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人居环境 调查报告 农村

管理员

摘要: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1

  一、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一)住房条件极其简陋。需要移民搬迁的永义村全村总人口93 人,常住人口30人,距公路沿线7公里,进入永义村,我们可以看到全村都是低矮陈旧的老木房,且大多处于严重滑坡地段,80%的村民受地质灾害威胁,村内不通公交,村民出行大多靠步行,冬季冰雪封路,交通几乎完全断绝,基本生活物资都很难保障。在全乡来看,近年来,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部分特重危房户的房屋改造,但改造数仅占全乡不到10%,现各村仍有70-80%的房屋为危房,威胁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条件有所改善,但农区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本没有补给功能,所以在道路、供水、用电、住房等方面仍不能满足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供水方面:16个村近8000口人存在饮用水水质不达标、水源不足及引水设施老化等问题;道路方面:目前仍有2个村不通公路,出村路未硬化或已损坏的村有4个,22个村全部街巷硬化不到位;用电方面:全乡各村全部通电,但有5个村电杆、电线老化,各村电网均未升级改造,所以各村用电质量、用电安全都难以保证;全乡各村均无公共浴室,无防灾减灾设施,全乡有6所学校,1所幼儿园,村卫生所除交口、官军两村占用个人房屋外,其余全部占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无专用房。

  (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种植作物图简单省事,施肥、施药不科学,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大部分家庭完全依赖烧柴为主的用能结构模式,电力能源使用率不到 10%,沼气资源虽然丰富,但实际利用率几乎为零,畜禽粪便自然腐烂、大量秸秆被焚烧;全乡没有一处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分散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人、畜、禽混居, 小型养殖场粪便和村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对人居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公共设施难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占本级财政收入的70 %以上,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本没有补给功能,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照“一事一议”制度进行筹资筹劳过程中,受农民自身素质和经济条件的局限,达成一致意见的时间过长、决策成本过高,完成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对于乡村来说困难重重,想建成完善的公共活动及综合服务设施,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对于各村来说,困难特殊大,任务十分艰巨。

  二、目标任务及重点建设工程

  乡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乡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经充分调查并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座谈会,明确全乡以后三年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任务为:完成一个整村移民搬迁的村,建成一个规划布局好、居住标准高的移民新村;全乡各村全部实现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25%的村庄人居环境实现整洁、便捷、舒适;建成一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好村庄。

  全乡及各村重点建设工程为:

  除实施移民工程的永义村外,其余21个村全部需要实施的工程有5项:因村内排水问题无法解决,各村均需要实施新建排水渠工程;各村均未安装闭路电视或闭路电视接收信号不稳,需实施闭路电视安装改造工程;实施公共浴室新建工程;实施文体活动场所硬化或健身器材购置安装工程;实施防灾减灾设施新建工程。

  信义村为可以建设美丽乡村的村,但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菩提山风景旅游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态观光农家小院,建设田园景观和农业生产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以特色浓郁的农家村落、宁静整洁的农家小院、自然淳朴的乡村风光,打造山与水相融,“景”与村落互依,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村,吸引更多的游客“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家活、吃农家饭”,让旅游业的发展与美好乡村的建设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信义村在改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还需要做的有:改造危房30户,对全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硬化改造部分空闲地。

  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村为交口、仁义、南洪林、白狐窑、尚义5村,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二是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尝试实施“政府补贴、群众自筹、定时收集、定点清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效解决垃圾污染问题。三是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改变人畜混居现象,落实养殖业禁建区、禁养区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管理。充分利用禽畜粪便及秸秆等可用废弃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具备条件的农户家庭中,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帮助农村家庭将单一的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实施。同时,以上5村在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还有部分不具备,需要在整治环境的同时进行改善,需要解决安全用水的村有尚义、交口、仁义;5村均需要进行电网改造;在街巷硬化方面,尚义村需要拓宽街道硬化300米,南洪林需要硬化100米,交口村需要硬化5000米;白狐窑需要硬化1000米;仁义需要硬化2500米;需要实施危房改造的户数:尚义120户,南洪林50户,交口85户,白狐窑130户,仁义120户。除此之外,仁义村还需要实施村级活动场所的维修工程;交口村需新建村级卫生所;白狐窑需要修建幼儿园。

  需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村为新毅、五凤峪、马泉、安乐、铺上、石壑、中义、正中、长征、候壁、自强、张壁、北洪林、官军、龙泉15村,重点工程为改造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用4年的时间,实现全乡街巷硬化、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实现各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危房改造1865户,基本解决无房、危房户的居住问题。具体工程如下:除龙泉、马泉,其余13村均需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5个村均需要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需实施出村路硬化的村及里程为:五凤峪4500米,中义7000米,龙泉2500米,马泉20xx米;需实施街巷硬化的村及里程为:长征20xx米,候壁1000米,自强2500米,北洪林1000米,张壁500米,石壑900米,铺上100米,安乐300米,新毅500米,官军3500米,中义700米,龙泉300米,正中2300米;需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村及户数为:长征35户,候壁80户,自强80户,北洪林70户,张壁50户,石壑30户,铺上40户,安乐50户,新毅70户,官军230户,五凤峪140户,中义 90户,龙泉65户,马泉100户,正中200户。除此之外,候壁村还需实施关帝庙、戏台的维修和青果寒泉寺的修复工程,打造旅游品牌;长征、安乐、张壁、自强、北洪林5村需维修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官军村需要新建卫生所;长征、正中、官军3村需修建幼儿园;官军村因牧源公司畜禽养殖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需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工程。

  永义村为需要移民搬迁的村,重点工程是争取在20xx年前完成移民搬迁整体工作。

  三、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措施

  乡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全乡上下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四克服四树立”:即克服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片面认识,树立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全局的思想;克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大拆大建的错误思想,树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新观念;克服“等、靠、要”的依懒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

  (二)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和传统风格。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进行实施。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努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三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四是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筹资筹劳,发动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四)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体,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形象。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2

  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根据市农委《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现状大调研的通知〉的通知》(忻农发[20xx2]39号文件精神),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20xx2年5月,我们对县里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环境概况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工程、饮水安全工程、路面硬化绿化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但因我县近年来大力开发铁矿资源,偏重经济发展而疏于环境保护,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二、调研村庄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调研的三个村庄都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流入街道。有两个村庄都存在垃圾乱堆的现象,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没有固定回收设施和回收地点,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展缓慢。五里村和刘街村都有养殖户,五里村养殖户均为分散小型养殖户,以养殖鸡、猪、羊为主,没有环评手续,粪便自然排放,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经一段时间堆放后施用于农田。刘街村有5户养殖户,比较集中,以养殖鸡和猪为主,建在距村一公里处,粪便全部排入蓄粪池,腐熟后放入农田,对环境没有污染。

  (三)农业投入品安全意识淡薄。目前,我县对农药使用已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化肥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常年施用,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也有着一定威胁。

  (四)环保经费短缺,工作难以维持。三个调研村都没有成立专门的环卫队,原因是没有环保工作经费,只能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垃圾清运,不能做到日产日清,导致垃圾堆放严重,甚至占用道路,安全隐患严重。

  (五)矿区环境恶化,污染严重。调研村庄佛光庄,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对村庄的建设投入力度大,道路感化、街道亮化,处处都做到在前面,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同时,矿山资源的开发更多地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山坡植被严重破坏,土层裸露,林地面积减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粉尘规程严重,尾矿、尾渣、废水乱排乱放,这些已远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也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

  三、关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农村环保工作,决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好的,应着力在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

  进行:

  (一)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一是强化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级政府和村组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一是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二是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三是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四)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五)做为农委,应加强农村能源的推广和实施,尤其是推广“三沼”的综合利用,使废水、废物变废为宝后,流向农田,净化环境的同时,为群众带来便利和实惠。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3

  按照市队要求,XX区农调队自5月20日开始,采用匿名的调查形式,在辖区内选择20位农村居民填写了农村人居环境问卷调查。

  一、调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农户都觉得农村生活环境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卫生条件不能让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1、农村公厕少:农村有公厕的占15%,旱厕及简易厕所占80%以上。随着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大规模发展,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2、生活垃圾随处放:乡村有大小垃圾池的占75%,利用率不高。垃圾池有的种了菜,有的长着荒草。村民倒垃圾非常不方便,基本上在村头或某个空旷地方就成了农户堆放垃圾的地方,农村生活垃圾大部分都是露天堆放,村委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人清理,沟、渠、塘成为堆放场所,成为鼠类和家禽栖身场所,污染农村的生活环境。 农户们表示,如果有专人每天收集垃圾,他们愿意把垃圾放在固定位置。

  3、生活污水的危害程度: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洗衣、洗菜、冲厕等生活污水,60%的农村居民认为危害严重,30%的农村居民认为危害不大,10%的农村居民没概念。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排到河、塘、沟污染水源,威胁农民身体健康,影响环境保护。

  市区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市区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没有排水管道,造成污水横流,生活垃圾随地乱倒,建议政府修排水沟,解决环境污秽问题。

  5、饮用水质量较差。农村大多数采取一家一户解决吃、用水,条件好的自掘井水、有的直接用河水、雨水等,水的质量不高,特别是农民环保意识极差,河水废弃物增多,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6、住房外观不美,设施不配套。农村住宅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往往是由农民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某些住宅外观虽美,但实用性差。如没有绿地、没有自由活动空间、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等。

  二、改善农村环境的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强是制约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提升饮用水水质。建立水源保护牌,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养殖废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

  3、出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制定对现有垃圾和今后产生垃圾的处理措施,“户分类、村收集、乡集运、县处理”处置流程,户处建焚烧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烧的焚烧,有机垃圾田土中填埋转化有机肥,剩下不多的收集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快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形成垃圾清运处理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4、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要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市区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5、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施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低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破除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乱写乱贴等顽症陋习,营造“洁、齐、美”的乡村环境。

  7、加强领导,建立长效保洁队伍。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确保村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由专职保洁队员加强村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另一方面,推行基层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

  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4

  调查人:xxx

  时间:20xx年xx月

  地点:xxx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地点: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二、存在问题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

  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业污染继续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经过雨水而汇入自来水供应系统内,就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污染,难以在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过度采取,导致水位下降,以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基本无相关的设施,基本处于无序排放;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三)、空气污染

  当地虽处于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还是较高的,但当地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冶炼,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承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治污排污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再任其发展,不加以治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当地人民的“隐形杀手”。另一方面,就是农忙季节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由于当地耕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农民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直接焚烧,这就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虽然秸秆焚烧是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三、建议意见

  1、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状况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

  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建立完善环保制度,实行责任制,对村民门前实行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

  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2、饮用水安全,向来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针对本村的水危机,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完善村内的供水体系,将其正规化,政府应该建立正式的供水公司,负责农村的饮用水供应,放弃传统的由村自行负责,出了问题无人问津,村干部相互推诿,最终损害村民利益的现状。

  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的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污水达标排放,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的监管职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3、本村所处的地方,空气污染虽然尚不是很严重,但也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有一下几点建议: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还自己的职责。企业做到改进技术,减少排放,政府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共同致力于环境的保护。

  村民也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放弃自己传统的秸秆焚烧相关,政府也要鼓励相关的秸秆回收利用企业,积极进入当地,开拓市场,实现当地的秸秆利用回收。

  四、 总结

  这次调查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次升华,也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次历练,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5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建设“五化”(即: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整合资源、强化举措,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提升全面铺开。一是建班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双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制度,制定了实施细则,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县、乡、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巍山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xx年》《巍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18—20xx年)》,明确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脱贫攻坚、“四城同创”“河长制”、特色小镇创建、“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县乡村分别召开环境提升工作动员会和推进会,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有人管。积极建立村民小组保洁员制度,确保村庄保洁常态化、制度化,全县有391个村民小组建立了保洁员制度,聘请保洁员574名。

  (二)夯实基础,提升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全县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城乡结合部、“七十五座库十一条河一条江”源头沿岸、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景区景点、重点扶贫村等为重点,实施了一批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项目,通过一系列环境提升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环境设施。近年来,县财政投入村庄规划和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村庄规划建设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资金5031.64余万元,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5个,添置垃圾清运车13台,封闭式垃圾箱184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3318个,新建和维修垃圾转运场10个,年清运垃圾2.6万余吨。拆除农村危旧房4485栋,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公厕79座,新建改建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13101户。加大农村集中供水改造力度,全县完成集中供水行政村83个,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2%,为农村改厕提供了前提条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2015年至今完成农危房改造16179户、住房提升10031户。加强村内道路硬化,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新村道路通畅工程139.2公里。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新建和改造10千伏配电变压器102个、农村低压线路215.26千米,改造1户1表112户。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集中圈养、科学养殖”的要求,改造农村畜圈8.4986万平方米。加大推广节能改灶力度,共实施改灶1567户。三是加大美丽宜居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省级美丽宜居重点村23个、州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个、“七改三清”示范村31个,突出村庄环境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认真落实河长制,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897.59万元,完成粪污治理设施配套建设规模养殖场41家。

  (三)严格考核,提升责任不断增强。建立了督查检查考核验收工作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提升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乡镇进展情况及时通报,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年终奖励挂钩,有力促进了各项提升任务的落实。

  二、当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三清洁”工作落实不够有力。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还不强,路边、沟渠、河岸及房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的现象,与当前垃圾分类处理、干湿分离的要求还任重道远。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仅停留在清除农业生产废弃物、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生物有机肥、低毒农药层面,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对土壤、水源、空气及农副产品产生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农村生产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

  (二)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清运成本高,加之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难度较大。我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属超负荷运行,县城环卫市场化运作推动较慢。

  (三)老房子、废旧杂房拆除难度很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进城购房、新址建新房的越来越多,加之“一户一宅”政策执行不够到位,目前农村老村子危旧废弃房屋、不用杂房、违建房、猪牛舍较多。大量危旧废弃房屋、不用的杂房、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建新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四)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提升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县级财政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目前,中和省州层面专项资金投入有限,县级财政投入不足,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五)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提升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提升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我县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在全州排位一直不理想,虽年度多次开展督查巡查,但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要强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就要象抓森林防火一样,既要从经济上进行处罚,更要问责执行不力的干部。

  三、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议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强化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行地区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提升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提升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确定提升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提升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提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提升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提升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州级、县级试点村和“美丽县城”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州标准的生态村,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提升工作。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内涵和文化传承,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坚持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部门,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要经常开展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提升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提升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提升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提升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庙街镇北桥村实施的“爱心超市”,把“五净两规范”、垃圾分类纳入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具有借鉴意义。

  (三)坚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我们可以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市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市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其次建立垃圾收转运体系是关键。按照“五有”标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需要,统筹考虑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确保20xx年前全县所有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集中处理全覆盖,并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场。第三解决垃圾出口是根本。进入新时代,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垃圾山上不能填、河边不能倒、村庄不能堆、路边不能放的局面,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将无处可藏。解决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已成当务之急。全县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州统一要求,加强汇报衔接,科学选定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方式,早日促成项目落地,确保全县城乡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议有条件的乡镇和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和集镇周边村庄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庄,应建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县农村住房分布较散,特别是一些山区,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大力实施以“三清除”(清除垃圾、清除淤泥、清除杂草)、“三拦截”(通过种植湿生树种,搭配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缓流设施,有效拦截氮磷养分、拦截漂浮物、拦截径流水土)为核心内容的生态化改造技术,与村庄内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形成一体化的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集成系统,达到恢复生态、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标。三是继续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尽快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等,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传统旱厕改造,全面完成重点区域农村废弃不用旱厕拆除工作。加大农村改水力度,为农村“厕所革命”创造条件,解决村民想改不能改的问题。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和专项资金补贴,严格考核奖补,提高广大村民改厕积极性,解决村民愿改不急改的问题。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四是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推进农村清洁生产,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降低农药使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四)坚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加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提升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创新补助方式,提高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提升。

  (五)坚持健全机制,压实责任。一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村(社区)和村民小组的工作积极性,健全县、乡、村、组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按照履职必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门、乡镇,既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又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年度考核不得评先评优。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月督导、季排名、半年一小结、年度一总评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提升资金拨付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环境改善。二是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常态化开展。要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农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完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和垃圾清运监督制度,明确保洁人员职责,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成果持续发挥作用。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6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和省统计局农村处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的要求,宣城市统计局高度重视,科学组织,扎实推进调研工作。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一是在全市统计局长座谈会上专题布置,高位推动,强化推进调研工作力度。二是研究制定调研方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重点选题调研的通知》,明确调研重点任务。三是参加调研的县区局明确责任要求与人员分工,科学选取调研样本,严格按照调研方案开展调研,增强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经市局筛选审定,在宣州区、郎溪县、泾县、广德市各选取5个村,共计400余名调查对象开展调研。

  点面结合,调研掌握实情。调研采取实地察看、现场交流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其中宣城市局抽取了泾县云岭镇梅村现场核实调查问卷填报情况,与村干部交流座谈,听取工作介绍和意见建议,并现场走访。市、县、乡三级统计部门积极与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联动,充分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制定的政策、宣传动员和实施效果等,做到了掌握情况真、发现问题实、反映内容细,为开展分析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客观分析,精准研判结论。此次调研共完成有效有用问卷402份。调研中,一方面结合调研问卷有关情况,通过整理汇总问卷数据反映量化特点,梳理共性和特性问题。另一方面多方收集第一手鲜活的特色案例,研读政策文件和分析报告,注重资料的零整结合,客观总结和分析研判,力争靶向施策,积极撰写宣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调查显示,近年来宣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跟踪督促、狠抓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有很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但在拓宽整治建设资金渠道、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等方面还需重点关注。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7

  7月11日,河南省统计局公布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据了解,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在全省16个省辖市、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共收取2300份村民问卷和115份村干部问卷,调研时间截止到20xx年3月。

  共筑美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成效

  调研结果显示,在调研的115个村中,91.3%的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资金投入或项目;所有的村都有上级单位针对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督促检查。据了解,全省各地对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全方位宣传,主要方式有村广播播报、张贴明白纸、悬挂条幅等。

  报告指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得到全面推进。在调研的村民中,使用卫生厕所的家庭达到94.0%,其中93.3%的家庭是自愿按标准改厕的。94.6%的村已没有较大面积的黑臭水体。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基本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在调研的115个村中,63.8%的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99.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99.0%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

  报告中指出,村庄绿化、美化进程加快,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在调研的115个村中,113个村开展过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63个村有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定期驻村指导。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在调研的115个村中,92.7%的村有图书馆、文化站,99.1%的村有体育健身锻炼场所,91.8%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99.8%的村内主要道路是柏油或水泥路,98.3%的村民家庭安装光纤宽带或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

  在调研的2300名村民中,91.3%的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8.5%的人基本满意;95.2%的.人对本村“两委”班子的乡村振兴工作满意。村民认为开展环境整治以来变化最大的主要有生活垃圾治理变好,能够使用卫生厕所,以及生活污水治理变好。

  3个希望6点建议,村民对环境整治的这些内容更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在环境整治中村民希望加强鼓励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设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设备有人管。

  报告指出,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六个方面。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等方法,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鼓励人人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处理好生活污水,治理好河渠沟塘;根据农村生活生产特点合理规划,有序布局;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加大背街小巷的清洁力度,做到全面卫生。

  报告分析,我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垃圾治理基本全面覆盖,粪污治理初见成效,污水治理稳步推进,村庄环境基本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民满意度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8

  调查目的:分析农村污染问题的原因,程度,找到减少污染的方法。

  调查对象:潍坊市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主要以访谈、观察、调查问卷。其中发放调查问500份,回收492份,回收率98.4%。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15日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以及人们对污染的看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农村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农村的环境问题却一直被人们忽略,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形成了强烈反差。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工业废水、废气,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日趋严重。

  愈演愈烈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一、总体调查结果

  问题1:您对所居住地的环境质量满意吗?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无所谓

  问题2:您认为所居地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a公共环保意识薄弱b环境管理问题c工业污染严重d社会经济发展e其他

  问题3:您周围的河水、池塘水质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有异味b水生生物减少c鱼虾类死亡d水生生物大量生长e其他

  问题4:您认为居住地周围水质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a工业排污b生活污水排放c周围农田土壤随水排入的水体自身水量减少e农药洗衣粉等污染

  问题5:您所居住的村镇是否有污染较大的企业?

  a有b没有

  问题6:当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你支持下列哪种做法?

  a关闭重污染企业b保留工业企业,但污染物达标排放c保留工业企业,牺牲环境d其他

  问题7:您如何处理购物后的塑料袋?

  a随意丢弃b同日常垃圾一起扔掉c对其进行回收

  问题8:您如何处理生活生产中的垃圾?

  a扔进垃圾箱b扔到路旁c扔进河里d堆在角落e其他

  问题9: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a定期发布当地环境质量信息b加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c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的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管理e建立畅通的渠道反映和解决环境外问题f其他

  10您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吗?

  a了解c知道一点c基本不了解

  二、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

  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在第1题中大多数选择了不满意,可见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对生活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从城市走进乡村,在改善经济的同时,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第2题中有88人选择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虽然不及环保意识淡薄和管理原因所选人数多,但也比前几年增长很多。第5题中78%人居住地周围有重污染企业,农村的工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带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第4题的选择情况(37%的人认为水污染的原因是工业废水排放)可以看出,重污染企业主要由废水排放造成河水的污染。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1、环保意识淡薄

  在第2题中189人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环保意识淡薄,这首先表现在农村居民自身不注重环境保护,由第7题和第8题的选择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注意垃圾的处理问题,道旁和河边堆积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也存在随地乱扔的现象。而且由于无节制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污染的土壤流入河中,造成水污染。另一方面是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所调查的村庄中,大部分村干部对环境问题听之任之。无论是干部还是农民,都认为环境问题与自身无关,对污染问题不采取措施,使原本干净的农村环境日益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划乡镇政府部门为推动经济发展,盲目引进重污染高效益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却没有长远规划,例如有些工厂修建在人口密集区,甚至是村庄旁边。而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也没有切实的治理措施。白塔镇有一家蒜油生产企业,就曾私自将未达标的污水排到河水中,造成水质下降及水生生物死亡。由第九题的选择情况,有178人认为应该加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85人认为应该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121人认为应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管理,这三个选项都与管理有关,这说明大部分人认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企业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9

  大刘庄隶属麒麟镇管辖,属于典型的平原村庄,位于麒麟镇西南角。南隔洙赵新河与独山镇相望,西与永丰街道办事处相邻,薛双线公路从村庄西侧穿过。大刘庄位于巨野县城东南方向5千米,距离南环2.5千米,距327国道2.5千米,交通区位优越。全村大部分村民经济活动方式以务农兼打工为主。

  1、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1.1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居住条件不断完善

  20xx通过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与村民自筹资金方式将村内主干道路修为水泥路,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对外联系。至20xx4年冬大刘村已完成联通和移动光纤的覆盖,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100%。近年新建住房多为三层钢混结构小楼,村民居住条件不断完善。

  1.2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在国家推行减免农业税、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养老保险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等政策下,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根据相关负责人的数据,本村90%以上村民参与了新农合,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xx年以来25岁以下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

  1.3生活配套条件比较方便

  村内设有超市、大小商店,从日常商品到小型电器均可买到。村内分布幼儿园小学,孩子可以方便就近入学。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村内有综合卫生室一处,医务人员业务精湛。距离银行网点1.5千米以内,并且各个乡镇已有快递覆盖,以申通、中通,天天、韵达为主。

  2.1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村集体无收入

  村内确实存在一部分村民通过做房地产等方式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他们多已进城落户,对于村庄的发展并不关心。村集体无财政性收入,制约村内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2村庄卫生差,村庄发展缺乏规划

  家庭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没人清理。在村内的池塘、小河全是村民的生活垃圾。以前村民大多引用自家的井水,属浅层地下水,甘甜可口。如今地下水遭到污染,水质急剧下降。村庄缺乏整体规划,房屋过度建设,大部分新建二三层房屋中有60%以上的建筑面积闲置。

  2.3民主管理缺失,部分领导不作为

  在本次村委换届选举时,三次都未选出村主任,存在非法拉票、舞弊现象,村内无领导直接影响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些人走向工作岗位,只为自己谋私利,只是挂职不考虑百姓真正需要什么。

  2.4文化娱乐项目缺乏,婚俗奢侈

  根据走访调查,村内没有文化活动,大多数40岁以下青年会选择打牌、上网度过自己闲暇生活,多数40岁以上村民会选择聊天的方式消磨时间。各年龄段中选择健身旅游的很少。青年赌博危害极大,可能造成盗窃等其他违法行为。菏泽市作为山东省最落后地区,而彩礼钱却在全省十七地市排名中居首。多数农户因建房、娶妻返贫。文化的缺失,精神的空虚也不利于村民关系的和谐,不利于孝敬老人优良传统的传承。

  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容易实现,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然而农民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其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要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措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深入的探讨,本文只是以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大刘村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和问题,由于时间、基础资料和本人学术水平等原因,本文还存在不足之处。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10

  近日,为扎实推进县域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肥西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赴县农委和部分乡镇村居,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情况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停留在拆并几个村,再造一个安置点,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有新居无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规划不足,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思想,美丽乡村建设多为乡镇各自为阵,不能形成全域带动、协同发展的聚集效应。

  (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调研中发现,我县绝大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直接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较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此外,我县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多依赖政府财力投入,尽管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但因产业发展投资较大,还处于打造“盆景”阶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文化产业融入不足。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能够深入挖掘乡贤村训、人文典故,并且大力建设中心村大舞台、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业以此为依托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但就全县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上还没能形成同频共振局面,发展结构单一,没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四)后期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并村推进,群众生活将更加集中,探索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的体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建成后的乡村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我县目前对已改厕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尚未建立全覆盖式的后续管护机制。另外,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过程中,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群众主体作用发挥 不明显。

  (五)资金整合不到位。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做保障,而现在点多面广的操作模式,使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既形不成特色,也打造不出亮点。例如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旱厕改造、污水管网、安全饮用水、小型水利配套、土地整治等,这些经费因为各自都有使用的规范和要求,导致基层不能将专项资金与美丽乡村及农村环境“革命”工作建设项目有效结合起来统筹使用。

  二、意见建议

  (一)统筹规划,凸显差异化发展。在编制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与产业发展同步建设,要综合考虑农村地理特征、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村推进相结合,把值得保留的村居和现代化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依据规划,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二)抓好衔接,打造乡村产业新格局。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相结合,以此来扶持我县美丽乡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制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农产品资源整合,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相结合,通过项目化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在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观光体验产业,推动形成农旅复合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提供发展后劲。

  (三)深度挖掘,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要依托产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实施“”农村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探索美丽乡村与休闲旅游、民宿体验相结合,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的广度与深度,借助各类平台和科技手段推广民俗文化品牌,扩大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精选特色乡村文化示范项目打造,做大做强本地乡村文化品牌。

  (四)创新机制,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要把政府大包大揽向群众参与转变,探索并推广村事民定协商民主议事会,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密切关注的重要事项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让村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力求取得最大共识。完善建设后期的维护管理考评机制,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革命”工作后续管理作为乡镇常态化工作,强化日常性监督管理,实现美丽乡村建成后的有效治理。

  (五)整合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建议政府将美丽村建设与农村环境“革命”工作的各项资金加以整合,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合理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各部门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协调配合,项目安排无缝对接,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提升整合绩效。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11

  调查人:xx

  时间:20xx年8月

  地点:xx

  正文: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地点:xx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

  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二、存在问题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业污染继续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经过雨水而汇入自来水供应系统内,就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用水方面。

  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污染,难以在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过度采取,导致水位下降,以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基本无相关的设施,基本处于无序排放;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三)空气污染

  当地虽处于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还是较高的,但当地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冶炼,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承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治污排污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再任其发展,不加以治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当地人民的“隐形杀手”。另一方面,就是农忙季节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由于当地耕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农民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直接焚烧,这就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虽然秸秆焚烧是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三、建议意见

  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状况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建立完善环保制度,实行责任制,对村民门前实行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

  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12

  近年来,我镇力求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科学统筹,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以农村建筑、城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县委办好两件大事,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镇位于**县北部,南枕**山麓,北连**,东至**,**四面环山,沟壑纵深,气候适宜,环境宜人。全镇国土面积1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13700人,农业人口12723人,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为610毫米,无霜期120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小杂粮等。

  境内交通便捷,汾屯线、王关线穿镇而过,具有黄金三角之称;境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930万吨,铝矾土资源储量1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作为**的主导产业,现有煤炭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80万吨,铝矾土厂1个,建材厂3个。属于我县北部工业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理清思路,审时度势,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

  村庄改造力度势头强劲。我们按照由各村自行组织,镇政府全力支持的村庄提升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古寨村综合改造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涉及周边绿化、污水排水系统建设、所坝和防洪渠修建、旧房拆迁等民生项目;铁水沟村综合改造工程于5月底开工,投资30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进行新型环保节吊炕推广、污水排水系统建设等,目前各项工程也基本完工。农民培训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为长期在村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了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实现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环境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全镇总投资200余万元,对**、红莲、铁水沟、虎限、后沟、前西、太山沟、南坪、大栅、松树、前军、古寨、贾郭、王凤等14个村进行了危房改造;大栅村投资80余万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岩进石、道北、坡底、虎限、神灵、前西等16个村,都完成了节能路灯的安装。城镇建设阔步前行。铁水沟村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率先进行了美好家园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后沟等村累计投资452.5万元,完成211户美丽乡村改造工程;古寨村投资180万元,实施街巷整治,集中搬迁居民47户。生态绿化工作蓬勃发展。大栅、松树、西沟三村总投资75万元,种植了2500亩生态林;铁水、口头、大栅、古寨、松树、西沟、红莲七村总投资68.4万元,种植了经济林1200亩;铁水沟村投资60万元,种植了20xx亩的油松;后军村投资120万元,种植了4000亩的油松。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结构不合理。由于我镇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我镇形成了工强农弱三产缓的尴尬局面。天干少雨,春秋短暂,地少贫瘠等自然因素导致农业成为我镇发展的短板,山大沟深,交通网闭塞,观念落后等因素制约着我镇三产项目的发展。

  二是交通不发达。汾屯线、王关线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物流业的兴起,现有公路已经不能满足现状。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现行村庄道路延沟而建,呈放射性状态,路路不相连,村村不互通,严重制约了群众的日常出行和经济发展。

  三是饮水不安全。通过调研发现,**村、红莲村及个别村,饮用水基本上都不达标,至今饮用的都是浅表层水,由于煤矿的.开采,浅表层水已经受到污染,解决饮水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此外,**村、红莲村一带缺水比较严重,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四是就业不稳定。据调查,我镇目前仍有一部分闲置人员。虽然有五大主体企业,但都处于基建状况,需要人员不是太多。尽管我镇也在积极鼓励农民创办合作社,但收效其微,更多的还是依靠政府给予解决,给我镇的维稳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五是村镇建设落后,基础设施较差。**村作为镇政府所在地,街道建设落后,水、电、绿等基础设施较差,旧街较窄而且门面房杂乱无章,高低不一,规格不一,布局不合理,而且涉及户数又多,改造拆迁存在很大困难,新区规划还没有完成,加上集体经济簿弱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镇镇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任务

  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

  在今后五年内,我镇将着重打造四区一枢纽城镇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全镇百姓享受舒适的高品质生活。

  一枢纽:即以**村为中心,以红莲村、松树村为外延,拓宽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依靠交通便利等优势,重点建设现代商业物流集贸枢纽,加快商品货物流通,带动、带活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区:即以后沟村为中心的北片区、以古寨村为中心的南片区、以西沟村、铁水沟村的西片区、以王凤村、贾郭村的东片区。 四区以各自产业为主导,发挥产业优势,凝聚核心力,拓展竞争力,在小循环中发掘潜力,在大循环发挥优势,逐步实现强村帮弱村、富村帮穷村、大村帮小村、先进村帮落后村、优势村帮劣势村的良好局面。

  未来五年,我们将不断完善中心镇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绿化、环卫保洁、给水排水等方面的功能配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更多农民向城镇集聚。

  推进民生事业普惠化进程

  教育事业。按照教育强镇目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年内完成**小学建设。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双百目标。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良好育人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医疗事业。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意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卫生人员培训,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加大扶贫救助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健康。

  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户评比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 篇13

  为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根据《关于印发全省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积极部署,紧紧围绕“整治农户庭院,改善个人卫生”目标,按照“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标准,坚持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更实举措,抓紧抓牢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是高站位组织领导,专题调度督导调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做出批示,并深入基层实地督导调研。7月27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度会上,市委副书记胡启望对全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市政府副市长吴强批示要求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在每月召开的全市“三农”重点工作调度会上,就具体工作直接调度县区分管负责同志并提出具体要求,持续加大推进力度。

  二是高要求部署推动,全面开展入户排查。建立市级抓总、县区组织、乡村落实、部门联动、帮扶单位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市包县(区)、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户)”要求,做到“5个一”,即:填写一张登记表、发放一张明白纸、下发一份交办单、带回一份回执单、拍下一张问题图片,坚持“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64个行政村19.39万农户全面排查,覆盖7336个自然村,共排查农户庭院突出问题827户,入户宣传引导庭院整治和改善卫生习惯18万余户。

  三是高标准压实责任,针对问题集中整治。市委农办成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由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专项行动。指导农户严格按照院落整治“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标准管理,对一般问题落实农户责令整改,对突出问题制定“一户一方案”分类进行整治,坚持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重点农户同步落实三级干部包保帮扶整改。截至目前,所有问题户均已完成整改。

  四是高强度落实整改,逐村逐户验收销号。对照“一户一方案”,坚持完成一户、验收一户、及时销号。按照《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突出问题市级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9月27日至29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3个验收组分赴一县三区通过查阅台账资料、实地检查验收等方式对827户突出问题户进行逐村逐户全覆盖式验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整改完成占比100%。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压紧压实专项整治责任主体。市委书记丁纯、市长孔涛多次深入县区调研督导,市委分管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调度会议,并深入一线督导;8月1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组织县区、市直相关部门领导赴黄山市考察学习“五微”经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市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4个督查组,定期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市委农办牵头抓总,成立行动工作专班,建立市领导包保、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县区制度,多次明察暗访、现场督导县区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市综合督查组坚持每月督查,并及时通报当月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定期召开会议调度、阶段性现场推进会,强化对县区的考核评比,全面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攻坚战。

  二是坚持精准发力,全域推进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实行“台账化交办、清单化分解、动态化督办”运行机制和网格化管理机制,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坚持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分户制定“问题、目标、责任、时间”整改清单。一般问题户及时整改、突出问题户制定“一户一方案”,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建立长效帮扶措施。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短板,开创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打通整治提升行动“最后一公里”。

  三是坚持综合施策,巩固拓展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县区创新方式方法,以项目化推进每个自然村专项整治改善行动,运用多项债资金推进综合整治,以全域卫生保洁、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整治等为重点的城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十大行动”,全市共安排资金7000多万,县(区)级拨付4036万元。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结合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横幅标语、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促进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实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建立日报告制,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微信群每日晒进度、比成效,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充分发挥团委、妇联、文明办职能作用,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创评、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开展进村入户宣传61万户次,发放宣传资料40万余份,159个村推广运用了积分制,累计评选“美丽庭院”2786户、“文明户”3134户,引导农户主动改变生活习惯,促进从公共区域到农户庭院、屋内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大宣传促落实,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创建机制。以“共建清洁家园”为主题,发动农民群众对房前屋后及农户庭院、村内沟塘、村内道路沿线、村庄公共区域、村庄边缘区域等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广运用积分制,普及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激发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紧盯目标促整改,巩固提升专项整治成果。按照“7月份全面启动、12月底基本完成”的要求落实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在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基础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强化跟踪问效,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制度,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改善行动成果。对于五保户、低保户和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户等困难群体,建立三级党员干部包保服务制度。

  (三)加强管护促长效,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深做实市级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区级部门为责任主体、乡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的“五位一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体系,健全完善民建、民管、民享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综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结08-08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范文10-08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1-10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5篇02-26

农村环境污染调查报告02-28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精选15篇)12-15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5篇)11-19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集合15篇)01-11

人居环境卫生工作总结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