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拼音出处和意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管理员

摘要: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拼音和注音 xn li xi xio hu , ling n sh zhng hng 。 小提示:"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 争衡:争强斗胜,比试高低。……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

拼音和注音

xùn lài xià xiāo hǒu , liǎng àn shì zhēng héng 。

小提示:"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

争衡:争强斗胜,比试高低。

小提示:"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原诗

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波清蜀栜尽,云散楚台倾。
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
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
暮色四山起,愁猿数处声。重关群吏散,静室寒灯明。
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昔曾在池籞,应知鱼鸟情。

小提示:刘禹锡的《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