也对我们今后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我们今后会更加努力投身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2、活动难点

  (1)因为学生身份问题对专家咨询的途径会比较少。

  (2)在实地考察时,可能访问不到养殖户。

  八、研究时间:

  20xx.04.03 20xx.06.30

生物开题报告2

  果树育种与生物技术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无核葡萄胚胎发育的生理特性和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

  二、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生产上栽培较多的无核葡萄品种多属于欧亚种,存在粒小,无香味或香味不浓,着色不良,抗病性差等缺点,因此,培育大粒、有香味、抗病的优质无核葡萄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抗病葡萄野生资源,实践证明这些野生资源与欧洲无核葡萄品种杂交容易亲合,是非常宝贵的抗病基因资源。同时,课题组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不断完善的胚挽救技术也为获得无核葡萄新种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是在前人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影响母本无核葡萄胚胎发育与败育的生理原因,主要研究了母本无核葡萄果实果肉和离体培养胚珠中矿质元素、活性氧和酶、内源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为田间杂交亲本的选择选配,座果率的提高以及室内离体培养条件的改良,胚挽救成苗率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从田间杂交授粉,室内离体培养,胚挽救试管苗生根壮苗,炼苗驯化移栽,最后到大田的各个技术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了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获得了一批无核葡萄杂交后代植株,为无核葡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葡萄是世界主要果树之一。无核葡萄育种是世界葡萄研究的重要方向,无核葡萄在目前鲜食品种种植中的比例逐渐增大。栽培的无核葡萄品种多属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l.)的品种,其优点是品质优良,但突出缺点是不抗病。因此,选育优质、大粒、抗逆的无核品种已成为葡萄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是提高无核葡萄育种效率的重要技术和途径。本研究以4个欧亚种无核葡萄品种汤姆逊无核(thompson seedless),以下简称无核白,火焰无核(flame seedless),赫什无核(heshiseedless),红宝石无核(ruby seedless)等为母本,与中国野生葡萄塘尾刺葡萄(v. davidiifoex)、雪峰刺葡萄和山葡萄(v. amurensis rupr.)双优及欧山(v.vinifera l. × v.amurensis rupr.)北醇葡萄,欧亚种无核葡萄品种无核白、火焰无核、赫什无核、红宝石无核及有核葡萄品种玫瑰香(muscat hamburg)、红地球(red globe)等作父本进行杂交,共计36个杂交组合。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测定作为母本的无核葡萄浆果和离体胚珠中的矿质元素,活性氧和酶,内源多胺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揭示无核葡萄胚胎发育的生理变化对幼胚败育的影响;开展杂交座果率及胚挽救获得杂交后代成苗率提高的技术研究,获得一批新的无核葡萄杂交后代,同时对胚挽救过程中胚萌发畸形葡萄苗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转变成正常苗的条件开展研究,获得了一些葡萄新种质;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规范化操作技术开展了研究,目的是提高移栽驯化成苗率。

  四、论文提纲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无核葡萄的形成机制及其发育特点

  1.1无核葡萄的形成机制

  1.2无核葡萄的发育特点

  2.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

  2.1无核葡萄的主要育种目标

  2.2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杂交后代选育中的应用

  3.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无核葡萄败育胚珠和胚产生过程生理特性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无核葡萄浆果中内在品质指标含量的测定

  2.2矿质元素的测定

  2.3活性氧和保护酶的测定

  2.4内源游离多胺的测定

  2.5内源激素的测定

  3.讨论

  3.1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内在品质指标含量的变化

  3.2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3.3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3.4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第三章提高无核葡萄杂交及胚挽救成苗率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田间杂交授粉座果率的调查

  2.2外施化学物质对无核葡萄胚珠发育状况的影响

  2.3无核葡萄胚挽救苗的获得

  2.4不同胚发育基本培养基对无核葡萄胚发育的影响

  2.5不同外源多胺对无核葡萄胚萌发成苗的影响

  2.6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葡萄胚萌发成苗的影响

  3.讨论

  3.1关于无核葡萄田间杂交授粉技术及杂交组合座果率的调查分析

  3.2关于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成苗率的研究

  第四章胚挽救畸形葡萄苗的发生及转变成正常葡萄苗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胚萌发畸形葡萄苗的产生因素

  2.2畸形苗转变成的正常葡萄苗

  2.3畸形葡萄苗材料的再生利用

  3.讨论

  3.1关于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畸形苗产生原因的研究

  3.2关于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畸形苗发生的防控和转变的研究

  第五章无核葡萄胚挽救试管苗规范化移栽驯化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挽救苗生根壮苗的影响

  2.2不同组培苗高度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成活率的影响

  2.3不同移栽基质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成活率的影响

  2.4不同外施营养液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成活率的影响

  2.5葡萄胚挽救苗移栽驯化规范化操作程序及移栽驯化单株的成苗状况

  3.讨论

  3.1关于胚挽救苗的壮苗生根

  3.2关于胚挽救苗的驯化移栽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生物开题报告3

  课题名称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申报课题

  2、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 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 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 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二、附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有关资料、学生测试,调查等相关内容

生物开题报告4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

  高中生物是高考必考学科之一,占高考总分的12%,因此,学好生物对于学生在高考当中能否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要学好高中生物,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些都需要每一位高中生掌握的内容,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不仅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更从自身的实践水平,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中生物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有方法、有兴趣、有收获。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在学校图书馆中及市内的各大书店中,可以查阅到丰富的资料。

  2、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3、合作探讨法。

  4、调查访问法。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1、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有限,对相关方法了解比不太透彻。

  2、查阅的资料过于繁杂,不利于从中挑选出最有用的部分。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第一周开题。

  第二周分配任务,查找资料。第三周就课题展开研究。

  第四周小组汇总,就无法解决的问题向有关专家提问。第五周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员分配资料调查:

  资料整理:

  电子稿设计打印:

  小组调节: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预期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初步掌握了高中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研究成果丰富多样。研究课题的成功会对我们的高中生物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好处。我们相信:在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的研究一定会获得成功。

生物开题报告5

  一.选择课题原因

  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酸奶的制作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此课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制作的乐趣。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以酸奶的制作为例初步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大致了解酸奶制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和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其次,通过研究此课题,不仅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让我们对此次研究充满无限期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了解的酸奶的制作原理

  (2)知道酸奶的作用

  (3)分析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4)清楚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

  (2)进行制作酸奶的实验

  (3)讨论并交流

  (4)总结并归纳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11月底)

  1.成立课题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围绕课题在网上查找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

  2.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进行课题研究实践;

  4,展开小组内经验交流与共享活动。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与其他组交流实践经验并展示课题成果;

  2.撰写小组及个人结题报告。

生物开题报告6

  论文题目:《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站点江苏新沂专业[业余专升本]生物科学

  学号Z06202614002姓名媛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立题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中学生物学科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详细调查分析当前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上的困惑,并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1。当前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几点困惑

  2。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途径

  3。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意义

  4。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爱国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立论根据: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再次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广大生物教师对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存在很多的疑惑,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

  创新之处:

  关于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太多的研究和报道。笔者结合身边的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现实生物教学中教师对爱国思想教育的方法和素材的困惑,为更好的加强学生爱国思想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力图解决广大1线生物教师在这方面的困惑。

  参考文献目录

  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周济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生物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21页

  3《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56页

  4张昭群:《搞好‘4个坚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物学教学》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8年第2期第20-23页。

  5唐治锋:《寓德育于《树木学》教学中》--《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2期第19-21页。

  6吴月皎:“浅析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xx年第3期第3页。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生物开题报告7


  课题题目 :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目标: 探索研究性课题,推进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内容:

  1、高中生内隐的研究;高中生引起注意的习惯;专心思考的习惯;

  2、定向思维的习惯;批评的习惯;求异的习惯;思考的习惯;

  3、外向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讲,大胆表达,认真阅读,及时摘记。

  4、独立钻研的习惯;专心作业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合作共事的习惯;合理摆放学习用品的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快速反应的习惯。

  目的与意义: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首先,高中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良好习惯给高中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高中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富有表现力。

  活动计划: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开题并按计划实施方案,包括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报告的提出,研究论文的撰写,资料的汇报,阶段性小结。实验教师平时应做好各阶段性实验总结,案例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有关教学资料,进行初期、中期、后期等的评比工作

  3、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4、问题及原因分析

  5、采取对策方案

  6、培养高中生良好习惯实施

  7、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准备实施阶段。作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立项申报,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各科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1、进行学生习惯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聘请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

  4、 第一阶段的小结。

  第二阶段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重视行为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

  4、 中期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

  总结经验,争取上级验收,取得实验成果。每位课题实验教师写实验报告,课题组写总报告。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收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生物开题报告8


  课题背景

  近年来,中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同时始发年龄又有下移的势头。更多的人都戴上了眼镜,甚至连几岁的小孩都戴上了眼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学生的视力不断下降,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等高科技产物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等,导致他们的视力不断下降,根据统计,现在的中学每班普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戴眼镜的,甚至有些学校每班的近视人数已经过半,而这比例是非常高的 研究目的

  通过此次研究希望同学们端正态度,视力正常的同学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已近视的同学及时治疗,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稳定视力水平。有些学校每班的近视人数已经过半,而这比例是非常高的。

  主要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多人专访

  研究的基本思路--

  设计相关的问卷→分别调查初中生和高中生→对相应的同学进行专访→分析调查结果→上网查相关信息→最后得出结果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近视

  近视,意味着视力下降 ,不但影响个人形象还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这是近视的主要危害,其严重发展的后果更令人发指。因为近视眼会引起许多眼部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多数是致盲的,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下面为您介绍近视的并发症:

  1.视网膜脱离 是近视眼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近视眼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常发生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等,变性区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发生穿孔,有的已经穿孔形成于性裂孔,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在视网膜脱离中,70%是近视眼。

  2.白内障 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心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

  3.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 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缺血,视网膜产生一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极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再破裂、再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短痕,致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永久性损害视力。

  4.玻璃体液化变性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胶冻状。当近视眼眼球增大,玻璃体却不会再增加,所以玻璃体不能充填眼内全部空间,出现液化,活动度增加,混浊,引起眼前黑影,诱发视网膜脱离。

  5.青光眼 近视眼眼房角处滤帘结构不正常,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容易引起眼压升高。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

  6.斜视、弱视 近视眼可引起外斜或外隐斜,如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300度者,易引起度数深的眼外斜和弱视

  所以我们应该:

  一、科学用眼:

  1、读书写字注意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

  3、不要躺着或趴着看;

  4、劳逸结合, 用眼时间不要过长, 应每隔5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

  二、注意用眼卫生:

  1、不要长时间近距离读写、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等;

  2、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时读写,建议使用台灯照明用40W白炽灯泡,台灯应放在左前方一尺左右距离;室内照明40W日光灯应距离桌面1。4米;3、看电视应有节制,眼距离以电视机对角线6倍以外观看,一般看40分钟休息10分钟;少玩电子游戏、电脑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它们的危害是电视的5倍。

  三、补充营养:

  1、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糖分摄入过多在体内血液环境中呈酸性,易造成因血钙减少,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促使眼轴伸长,导致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

  2、少吃零食,零食中大多加有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食用过量百害无一益。

  3、避免偏食,偏食是诱发青少年视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会导致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宏量元素摄取不足,影响发育和健康。

  4、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动物肝脏等,合理地获得天然糖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四、加强运动:

  1、学生在学习阶段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为消除视疲劳应经常性望远,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每天坚持做永康保健操,以达到缓解眼疲劳,消除调节紧张,恢复眼调节机能,预防近视发生。

生物开题报告9


  课题题目 :我们身边的水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我们身边的水,让同学们了解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明白在我们身边,浪费水资源,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的首要条件,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预期成果:调查附近河流水质,城区水量是否紧张,是否存在严重的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并研究制作表格,反映给有关部门。

  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和进行调查问卷。

  活动计划:

  一、任务分工:分为三个小组

  1、余崇文和康培培负责制定调查问卷和活动计划并进行实地考察。

  2、张艺、邱梦媛、李琛发放问卷以及整理和收集资料。

  3、徐亚维打印文件及整理最终档案。

  二、活动步骤

  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料。

  2、全体组员对主要河流、水库、自来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给小区居民并收回问卷。

  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

  三、可行性分析:

  新县县城主要分布在小潢河两岸,取其水质调查相对简单,香山水库是居民饮用水来源,水资源是现在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会得到大力支持。

  总结: 通过这次研究性课题我了解了新县水资源及水污染的一些状况,水资源相对丰富,不存在缺水状况,但普通民众的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时有发生。一些大型企业排出废水也污染了小河水资源。

  教师评价:课题是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实践意义强、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科学思维以及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研究性 学习活动非常有意义!

生物开题报告10

  课题: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必须非常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带头科学,进行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把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一)有效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需要

  1.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习惯于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从事各种教学活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新重点、新难点、新目标、新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延续以往实验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环节上安排少量的讨论,大部分的探究实验都存在“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农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比城市教师更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识性教学量过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没有细化,实验条件不完善。学生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交流表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知如何是好等等。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的过程。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题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对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是相通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和途径。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是生物新课程的核心和亮点。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求知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性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实践,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规律进行。不仅拓宽学生的只是领域,而且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参与探究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发展个性,培养探究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激励学生探索,提高综合素质。

  生物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悟一些浅近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会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些直接经验的取得,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已有知识的累积才能获得。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独立自主、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以及开拓进取、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在中学生物课上,成功的探究性学习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智慧。学生在生物课的探究中不仅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深入的了解,生物课上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探究过程有独立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又在讨论中强调对他人观点的容忍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根据事实进行批判的思考的态度。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真实自然和生命宝贵价值观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真实的与动植物接触,让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物的同时,也拉近了与生物的距离。这种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既重视知识获得又重视能力培养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3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3.1内容

  (一)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品质培养的指导策略。

  2.引导学生主动挖掘问题的探究价值

  3.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4.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分层次训练学生的能力

  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调查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分析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3.2目标

  (一)通过对文献的研读,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困难,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得出相应对策。

  3.3论文完成的方法

  深入中学调查,真正的走近生物课堂,去体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真切的感受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的生物学习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反馈给教师,找到合适的策略,从而有效恰当地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调查访谈法:主要针对学生,其内容包括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态度及当前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进行问卷。对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探究学习中的问题。

  2.课堂观察:课堂是研究教与学最合适的场所,通过对课堂中的相关要素的研究,从一线课堂实践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发展、升华为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3.文献研究:针对国内外探究性学习实施,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做出分析、借鉴,不断调整落实,形成发展。

  4进度安排

  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开题报告20xx.2.25-20xx.3.22(ii学期:第1-4周)

  确定调查方案 20xx.3.25-20xx.4.5 (ii学期:第5-6周)

  完成调查过程、撰写毕业论文20xx.4.8-20xx.5.17(ii学期:第7-12周)

  问题整改、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20xx.5.20-20xx.5.24(ii学期:第13周)

  毕业论文答辩20xx.5.27-20xx.6.1 (ii学期:第14周)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传版社,20xx.

  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7-99

  [3]占凤.探究性学习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8-9

  [4]钟振芳.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j].博览课改论坛,,10(24):23-25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标教师研修手册—生物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行登科.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今日湖北理论版,,1 (7):7-9

  [7]吴诗光.探究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天中学刊,20xx,(10):14

  [8]李玲玲,袁均林,崔鸿.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适应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4(1):69-7

  [9]朱靖.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1-4,13-15,24-26

  [10]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2(3):33

生物开题报告11

  一、情境教学,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上课前,教师可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情境;在课堂提问时,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情境;在反馈训练时,可以创设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情境教学应该贯穿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有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我们要注意各种情境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生物课也不例外,它和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生物课所学的知识是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功用,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讲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学生不但会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会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不但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而且亲身参与了整个阶段的实验、研究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亲历性和独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自然就会得以培养。

  四、用游戏互动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尤其是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游戏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利用游戏将学生带进欢乐的学习环境中,与学生互动,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摆脱严肃、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兴趣的确应该值得教师思考。以上论述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仅是个人的一些建议,仅供广大生物教学者作参考。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生物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摆脱定式思维的约束,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开题报告12

  一、课题名称:《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技巧的探究

  二、选题依据

  (一)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初中生物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小学科也是基础学科,许多学生都认为生物是一门副科,因此生物学这门学科并不受学生的重视,且生物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高。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是每位生物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课堂导入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重视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初中生物教师多关注学习目标及内容所运用的方法策略,对于生物课堂的开讲导入思考较少。针对生物教师开讲随意或单刀直入不讲究科学性、艺术性等问题,我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学习和借鉴生物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经验,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意义:开展生物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是不无裨益的。苏霍坶林斯基认为“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所以想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效果,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比较注意面向全体的要求,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做好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

  设计完美的课堂导入方法会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进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本课题本着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以面向全体为宗旨,致力于探索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生物课堂导入的方法研究,将为教师探究优质的教学导入提供方法。

  (二)课题含义的界定和特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万事贵乎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又叫开讲,与导言、引言的性质和目的基本相同。但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关心本节课上的主题内容,从而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高超、别致、新颖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课堂教学氛围较快地进入最佳境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兴趣教育”理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尤其对于只有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说,感性多于理性,只有当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由课间的嬉戏打闹转移到严肃安静的课堂,才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的生物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教学就不存在太多的困难。

  (二)、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他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在这9个阶段中,前3个阶段指的就是课堂导入。引起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时,即课堂导入时,必须要考虑: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

  (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寻找适合学生个体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导入技巧 。

  2、积极实现教师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创造的活力。

  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入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本课题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研究:

  1、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现状调查

  2、研究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并形成相应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学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及当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具体因素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思路如下:

  (一)、研修和学习《全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获取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

  (二)、在科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计划、实验、观察、评价到再计划、再实验、再观察、再评价的研究策略,逐步形成适合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模式。

  (三)、通过实验研究,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并力争创新。

  (四)、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逐步形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以延远中学八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八年级(1)班设置为实验班,八年级(2)班设置为对照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实践,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活动,师生交流以及对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文献法等开展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准备于20xx年4月开始,20xx年3月结题,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4—20xx.7)

  (二)研究阶段(20xx.8—20xx.12)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1—20xx.3)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撰写阶段性报告和结题论文,研究心得、制作课件等。

生物开题报告13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1)专家顾问

  XX同志,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习和整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

  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②随堂练习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完成时间

  预定于20xx年8月结题。

生物开题报告14

  一、完整的生物史观的初步建立

  春秋战国以后古代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山海经》中就有了较为详细的动植物名称和形态的记录,并论及它们的用途。对药用动植物的研究是我国古代传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图经本草》就是全国性药用动植物的普查,不但有图谱,同时也著录了形态特征,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也表现了中国生物科学发展的实用性价值。第三,遗传学的萌芽。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用民篇》中就有“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这说明古代已经有了对生物性状遗传稳定性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充的著作《论衡》中就提出了对物种遗传变异的明确论述,批判当时的迷信思想,20xx多年前提出的“本种”的概念与18世纪分类学家林奈的“种”的概念相似。因此,现代生物学需要辩证地吸收和借鉴历史上各国的生物科学思想,并将现代科学推向前进。纵观历史的发展,科学史和科学思想的发展都是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而教材中向学生展示的是静态的、经过提炼的科学成果,其中略去了科学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与产生的动态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教科书上的结论与生俱来就是正确的,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同时,编写教材基本都参照西方国家的思路,用的例子或者史实大多是西方的,这易导致小学生对我国历史尤其是生物等自然科学、技术史缺乏了解和认识,造成他们更认同西方而不认同我国生物发展乃至科学发展的史实过程,形成不正确或者不完全的历史观。对小学生而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远比给他们远离生活的、纯学术的知识更为重要。要培养孩子健康地生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小学科学中引入一些我国古代科学史的内容,让学生从自己每天吃的粮食和身边可能发生的事情出发,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就孕育和萌芽的生物学知识、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科学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能树立自信、树立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责任感教育:伦理与遗产价值观的呈现

  首先,人类在道义上有义务不去消失其他形式的生命。早在数千年前,生物学的科学知识已在我国孕育和萌芽,《诗经》中很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农业情况,并提到200种以上的动植物。这些在甲骨文和《诗经》中记载的动植物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方面的丰富知识对于后人了解当时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有及其重要的价值。《科学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学生:“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但今天的人类正明显地受到灭种的威胁,许多与人类一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在科学还未能对他们加以描述之前就已经灭绝了。塑料制品铺天盖地,热带雨林正在被毁灭,珊瑚礁正在消失。目前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物种数量约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左右,居世界第8位,北半球第1位。我国有高等植物约3000种(占世界总数的10.5%),哺乳动物约500种(占世界总数的11.9%),鱼类约2800种(占世界总数的13.1%)。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同时更能激发其责任感和保护资源的意识,并从中领略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生物伦理学核心价值。第二,根据代际公平的原则,我们有义务向孩子们交接我们所接收到的东西。生物是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而发生并发展的,一方面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并且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其生存的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并对环境的发展演化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互为依存、协同进化的。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环境问题,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时期无疑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人类文明即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为了使人类文明持续发展下去,必须保护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环境是为了人的生存,也是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要想利用环境就必须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反对过渡利用。《史记殷本纪》中有商汤爱鸟“网开三面”的故事,在捕猎鸟的时候让捕鸟人撤掉三面网,不进行破坏性的捕猎,这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萌芽。《荀子》明确提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鸟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让人们合理利用环境,利用生物资源的消长规律。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能获得利益而且不使资源枯竭。荀子是从治国安邦、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保护资源的目标和要求。《吕氏春秋》中则有文字记载的法律条文规定,在“月令”中有详细的规定禁采的动植物。明确了保护生物资源的再生性,“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由于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对环境资源破坏日趋严重,保护环境资源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这些古代早期的环境资源保护思想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生物多样性被赋予价值的准则,它是自然地、脆弱的,对人类和人类的延续是有意义的。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既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也包含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要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植物,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与其数量是相关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相融合,使中华文明永远持久延续,古代文明因生态环境而孕育发展,现代文明更要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科学标准(实验稿)》就要求在课程中探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用一张图片表示“草场上过度放牧会加快草场退化,甚至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沙化。”要让学生们了解:对生物扩张与进行控制的自创生倾向,少买一些袋装的塑料制品,少将一些矿物燃料用于交通运输中,少进行一些其他破坏环境的举动,地球就能逐渐可持续发展起来。

  三、结语

  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性质中,科学探究及创新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在其学科性质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正是传统经典与育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理想境界。我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家们具有丰厚的科技成果和思想,对其科学思想进行现代的转换与传递就是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文化,这些科学思想既体现在价值观,又有方法论和科学观以及渗透在各个层次上的概念、猜想与判断。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文,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深远。《科学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要了解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如何把古代朴素的科学技术以及独特的科学思想融入到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内容的选择、比例如何、教师该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这都是今后研究中应该思考的。

生物开题报告15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XXXX年1月-XX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XXXX年1月-XX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杭州大学教育系,1977(8)。

  2杨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1999年第12期。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xx年第8期。

  4徐丽,练成燕。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发展机制[J].《上海节能》,20xx年第7期。

  5李津军。生物工程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吴遵民。《外国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9)。

  7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张诗华。加压与常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xx年第15期。

  9陆艳阳。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8期。

  10曾繁荣。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绘图的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1冯庆婷,全刚。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2黄建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2期。

  13苏霍姆利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14王荐。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xx年。

  15胡姣娥。让初中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J].中小学教育论坛,20xx(3)。

  16黄建书。《生物探究教学论著》(第一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xx(1)。

  17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

  18张大钧。《教师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19肖国琴。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一期。

  20赵占良。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二期。

【生物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科研开题报告12-01

武术开题报告11-30

开题报告计划06-09

医学的开题报告07-23

营销开题报告03-19

课题开题报告11-11

开题报告范例08-10

英语开题报告08-08

开题报告范本07-30

开题报告PPT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